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戴笠的杀机!代号南京之锋,利刃出鞘!-《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

  中统南京站档案科的地下室,深夜十一点。

  赵明远擦了擦额头的汗,从成堆的卷宗里抬起头。

  这个身材瘦削的年轻文员,推了推鼻梁上的圆框眼镜,环顾四周空无一人的档案室,才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

  纸条上只有一行字。

  “物色三人。标准:年轻、爱国、有文化、对现状不满。”

  赵明远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最后将纸条塞进嘴里,嚼碎,咽下。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十几个名字,又被他一一划去。

  最终,只剩下三个最合适的人选。

  李文轩。

  中央大学历史系学生,家境贫寒,曾在学生会上公开批评政府对日妥协,险些被开除。

  此人有思想,有号召力,但过于理想化。

  张昊天。

  金陵邮政局夜班分拣员,退伍老兵,因伤退役。

  对高层克扣军饷、消极抗日怨念极深,在工友中颇有威信。

  此人够勇,也够狠,但性情暴躁。

  陈若琳。

  国民政府外交部翻译科助理,精通英、日双语。

  其父为长城抗战殉国将领。

  此人背景干净,动机充足,但因父仇,性情孤僻,极难接近。

  赵明远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走向档案柜。

  他要为这三个人,分别设计一场“偶遇”。

  ……

  三天后,南京城郊,一处废弃的茶馆。

  李文轩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警惕地打量着屋内。

  这是他与那位神秘的“赵先生”第三次见面。

  前两次,他们只谈时局,谈理想。

  茶馆里很安静,只有角落的一张桌子旁,坐着两个人。

  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穿着旧工装,腰杆笔直,眼神锐利。

  另一个是穿着素色旗袍的年轻女子,气质清冷。

  李文轩认得他们。

  这几天,“赵先生”以不同的身份,分别安排他与这两人“偶遇”过。

  赵明远从后门走了进来,脸上不再是温和的笑容,而是一片肃然。

  “都到了。坐。”

  三人落座,桌上的气氛凝重。

  “我今天叫你们来,只为一件事。”

  赵明远环视三人,声音压得很低。

  “国家病了,有人只想着给自己捞钱,有人把屠刀对准同胞。而我们,想给这个国家刮骨疗毒。”

  张昊天握紧了拳头,骨节发白。

  “别说这些虚的!你就说,你们是谁?要我们做什么?”

  “我的父亲,死在喜峰口。”

  陈若琳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冰冷刺骨。

  “政府签下《塘沽协定》,让他的血白流了。如果你们和他们是一丘之貉,我第一个杀了你。”

  李文轩没有说话,只是推了推眼镜,审视着赵明远:“赵先生,你说你代表一股为国为民的力量。可据我所知,前段时间破获日军‘枯萎之樱’计划,明面上是中统的功劳。这件事,你们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个问题,尖锐且直接。

  赵明远看了他一眼,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放在桌上。

  照片上,是一张报纸的头版,《日军生化部队“枯萎之樱”覆灭,中统大获全胜》。

  “中统的确抓了人。”

  赵明远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慑人的力量。

  “但他们不知道,‘枯萎之樱’的真正负责人,代号‘花匠’的石井四郎的副手,是在我们得到情报后,由我们的人,在下关码头秘密处决的。中统抓到的,只是被推出来的替死鬼。”

  三人的呼吸同时一滞。

  这个信息,报纸上从未披露。

  这是足以掀起外交风波的绝密。

  他们终于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拥有何等能量的隐秘组织。

  “你们需要我们做什么?”

  陈若琳再次开口,眼神中的冰冷融化了一丝,转为灼热。

  “收集情报。”

  赵明远的声音恢复平静。

  “李文轩,代号‘书生’,负责学生和知识界动向。张昊天,代号‘铁骨’,负责邮政和运输线。陈若琳,代号‘红樱’,负责外交部和日方在宁人员。”

  三人沉默了。

  这不是简单的抗日,这是在刀尖上跳舞。

  “我干!”

  张昊天第一个拍了桌子,声音沙哑却坚定。

  李文轩深吸一口气,郑重地点了点头:“算我一个。”

  陈若琳看着赵明远,眼眶微红,声音却无比清晰:“我父亲的仇,我要亲手报。”

  赵明远站起身。

  “很好。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南京之锋’的成员。你们的联络方式是死信箱,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试图联系彼此。三天后,你们会收到第一个任务。”

  他推开门,消失在夜色中。

  茶馆里,只剩下三人,彼此对视,眼神里燃烧着同样的火焰。

  ……

  侍从室办公室。

  吴融关闭了窃听设备。

  刚才茶馆里的一切,都清晰地传了过来。

  没有系统那冰冷的面板和数据,只有从耳机里传来的、混杂着电流声的真实人心。

  这比任何S级的评定都让他感到踏实。

  这支名为“南京之锋”的队伍,终于有了雏形。

  虽然稚嫩,却足够锋利。

  他随即在心中下达指令。

  “启动【间谍大师课程】,为‘书生’、‘铁骨’、‘红樱’三人定制训练方案。”

  【指令确认。】

  【正在生成训练方案……方案已生成。】

  【……预计消耗精神能量:8000点。】

  吴融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这是精神力被抽离的迹象。

  但他没有犹豫。

  “确认执行。”

  【指令已确认,训练方案将通过死信箱逐步下发。】

  吴融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南京城。

  三个新生的红色光点,正在地图上缓缓亮起。

  这只是开始,远远不够。

  他需要一张覆盖整个中国的红色大网。

  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敲响。

  吴融转过身,声音平静。

  “进来。”

  门被推开。

  戴隐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脸上挂着他那标志性的、看不出情绪的笑容。

  “吴副官,深夜还在为国分忧?”

  吴融的心脏微微一沉,表情未变。

  “戴处长,这么晚了,有何贵干?”

  戴隐走进来,将文件放在吴融的桌上。

  “委员长让我转交给你的。关于战术研究组的人员配置方案。”

  吴融低头看了一眼名单,都是军委各部门的参谋。

  “戴处长的意思是?”

  戴隐没有回答,只是走到窗前,背对着吴融,声音幽幽传来。

  “何部长和白长官,今天在委员长面前为你吵了一架。”

  “吴副官,你这颗新星,升得太快,太亮了。

  亮到……有些人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