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股的办公室,死寂。
电键的敲击声消失了,只剩下收音机里电流的嘶鸣。
陈默瘫在椅子上,汗水浸透了衣背,大口喘气,脸上是虚脱后的狂热。
吴融拿着那张薄薄的电文纸。
指关节因为用力而绷紧,泛着白色。
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根烧红的钢针,扎进他的心脏。
渔夫。
杨立青。
何家兴住处的陷阱。
杨立仁那张开的血盆大口。
词汇在他脑中炸开,构筑成一幅通往死亡的路线图。
攻破“铁壁”的狂喜,在这一刻荡然无存。
胜利的果实,竟是致命的毒药。
他的兄弟,正一步步走向为他精心准备的坟墓。
“吴兄……”
陈默注意到吴融的脸色,刚想开口。
吴融猛地转身,冲到自己的电台前,手指搭上冰冷的电键。
那是林娥的专属频道,一条绝对安全的单线。
他的手指快得只剩残影,敲击声急促得如同暴雨。
【画眉,最高紧急状态!】
【立刻联系上海‘钉子’!动用一切资源!】
几秒后,桌上的信号灯以特定频率闪烁。
【明白。】
吴融紧接着发出第二条电文,每一个字符都重如千钧。
【‘渔夫’已入沪,身陷绝境。放弃锄奸,不惜代价,确保其安全!重复!不惜代价!】
发完电报,吴融的身体晃了一下。
他扶着桌子站稳,目光穿透墙壁,望向遥远的东方。
上海,那座十里洋场,此刻在他眼中,已然变成一座布满陷阱的魔窟。
吴融闭上眼。
再睁开时,所有情绪都已沉入深海。
……
上海,十六铺码头。
江风带着一股咸腥的潮气。
杨立青穿着半旧的粗布短衫,头戴一顶压得很低的鸭舌帽,淹没在下船的人流里。
刚踏上这片土地,他就感到一种无形的压抑。
码头上,多了许多眼神锐利,在人群中逡巡的便衣。
墙上新刷的标语还未干透,“严惩通匪分子”,白底黑字,扎眼。
他没有去预定的第一联络点。
来之前,瞿恩同志特别交代过,上海的地下组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他绕了几个圈,走进一条逼仄的弄堂。
在一家米铺的后门,他停下脚步。
门楣上,挂着一串风干的腊肉。
这是约定的安全信号。
但杨立青的脚步停住了。
按照约定,腊肉下面,应该还有一个小小的红色中国结。
现在,那里空空如也。
出事了。
杨立青没有犹豫,转身就走,迅速消失在街角的人流中。
他对面的茶楼二楼,几个穿长衫的男人放下了茶杯。
“鱼很警觉,没上钩。”
……
南京,情报股。
吴融的耳机里,不再是噪音,而是国军内部清晰的通讯洪流。
“铁壁一号”被攻破,这里成了单向透明的战场。
突然,一段新的加密通讯被截获。
陈默立刻破译,几分钟后,将译文递给吴融。
“吴兄,上海站的后续布置。”
吴融接过,迅速扫视。
【沪字09号密电】
【目标‘渔夫’警觉,已脱离监控。分析其下一步可能接触的三个备用联络点:福民路3号、仁爱坊烟纸店、同福里17号。各行动队已就位,张网以待。】
敌人的反应很快,网收得更紧了。
吴融拿起笔,在一张南京地图上,迅速画出三个点,然后叠成一个小方块。
他没有再用电台。
频繁的紧急通讯,会增加林娥暴露的风险。
他走到门口,对守卫说:“我去一趟电讯处。”
电讯处,林娥正在整理电报底稿。
吴融走进来,和几个报务员点头致意,径直走向林娥。
“林小姐,麻烦帮我找一下上月发往汉口的军需电报。”
他一边说,一边将一叠作废的电文稿递过去。
那张画着地图的纸条,就夹在中间。
“好的,吴科长。”
林娥接过文件,指尖在接触的瞬间,感受到了纸张的厚度差异。
她没有看吴融,转身走向档案柜。
在档案柜的遮挡下,她抽出纸条,迅速扫了一眼,将其塞进袖口。
整个过程不到三秒,天衣无缝。
她抽出几份旧电报,走回来递给吴融。
“吴科长,是这几份吗?”
