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宫斗文的炮灰贵妃 2-《快穿之大学生她不按套路走》

  慕容澈想到妹妹与陈姑娘的不合,知道此事不宜提出。

  他摇摇头:“没有,只是儿子刚入朝中,想要做些正事。”

  姒徽音:“可以先订下。”

  慕容澈倒是不退让:“儿子暂时不想,母妃。”

  他有喜欢的人,只想娶喜欢的姑娘。

  姒徽音声音严肃道:“你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期吗?”

  太子太傅被告,皇帝让人下狱。

  储君之争已经风急火燎,姻亲关系是最好的帮手。

  她眼神里明晃晃的告诉他。

  慕容澈紧张道:“母妃,儿子知道,但是儿子现在真的无心婚事。”

  “要不,等一年半载您再为儿臣找。

  姒徽音眼睛支棱棱的瞅着他,不久道:“好。”

  慕容澈大松一口气,心中难免欢喜:“多谢母妃。”

  慕容琼见一旁的哥哥一直吸引着母妃的目光,心中略微不平,她撒娇喊道:“母妃,我还在呢,你们两个一个说话,跟看不见我似的。”

  慕容澈此时心情颇好,连忙哄道:“哪有,妹妹你坐着这,满屋子都蓬荜生辉,是不是母妃?”

  被两人注视的姒徽音颇为痛快的点点头。

  “没错,母妃只要看到你们两个容颜,只觉得生不起半点气。”

  慕容澈被夸奖的低下头,面颊微红,慕容琼也是红彤彤的脸庞。

  真喜庆啊!姒徽音心中称赞道。

  “对了,昭阳,你的伴读---秦姑娘是不是......”

  慕容琼点头:“秦姐姐要嫁人了。”

  “那这样,陈姑娘做你新的伴读吧,可好?”姒徽音提出一个意外的人选。

  慕容琼睁着一双大且亮晶晶的眼眸,不解问道:“为什么?母妃。”

  对于上午的事情,她还没过去。

  对方惹她生气,干嘛还给对方殊荣?

  小气的六公主不乐意。

  慕容澈同样反驳,主要是怕喜欢的姑娘落到妹妹手里受委屈。

  “母妃,这不好吧?旁人都知道妹妹和陈姑娘有过矛盾,这让陈姑娘做妹妹伴读,怕被人说挟私报复。”

  “恐怕会损害您的名声。”

  姒徽音轻笑,朝着慕容澈看去,眼里含着威严,语气重了不少:“给公主做伴读,是荣耀。”

  “而且,对于此事,我生气的是你,不是人陈姑娘,是你脑子不清醒,分辨不出亲疏远近。”

  这话,说的重了。

  脑子糊涂,绝对是负面评价。

  原身对待儿子,向来是委婉说话,以引导为主。

  或许就是如此,才让他格外脑子清澈。

  慕容澈面色苍白些,没有二话,直接跪下:“儿子知错。”

  被亲生母亲如此数落,他伤心又难过。

  但孝顺是刻在他心上的。

  他身边的小太监福寿一同跪下。

  姒徽音起身把人拉起来,伸手摸了摸这孩子的头发,语气平和:“下次做任何决定之前,要多想想。”

  慕容澈低头:“是。”

  姒徽音叹气一声,一手拉住一个孩子:“你们才是世间最亲近之人,不要为了外人生了隔阂。”

  慕容澈和慕容琼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是。”

  他们都知道,皇宫之内,同母兄弟姊妹就是天然同盟。

  两人和好,姒徽音欣慰的笑着:“但俗话说好,有功赏,有过罚,才能让人服气。”

  “你已经上朝,我将把人当成大人对待。”

  慕容澈被注视着点点头。

  “我知道的,母妃。”

  姒徽音:“那就好。”

  “你要明白,你妹妹的脸面,不仅仅是她自己的,还有我的,你的,翊坤宫的。”

  慕容澈点头,想明白自己之前做的不地道。

  “儿臣明白。”

  “你身边人未尽到劝谏之责,福寿为首,十板子,其余跟着的人五板子。”

  “希望能以此为戒,不要再犯。”

  说着,她对着宫门口的太监首领道:“周如海,去办吧。”

  一个面容普通,行为稳重的中年弯着腰走进来,挥挥手,身后跟着的两个太监把人拉下去。

  福寿倒是机灵,惩罚刚下达后,直接跪地:“谢娘娘,谢殿下。”

  其实,他劝过了。

  只不过七皇子没听他的。

  慕容澈离开的时候,身边人跟着一起,只不过回去路上不好看。

  福寿尽力的走的正常,他想着,若有下次,他一定要拦住七皇子,这板子,还真疼。

  “回去好好歇两天,我日后还要你伺候。”慕容澈给人吃一颗定心丸。

  毕竟福寿是因为他才挨打的。

  福寿行礼道:“谢殿下。”

  一行人越走越远。

  同时,殿内,对着女儿,姒徽音同样挥挥手,只是多交代了一句多读书,便让人回去。

  一桩事后,对于原身的两个孩子了解些,只觉得脑子更疼。

  一个时辰后。

  姒徽音让人带着刚做好的黄芪鳝鱼汤,换了一件软银青罗百合裙,梳了流苏鬓,鬓上带着并蒂海棠琉璃绕珠簪,一根宝蓝点翠珠钗,外加金累丝红宝石步摇,朝着乾清宫走去。

  伴读的事情需要跟皇宫老大讲一声的。

  姒徽音觉得,自己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刚来就见人家最亲近的人,甚至都不慌乱。

  主要是自己都给自己洗脑。

  在这个世界上,她确实是林若瑾,贵妃,两个孩子的母亲。

  那,无所畏惧。

  到达乾清宫,作为宠妃,皇帝对她表面上是十分合格的,她刚到,身边的大太监沈公公就出来迎接了。

  “杂家请贵妃娘娘安。”

  一脸的笑容,还说着讨喜的话:“陛下得知您来,这不,让杂家快来迎您。”

  姒徽音闻言一笑:“陛下待本宫的好,我自知晓,有劳沈公公。”

  原身对待皇帝身边大太监还是尊重的。

  不仅言语之间注意,银钱当然也不可少。

  双方还是很友好的。

  当然,最后的结局不太如人意。

  “哎呦,不敢不敢。”

  姒徽音只带着拿着餐盒的春琴一人跟着进去。

  大殿之内,宽敞且凉快。

  龙椅之上,一位面容硬朗的中老年男子正批奏折,听到声响,抬头,看见人,露出一丝笑容。

  放下手中的笔,招招手。

  “爱妃今日怎么来找朕啊?”

  原身还是很谨慎的,这种来乾清宫见皇帝面的次数还是很少,只跟随后宫大众,送汤,不来人。

  一怕皇帝疑心,二怕朝堂大臣对七皇子心有微词。

  毕竟双方是母子关系。

  一人声名有瑕疵,另一个人会收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