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长转身离开,留下一屋子还未从震惊中回过神的将军。
俞济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
他拿着那份报告,快步走出作战室,亲自走向吴融的办公室。
当他推开门,吴融正坐在桌后,手里握着一支钢笔,刚刚停下工作。
办公室里没有开灯,窗外远处战火的微光,将他的侧脸映得忽明忽暗。
他依旧是那副平静的样子。
外面那足以让天翻地覆的战火,那份足以让他封神的报告,都与他无关。
俞济时看着他,心中那股名为“敬畏”的情绪,再次升腾。
“吴融。”俞济的声音沙哑,“委座召见。”
“是。”
吴融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军装。没有惊讶,没有惶恐。
就好像,他早就在等着这一刻。
吴融跟在侍卫长的身后,穿过那条因战事爆发而变得喧嚣混乱的走廊。
走廊里,挤满了行色匆匆的军官、参谋和文员。他们奔跑,叫喊,传递着一份份来自前线的、沾着血与火的情报。
但当他们看到走在最前面的侍卫长,和跟在他身后的吴融时,所有人都下意识停下了脚步。
奔跑的人,站住了。
叫喊的人,闭上了嘴。
整条嘈杂的走廊,出现了一条诡异的、寂静的通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年轻的副官身上。
眼神无比复杂,有崇拜,有好奇,有敬畏,还有一丝连他们自己都无法言说的畏惧。
吴融面无表情地穿过人群,走过那些挂着少校、上校军衔的军官,也走过那些肩上将星闪烁的将军。
所有人都主动为他让开了路。
这一刻,他不再是侍从室那个不起眼的副组长。
他是那个预言了国难的“在世武侯”,是金陵城里,最神秘,也最不能招惹的存在。
最高办公室的门口,两名卫兵推开了厚重的木门。
侍卫长停下脚步,侧身让开。
“吴副官,请。”
吴融迈步走了进去。门,在他身后缓缓关上,隔绝了外面的一切声音。
办公室里,安静得可怕。气氛凝重如铁,空气粘稠,压得人喘不过气。
巨大的紫檀木办公桌后,空无一人。
委员长背对着他,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独自站在那张巨大的中国地图前。
他的身影被台灯拉得很长,投射在墙壁上,像一座沉默的山。
他没有说话。
吴融也没有说话,只是立正,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办公室内唯一的声音,来自墙上那座巨大的落地摆钟。
滴答。
滴答。
每一次摆动,都像重锤,敲在人的心脏上。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无比漫长。
这是一种无声的考验,一种来自权力顶峰的极致压力。
吴融的身体站得笔直,纹丝不动。他的呼吸平稳而悠长。
终于,委员长缓缓转过身。
没有雷霆之怒,也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
他的目光,如两道凝实的闪电,穿越了空间的距离,直刺吴融的内心深处。
那是要将一个人的灵魂从里到外彻底看穿的审视。
“你的报告,我看过了。”委员长的声音响起,平静,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告诉我。”
他盯着吴融,一字一顿。
“你是怎么知道的?”
没有夸奖,没有赞许。只有最直接,也最致命的质问。
这一问,问的不是推演的过程,而是他吴融,能力的根源!
答得好,一步登天。答得不好,万劫不复。
吴融迎着那足以让任何人都崩溃的目光,再次立正敬礼。
他的声音清晰、沉稳,没有一丝颤抖。
“报告委座!”
