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一步登天侍从室!戴老板的见面礼,竟是两双眼!-《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

  1937年,初春。

  南京,中山码头。

  江风阴冷,吹得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猎猎作响。

  江面上,除了悬挂着米字旗的商船,还能看到挂着太阳旗的日本军舰正不加掩饰地巡弋,给这座号称“黄金十年”终点的六朝古都,蒙上了一层肉眼可见的阴霾。

  一艘商船缓缓靠岸。

  吴融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走下舷梯。

  他一眼就看到,整个码头的边缘地带,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宪兵。

  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所有无关人员早已被清空。

  两名穿着黑色中山装的男子快步迎了上来。

  他们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是对着吴融微微点头,其中一人沉声道:“吴先生,请跟我们来,戴老板在等您。”

  戴老板。

  戴隐。

  吴融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跟着两人,上了一辆黑色的福特轿车。

  轿车没有驶向市区,而是直接开进了戒备森严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大院。

  穿过层层关卡,吴融被直接带到了委员长官邸的一间小会客室。

  房间里,壁炉的火烧得正旺。

  一个身形挺拔、拥有一双锐利鹰眼的中年男子,正站在壁炉前,背对着门口。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

  正是戴隐。

  他看到吴融,脸上露出一丝公式化的笑容,伸出手。

  “吴融同志,久仰大名。

  我是戴隐。”

  他的声音有些特别,带着一点鼻音。

  吴融与他握了握手,手掌干燥而有力。

  “戴局长客气。”

  戴隐没有过多寒暄,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指向里间的书房。

  “校长在等你。”

  书房内。

  委座正坐在书桌后,手里拿着一份卷宗,正是吴融的档案。

  他抬起头,目光在吴融身上停留了足足十几秒。

  那目光,带着审视,也带着一种对利刃的欣赏。

  “你就是吴融?”

  “是,校长。”

  吴融立正,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你在东北做的事情,戴隐都跟我说了。”

  委座放下卷宗,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很好,非常好。

  党国就需要你这样,能深入敌后,敢打敢拼的干才。”

  他话锋一转。

  “现在,国共合作,一致对外。

  但日本人亡我之心不死,南京城里,也是鱼龙混杂。

  我需要一双更可靠的眼睛,帮我盯着那些看不见的战线。”

  委座站起身,走到吴融面前。

  “从今天起,你就在我的侍从室工作。

  我给你设一个职位,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特别情报顾问。

  挂上校军衔。”

  他看着吴融,一字一顿。

  “你的职责,就是统筹协调军统、中统,以及其他部门送上来的所有情报。

  我要你从沙子里,给我筛出金子来。

  直接对我一个人负责。”

  这个任命,让门外的戴隐,眼皮都忍不住跳了一下。

  统筹协调军统、中统?

  直接对委员长负责?

  这等于是在两大特务机构之上,又安插了一双委员长的眼睛。

  而这双眼睛,就是吴融。

  “谢校长栽培!

  学生万死不辞!”

  吴融再次敬礼,声音洪亮。

  从书房出来,戴隐脸上的笑容,比刚才真切了许多。

  他亲自引着吴融,走向侍从室为他安排的独立办公室。

  “吴顾问,少年英才,一步登天。

  以后,我们军统的工作,还要请你多多指点。”

  戴隐一边走,一边看似随意地闲聊。

  “戴局长言重了,我只是一个跑腿办事的。

  以后还要仰仗戴局长和兄弟们。”

  吴融的回答滴水不漏。

  “说起来,”戴隐的脚步慢了下来,状似无意地问道,“吴顾问在东北潜伏一年多,音讯全无。

  那边的环境,一定很艰苦吧?

  听说,你跟抗联那边,走的很近?”

