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虎皮大旗!吴融送“毒礼”,杨立仁亲手接死神!-《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

  “吴组长,您要的这批文具,都已经准备好了。”

  军统总务科的科长,一个姓王的胖子,满脸堆笑地站在吴融的办公室里,腰弯得像一只煮熟的虾。

  他的身后,两个下属抬着一个大木箱,箱子里装满了崭新的办公用品。

  派克钢笔、定制的信纸、印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抬头的公文稿纸,甚至还有几瓶从英国进口的顶级墨水。

  “辛苦了,王科长。”

  吴融从办公桌后站起身,脸上带着客气的微笑。

  “不辛苦,不辛苦!为吴组长办事,是我的荣幸!”

  王科长连忙摆手,额头上的汗都冒了出来。

  眼前的这位吴组长,可是现在整个南京城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侍从室第六组的负责人,委员长身边的红人。

  最关键的是,就在昨天,戴老板亲自下的命令,第六组,享“甲级权限”。

  在军统内部,这就是一块“如朕亲临”的金字招牌。

  吴融走到木箱前,随意地翻了翻里面的东西。

  目光在其中一摞用牛皮纸包好的书籍上,停留了片刻。

  那是一批崭新的《论语》。

  “王科长,这些东西,确定都是从同一个厂家,同一批次采购的吗?”

  吴融拿起一本书,状似随意地问道。

  “确定!绝对确定!”

  王胖子拍着胸脯保证,“都是按照您的要求,从上海最大的那家商务印书馆,紧急调拨过来的最新版本。”

  “钢笔也一样,全是派克公司最新款的世纪系列,保证每一支都一模一样。”

  “那就好。”

  吴融点了点头,将书放了回去。

  目光落在了其中一个不起眼的牛皮纸文件袋上。

  那里面的书和笔,才是真正的目标。

  其他的,都只是障眼法。

  手指在文件袋边缘停顿了一秒。

  脑中再次推演了一遍整个流程:王科长送礼→杨立仁检查→林婉儿接收。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尤其是杨立仁。

  那个男人的多疑和狠辣,吴融见识过。

  如果在检查时发现任何异常,不仅这次行动会失败,林婉儿也会暴露。

  系统给出的“无法破解”评级,是基于1937年的技术水平。

  但人心,才是最大的变量。

  指尖轻轻摩挲着文件袋的封口。

  赌,还是不赌?

  窗外,传来防空警报的试鸣声。

  短促、刺耳,像是在催促做出决定。

  吴融深吸一口气,抬起头。

  “我这次奉委员长密令,起草一份关于未来抗战战略的最高级别文件。”

  声音不高,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严肃。

  王科长的呼吸,瞬间就停住了。

  最高级别文件!

  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为确保万无一失,防止任何形式的情报泄露,包括通过纸张、墨水成分等物理手段进行分析。”

  “委员长指示,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核心部门,必须统一使用由侍从室配发的、经过特殊检查的办公用品。”

  吴融的这番话,半真半假。

  起草文件是真的,但“统一文具”的说辞,却是利用“甲级权限”,给自己量身定做的虎皮。

  “所以,这批文具,需要你亲自带人,分发到几个地方。”

  吴融从桌上拿起一张清单,递给了王科长。

  “第一,军统机要处。第二,参谋本部作战厅。第三,行政院文书科。”

  王科长接过清单,快速扫了一眼,松了口气。

  都是些常规部门,没什么问题。

  但下一秒,吴融的声音,让心脏猛地一缩。

  “还有……”

  手指在清单的最后一个名字上,轻轻点了点,“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杨立仁局长办公室。”

  王科长的手,抖了一下。

  清单上的字迹,在眼前晃动。

  王科长当然知道昨天会议室里发生的事情。

  吴组长和杨局长,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现在,吴组长竟然要点名给杨局长的办公室送东西?

  这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吗?

  “吴……吴组长,这……”

  王科长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杨局长那边,会不会……”

  没敢把话说完。

  “怎么?有问题?”

  吴融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没……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王科长一个激灵,连忙立正站好。

  哪敢有问题。

  这是委员长的命令,是甲级权限。

  王科长只是个小小的总务科长,神仙打架,敢说半个不字,明天就得被扔进扬子江喂鱼。

  “记住,要亲手交接。”

  吴融叮嘱道,“尤其是杨局长的办公室,必须交到他的秘书,林婉儿小姐手上。”

  “就说,这是侍从室的硬性规定,所有部门一视同仁。”

  “他杨局长,没有特权。”

  这句话,带着点挑衅的意味。

  王科长听得心惊肉跳,但脸上只能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明白,明白。”

  “去吧。”

  吴融挥了挥手。

  王科长如蒙大赦,带着人,抬着那个沉重的木箱,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吴融的办公室。

  门关上的瞬间,吴融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走到窗前,点燃了一支烟。

  窗外,南京城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霭中。

  街道上,几个穿着破烂棉袄的难民,正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

  一辆军用卡车驶过,车厢里躺满了从淞沪战场撤下来的伤兵,白色的绷带上渗着暗红色的血迹。

  防空警报再次响起。

  吴融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烟雾在眼前缭绕。

  知道,杨立仁在接到这份“礼物”时,会是怎样的反应。

  以杨立仁多疑的性格,绝对不会相信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文具配发。

  一定会认为,这是自己的报复和挑衅,甚至是一个阴谋。

  会查。

  会用尽一切手段,去检查那本书,那支笔。

  但吴融也知道,这是一场豪赌。

  如果杨立仁真的发现了什么,或者根本不让林婉儿使用这些文具,那这次行动就彻底失败了。

  更糟的是,杨立仁会因此提高警惕,以后再想在身边安插眼线,难如登天。

  手指在窗框上轻轻敲击。

  一下,两下,三下。

  “陈默的技术,我信。李强的记忆,我信。”

  喃喃自语,“但我赌的,不是技术,是人心。”

  “杨立仁,你会不会因为太想抓住我的把柄,反而忽略了真正的危险?”