“职下并无未卜先知之能。”
“我的报告中,每一个字,都源于数据。”
“源于对日军三年来,超过二十万份情报的拆解与重组。
这包括了华北每一条铁路的货运清单、每一家日资工厂的资金流水、每一支驻屯部队的人员补充和弹药消耗。
将这些看似无关的数据全部输入模型,进行交叉比对,就能发现他们隐藏在战争迷雾下的真实动向。”
吴融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职下只是相信,冰冷的数据,不会撒谎。”
“职下只是相信,在绝对的利益面前,敌人的贪婪和野心,是可以用逻辑和公式来计算的。”
“所以,他们最终,一定会做出最符合他们逻辑,也最愚蠢的选择。”
“这不是神学。”吴融微微提高了声调,目光坦然,“这是科学。”
他将一切,都归功于“科学”,归功于超越这个时代的“情报分析方法”,而非“神学”。
这是一种让当权者能够理解,并且感到安全的解释。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委员长凝视着吴融,那双深邃的眼睛里,风雷涌动。他似乎在咀嚼吴融的每一个字。
许久,那张永远紧绷的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极为罕见的、混杂着欣赏与惊叹的表情。
“科学……”他低声重复着这个词。
他缓缓走下台阶,来到吴融的面前。
啪。
一只手,用力地拍在了吴融的肩膀上。那力道很重。
“好!”一个字,如惊雷炸响。“国难当头,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委员长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
“从今天起,你战术研究组的工作,全部移交。”
“我给你成立一个独立的部门,‘侍从室·第六组’,直接向我负责。
人员,你从各部委随便挑;经费,你直接报给我。
军统、中统所有情报原件,全部对你开放。”
“我只要一个结果,”他盯着吴融,“每周,给我一份这样的‘科学’报告!”
这既是天大的恩宠,也是一道沉重的枷锁。
“是!委座!”吴融沉声应道。
“去吧。”委员长摆了摆手,“国家需要你的‘科学’。”
吴融敬礼,转身,退出了办公室。当厚重的木门再次关上时,他才感觉到,自己的后心,早已被汗水湿透。
走廊里的气氛已经恢复了些许。人们依旧忙碌,但看向吴融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在走廊的拐角,吴融停下了脚步。
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那里,似乎在等他。
戴隐。
他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身形瘦削,正准备进去向委员长汇报工作。
四目相对。
吴融的脸上,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朝着戴隐微微颔首,一如既往。
戴隐的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他的双眼,依旧是那片深不见底的幽潭。
但这一次,吴融从那片幽潭的深处,读到了一种全新的情绪。
那不再是单纯的利用和猜忌,也不再是审视和怀疑。
那是一种,当一个绝对的掌控者,突然面对一个他完全无法理解、无法掌控的事物时,所产生的……最原始的恐惧。
在戴隐的眼中,吴融,已经从一把“或许可用,但需要警惕的刀”,变成了一个脱离他情报网络,颠覆他认知常理的幽灵。
一个他无法掌控,甚至开始畏惧的“变量”。
俞济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
他拿着那份报告,快步走出作战室,亲自走向吴融的办公室。
当他推开门,吴融正坐在桌后,手里握着一支钢笔,刚刚停下工作。
办公室里没有开灯,窗外远处战火的微光,将他的侧脸映得忽明忽暗。
他依旧是那副平静的样子。
外面那足以让天翻地覆的战火,那份足以让他封神的报告,都与他无关。
俞济时看着他,心中那股名为“敬畏”的情绪,再次升腾。
“吴融。”俞济的声音沙哑,“委座召见。”
“是。”
吴融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军装。没有惊讶,没有惶恐。
就好像,他早就在等着这一刻。
吴融跟在侍卫长的身后,穿过那条因战事爆发而变得喧嚣混乱的走廊。
走廊里,挤满了行色匆匆的军官、参谋和文员。他们奔跑,叫喊,传递着一份份来自前线的、沾着血与火的情报。
但当他们看到走在最前面的侍卫长,和跟在他身后的吴融时,所有人都下意识停下了脚步。
奔跑的人,站住了。
叫喊的人,闭上了嘴。
整条嘈杂的走廊,出现了一条诡异的、寂静的通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年轻的副官身上。
眼神无比复杂,有崇拜,有好奇,有敬畏,还有一丝连他们自己都无法言说的畏惧。
吴融面无表情地穿过人群,走过那些挂着少校、上校军衔的军官,也走过那些肩上将星闪烁的将军。
所有人都主动为他让开了路。
这一刻,他不再是侍从室那个不起眼的副组长。
他是那个预言了国难的“在世武侯”,是金陵城里,最神秘,也最不能招惹的存在。
最高办公室的门口,两名卫兵推开了厚重的木门。
侍卫长停下脚步,侧身让开。
“吴副官,请。”
吴融迈步走了进去。门,在他身后缓缓关上,隔绝了外面的一切声音。
办公室里,安静得可怕。气氛凝重如铁,空气粘稠,压得人喘不过气。
巨大的紫檀木办公桌后,空无一人。
委员长背对着他,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独自站在那张巨大的中国地图前。
他的身影被台灯拉得很长,投射在墙壁上,像一座沉默的山。
他没有说话。
吴融也没有说话,只是立正,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办公室内唯一的声音,来自墙上那座巨大的落地摆钟。
滴答。
滴答。
每一次摆动,都像重锤,敲在人的心脏上。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无比漫长。
这是一种无声的考验,一种来自权力顶峰的极致压力。
吴融的身体站得笔直,纹丝不动。他的呼吸平稳而悠长。
终于,委员长缓缓转过身。
没有雷霆之怒,也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
他的目光,如两道凝实的闪电,穿越了空间的距离,直刺吴融的内心深处。
那是要将一个人的灵魂从里到外彻底看穿的审视。
“你的报告,我看过了。”委员长的声音响起,平静,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告诉我。”
他盯着吴融,一字一顿。
“你是怎么知道的?”
