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谍影初战!画眉送死亡名单,吴融布局李代桃僵救人!-《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

  凌晨三点,南京城陷入了最沉的睡梦。

  远处偶尔传来炮声演习的闷响,街道上驶过的军车车灯划破夜色,宪兵巡逻的口哨声在空旷的巷子里回荡。

  战争的阴影,笼罩着这座古都的每一个角落。

  侍从室第六组的机要室里,却亮着一盏孤灯。

  “工匠”陈默的耳朵上,戴着一副巨大的耳机,他的手指,在一台经过他亲手改装的德制电讯机上,飞快地敲击着。

  他在守着一个特定的频段。

  一个只有他和“画眉”林婉儿知道的,绝对安全的频段。

  突然。

  “滴……滴滴……滴……”

  一阵极其微弱,但节奏清晰的电波信号,从耳机里传来。

  陈默的精神,猛地一振。

  来了!

  立刻拿起笔,在铺开的密码本上,飞快地记录下一串串由圆点和横线组成的摩斯电码。

  电文很短,不到一分钟,就结束了。

  陈默没有丝毫停顿,立刻开始了破译工作。

  拿出那本与林婉儿手中一模一样的《论语》,和那支作为密钥的特制钢笔。

  今天的日期,10月27日。

  对应的“密码字”,是第300个,位于《为政第二》,“温故而知新”的“新”字。

  电报上的第一组密码是“027”。

  陈默将钢笔的密码转盘,调到了“027”。

  然后,以那个“新”字为原点。

  “0”代表页码不动,仍在当前页。

  “2”代表行数,向下数两行。

  “7”代表字数,向右数七个字。

  找到了第一个字:“杨”。

  接着是第二组密码,“135”。

  以“杨”字为新的原点,继续向后翻1页,向下数3行,向右数5个字。

  第二个字:“已”。

  ……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神的工作。

  每一个字,都需要经过三层解码,才能最终确定。

  陈默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手指在书页上飞快移动,眼睛紧盯着每一个字,生怕出现任何差错。

  第八个密码字时,遇到了麻烦。

  那个字的笔画因为纸张受潮而有些模糊,无法确定是“清”还是“肃”。

  陈默深吸一口气,拿起放大镜,凑近书页,一笔一划地辨认。

  三分钟后,终于确定:是“肃”。

  擦了擦额头的汗,继续破译。

  四十分钟后。

  一封完整的电文,出现在了草稿纸上。

  当写下最后一个字时,陈默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手微微颤抖,盯着那份电文,脑中闪过一个念头:

  “这套三层加密体系,比日军正在使用的机械密码更难破解,也远超中统目前依赖的一次性密码本。”

  “但如果杨立仁也有类似技术怎么办?如果他也能破译我们的密电……”

  猛地摇了摇头,将这个可怕的念头甩出脑海。

  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抓起那张电文,甚至来不及穿上外套,就直接冲向了吴融的办公室。

  “咚!咚!咚!”

  用尽全力,敲响了吴融办公室的门。

  “进来。”

  门内,传来吴融平静的声音。

  陈默推门而入。

  吴融正坐在沙发上,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衬衫,手里端着一杯已经冷掉的茶。

  显然,也一夜未眠。

  “组长!”陈默的声音,因为急切而有些沙哑,“的第一份情报!”

  吴融的目光,瞬间锐利起来。

  放下茶杯,接过陈默递来的电文。

  电文上的字迹,因为书写者的激动而显得有些潦草,但内容却清晰得令人心悸。

  【杨已启动“肃清行动”。】

  【目标:甄别上海事件泄密者。】

  【方式:内部清洗,宁杀错,不放过。】

  【附件:第一批处决名单。】

  名单上,是十二个名字。

  有中统内部的科长、队长,也有一些与军方和政府有联系的商人、掮客。

  吴融的目光,在名单上飞快地扫过。

  当看到第七个名字时,瞳孔,猛地收缩成了最危险的针尖。

  “赵四海。”

  这个名字,吴融再熟悉不过。

  赵四海,南京城里一个不起眼的布料商人。

  四十出头,有一个患病的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

  是吴融通过“书生”李文轩,在外围发展的第一个情报员。

  代号“掌柜”。

  吴融还记得,那个中年男人第一次见到自己时,紧张得手心都是汗,却坚定地说:“吴组长,我不为钱,我只想为国家做点事。我的大儿子在淞沪战场上牺牲了,我不能让他白死。”

  从那以后,赵四海冒着生命危险,为第六组提供了日军在南京的物资调动情报。

  虽然级别不高,但却是“谍影”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现在,他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杨立仁的处决名单上!

