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统南京站档案科的地下室,深夜十一点。
赵明远擦了擦额头的汗,从成堆的卷宗里抬起头。
这个身材瘦削的年轻文员,推了推鼻梁上的圆框眼镜,环顾四周空无一人的档案室,才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
纸条上只有一行字。
“物色三人。标准:年轻、爱国、有文化、对现状不满。”
赵明远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最后将纸条塞进嘴里,嚼碎,咽下。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十几个名字,又被他一一划去。
最终,只剩下三个最合适的人选。
李文轩。
中央大学历史系学生,家境贫寒,曾在学生会上公开批评政府对日妥协,险些被开除。
此人有思想,有号召力,但过于理想化。
张昊天。
金陵邮政局夜班分拣员,退伍老兵,因伤退役。
对高层克扣军饷、消极抗日怨念极深,在工友中颇有威信。
此人够勇,也够狠,但性情暴躁。
陈若琳。
国民政府外交部翻译科助理,精通英、日双语。
其父为长城抗战殉国将领。
此人背景干净,动机充足,但因父仇,性情孤僻,极难接近。
赵明远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走向档案柜。
他要为这三个人,分别设计一场“偶遇”。
……
三天后,南京城郊,一处废弃的茶馆。
李文轩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警惕地打量着屋内。
这是他与那位神秘的“赵先生”第三次见面。
前两次,他们只谈时局,谈理想。
茶馆里很安静,只有角落的一张桌子旁,坐着两个人。
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穿着旧工装,腰杆笔直,眼神锐利。
另一个是穿着素色旗袍的年轻女子,气质清冷。
李文轩认得他们。
这几天,“赵先生”以不同的身份,分别安排他与这两人“偶遇”过。
赵明远从后门走了进来,脸上不再是温和的笑容,而是一片肃然。
“都到了。坐。”
三人落座,桌上的气氛凝重。
“我今天叫你们来,只为一件事。”
赵明远环视三人,声音压得很低。
“国家病了,有人只想着给自己捞钱,有人把屠刀对准同胞。而我们,想给这个国家刮骨疗毒。”
张昊天握紧了拳头,骨节发白。
“别说这些虚的!你就说,你们是谁?要我们做什么?”
“我的父亲,死在喜峰口。”
陈若琳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冰冷刺骨。
“政府签下《塘沽协定》,让他的血白流了。如果你们和他们是一丘之貉,我第一个杀了你。”
李文轩没有说话,只是推了推眼镜,审视着赵明远:“赵先生,你说你代表一股为国为民的力量。可据我所知,前段时间破获日军‘枯萎之樱’计划,明面上是中统的功劳。这件事,你们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个问题,尖锐且直接。
赵明远看了他一眼,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放在桌上。
照片上,是一张报纸的头版,《日军生化部队“枯萎之樱”覆灭,中统大获全胜》。
“中统的确抓了人。”
赵明远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慑人的力量。
“但他们不知道,‘枯萎之樱’的真正负责人,代号‘花匠’的石井四郎的副手,是在我们得到情报后,由我们的人,在下关码头秘密处决的。中统抓到的,只是被推出来的替死鬼。”
三人的呼吸同时一滞。
这个信息,报纸上从未披露。
这是足以掀起外交风波的绝密。
他们终于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拥有何等能量的隐秘组织。
“你们需要我们做什么?”
陈若琳再次开口,眼神中的冰冷融化了一丝,转为灼热。
“收集情报。”
赵明远的声音恢复平静。
“李文轩,代号‘书生’,负责学生和知识界动向。张昊天,代号‘铁骨’,负责邮政和运输线。陈若琳,代号‘红樱’,负责外交部和日方在宁人员。”
三人沉默了。
这不是简单的抗日,这是在刀尖上跳舞。
“我干!”
