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谍战神器!监听杨立仁,国军变阵,反送人头!-《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

  三天后,陈默的工作室。

  一支看起来普通的钢笔静静躺在工作台上。

  “成了!”

  陈默的声音压抑不住激动,他指着那支钢笔。

  “钢笔相机和微型窃听器,都完成了。”

  吴融拿起钢笔,入手微沉,质感与派克钢笔无异。

  笔帽内,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镜头正对着他。

  “拍摄距离?”

  “三米内五官清晰,五米内可辨认体貌特征。”

  陈默指着笔身一个微小的凸起,“这里是快门,按压一次,拍摄一张。

  内置胶卷十二张。”

  “窃听器。”

  吴融的语气没有波澜。

  陈默从一个首饰盒里,取出几枚比纽扣还小的黑色圆形装置。

  “有效距离二十米,续航四十八小时。

  核心是声控启动,只有在目标周围出现人声时才会工作,极大延长了潜伏时间。”

  吴融点头,将这些精密的杀器收好。

  “书库,到你了。”

  李强上前一步,接过那几枚窃听器,眼中是猎人盯上猎物的光。

  “杨立仁下午三点有例会,赵景飞会单独留守。

  戴隐那边,他心腹王队长的办公室,晚上八点后是空窗期。

  时间足够。”

  “记住,”吴融的声音压低,“只装在他们最信任的心腹办公室里。

  杨立仁那边,目标赵景飞。

  戴隐那边,目标王队长。”

  “明白。”

  李强离开后,吴融转向陈默。

  “我需要一台收音机,能同时接收并区分八个不同频段的信号。”

  “八个?”

  陈默的呼吸一滞,“那需要的零件……”

  “钱不是问题。”

  吴融将一沓厚厚的钞票推过去,“一周,我要看到成品。”

  电讯处机要室。

  林娥坐在操作台前,耳机里不再是单调的商用电报,而是一串串夹杂着杀伐之气的军事指令。

  她已经能从电波的频率、发报员的指法力度中,分辨出情报的等级。

  “滴滴滴…滴滴…滴…”

  一串急促而有力的电码声传来,林娥的神经瞬间绷紧。

  这是高级将领专用的通讯频段!

  她手指翻飞,快速记录,眼角余光扫过四周。

  机要室里一片繁忙,无人注意她的异常。

  电码极短,加密等级前所未见。

  这背后,必然是重大的军事调动。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她身后。

  “小林,在忙什么呢?”

  林娥回头,是电讯处副主任张德华。

  此人平日深居简出,今天却主动出现在一线。

  “张主任,在处理一批积压的商用电报。”

  林娥不动声色,将刚刚记录的纸条用一份旧文件盖住。

  “辛苦了。”

  张德华在她身边站定,目光在她的操作台上逡巡,“最近工作怎么样?

  有什么困难吗?”

  “还好,就是有些技术问题想请教前辈。”

  “哦?

  什么问题?”

  林娥做出迟疑的表情。

  “就是……偶尔会收到一些频率很特殊的信号,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张德华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

  “什么样的信号?”

  “加密等级很高,但又不在我们常规处理范围内的。”

  林娥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的反应,“我担心处理不当会出问题。”

  “这种事,你直接报告给我就行了。”

  张德华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加重了些,“不要私自处理,明白吗?”

  “明白。”

  张德华走后,林娥垂下眼帘,心中警铃大作。

  张德华的反应过于激烈,电讯处的水,比想象中更深。

  下班后,她绕行了三条街道,在一家书店逗留了半小时,确认无人跟踪后,才回到自己的房间。

  她打开改装过的收音机,将白天记录的电码输入。

  很快,一行字显现。

  【第十八军前敌指挥部:接上级令,原C区碉堡群计划暂缓,转于B区增设三道防线。坐标……】

  林娥的心跳漏了一拍。

  国民党军临时改变了部署!

  她立刻用最高级别的加密方式,将这份情报编码,发送至茫茫夜色。

  情报股办公室。

  吴融面前的桌上,摆着八台收音机,像八只沉默的耳朵,监听着这座城市的脉搏。

  “滴滴滴……”

  其中一台响起,吴融戴上耳机。

  是林娥的情报。

  【国军变阵,C区缓建,B区增防……】

  吴融立刻在脑中启动系统。

  【情报分析与预警模块启动……】

  【整合新情报:部署变更、防线调整……】

  【沙盘推演更新中……】

  系统迅速给出结论。

  【分析结论:敌已察觉C区情报泄露,故临时变阵。

  然B区地形复杂,利于我军游击穿插。

  此调整,反为我军创造战机。】

  吴融食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杨立仁自作聪明,反而弄巧成拙。

  就在这时,另一台收音机发出轻微的电流声。

  是李强安装的窃听器,信号已接通。

  “……戴隐这个疯狗,居然敢在校长面前告我的状!”

  是赵景飞压抑着怒火的声音。

  “处长,校长下令暂时休战,我们……”

  “休战?”

  杨立仁的声音传来,冰冷刺骨,“他以为这样就能了事?

  他私藏军火的铁证,我已经拿到手了。

  时机一到,我要他死无葬身之地!”

