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重生的炮灰女将军 9-《快穿之大学生她不按套路走》

  王母瞧着昔日的妯娌长辈为难的看向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劝说。

  她抚摸着手里的佛珠,面无表情道:“我没事。”

  你可不像是没事的样子!

  四个女人心里念叨,但嘴上是不会说出再伤人心的话来,毕竟,已经足够惨。

  郑家二嫂是跟王母打交道最多的人。

  往日的两人偶尔也因为口角争执,甚至她深深的羡慕大嫂的一切。

  温和儒雅的夫君。

  文武双全的儿子。

  体弱听话的女儿。

  多好的命啊,她心里想着。

  可现在,人的另一面打破之后,她只想说:多倒霉的命啊。

  只是人到底还撑得住,这一点,足够郑二嫂敬佩。

  她迟疑的看一眼其他三人,没人开口说第一句话,她只能抬起头,努力面色如常:“大嫂,你,你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啊。”

  其余的事情,也没办法。

  现在能做到的只有保重自己,命还是重要的。

  王母看一眼妯娌,没想到这么快能听到她对自己说安慰的话,还以为要等到两人生出白发的时候,才会生出相互安慰的情谊。

  人一番好心,她自然要回应:“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就像你大哥一样,啥事都不放在心上,除了对他自己的保护外。”

  她像是跟人说着家常话一般:“我给他下了三次毒,一次都没成功。”

  话里话外的颇为可惜。

  郑二嫂张嘴,再张嘴,真说不出话来了。

  你们夫妻真行啊!

  大哥疯了,大嫂也差不多。

  她低下头去,很想快点离开,大嫂她不用安慰。

  王母还关注着妯娌,见她低头还关心道:“弟妹,你咋了?是不是也为我觉得可惜?”

  郑二嫂:“......”

  其余三人:“......”

  王母没有要她回答的意思,自顾自的道:“你也别为我可惜,你孩子还是郑家人的,一旦郑焰死去,我家闺女不一定能够为你们支撑起一片天来。”

  “她现在,一肚子怨气,因为亲爹亲弟弟要杀她。”

  “不过你也别怨兰溪,她也不容易,一个姑娘家,在战场上,跟男人争夺军功,还要担忧害怕自己身份被揭穿,连累全家。”

  “哎,也是我厉害,生出一个女将军来。”

  她的感慨,前言后语都不咋连着。

  郑二嫂她们不想理解,只想要她能够正常起来,不要动不动的说出一些让家里能够进牢狱的话来。

  “大嫂,这话可不能再说。”郑二嫂她还想活着,活到寿终正寝。

  王母见她害怕,安慰:“你放心,我只跟你们说说,别人是不说的,毕竟我只剩下兰溪一个,虽然恼她杀她弟弟。”

  “但终究是我入一趟鬼门关,生下的孩子,我多少想着她活着的。”

  “更何况,我也舍不得自己去死,我还年轻,是吧?”

  郑二嫂真的坐不住了:“...是。”

  “那啥,大嫂,孩子哭了,我回去看看。”

  她也不等人说话,直接利索的离开,走的跟跑着似的,速度一个快。

  其余三人见状,纷纷开口:

  “我家儿媳妇病了,要回去看看。”

  “大嫂,我,呀,肚子难受,先回去了。”

  “那,那我也走了,你,保重啊。”

  王母看着她们离开的背影,笑了起来,真心的笑了起来。

  不敢听的事情,偏偏都是人做的。

  自欺欺人啊!

  ......

  姒徽音直接回到明希院。

  吩咐左右,明日回去,让他们各自把东西收拾一下。

  至于冯二,王圆稍后回去。

  一大早。

  王母派人送来包裹,里面的东西和往日送的一样,姒徽音看到吃食的存在。

  她点头让人收下来。

  “李嬷嬷,替我谢过母亲。”

  李嬷嬷想到自家小姐的嘱咐,看一眼姒徽音道:“将军,请让左右退后几步,夫人有话让我转达。”

  姒徽音点头,张燕带着人退后。

  “嬷嬷,可以说了。”

  李嬷嬷看看身边,确实无人:“夫人说,您不必担心她给您的东西上有毒,请您放心的吃。”

  姒徽音沉默片刻,反驳:“我没有担心。”

  她当然不可能承认,自己刚刚想过这东西不能吃。

  李嬷嬷没有对她的话进行评价,而是继续道:“夫人还说,你杀弟,想必能理解她杀夫吧。”

  王母对人的承诺被毁,总要找一个人承担。

  女儿到底是她生的。

  夫君不是。

  内外有别。

  姒徽音:“......”

  她总觉得这便宜娘怎么有一种活人的疯感。

  “恩,成功了吗?”她没有任何意见,只想知道结果。

  李嬷嬷终于心里一块石头落一点下来,她觉得是自家小姐脑子出问题的,没想到将军的回话也这么特别。

  她心想:或许不是她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

  是她读书不够多,思想不够先进。

  李嬷嬷突然想进步了!

  “没有,家主还发现了,夫人说,以后她寄过去的包裹,可能不是她寄的,要您以后小心。”

  姒徽音有点噎住的点点头。

  “成,我知道了,那她,恩,还好?”

  李嬷嬷皱着眉头回想:“还好,人精神的,家主,家主只是把毒药送给夫人,让她以后不要下毒,没做别的。”

  姒徽音再次点头,还补充道:“那就行,若是有困难,嬷嬷可以给我寄信。”

  李嬷嬷感动的点头。

  总算是听到一句正常的话。

  姒徽音接过马绳子,利索的上马,后面跟着的亲卫也同样利索的上马。

  她冲着李嬷嬷点点头,骑着马离开上京。

  一路向北出发,走的是官路。

  再加上她们一行人,除了她之外,都身穿盔甲,腰间别着刀。

  一看就是不容易招惹的人。

  所以回程的路上,倒也安然无恙。

  半个月后。

  她们到达海州。

  郑家军在的地方是睦州,就在海州的右边。

  天色已晚,她们进城,走入一家客栈歇息,打算明日继续赶路。

  姒徽音独自一间屋子。

  她正在泡着脚,窗户的地方传来一声异动。

  抬眼看去的时候,一把匕首也被她拿在手里。

  “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