张昊天第一个拍了桌子,声音沙哑却坚定。
李文轩深吸一口气,郑重地点了点头:“算我一个。”
陈若琳看着赵明远,眼眶微红,声音却无比清晰:“我父亲的仇,我要亲手报。”
赵明远站起身。
“很好。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南京之锋’的成员。你们的联络方式是死信箱,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试图联系彼此。三天后,你们会收到第一个任务。”
他推开门,消失在夜色中。
茶馆里,只剩下三人,彼此对视,眼神里燃烧着同样的火焰。
……
侍从室办公室。
吴融关闭了窃听设备。
刚才茶馆里的一切,都清晰地传了过来。
没有系统那冰冷的面板和数据,只有从耳机里传来的、混杂着电流声的真实人心。
这比任何S级的评定都让他感到踏实。
这支名为“南京之锋”的队伍,终于有了雏形。
虽然稚嫩,却足够锋利。
他随即在心中下达指令。
“启动【间谍大师课程】,为‘书生’、‘铁骨’、‘红樱’三人定制训练方案。”
【指令确认。】
【正在生成训练方案……方案已生成。】
【……预计消耗精神能量:8000点。】
吴融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这是精神力被抽离的迹象。
但他没有犹豫。
“确认执行。”
【指令已确认,训练方案将通过死信箱逐步下发。】
吴融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南京城。
三个新生的红色光点,正在地图上缓缓亮起。
这只是开始,远远不够。
他需要一张覆盖整个中国的红色大网。
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敲响。
吴融转过身,声音平静。
“进来。”
门被推开。
戴隐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脸上挂着他那标志性的、看不出情绪的笑容。
“吴副官,深夜还在为国分忧?”
吴融的心脏微微一沉,表情未变。
“戴处长,这么晚了,有何贵干?”
戴隐走进来,将文件放在吴融的桌上。
“委员长让我转交给你的。关于战术研究组的人员配置方案。”
吴融低头看了一眼名单,都是军委各部门的参谋。
“戴处长的意思是?”
戴隐没有回答,只是走到窗前,背对着吴融,声音幽幽传来。
“何部长和白长官,今天在委员长面前为你吵了一架。”
“吴副官,你这颗新星,升得太快,太亮了。
亮到……有些人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赵明远擦了擦额头的汗,从成堆的卷宗里抬起头。
这个身材瘦削的年轻文员,推了推鼻梁上的圆框眼镜,环顾四周空无一人的档案室,才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
纸条上只有一行字。
“物色三人。标准:年轻、爱国、有文化、对现状不满。”
赵明远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最后将纸条塞进嘴里,嚼碎,咽下。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十几个名字,又被他一一划去。
最终,只剩下三个最合适的人选。
李文轩。
中央大学历史系学生,家境贫寒,曾在学生会上公开批评政府对日妥协,险些被开除。
此人有思想,有号召力,但过于理想化。
张昊天。
金陵邮政局夜班分拣员,退伍老兵,因伤退役。
对高层克扣军饷、消极抗日怨念极深,在工友中颇有威信。
此人够勇,也够狠,但性情暴躁。
陈若琳。
国民政府外交部翻译科助理,精通英、日双语。
其父为长城抗战殉国将领。
此人背景干净,动机充足,但因父仇,性情孤僻,极难接近。
赵明远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走向档案柜。
他要为这三个人,分别设计一场“偶遇”。
……
三天后,南京城郊,一处废弃的茶馆。
李文轩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警惕地打量着屋内。
这是他与那位神秘的“赵先生”第三次见面。
前两次,他们只谈时局,谈理想。
茶馆里很安静,只有角落的一张桌子旁,坐着两个人。
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穿着旧工装,腰杆笔直,眼神锐利。
另一个是穿着素色旗袍的年轻女子,气质清冷。
李文轩认得他们。
这几天,“赵先生”以不同的身份,分别安排他与这两人“偶遇”过。
赵明远从后门走了进来,脸上不再是温和的笑容,而是一片肃然。
“都到了。坐。”
三人落座,桌上的气氛凝重。
“我今天叫你们来,只为一件事。”
赵明远环视三人,声音压得很低。
“国家病了,有人只想着给自己捞钱,有人把屠刀对准同胞。而我们,想给这个国家刮骨疗毒。”
张昊天握紧了拳头,骨节发白。
“别说这些虚的!你就说,你们是谁?要我们做什么?”
