第236章 深耕细作:蓝图下的稳步前行-《卷不动了,回村种田放松一下》

  新春的暖阳彻底驱散了冬日的寒意,庞庄村的山野田间,新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铺陈开来。王龙飞和李静在办公室那场确定了年度五大核心战略的会议,如同一声发令枪,让整个“本味农庄”的核心团队迅速从年节的松弛中切换至高效运转的状态。没有锣鼓喧天的开工仪式,只有一份份细化到周的任务清单、一次次专项协调会、以及田间地头、施工现场日渐增多的忙碌身影。一切,都在务实而紧凑地稳步推进。

  一、 万平米玻璃温室的奠基:技术与资金的精密咬合

  五大工程中,投资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万平米智能玻璃菌菇温室项目,率先启动了前期工作。这绝非简单的搭个大棚,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李静作为技术总负责,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其中。她与高林、以及特意外聘的两位设施农业专家组成了技术攻坚小组。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研究国内外先进案例、比对不同设备供应商的方案、以及进行极其详尽的技术参数论证上。

  “龙飞,这是三家主流环控系统供应商的最终报价和性能对比表。”李静将一份厚厚的文件放在王龙飞桌上,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锐利,“A公司的温湿度控制精度最高,但能耗也高;B公司的集成度好,界面更友好,但极端天气下的稳定性数据存疑;C公司性价比最优,但售后响应速度是个未知数。我们需要尽快定夺。”

  王龙飞仔细翻阅着表格和数据,眉头微蹙。这不仅仅是技术选择,更直接关系到上千万元的资金投入和未来十年的运营成本。他沉吟片刻:“静,组织一次线上评议会,请省农大的几位教授也参加,听听他们的意见。同时,让程诺重点评估一下各系统与咱们未来大数据平台对接的兼容性和数据端口开放性。我们不能只看眼前,要为未来的智慧农业留足空间。”

  与此同时,王龙飞和小孙则紧锣密鼓地筹措资金。项目总预算超出了农庄目前的现金流储备。他们一方面与银行对接,积极申请农业现代化项目的专项低息贷款;另一方面,仔细盘算着现有业务的资金回流节奏,制定了一份分阶段、按进度付款的详细财务计划,确保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绝不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贷款批复需要时间,但地块平整和基础施工可以先启动。”王龙飞在资金协调会上拍板,“大虎,你负责协调机械和人工,一周内完成场地清表和初步平整。强子,你跟进基建图纸的最终确认和施工许可的报批,同步进行。我们要让资金等手续,不能让手续等资金!”

  赵大虎和李强领命而去。很快,规划用于温室建设的土地上,响起了推土机和挖掘机的轰鸣声,标志着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二、 “田园共创驿站”的破土:梦想照进现实

  几乎与温室同步,“田园共创驿站”一期工程也完成了最后的设计微调,开始了地基开挖。这个项目承载着王龙飞和李静关于人才与新乡村生活的梦想,同样不容有失。

  老庞支书亲自坐镇,协调村集体用地的相关事宜,确保流程合规。王龙飞则更关注设计细节和未来运营模式的雏形。

  “陈设计师,公寓的户型再推敲一下,40平和60平两种主力户型,小户型要考虑单人居住的舒适性和收纳空间,大户型要预留夫妻或带一个孩子的可能性。环保和节能标准必须用最高的。”王龙飞在图纸会上强调。

  李静补充道:“公共空间的Wi-Fi覆盖要无死角,带宽要足。共享厨房和工具房的设备清单要提前拟定,品质要可靠。我们要给未来的‘新村民’一个真正贴心、便捷、有品质的起点。”

  与此同时,张小梅和周媛已经开始着手草拟驿站入住申请章程和社群公约。她们参考了国内外知名共居社区的案例,计划建立一个基于申请审核、技能共享、社群共建的机制,确保入住者的素质与社区调性相符,并能真正为庞庄村带来活力。

  三、 婚纱摄影基地的软性启动:口碑的初步积累

  投资相对较轻的“本味·映像”婚纱摄影基地,则采取了“软启动、试运营、积口碑”的策略。并没有大兴土木的建设,而是先进行资源整合和市场试探。

  李静和王龙飞亲自拜访了省城几家主打自然风和定制化的工作室和独立摄影师,展示了他们在农庄拍摄的婚纱照成片和精心制作的场地画册(包含了不同季节的场景效果图)。

  “我们提供的是独一无二的、真实的田园和科技农业背景,而非人造布景。”王龙飞向一位知名摄影师介绍,“我们还可以提供‘本味’特色的餐饮、甚至新人住宿的配套服务,打造一条龙的拍摄体验。”

  几位摄影师对沙棘园、智能温室、乡村田野的背景表现出浓厚兴趣,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计划在五一前后,先带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