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新居卧室厚重的窗帘缝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狭长的金色光带。生物钟准时唤醒了王龙飞。他睁开眼,适应了一下光线,低头看向枕畔。李静还在熟睡,脸颊贴着枕头,呼吸均匀绵长,嘴角微微上扬,似乎还沉浸在甜美的梦境中。昨日的疲惫与欢愉,在她恬静的睡颜上留下了淡淡的痕迹,却更添了几分娇憨与满足。王龙飞的心瞬间被填得满满的,他极轻地挪动身体,不想惊扰她的好梦,小心翼翼地下床,赤脚踩在柔软的地毯上,拉开了窗帘一角。
窗外,庞庄村沐浴在清澈的晨光中,远处的山峦轮廓清晰,近处的田野绿意盎然,空气清新得带着甜味。新的一天开始了,这是他们作为合法夫妻的第一个清晨。
王龙飞悄声洗漱完毕,换上舒适的居家服,轻轻带上门,下楼准备早餐。让他意外的是,厨房里已经亮着灯,传来细微的声响。走过去一看,母亲王妈妈和岳母周主任正在灶台前忙碌着,一个在熬粥,一个在煎蛋,空气中弥漫着米香和油烟温暖的气息。
“妈,周姨,你们怎么起这么早?”王龙飞连忙走过去,“这些事我来做就好。”
王妈妈回头,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醒了?吵着你们没?我们老年人觉少,睡不着就起来了。静静呢?还睡着?”
“嗯,让她多睡会儿,昨天累坏了。”王龙飞接过周主任手里的锅铲,“周姨,我来煎吧,您歇着。”
周主任也没多推辞,让到一边,看着王龙飞熟练地翻动着鸡蛋,眼里满是欣慰:“是要多睡会儿。新娘子哪有不累的。我们就是想着,给你们做顿热乎早饭。”
这时,王爸爸和李教授也散步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从村里早点铺买回来的新鲜豆浆和油条。四位老人脸上都带着轻松愉悦的神情,显然对昨天的婚礼非常满意,也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
一、 温馨早餐:家常烟火里的喜悦沉淀
一家人围坐在餐厅的新餐桌旁吃早餐。阳光透过大大的落地窗洒进来,餐桌上是清粥小菜、煎蛋、豆浆油条,简单却充满了家的味道。
“昨天真是热闹,我这把年纪了,好久没见村里这么喜庆了。”王爸爸喝了一口粥,感慨道,“乡亲们都是真心替你们高兴。”
“是啊,”李教授点头,夹起一筷子小菜,“仪式办得好,有特色,又不铺张,尤其是那个在沙棘园边的仪式,天地为证,很有意义。来的那些客人,也都很有分量。”
周主任看着王龙飞细心地把剥好的鸡蛋放到李静空着的碗边(留给她的),笑着对王妈妈说:“看看,这成了家就是不一样,知道疼人了。”
王妈妈也笑:“静静是个有福气的孩子。龙飞,以后可要好好对人家。”
正说着,李静也下楼了。她换上了一身舒适的棉质家居服,脸上带着初醒的红晕,头发随意挽起,看到大家都在,有些不好意思:“爸,妈,叔叔,阿姨,你们都起这么早啊。”
“快过来吃饭!”四位老人异口同声,脸上都是慈爱的笑容。
这顿早餐,吃得其乐融融。话题自然围绕着昨天的婚礼,回忆着有趣的细节,感叹着宾客的热情,尤其是对那意外多出来的十几桌客人,大家都觉得是“本味”人气旺的体现,是好事。
二、 晨光漫步:田园画卷中的闲适与触动