没有夸奖,没有赞许。只有最直接,也最致命的质问。
这一问,问的不是推演的过程,而是他吴融,能力的根源!
答得好,一步登天。答得不好,万劫不复。
吴融迎着那足以让任何人都崩溃的目光,再次立正敬礼。
他的声音清晰、沉稳,没有一丝颤抖。
“报告委座!”
“职下并无未卜先知之能。”
“我的报告中,每一个字,都源于数据。”
“源于对日军三年来,超过二十万份情报的拆解与重组。
这包括了华北每一条铁路的货运清单、每一家日资工厂的资金流水、每一支驻屯部队的人员补充和弹药消耗。
将这些看似无关的数据全部输入模型,进行交叉比对,就能发现他们隐藏在战争迷雾下的真实动向。”
吴融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职下只是相信,冰冷的数据,不会撒谎。”
“职下只是相信,在绝对的利益面前,敌人的贪婪和野心,是可以用逻辑和公式来计算的。”
“所以,他们最终,一定会做出最符合他们逻辑,也最愚蠢的选择。”
“这不是神学。”吴融微微提高了声调,目光坦然,“这是科学。”
他将一切,都归功于“科学”,归功于超越这个时代的“情报分析方法”,而非“神学”。
这是一种让当权者能够理解,并且感到安全的解释。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委员长凝视着吴融,那双深邃的眼睛里,风雷涌动。他似乎在咀嚼吴融的每一个字。
许久,那张永远紧绷的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极为罕见的、混杂着欣赏与惊叹的表情。
“科学……”他低声重复着这个词。
他缓缓走下台阶,来到吴融的面前。
啪。
一只手,用力地拍在了吴融的肩膀上。那力道很重。
“好!”一个字,如惊雷炸响。“国难当头,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委员长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
“从今天起,你战术研究组的工作,全部移交。”
“我给你成立一个独立的部门,‘侍从室·第六组’,直接向我负责。
人员,你从各部委随便挑;经费,你直接报给我。
军统、中统所有情报原件,全部对你开放。”
“我只要一个结果,”他盯着吴融,“每周,给我一份这样的‘科学’报告!”
这既是天大的恩宠,也是一道沉重的枷锁。
“是!委座!”吴融沉声应道。
“去吧。”委员长摆了摆手,“国家需要你的‘科学’。”
吴融敬礼,转身,退出了办公室。当厚重的木门再次关上时,他才感觉到,自己的后心,早已被汗水湿透。
走廊里的气氛已经恢复了些许。人们依旧忙碌,但看向吴融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在走廊的拐角,吴融停下了脚步。
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那里,似乎在等他。
戴隐。
他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身形瘦削,正准备进去向委员长汇报工作。
四目相对。
吴融的脸上,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朝着戴隐微微颔首,一如既往。
戴隐的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他的双眼,依旧是那片深不见底的幽潭。
但这一次,吴融从那片幽潭的深处,读到了一种全新的情绪。
那不再是单纯的利用和猜忌,也不再是审视和怀疑。
那是一种,当一个绝对的掌控者,突然面对一个他完全无法理解、无法掌控的事物时,所产生的……最原始的恐惧。
在戴隐的眼中,吴融,已经从一把“或许可用,但需要警惕的刀”,变成了一个脱离他情报网络,颠覆他认知常理的幽灵。
一个他无法掌控,甚至开始畏惧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