  烟燃到了尽头,烫到了手指。

  吴融掐灭烟头,转身走回办公桌。

  而这,正是吴融想要的。

  只有让杨立仁亲自确认过“绝对安全”,这份礼物,才能真正地,送到林婉儿的手中。

  一个小时后。

  中统总部,杨立仁的办公室。

  门被敲响。

  “进来。”

  杨立仁头也不抬,继续批阅着手中的文件。

  林婉儿推门而入,手里捧着一个牛皮纸袋。

  “局长,军统总务科送来的文具。”

  杨立仁的笔,停住了。

  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那个牛皮纸袋上。

  “军统?”

  “是的。”

  林婉儿的声音很平静,“王科长说,这是委员长的命令,所有核心部门统一更换文具,以防泄密。”

  杨立仁的眼睛,眯了起来。

  “委员长的命令?”

  他冷笑一声,“还是吴融那小子的把戏?”

  他伸手,从林婉儿手中接过纸袋,动作很慢,像是在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

  纸袋里,是一本崭新的《论语》和一支黑金相间的派克钢笔。

  杨立仁拿起那支钢笔,放在手心里掂了掂。

  分量适中,手感顺滑,笔帽上刻着派克公司的标志。

  他拧开笔帽,取下笔尖,对着灯光仔细观察。

  墨水管是透明的,里面装着标准的蓝黑色墨水。

  他又拿起放大镜,逐寸检查笔杆、笔夹、笔帽。

  每一个细节,都没有放过。

  林婉儿站在一旁,双手自然地垂在身侧。

  她的心跳,在胸腔里剧烈地撞击着。

  但她的脸上,只有恰到好处的平静和一丝不解。

  “局长,有什么问题吗?”

  她的声音,带着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

  杨立仁没有回答她。

  他放下钢笔,拿起那本《论语》。

  书很新,封面上印着“商务印书馆”的字样。

  他翻开扉页,检查出版信息。

  1937年第三版,印刷日期是上个月。

  他开始一页一页地翻看。

  他的手指,在每一页上停留两到三秒。

  他的目光,像扫描仪一样,逐行逐字地扫过。

  他在找什么?

  暗语?

  夹层?

  特殊标记?

  林婉儿的呼吸,变得极其轻微。

  她知道,自己现在的每一个反应,都在杨立仁的监控之下。

  她不能紧张,不能回避,也不能表现得太镇定。

  她只需要做一个普通秘书在这种情况下会做的事——安静地等待。

  杨立仁翻到《八佾第三》那一页。

  他的手指,突然停住了。

  他的目光,落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一句上。

  林婉儿的心脏,漏跳了一拍。

  他发现了?

  不可能。

  陈默说过,那个微雕的精度,需要十倍以上的放大镜才能看出区别。

  杨立仁手里的放大镜,只有五倍。

  但杨立仁的手指,就停在那个“神”字上。

  他在想什么?

  时间,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漫长。

  林婉儿能听到墙上挂钟的秒针,一下一下,敲击着她的神经。

  “局长?”

  她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困惑。

  杨立仁抬起头,看了她一眼。

  那双眼睛,冰冷,锐利,像两把手术刀,要把她的灵魂剖开。

  “没什么。”

  他淡淡地说,“只是觉得这个版本的排版,和我以前看过的有些不同。”

  他合上书,又拿起钢笔,拧开笔帽,在一张废纸上试写了几个字。

  笔迹流畅,墨水均匀。

  一切正常。

  杨立仁放下笔,靠回椅背上。

  他的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

  一下,两下,三下。

  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种压抑的沉默。

  林婉儿的手心,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但她的脸上,依然保持着那种平静的、带着一丝疑惑的表情。

  她在等杨立仁的判决。

  “侍从室送来的?”

  杨立仁终于开口,声音像是两块砂纸在摩擦。

  “是的,局长。”

  林婉儿回答。

  “哼,以防泄密?”

  杨立仁发出一声冷笑,“我看,是方便他自己安插眼线吧!”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林婉儿。

  “婉儿,你跟了我多久了?”

  林婉儿的心脏,再次狠狠一缩。

  “三年零两个月,局长。”

  她的声音,依然平稳。

  “三年零两个月。”

  杨立仁重复了一遍,“你是我最信任的人。”

  他转过身,目光直视林婉儿。

  “但现在,连我都不知道该信任谁了。”

  他走回办公桌前,将那本《论语》和钢笔,推到林婉儿面前。

  “这些东西,你拿去用吧。”

  林婉儿的瞳孔,微微收缩了一下。

  她接过文具,轻声说道:“谢谢局长。”

  “不用谢。”

  杨立仁重新坐下,拿起桌上的文件,“这是委员长的命令,我们都得遵守。”

  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

  “不过,婉儿,以后你用这支笔写的所有文件,都要给我过目一遍。”

  林婉儿的身体,僵了一下。

  但她很快反应过来,点了点头。

  “是,局长。”

  她转身,走向门口。

  就在她的手触碰到门把手的瞬间,杨立仁的声音,再次响起。

  “婉儿。”

  林婉儿停下脚步,没有回头。

  “局长还有什么吩咐?”

  “没什么。”

  杨立仁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只是想告诉你,乱世之中,站错队,是要付出代价的。”

  林婉儿的手指,在门把手上收紧了一下。

  “我明白,局长。”

  她推开门,走了出去。

  门关上的瞬间,她听到杨立仁在里面,发出了一声意味不明的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