吃完早饭,阳光正好。王龙飞提议:“爸,妈,叔叔,阿姨,时间还早,我陪你们在村里转转吧?看看早晨的农庄。”李静也挽着周主任的手臂表示赞同。
一行人信步走出新居。清晨的庞庄村,宁静而充满生机。鸟儿在枝头鸣叫,露珠在草叶上闪烁。他们先去了附近的沙棘园,经过昨日的喧闹,园子恢复了宁静,青涩的小果挂满枝头,预示着秋天的丰收。王爸爸和李教授对沙棘的长势很感兴趣,问了不少管理上的问题,王龙飞一一解答。
接着,他们走到了智能温室区域。四号、五号温室在晨光下熠熠生辉,可以看到里面工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李静指着正在紧张施工的万平米温室工地,向父母介绍着进展和未来的规划。巨大的钢结构骨架已经显现出规模,令人震撼。
“这么大面积的玻璃温室,投入不小吧?”李教授毕竟是学者,更关心技术和成本。
“嗯,是农庄目前最大的单笔投资。”王龙飞坦诚地说,“但建成后,可以实现菌菇的周年化、标准化生产,效益和抗风险能力会大大提升。”
周主任则更关注环境:“这里空气真好,又安静。早上起来这么走走,感觉整个人都通透了。”
王妈妈也附和:“是啊,城里这时候,早就车水马龙,吵得人心烦。这里多好,鸟语花香的。”
走到鱼塘边,水面波光粼粼,偶尔有鱼儿跃出,激起一圈涟漪。韩立春正在投喂早餐,看到他们,热情地打招呼。看着这和谐的一幕,四位老人都显得十分惬意和放松。
三、 茶叙深谈:女儿心中的期盼与谋划
散步回来,大家坐在客厅宽敞的沙发上休息。春燕姐送来了新泡的沙棘茶和水果。阳光暖融融地照进来,气氛温馨而舒适。
李静看着脸上带着轻松笑意的父母,又看了看身边沉稳可靠的丈夫,心中一动,觉得时机正好。她给王龙飞递了个眼色,王龙飞微微点头,表示支持。
李静深吸一口气,端起茶杯,语气轻柔却认真地说:“爸,妈,叔叔,阿姨,有件事,我和龙飞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四位老人都看了过来,目光温和,带着询问。
“你看,这新房子也盖好了,空间也够大。”李静环顾了一下明亮宽敞的客厅,“农庄这边,环境你们也看到了,空气好,也安静。我和龙飞现在的事业也基本稳定了,不像刚开始那么没日没夜地忙。”
她停顿了一下,观察着父母的反应,继续说:“所以……我们想,你们能不能……考虑一下,以后就常住在这边?别来回奔波了。”
这话一出,四位老人都有些意外,互相看了看。
李静接着说,语气更加恳切:“你看,爸(对李教授),您不是一直对农业技术、生态循环感兴趣吗?这里就是现成的实验室和大课堂,您没事可以去温室、去地里转转,和龙飞、和我们的技术员交流,肯定比您在城里对着资料有意思。妈(对周主任),您
窗外,庞庄村沐浴在清澈的晨光中,远处的山峦轮廓清晰,近处的田野绿意盎然,空气清新得带着甜味。新的一天开始了,这是他们作为合法夫妻的第一个清晨。
王龙飞悄声洗漱完毕,换上舒适的居家服,轻轻带上门,下楼准备早餐。让他意外的是,厨房里已经亮着灯,传来细微的声响。走过去一看,母亲王妈妈和岳母周主任正在灶台前忙碌着,一个在熬粥,一个在煎蛋,空气中弥漫着米香和油烟温暖的气息。
“妈,周姨,你们怎么起这么早?”王龙飞连忙走过去,“这些事我来做就好。”
王妈妈回头,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醒了?吵着你们没?我们老年人觉少,睡不着就起来了。静静呢?还睡着?”
