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土地的答案-《卷不动了,回村种田放松一下》

  “飞子!可以啊!自己种出来的?这品相,比野地里长的还水灵!”老李拎起一棵叶片肥厚的生菜,啧啧称赞,顺手又翻看着尼龙袋里水灵灵的野菜,“就是这量…还是少了点。河滩地没了,你这自己种,供得上吗?”

  面馆老板也凑过来,捏了捏油菜的梗:“嫩是嫩,就是感觉没以前野地里的那股子‘劲道’。飞子,你这地…没上点肥?光靠那点牛粪底肥,后劲怕是不足吧?得追点化肥,长得快,量也足。”

  王龙飞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他接过菜钱,没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应着:“我再想想办法…尽量供上。”

  回村的路上,阳光依旧明媚,车里的蔬菜清香也依旧扑鼻,但老李和老板的话却像两根细刺,扎在他心里。

  “量少”、“没劲道”、“追化肥”…

  他知道他们是好意,也是实话。要想快速扩大产量,满足越来越多的订单,化肥似乎是最直接、最“科学”的选择。村里种地的,谁不用点化肥呢?

  晚上,他坐在电脑前,看着“黄土坡老农”那条关于追肥的评论,手指在键盘上悬了半天。

  最终,他没回复“明天就去买肥”。

  鬼使神差地,他在搜索框里输入了:“替代化肥 有机种植 土壤肥力”。

  海量的信息再次涌来,比之前寻找种植技术时更加纷繁复杂。各种“有机营养液”、“生物菌肥”、“自制土肥”的教程五花八门,吹得天花乱坠,真假难辨。

  他皱着眉,一条条筛选,避开那些明显是卖产品的广告,专注于那些看起来能自己动手的方法。发酵淘米水、豆粕沤肥、草木灰浸出液、甚至还有用鱼内脏和红糖发酵的…越看越觉得头大,也越觉得心里没底。

  这些东西,能比得上化肥的劲头?能喂饱他那五亩嗷嗷待哺的土地?

  评论区里,也有网友在催问:“博主追肥了吗?坐等更新!”“是不是该用点复合肥了?见效快!”

  他关了电脑,心里乱糟糟的。躺在那张硬炕上,月光透过窗棂,照见屋里堆着的几袋刚收回的菜钱。这些钱,够他去买好几袋不错的复合肥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眼前总是闪过河滩地被挖掘机铲平的那一幕,那么粗暴,那么彻底。他下意识地觉得,往自己好不容易养出点活气的土地里猛灌化肥,有点像…有点像另一种形式的掠夺和破坏。

  第二天,他没去买化肥。而是又跑了一趟镇上的榨油坊,花便宜价钱买回来一大麻袋榨油后剩下的、带着浓郁香气的豆粕。又去村里养鸡的人家,扫了一筐鸡粪。

  他把豆粕和鸡粪按网上看来的模糊比例混合,加水搅拌,装进一个大号塑料桶里密封发酵。过程并不美好,甚至有些恶心,气味也一言难尽。

  黄豆围着桶打转,嗅了嗅,嫌弃地跑开了。

  十几天后,桶里的东西发酵好了,变成深褐色的、味道变得有些酸醇的稠浆。他小心翼翼地兑水稀释,然后用最原始的喷壶,一壶一壶地往菜畦里浇灌。

  味道依旧不算好闻,土地沉默地吸收着这些看起来并不“高级”的汁液。

  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这土法子,能行吗?

  又过了些日子,效果慢慢显现了。

  那些叶菜和野菜,并没有像打了激素一样疯长,但叶片颜色变得更加油润深绿,茎秆也愈发粗壮结实,摸上去有一种坚韧的厚实感。尤其是野菜,那股子野性的香气似乎更加浓郁了。

  他拔了一棵生菜尝了尝,口感清脆,回味甘甜,带着蔬菜本身纯粹的味道,后劲十足。

  再次送货时,老李拎着菜,掂量了一下:“咦?这茬菜…手感不一样了,瓷实!”他掰下一片叶子放进嘴里嚼了嚼,眼睛一亮,“嗯!是这味儿!够劲儿!比上回好!”

  面馆老板也反馈:“客人说今天的野菜味儿特别正,问是不是又回河滩摘的了。”

  王龙飞听着,没多解释,只是笑了笑,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晚上,他剪辑视频。镜头里,是发酵豆粕鸡粪肥不太美观的过程,是用喷壶一点点浇灌的耐心,是蔬菜叶片特写的变化,最后是他生嚼菜叶时那满足的表情。

  他写道:《没买化肥,自己瞎鼓捣了点“营养餐”,地好像还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