“对,多谢。”
吴融拿过电报,转身离开,两人全程没有眼神交流。
当天下午,林娥利用午休间隙,进入一间杂物间。
她从墙角一块松动的砖头后,取出一个微型电台。
这是瞿恩留下的备用线路之一。
她戴上耳机,用最简练的代码,将那张地图上的信息,发往上海。
……
上海,一处废弃的仓库。
杨立青靠着墙角,嚼着一块干饼。
他已经躲了六个小时,像一只被追猎的野兽。
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乞丐,哼着小调跑过,不小心撞了他一下。
“对不住,大爷。”
小乞丐道歉后,一溜烟跑了。
杨立青摸了摸被撞到的口袋,里面多了一个硬纸团。
他展开纸团。
上面画着一张简陋地图,三个红色的叉,标记出他原打算去的三个联络点。
地图下面,还有一个新地址。
——霞飞路,老满西餐厅,下午三点,找穿灰色西装的季先生。
杨立青将纸团塞进嘴里,嚼碎咽下。
后背渗出一层冷汗。
如果不是这份情报,他现在恐怕已经落入了陷阱。
下午三点,老满西餐厅。
杨立青换了身旧西装,走进餐厅。
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窗边的季先生。
两人对上了暗号。
“季先生,你的报纸拿倒了。”
“谢谢,今天的风真大。”
季先生将一个装面包的纸袋推了过去。
“你要的东西,都在里面。”
经费到了。
“锄奸任务取消。”季先生压低声音,“叛徒何家兴身边全是陷阱,组织命令你立刻撤离。”
杨立青点头。
虽然不甘心,但他明白,保存有生力量更重要。
他刚准备起身,餐厅外传来一阵骚动。
两辆黑色的轿车停在门口,几个穿黑衣的特务冲了进来。
季先生脸色一变,猛地将杨立青按回座位。
“别动!”
他自己则站起身,故意撞翻了桌子,大喊道:“抓小偷啊!”
特务们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过来。
季先生趁乱冲向后厨,特务们立刻追了过去。
杨立-青趁机压低帽檐,混在看热闹的人群中,迅速离开了餐厅。
他回头看了一眼,后厨的方向传来一声闷响。
他知道,季先生回不来了。
……
南京,党务调查科。
杨立仁的办公室。
“处长,上海……行动失败了。‘渔夫’跑了。”
赵景飞低着头,不敢看杨立仁。
杨立仁正在用一把银制小剪刀,慢悠悠地修剪一支雪茄。
办公室里,只听得到剪刀“咔嚓、咔嚓”的声音,像在剪断人的神经。
“三个埋伏点,全部扑空。”赵景飞的声音更低了,“我们的人连影子都没看到,就像……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的监视之下。”
“咔嚓。”
杨立仁剪下雪茄头,点燃,深深吸了一口。
烟雾遮住了他的表情。
“我们的内部,有鼹鼠。”
他吐出烟雾,声音平静,却让赵景飞感到一阵寒意。
“而且,这只鼹鼠的级别很高,能接触到我们的行动部署。”
他站起身,走到保险柜前,打开。
里面全是关于第三次“围剿”的绝密文件。
他将文件取出,当着赵景飞的面,一份份检查封条,然后重新锁好。
“从今天起,所有核心文件,由我亲自保管。”
他转过身,看着赵景飞和刚进来的林婉儿。
“所有接触过上海行动计划的人,全部列入甄别名单,一个一个地查!”
“是!”