“嗯,让她多睡会儿,昨天累坏了。”王龙飞接过周主任手里的锅铲,“周姨,我来煎吧,您歇着。”
周主任也没多推辞,让到一边,看着王龙飞熟练地翻动着鸡蛋,眼里满是欣慰:“是要多睡会儿。新娘子哪有不累的。我们就是想着,给你们做顿热乎早饭。”
这时,王爸爸和李教授也散步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从村里早点铺买回来的新鲜豆浆和油条。四位老人脸上都带着轻松愉悦的神情,显然对昨天的婚礼非常满意,也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
一、 温馨早餐:家常烟火里的喜悦沉淀
一家人围坐在餐厅的新餐桌旁吃早餐。阳光透过大大的落地窗洒进来,餐桌上是清粥小菜、煎蛋、豆浆油条,简单却充满了家的味道。
“昨天真是热闹,我这把年纪了,好久没见村里这么喜庆了。”王爸爸喝了一口粥,感慨道,“乡亲们都是真心替你们高兴。”
“是啊,”李教授点头,夹起一筷子小菜,“仪式办得好,有特色,又不铺张,尤其是那个在沙棘园边的仪式,天地为证,很有意义。来的那些客人,也都很有分量。”
周主任看着王龙飞细心地把剥好的鸡蛋放到李静空着的碗边(留给她的),笑着对王妈妈说:“看看,这成了家就是不一样,知道疼人了。”
王妈妈也笑:“静静是个有福气的孩子。龙飞,以后可要好好对人家。”
正说着,李静也下楼了。她换上了一身舒适的棉质家居服,脸上带着初醒的红晕,头发随意挽起,看到大家都在,有些不好意思:“爸,妈,叔叔,阿姨,你们都起这么早啊。”
“快过来吃饭!”四位老人异口同声,脸上都是慈爱的笑容。
这顿早餐,吃得其乐融融。话题自然围绕着昨天的婚礼,回忆着有趣的细节,感叹着宾客的热情,尤其是对那意外多出来的十几桌客人,大家都觉得是“本味”人气旺的体现,是好事。
二、 晨光漫步:田园画卷中的闲适与触动
吃完早饭,阳光正好。王龙飞提议:“爸,妈,叔叔,阿姨,时间还早,我陪你们在村里转转吧?看看早晨的农庄。”李静也挽着周主任的手臂表示赞同。
一行人信步走出新居。清晨的庞庄村,宁静而充满生机。鸟儿在枝头鸣叫,露珠在草叶上闪烁。他们先去了附近的沙棘园,经过昨日的喧闹,园子恢复了宁静,青涩的小果挂满枝头,预示着秋天的丰收。王爸爸和李教授对沙棘的长势很感兴趣,问了不少管理上的问题,王龙飞一一解答。
接着,他们走到了智能温室区域。四号、五号温室在晨光下熠熠生辉,可以看到里面工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李静指着正在紧张施工的万平米温室工地,向父母介绍着进展和未来的规划。巨大的钢结构骨架已经显现出规模,令人震撼。
“这么大面积的玻璃温室,投入不小吧?”李教授毕竟是学者,更关心技术和成本。
“嗯,是农庄目前最大的单笔投资。”王龙飞坦诚地说,“但建成后,可以实现菌菇的周年化、标准化生产,效益和抗风险能力会大大提升。”
周主任则更关注环境:“这里空气真好,又安静。早上起来这么走走,感觉整个人都通透了。”
王妈妈也附和:“是啊,城里这时候,早就车水马龙,吵得人心烦。这里多好,鸟语花香的。”
走到鱼塘边,水面波光粼粼,偶尔有鱼儿跃出,激起一圈涟漪。韩立春正在投喂早餐,看到他们,热情地打招呼。看着这和谐的一幕,四位老人都显得十分惬意和放松。
三、 茶叙深谈:女儿心中的期盼与谋划
散步回来,大家坐在客厅宽敞的沙发上休息。春燕姐送来了新泡的沙棘茶和水果。阳光暖融融地照进来,气氛温馨而舒适。
李静看着脸上带着轻松笑意的父母,又看了看身边沉稳可靠的丈夫,心中一动,觉得时机正好。她给王龙飞递了个眼色,王龙飞微微点头,表示支持。
李静深吸一口气,端起茶杯,语气轻柔却认真地说:“爸,妈,叔叔,阿姨,有件事,我和龙飞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四位老人都看了过来,目光温和,带着询问。
“你看,这新房子也盖好了,空间也够大。”李静环顾了一下明亮宽敞的客厅,“农庄这边,环境你们也看到了,空气好,也安静。我和龙飞现在的事业也基本稳定了,不像刚开始那么没日没夜地忙。”
她停顿了一下,观察着父母的反应,继续说:“所以……我们想,你们能不能……考虑一下,以后就常住在这边?别来回奔波了。”
这话一出,四位老人都有些意外,互相看了看。
李静接着说,语气更加恳切:“你看,爸(对李教授),您不是一直对农业技术、生态循环感兴趣吗?这里就是现成的实验室和大课堂,您没事可以去温室、去地里转转,和龙飞、和我们的技术员交流,肯定比您在城里对着资料有意思。妈(对周主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