  来了。

  真正的试探,现在才开始。

  吴融停下脚步,转过身,直视着戴隐。

  “为党国尽忠,何谈辛苦。

  至于抗联,”吴融的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无奈和轻蔑,“一群活不下去的土匪而已。

  只是日本人把他们当成心腹大患,学生便顺水推舟,利用他们给日本人制造些麻烦罢了。

  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这个回答,十分完美。

  戴隐看着吴融那坦然的眼神,脸上的笑容不变,但吴融却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从对方身上弥漫开来。

  【人才洞察模块,启动。】

  【扫描目标:戴隐。】

  吴融在心中默念。

  下一秒,一连串冰冷的数据,直接投射在他的视网膜上。

  【姓名:戴隐】

  【身份: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

  【忠诚度(对委员长):A-级(核心利益一致时高度忠诚,存在个人野心膨胀的风险)】

  【能力评估:情报组织S级,行动策划A 级,权术谋略S级】

  【性格弱点:控制欲SS级(无法容忍任何脱离掌控的人或事),权力焦虑S级(极度担心失去委员长的信任),迷信多疑A级】

  【综合评价:一头忠诚而又野心勃勃的猛虎,党国的绝世爪牙,也是一个潜在的权力巨兽。

  他可以为你所用,也随时可能将你吞噬。】

  吴融心中一凛。

  控制欲SS级。

  这个评价,让他瞬间明白了戴隐接下来会做什么。

  果然。

  戴隐领着他走进办公室后,拍了拍手。

  门外,立刻走进来两名年轻人。

  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

  一个身材精干,目光警惕。

  “吴顾问初来乍到,对南京的事务肯定不熟。

  这是我特意从军统机要处调来的两个机灵的年轻人,小陈和小李。

  以后就让他们做你的秘书,给你打打下手,处理些杂务。”

  戴隐笑呵呵地介绍道。

  这是送秘书吗?

  这是送来了两只眼睛,两只耳朵。

  吴融脸上同样露出热情的笑容,上前握住两人的手。

  “太好了!

  戴局长想得真是周到!

  我正愁人手不够呢!”

  他表现得像一个完全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的、被上司关怀而感激涕零的下属。

  戴隐看着吴融那“真诚”的笑容,眼中的锐气,稍稍收敛了一分。

  或许,这真是一把锋利,但没有自己思想的刀?

  接下来的几天。

  吴融迅速进入了角色。

  他的办公室里,每天都会送来堆积如山的绝密情报。

  军统的、中统的、陆军的、海军的……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阅读、分析、归类。

  那两名“秘书”,小陈负责整理文件,小李负责端茶倒水和安保。

  他们几乎寸步不离,吴融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

  第四天下午。

  吴融将一份他熬了两个通宵才完成的报告,交给了秘书小陈,让他转呈校长,并抄送一份给戴隐。

  报告的标题是《关于近期华北日军军力调动异常及我方情报体系漏洞分析》。

  半小时后。

  一份加密电报,连同吴融的报告,被送到了戴隐的办公桌上。

  戴隐先看了看小陈发来的密报,内容很简单:“目标三日来除了工作吃饭睡觉,无任何异常举动,未与任何可疑人员接触。”

  戴隐不置可否,随手拿起吴融那份报告。

  只看了第一页,他原本靠在椅背上的身体,就缓缓坐直了。

  报告中,吴融通过分析十几份看似不相干的情报——日军一个联队的换防时间、天津港一批军用棉布的采购量、平汉铁路一段铁轨的加固工程——精准地推断出,日军正在秘密向卢沟桥一带增兵,其规模远超军方之前的预估!

  戴隐的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

  这份情报分析能力,堪称鬼才!

  他继续往下看。

  报告的后半部分,罗列了因“CC系”与“政学系”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人事斗争,导致的情报站相互倾轧、信息不通,甚至故意瞒报、错报,造成的大量情报黑洞。

  但诡异的是,吴融在陈述这些事实时,只是客观地将这些事件作为“案例”列出,最后的结论也只是不痛不痒的“建议加强部门间协调,建立统一指挥机制,避免因内部摩擦导致的情报失实”。

  他完全没有提及任何派系的名字,也没有分析这些摩擦背后的人事关系和政治动机。

  仿佛在他眼里,这些致命的党国顽疾,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失误。

  戴隐看着这份报告,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久久没有说话。

  一个只懂业务,不懂政治的天才。

  一个能把所有情报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却对情报背后的人心和权力一窍不通的“工具”。

  这不正是校长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