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自从领证后,两人确实有段时间没回韩彻父母家了。正好赶上韩父六十大寿,林潇南和韩彻特地请了假,坐飞机回去祝寿。
飞机落地,熟悉的北方干冷空气扑面而来。韩彻开着提前租好的车,载着林潇南驶向那个她曾短暂停留、却承载着重要认可的家。
韩母早早就在楼下等着了,看到他们的车,脸上笑开了花。一下车,她就拉着林潇南的手上下打量:“瘦了瘦了!是不是小彻没照顾好你?在B市习惯不习惯?工作累不累?”
一连串的问题透着浓浓的关切,让林潇南心里暖洋洋的:“妈,我挺好的,没瘦,工作也挺顺利的。”
韩父虽然话不多,但看着儿子儿媳回来,眼里也满是笑意,接过韩彻手里提着的礼物,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回来了就好。”
家里被韩母收拾得窗明几净,餐桌上已经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都是韩彻和林潇南爱吃的。久违的家庭团聚气氛,温馨而热闹。
饭桌上,韩母不停地给林潇南夹菜,嘘寒问暖。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而然地绕到了小两口的生活上。
韩母看着并肩坐在一起的儿子儿媳,越看越满意,忍不住开口道:“潇南啊,你们这结婚也有一段日子了,在B市也稳定下来了。是不是……该考虑要个孩子了?趁着我跟你爸身体还好,还能帮你们带带。”
这话题来得突然,林潇南心里咯噔一下,夹菜的动作顿住了。孩子……是她和韩彻之间一个敏感又复杂的话题。她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韩彻。
韩彻面色平静,仿佛早有预料。他放下筷子,伸手在桌下轻轻握了握林潇南有些冰凉的手,然后看向母亲,语气沉稳而坚定:
“妈,孩子的事,我们有我们的计划。现在潇南工作刚起步,我也在忙新项目,不急在这一时。等各方面条件更成熟些再说。”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态度,又照顾了父母的感受,没提任何关于身体或过去的隐忧。
韩母似乎还想说什么,韩父在一旁轻轻咳了一声,开口道:“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你就别跟着瞎操心了。吃饭,吃饭。”
韩母看了看儿子不容置疑的眼神,又看了看丈夫,只好把话咽了回去,转而笑道:“好好好,你们有规划就好。妈就是随口一提。来,潇南,多吃点这个鱼,补脑子。”
林潇南暗暗松了口气,感激地看了韩彻一眼。他总能这样,在她为难的时候,稳稳地挡在她前面。
然而,孩子的话题刚过,韩母又想起了另一桩事:“对了,小彻,潇南,你们这证是领了,可婚礼一直还没办呢!好多亲戚朋友、你爸的老同事都还不知道你结婚了呢!总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儿啊?打算什么时候办?妈也好提前准备准备。”
婚礼……
这又是一个他们刻意回避的问题。当初仓促领证,是为了抓住失而复得的彼此,稳定关系。之后忙着适应新生活、处理工作调动,婚礼的事就一直搁置了下来。潜意识里,或许他们都觉得,那张红本本的意义远大于一场仪式。
韩彻再次开口,理由依旧充分且让人无法反驳:“妈,最近学院项目到了关键阶段,实在抽不出时间筹备婚礼。等这阵子忙完再说吧。就是个形式,不重要。”
“怎么不重要!”韩母嗔怪道,“女孩子一辈子就一次!潇南都没穿过婚纱呢!你这孩子……”
“妈,”韩彻打断她,语气放缓了些,却带着终结话题的意味,“真的忙。等有空了,我们会考虑的。现在这样挺好。”
林潇南也连忙附和:“是啊妈,我们不着急的。现在工作都忙,等以后有空闲了再好好办。”
她说的也是实话。经历了那么多,她更珍惜的是和韩彻在一起的每一天,至于婚礼,她确实没有那么强烈的执念。
韩母看着小两口一唱一和,显然已经达成了共识,知道自己再说也无益,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行吧行吧,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主意。反正啊,早点把事儿办了,我们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这顿寿宴,就在这样温馨又带着点小小“压力”的氛围中结束了。
有些压力,他们共同面对;有些节奏,他们自己掌控。只要彼此心意相通,外界的期待和传统的步骤,都可以按照他们觉得最舒服的方式,慢慢来。家的温暖,在于理解,在于支持,而不在于必须满足所有的常规期待。
飞机落地,熟悉的北方干冷空气扑面而来。韩彻开着提前租好的车,载着林潇南驶向那个她曾短暂停留、却承载着重要认可的家。
韩母早早就在楼下等着了,看到他们的车,脸上笑开了花。一下车,她就拉着林潇南的手上下打量:“瘦了瘦了!是不是小彻没照顾好你?在B市习惯不习惯?工作累不累?”