林婉儿垂下眼帘,记录命令。
杨立仁的目光,从她和赵景飞脸上一一扫过,冰冷锐利。
吴融此时正好拿着文件进来。
“处长,复兴社残余人员的甄别报告。”
杨立仁接过报告,随手放在一边。
“吴融,你对上海的这次失利,怎么看?”
吴融启动了系统,扫描着面前的杨立仁。
【杨立仁:忠诚度(党国)98%,能力评级SS-,心理状态:愤怒、高度怀疑。当前危险等级:极高。】
吴融沉吟片刻,开口。
“处长,我认为,问题可能不只出在上海。”
“哦?”
“从码头的警觉,到三个陷阱被精准避开,对方显然是提前获取了我们的全部计划。这种级别的泄密,要么是核心层出了问题,要么……”
吴融停顿了一下。
“要么是我们的通讯,出了问题。”
杨立仁的瞳孔收缩了一下。
通讯?“铁壁一号”?
不可能!那是德国专家的天才设计!
“处长,我有一个想法。”吴融向前一步,“上海站行动失败,暴露了当地情报网的重大疏漏。我申请亲自去一趟上海,彻查泄密源头,并重新整合力量。不把这根钉子拔掉,会直接威胁到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围剿’。”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杨立仁没有立刻回答,他绕着办公桌,踱到吴融面前,死死地盯着他的眼睛。
那目光,像手术刀,要将他从里到外剖开。
“你主动请缨,很好。”
杨立仁忽然笑了,只是那笑意未达眼底。
他拿起笔,在申请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我给你一个星期。”
他把签好字的申请书递给吴融,声音压得很低。
“去吧,别让我失望。”
吴融接过申请书。
“是,处长。”
他正要转身,杨立仁的声音再次响起,轻飘飘的,却重如千钧。
“对了,吴融。”
“我听说,这次跑掉的那条‘渔夫’,是从江西苏区来的。”
杨立仁拍了拍吴融的肩膀,凑到他耳边。
“我有个弟弟杨立青,你应该也认识,也在那边吧?
太久没消息了,家里人都很惦记。这次去上海,人脉杂,说不定……能打听到他的下落。”
电键的敲击声消失了,只剩下收音机里电流的嘶鸣。
陈默瘫在椅子上,汗水浸透了衣背,大口喘气,脸上是虚脱后的狂热。
吴融拿着那张薄薄的电文纸。
指关节因为用力而绷紧,泛着白色。
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根烧红的钢针,扎进他的心脏。
渔夫。
杨立青。
何家兴住处的陷阱。
杨立仁那张开的血盆大口。
词汇在他脑中炸开,构筑成一幅通往死亡的路线图。
攻破“铁壁”的狂喜,在这一刻荡然无存。
胜利的果实,竟是致命的毒药。
他的兄弟,正一步步走向为他精心准备的坟墓。
“吴兄……”
陈默注意到吴融的脸色,刚想开口。
吴融猛地转身,冲到自己的电台前,手指搭上冰冷的电键。
那是林娥的专属频道,一条绝对安全的单线。
他的手指快得只剩残影,敲击声急促得如同暴雨。
【画眉,最高紧急状态!】
【立刻联系上海‘钉子’!动用一切资源!】
几秒后,桌上的信号灯以特定频率闪烁。
【明白。】
吴融紧接着发出第二条电文,每一个字符都重如千钧。
【‘渔夫’已入沪,身陷绝境。放弃锄奸,不惜代价,确保其安全!重复!不惜代价!】
发完电报,吴融的身体晃了一下。
他扶着桌子站稳,目光穿透墙壁,望向遥远的东方。
上海,那座十里洋场,此刻在他眼中,已然变成一座布满陷阱的魔窟。
吴融闭上眼。
再睁开时,所有情绪都已沉入深海。
……
上海,十六铺码头。
江风带着一股咸腥的潮气。
杨立青穿着半旧的粗布短衫,头戴一顶压得很低的鸭舌帽,淹没在下船的人流里。
刚踏上这片土地,他就感到一种无形的压抑。
码头上,多了许多眼神锐利,在人群中逡巡的便衣。