“我的父亲,死在喜峰口。”
陈若琳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冰冷刺骨。
“政府签下《塘沽协定》,让他的血白流了。如果你们和他们是一丘之貉,我第一个杀了你。”
李文轩没有说话,只是推了推眼镜,审视着赵明远:“赵先生,你说你代表一股为国为民的力量。可据我所知,前段时间破获日军‘枯萎之樱’计划,明面上是中统的功劳。这件事,你们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个问题,尖锐且直接。
赵明远看了他一眼,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放在桌上。
照片上,是一张报纸的头版,《日军生化部队“枯萎之樱”覆灭,中统大获全胜》。
“中统的确抓了人。”
赵明远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慑人的力量。
“但他们不知道,‘枯萎之樱’的真正负责人,代号‘花匠’的石井四郎的副手,是在我们得到情报后,由我们的人,在下关码头秘密处决的。中统抓到的,只是被推出来的替死鬼。”
三人的呼吸同时一滞。
这个信息,报纸上从未披露。
这是足以掀起外交风波的绝密。
他们终于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拥有何等能量的隐秘组织。
“你们需要我们做什么?”
陈若琳再次开口,眼神中的冰冷融化了一丝,转为灼热。
“收集情报。”
赵明远的声音恢复平静。
“李文轩,代号‘书生’,负责学生和知识界动向。张昊天,代号‘铁骨’,负责邮政和运输线。陈若琳,代号‘红樱’,负责外交部和日方在宁人员。”
三人沉默了。
这不是简单的抗日,这是在刀尖上跳舞。
“我干!”
张昊天第一个拍了桌子,声音沙哑却坚定。
李文轩深吸一口气,郑重地点了点头:“算我一个。”
陈若琳看着赵明远,眼眶微红,声音却无比清晰:“我父亲的仇,我要亲手报。”
赵明远站起身。
“很好。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南京之锋’的成员。你们的联络方式是死信箱,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试图联系彼此。三天后,你们会收到第一个任务。”
他推开门,消失在夜色中。
茶馆里,只剩下三人,彼此对视,眼神里燃烧着同样的火焰。
……
侍从室办公室。
吴融关闭了窃听设备。
刚才茶馆里的一切,都清晰地传了过来。
没有系统那冰冷的面板和数据,只有从耳机里传来的、混杂着电流声的真实人心。
这比任何S级的评定都让他感到踏实。
这支名为“南京之锋”的队伍,终于有了雏形。
虽然稚嫩,却足够锋利。
他随即在心中下达指令。
“启动【间谍大师课程】,为‘书生’、‘铁骨’、‘红樱’三人定制训练方案。”
【指令确认。】
【正在生成训练方案……方案已生成。】
【……预计消耗精神能量:8000点。】
吴融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这是精神力被抽离的迹象。
但他没有犹豫。
“确认执行。”
【指令已确认,训练方案将通过死信箱逐步下发。】
吴融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南京城。
三个新生的红色光点,正在地图上缓缓亮起。
这只是开始,远远不够。
他需要一张覆盖整个中国的红色大网。
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敲响。
吴融转过身,声音平静。
“进来。”
门被推开。
戴隐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脸上挂着他那标志性的、看不出情绪的笑容。
“吴副官,深夜还在为国分忧?”
吴融的心脏微微一沉,表情未变。
“戴处长,这么晚了,有何贵干?”
戴隐走进来,将文件放在吴融的桌上。
“委员长让我转交给你的。关于战术研究组的人员配置方案。”
吴融低头看了一眼名单,都是军委各部门的参谋。
“戴处长的意思是?”
戴隐没有回答,只是走到窗前,背对着吴融,声音幽幽传来。
“何部长和白长官,今天在委员长面前为你吵了一架。”
“吴副官,你这颗新星,升得太快,太亮了。
亮到……有些人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