一连串的问题透着浓浓的关切,让林潇南心里暖洋洋的:“妈,我挺好的,没瘦,工作也挺顺利的。”
韩父虽然话不多,但看着儿子儿媳回来,眼里也满是笑意,接过韩彻手里提着的礼物,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回来了就好。”
家里被韩母收拾得窗明几净,餐桌上已经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都是韩彻和林潇南爱吃的。久违的家庭团聚气氛,温馨而热闹。
饭桌上,韩母不停地给林潇南夹菜,嘘寒问暖。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而然地绕到了小两口的生活上。
韩母看着并肩坐在一起的儿子儿媳,越看越满意,忍不住开口道:“潇南啊,你们这结婚也有一段日子了,在B市也稳定下来了。是不是……该考虑要个孩子了?趁着我跟你爸身体还好,还能帮你们带带。”
这话题来得突然,林潇南心里咯噔一下,夹菜的动作顿住了。孩子……是她和韩彻之间一个敏感又复杂的话题。她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韩彻。
韩彻面色平静,仿佛早有预料。他放下筷子,伸手在桌下轻轻握了握林潇南有些冰凉的手,然后看向母亲,语气沉稳而坚定:
“妈,孩子的事,我们有我们的计划。现在潇南工作刚起步,我也在忙新项目,不急在这一时。等各方面条件更成熟些再说。”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态度,又照顾了父母的感受,没提任何关于身体或过去的隐忧。
韩母似乎还想说什么,韩父在一旁轻轻咳了一声,开口道:“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你就别跟着瞎操心了。吃饭,吃饭。”
韩母看了看儿子不容置疑的眼神,又看了看丈夫,只好把话咽了回去,转而笑道:“好好好,你们有规划就好。妈就是随口一提。来,潇南,多吃点这个鱼,补脑子。”
林潇南暗暗松了口气,感激地看了韩彻一眼。他总能这样,在她为难的时候,稳稳地挡在她前面。
然而,孩子的话题刚过,韩母又想起了另一桩事:“对了,小彻,潇南,你们这证是领了,可婚礼一直还没办呢!好多亲戚朋友、你爸的老同事都还不知道你结婚了呢!总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儿啊?打算什么时候办?妈也好提前准备准备。”
婚礼……
这又是一个他们刻意回避的问题。当初仓促领证,是为了抓住失而复得的彼此,稳定关系。之后忙着适应新生活、处理工作调动,婚礼的事就一直搁置了下来。潜意识里,或许他们都觉得,那张红本本的意义远大于一场仪式。
韩彻再次开口,理由依旧充分且让人无法反驳:“妈,最近学院项目到了关键阶段,实在抽不出时间筹备婚礼。等这阵子忙完再说吧。就是个形式,不重要。”
“怎么不重要!”韩母嗔怪道,“女孩子一辈子就一次!潇南都没穿过婚纱呢!你这孩子……”
“妈,”韩彻打断她,语气放缓了些,却带着终结话题的意味,“真的忙。等有空了,我们会考虑的。现在这样挺好。”
林潇南也连忙附和:“是啊妈,我们不着急的。现在工作都忙,等以后有空闲了再好好办。”
她说的也是实话。经历了那么多,她更珍惜的是和韩彻在一起的每一天,至于婚礼,她确实没有那么强烈的执念。
韩母看着小两口一唱一和,显然已经达成了共识,知道自己再说也无益,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行吧行吧,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主意。反正啊,早点把事儿办了,我们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这顿寿宴,就在这样温馨又带着点小小“压力”的氛围中结束了。
有些压力,他们共同面对;有些节奏,他们自己掌控。只要彼此心意相通,外界的期待和传统的步骤,都可以按照他们觉得最舒服的方式,慢慢来。家的温暖,在于理解,在于支持,而不在于必须满足所有的常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