墙上新刷的标语还未干透,“严惩通匪分子”,白底黑字,扎眼。
他没有去预定的第一联络点。
来之前,瞿恩同志特别交代过,上海的地下组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他绕了几个圈,走进一条逼仄的弄堂。
在一家米铺的后门,他停下脚步。
门楣上,挂着一串风干的腊肉。
这是约定的安全信号。
但杨立青的脚步停住了。
按照约定,腊肉下面,应该还有一个小小的红色中国结。
现在,那里空空如也。
出事了。
杨立青没有犹豫,转身就走,迅速消失在街角的人流中。
他对面的茶楼二楼,几个穿长衫的男人放下了茶杯。
“鱼很警觉,没上钩。”
……
南京,情报股。
吴融的耳机里,不再是噪音,而是国军内部清晰的通讯洪流。
“铁壁一号”被攻破,这里成了单向透明的战场。
突然,一段新的加密通讯被截获。
陈默立刻破译,几分钟后,将译文递给吴融。
“吴兄,上海站的后续布置。”
吴融接过,迅速扫视。
【沪字09号密电】
【目标‘渔夫’警觉,已脱离监控。分析其下一步可能接触的三个备用联络点:福民路3号、仁爱坊烟纸店、同福里17号。各行动队已就位,张网以待。】
敌人的反应很快,网收得更紧了。
吴融拿起笔,在一张南京地图上,迅速画出三个点,然后叠成一个小方块。
他没有再用电台。
频繁的紧急通讯,会增加林娥暴露的风险。
他走到门口,对守卫说:“我去一趟电讯处。”
电讯处,林娥正在整理电报底稿。
吴融走进来,和几个报务员点头致意,径直走向林娥。
“林小姐,麻烦帮我找一下上月发往汉口的军需电报。”
他一边说,一边将一叠作废的电文稿递过去。
那张画着地图的纸条,就夹在中间。
“好的,吴科长。”
林娥接过文件,指尖在接触的瞬间,感受到了纸张的厚度差异。
她没有看吴融,转身走向档案柜。
在档案柜的遮挡下,她抽出纸条,迅速扫了一眼,将其塞进袖口。
整个过程不到三秒,天衣无缝。
她抽出几份旧电报,走回来递给吴融。
“吴科长,是这几份吗?”
“对,多谢。”
吴融拿过电报,转身离开,两人全程没有眼神交流。
当天下午,林娥利用午休间隙,进入一间杂物间。
她从墙角一块松动的砖头后,取出一个微型电台。
这是瞿恩留下的备用线路之一。
她戴上耳机,用最简练的代码,将那张地图上的信息,发往上海。
……
上海,一处废弃的仓库。
杨立青靠着墙角,嚼着一块干饼。
他已经躲了六个小时,像一只被追猎的野兽。
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乞丐,哼着小调跑过,不小心撞了他一下。
“对不住,大爷。”
小乞丐道歉后,一溜烟跑了。
杨立青摸了摸被撞到的口袋,里面多了一个硬纸团。
他展开纸团。
上面画着一张简陋地图,三个红色的叉,标记出他原打算去的三个联络点。
地图下面,还有一个新地址。
——霞飞路,老满西餐厅,下午三点,找穿灰色西装的季先生。
杨立青将纸团塞进嘴里,嚼碎咽下。
后背渗出一层冷汗。
如果不是这份情报,他现在恐怕已经落入了陷阱。
下午三点,老满西餐厅。
杨立青换了身旧西装,走进餐厅。
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窗边的季先生。
两人对上了暗号。
“季先生,你的报纸拿倒了。”
“谢谢,今天的风真大。”
季先生将一个装面包的纸袋推了过去。
“你要的东西,都在里面。”
经费到了。
“锄奸任务取消。”季先生压低声音,“叛徒何家兴身边全是陷阱,组织命令你立刻撤离。”
杨立青点头。
虽然不甘心,但他明白,保存有生力量更重要。
他刚准备起身,餐厅外传来一阵骚动。
两辆黑色的轿车停在门口,几个穿黑衣的特务冲了进来。
季先生脸色一变,猛地将杨立青按回座位。
“别动!”