  吴融的手指,死死地攥住那张电文,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一股冰冷的杀意,从心底升起,但很快又被压了下去。

  知道,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杨立仁这条疯狗,在找不到真正的泄密者之后,竟然真的要用这种滥杀无辜的方式,来发泄他的怒火,和巩固他的权威!

  “自上海事件后,委员长对情报系统的信任降至冰点。戴隐和CC系都在借机清洗异己。杨立仁这次行动,既是甩锅,也是立威。”

  吴融的脑中飞快闪过这些信息。

  可以容忍杨立仁的愚蠢和鲁莽,但绝不能容忍,杨立仁将屠刀,挥向自己的人!

  “行动时间。”吴融的声音,冷得像冰。

  “今晚。”陈默的声音里,也带着一丝颤抖,“情报上说,杨立仁的行动队,会在今晚十二点,同时对名单上的所有人动手。不经审讯,直接清除。”

  吴融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

  现在是凌晨四点。

  又看了一眼窗外渐亮的天色。

  距离十二点,只有二十个小时。

  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一个白天。

  时间,看似充裕,但实际上,却无比紧迫。

  不能直接派人去救赵四海。

  那样做,等于告诉杨立仁,赵四海就是内鬼,他吴融就是幕后黑手。

  必须想一个办法,一个能救下赵四海,又能将自己完全摘出去的办法。

  一个……李代桃僵的办法。

  吴融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大脑,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

  点燃了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

  烟雾在眼前缭绕,办公室里陷入了沉默。

  陈默站在一旁,不敢打扰。

  知道,组长正在思考。

  五分钟过去了。

  十分钟过去了。

  吴融的脚步,终于停住了。

  杨立仁需要一个“泄密者”。

  一个身份合理,动机充分,并且能让他向上峰交代的“泄密者”。

  一个能让他那场失败的行动,看起来不是因为他自己愚蠢,而是因为敌人太狡猾的“泄密者”。

  但这个人选,不能随便找。

  如果选错了,杨立仁会起疑。

  吴融的脑中,“书库”李强那庞大的数据库,瞬间被激活。

  先排除了几个人选:

  名单上的第一个,中统行动科科长王铁山,此人是杨立仁的心腹,绝不可能是叛徒。

  第二个,参谋本部联络官李明远,此人与戴隐关系密切,杨立仁不敢动他。

  第四个,上海商会会长张三爷,此人势力庞大,杨立仁动他会引起轩然大波。

  ……

  最后,吴融的目光,落在了名单的第三个名字上。

  “钱玉堂。”

  行政院参事,CC系骨干陈氏兄弟的远房亲戚,负责与在华日资企业的联络。

  关于钱玉堂的所有情报,浮现在吴融眼前:

  此人贪婪成性,与日本三井物产的代表,私交甚密。

  他与杨立仁,因为派系不同,素有宿怨。

  最关键的是,李强曾经记录过,钱玉堂在一次酒后,曾向日本人抱怨过杨立仁的“蛮横霸道”。

  而且,钱玉堂最近刚刚接受过中统的内部审查,虽然过关了,但杨立仁对他一直心存怀疑。

  如果再次被怀疑,杨立仁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下手。

  一个完美的“替罪羊”,就这么出现了。

  吴融的目光变得冰冷。

  钱玉堂本就是日伪线人,死不足惜。

  但我知道,这一次之后,我的手上又多了一条人命。

  他深吸一口气,将烟头掐灭。

  乱世之中,没有人能保持绝对的清白。

  “陈默。”

  吴融转过身,看着自己的得意弟子。

  “在!”

  “我要你,伪造一份日军特高课的内部嘉奖令。”

  吴融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

  “内容是,嘉奖钱玉堂,成功提供了中统铁血锄奸团的行动情报,为帝国避免了重大损失。”

  “另外,再伪造一份三井物产给钱玉堂的银行转账记录。”

  “金额,五千美金。”

  陈默的心,猛地一跳。

  他瞬间明白了吴融的意图。

  这是要……栽赃陷害。

  用一份完美的假证据,将杨立仁的屠刀,引向另一个人。

  陈默的脸上闪过一丝犹豫。

  “组长,这……”

  他想说,栽赃陷害,这是他从未做过的事。

  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想起了赵四海。

  那个普通的中年男人,只是为了给儿子报仇,就冒着生命危险加入了谍影网络。

  如果不这么做,赵四海必死无疑。

  而钱玉堂,本就是日伪线人,死不足惜。

  陈默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组长说得对,乱世之中,没有绝对的黑白。”

  “这是命令。”吴融打断了他,“天亮之前,我要看到东西。”

  “是!”陈默不再犹豫,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快步离去。

  办公室里,只剩下吴融一人。

  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那浓得化不开的夜色。

  杨立仁,你想要一个交代?

  好。

  我给你一个。

  一个让你满意,也让我满意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