  “可是校长的命令……”

  “校长的命令是剿共,不是放过内奸。”

  杨立呈的声音阴冷下来,“他勾结德国人的事,我会一笔一笔算清楚。

  总有一天,我要让他付出代价。”

  吴融关掉收音机,一片漠然。

  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蒋介石也压不住。

  这片浑水,将为他提供最好的掩护。

  与此同时,江西中央苏区。

  临时指挥部里,灯火通明。

  “‘铁树’急电!”

  通讯员冲了进来,“国军变阵!

  C区碉堡群暂缓,在B区增设了三道防线!”

  “B区?”

  一名指挥员走到地图前,眉头紧锁,“那里是山区,山高林密,他们把防线设在那里,不是找死吗?”

  “会不会是陷阱?”

  “不像。”

  负责情报的干部摇头,“‘铁树’的情报一向精准。

  而且这次的情报来源与上次不同,是交叉验证过的。”

  “那我们的计划?”

  “调整!”

  指挥员在地图上重重画下几条红线,“既然敌人主动把脖子伸进了B区的绞索里,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成全他!

  避开正面,两翼穿插,给我狠狠地打几场伏击战!”

  “传令下去,各部队按新计划行动!”

  ……

  三天后,赣南前线。

  国军第十八军的一支运输队,正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进。

  五十多辆卡车满载着弹药和粮食,是前线的命脉。

  “连长,这条路……安静得有点邪门。”

  一个老兵抱着枪,眼神警惕地扫视着两边的山林。

  运输连长心里也直打鼓。

  情报显示这一带有红军活动,可走了两个小时,连个鬼影子都没看见。

  “怕什么!”

  “我们的碉堡连成了网,他们红军敢露头就是死!”

  连长嘴上强硬,手却握紧了腰间的手枪。

  话音未落,山林中爆发出炒豆般的密集枪声!

  “哒哒哒哒——!”

  “轰!”

  一枚手榴弹在头车底下炸开,火焰冲天而起。

  子弹如同冰雹,从两侧山林泼洒下来,精准地覆盖了整支车队。

  国民党军的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成片扫倒。

  “有埋伏!”

  “隐蔽!”

  “反击!”

  连长嘶吼着,但一切都晚了。

  红军的攻击点,正好卡在两个碉堡群之间的火力死角。

  山上的重机枪根本无法支援。

  十五分钟后,枪声渐歇。

  战斗结束了。

  三十多辆卡车完好无损地落入红军手中,其余的也尽数被毁。

  红军战士们动作麻利地搬运物资,在国民党军的增援部队赶到前,带着丰厚的战利品,迅速消失在茫茫山林之中。

  ……

  南京,军事委员会。

  “又一支运输队!”

  “这是本周第三次了!”

  一名参谋军官将电报狠狠拍在桌上,双眼赤红。

  “赤匪是鬼魅吗?”

  “他们怎么总能找到我们的火力盲区和换防间隙?”

  “内部!”

  “一定是内部出了问题!”

  “不可能!”

  “计划制定者都是校长的心腹!”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一群国军精英却束手无策。

  他们精心构建的“铁壁合围”,在现实中,却像一张漏勺,处处被动。

  ……

  电讯处机要室。

  林娥在处理电报时,发现了异常。

  几份发往不同部门的电报,竟都出自同一个发射台,且操作员都是张德华的亲信。

  发报时间都在深夜,加密等级不高,内容更像是某种汇报。

  她借着送文件的机会,若无其事地走过去,眼角余光飞快一瞥。

  【电讯处日常汇报:……新晋报务员林娥,表现正常,未见异常……】

  林娥的心,沉了下去。

  他们在监视她!

  接收方,十有八九是戴隐的复兴社。

  她回到自己的位置,手指在电键上轻轻敲击,内心却已掀起波澜。

  戴隐想玩,那就陪他玩一场大的。

  当晚,一道新的加密电波,从林娥的宿舍发出。

  【发现复兴社眼线,正被监视。请指示。】

  吴融的回复很快传来。

  【确认目标,可控投喂假情报,搅乱战局。注意安全,切勿暴露。】

  林娥看着指令,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

  第二天,林娥故意在处理一份“机密”电报时,手微微发抖,面露难色。

  张德华果然如幽灵般出现在她身后。

  “小林,怎么了?”

  “张主任……”林娥将一份事先伪造好的电报递给他,

  “这份电报……我解不出来,但感觉很重要。”

  张德华接过电报,只看了一眼,脸色剧变。

  【紧急:红军主力有向东佯动迹象,或为声东击西,建议立即调整B区部署,驰援A区……】

  “这份电报,哪里来的?”

  张德华的声音都在发颤。

  “像是……像是前线指挥部,但频段和加密方式都很怪。”

  林娥一脸困惑。

  “你别声张,我马上去核实!”

  张德华攥着电报,匆匆离去。

  林娥看着他的背影,眼睛眯起。

  这条饵,戴隐一定会吞下去。

  为了在校长面前压过杨立仁,他绝对会把这个“天大的功劳”捅上去。

  届时,国军主力被调动得团团转,扑了个空,戴隐的责任就大了。

  而她,这个小小的实习报务员,将在这场巨头们的角力中,送给他们一份意想不到的“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