他自己则站起身,故意撞翻了桌子,大喊道:“抓小偷啊!”
特务们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过来。
季先生趁乱冲向后厨,特务们立刻追了过去。
杨立-青趁机压低帽檐,混在看热闹的人群中,迅速离开了餐厅。
他回头看了一眼,后厨的方向传来一声闷响。
他知道,季先生回不来了。
……
南京,党务调查科。
杨立仁的办公室。
“处长,上海……行动失败了。‘渔夫’跑了。”
赵景飞低着头,不敢看杨立仁。
杨立仁正在用一把银制小剪刀,慢悠悠地修剪一支雪茄。
办公室里,只听得到剪刀“咔嚓、咔嚓”的声音,像在剪断人的神经。
“三个埋伏点,全部扑空。”赵景飞的声音更低了,“我们的人连影子都没看到,就像……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的监视之下。”
“咔嚓。”
杨立仁剪下雪茄头,点燃,深深吸了一口。
烟雾遮住了他的表情。
“我们的内部,有鼹鼠。”
他吐出烟雾,声音平静,却让赵景飞感到一阵寒意。
“而且,这只鼹鼠的级别很高,能接触到我们的行动部署。”
他站起身,走到保险柜前,打开。
里面全是关于第三次“围剿”的绝密文件。
他将文件取出,当着赵景飞的面,一份份检查封条,然后重新锁好。
“从今天起,所有核心文件,由我亲自保管。”
他转过身,看着赵景飞和刚进来的林婉儿。
“所有接触过上海行动计划的人,全部列入甄别名单,一个一个地查!”
“是!”
林婉儿垂下眼帘,记录命令。
杨立仁的目光,从她和赵景飞脸上一一扫过,冰冷锐利。
吴融此时正好拿着文件进来。
“处长,复兴社残余人员的甄别报告。”
杨立仁接过报告,随手放在一边。
“吴融,你对上海的这次失利,怎么看?”
吴融启动了系统,扫描着面前的杨立仁。
【杨立仁:忠诚度(党国)98%,能力评级SS-,心理状态:愤怒、高度怀疑。当前危险等级:极高。】
吴融沉吟片刻,开口。
“处长,我认为,问题可能不只出在上海。”
“哦?”
“从码头的警觉,到三个陷阱被精准避开,对方显然是提前获取了我们的全部计划。这种级别的泄密,要么是核心层出了问题,要么……”
吴融停顿了一下。
“要么是我们的通讯,出了问题。”
杨立仁的瞳孔收缩了一下。
通讯?“铁壁一号”?
不可能!那是德国专家的天才设计!
“处长,我有一个想法。”吴融向前一步,“上海站行动失败,暴露了当地情报网的重大疏漏。我申请亲自去一趟上海,彻查泄密源头,并重新整合力量。不把这根钉子拔掉,会直接威胁到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围剿’。”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杨立仁没有立刻回答,他绕着办公桌,踱到吴融面前,死死地盯着他的眼睛。
那目光,像手术刀,要将他从里到外剖开。
“你主动请缨,很好。”
杨立仁忽然笑了,只是那笑意未达眼底。
他拿起笔,在申请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我给你一个星期。”
他把签好字的申请书递给吴融,声音压得很低。
“去吧,别让我失望。”
吴融接过申请书。
“是,处长。”
他正要转身,杨立仁的声音再次响起,轻飘飘的,却重如千钧。
“对了,吴融。”
“我听说,这次跑掉的那条‘渔夫’,是从江西苏区来的。”
杨立仁拍了拍吴融的肩膀,凑到他耳边。
“我有个弟弟杨立青,你应该也认识,也在那边吧?
太久没消息了,家里人都很惦记。这次去上海,人脉杂,说不定……能打听到他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