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与课业的忙碌中平稳滑过。林潇南因其扎实的教学功底、耐心的育人态度以及在同事间的好人缘,被学校提拔为英语教研组的年级组长。
头衔的提升,意味着责任的加重。最初的兴奋过后,林潇南切实感受到了压力。她不再只需要管好自己的班级,还要统筹整个年级的英语教学进度、组织教研活动、协调组内老师的关系,甚至还要应对学校领导更高的期望。
这天晚上,林潇南抱着一摞教案和活动计划书回到家,眉头微蹙,连小星冉举着画作跑来给她看,她都只是心不在焉地夸了几句。
韩彻刚指导完阿叙的体能训练,从浴室出来,就看到妻子坐在书桌前,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他走过去,大手自然地放在她肩上,力道适中地按了按。
“怎么了?林组长遇到难题了?”他声音低沉,带着洞悉一切的温和。
林潇南顺势靠进他怀里,叹了口气,把脸埋在他还带着水汽的居家服上:“比带一个班累多了。
下周要搞一个校级的英语公开课展示,好几个老师都有想法,资历老的李老师觉得她的方案稳妥,新来的小刘老师又想创新,两边意见不合,我这个组长夹在中间,有点难做。”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组里的情况,人际的微妙平衡,领导的期望,还有她自己对教学质量的坚持。这些纷繁复杂的关系,比她批改一沓作文本还要耗费心神。
韩彻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只是手上的按摩没停。直到她说完,他才开口,声音平稳得像在分析训练方案:
“听起来,你这不像是教学问题,是‘兵力部署’和‘协同作战’的问题。”
林潇南抬起头,疑惑地看着他。
韩彻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目光沉静地看着她:“你的目标,是打好‘公开课’这一仗,展现年级组的水平,对吧?”
林潇南点头。
“那就要明确‘主攻’方向。李老师经验丰富,是‘重型火力’,适合压阵,保证基础不丢分。小刘老师有冲劲,是‘尖刀班’,可以负责突破创新点。你要做的,不是让她们谁听谁的,而是让她们各自发挥优势,协同作战。”
他用他最熟悉的军事术语,将复杂的办公室政治拆解成清晰的战术布局。
“比如,你可以找李老师谈,肯定她的经验对稳定‘军心’的重要性,请她负责把关教学重难点和年轻老师的教案。
再找小刘老师,鼓励她的创新精神,但要求她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并且,她的创新环节可以作为公开课的一个亮点,但需要提前和李老师沟通,获得支持。”
他顿了顿,眼神锐利:“最重要的是,你要让她们觉得,你不是在调和矛盾,而是在为她们每个人争取展现价值的‘战场’。作为指挥官,你得稳住。”
林潇南听着他条分缕析的话,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困扰她好几天的迷雾,仿佛被一阵清风吹散。她不是不懂这些道理,只是身在其中,容易被情绪和细节裹挟。而韩彻,总能站在一个更冷静、更高维的角度,帮她看清全局。
“还有,”韩彻补充道,“你自己不能慌。你稳住了,底下的人才有主心骨。就像我带训,我自己要是都对训练方案没信心,那帮小子一眼就能看出来。”
林潇南忍不住笑了,心里的焦躁抚平了大半:“韩教官,没想到你带兵的那一套,用来管理教研组也挺管用。”
“道理都是相通的。”韩彻嘴角微扬,伸手捏了捏她的脸,“林老师底子好,稍微转换一下思路就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潇南采纳了韩彻的“战略”。她分别找两位老师谈了话,不再是简单的调解,而是真诚地分配“任务”,赋予她们责任感和荣誉感。果然,效果显着,教研组的氛围和谐了许多,大家开始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公开课那天,林潇南穿着得体的职业装,从容地主持全场。她既肯定了李老师沉稳扎实的课堂架构,也巧妙地将小刘老师新颖有趣的教学环节融入其中,整场展示既有深度又不失活力,获得了校领导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晚上,她带着成功的喜悦和一丝疲惫回到家。韩彻已经做好了简单的晚餐,孩子们也乖巧地没有吵闹。
“怎么样?”他一边给她盛汤,一边状似随意地问。
林潇南接过汤碗,眉眼弯弯,在桌子底下轻轻踢了他的拖鞋一下,低声道:“报告韩教官,‘战役’圆满成功!多谢首长指点!”
韩彻看着她重新焕发光彩的脸庞,眼底漾开一抹不易察觉的骄傲与温柔。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夹了一筷子她爱吃的菜,放进她碗里。
夜深人静,林潇南靠在床头,看着身边已经睡着的韩彻。他轮廓分明的侧脸在夜灯下显得格外安稳。她心里充满了暖意。原来,最好的伴侣,不仅是生活的依靠,更是你征战职场时,最冷静、最可靠的“军师”。他或许不懂英语教学的细枝末节,但他懂人心,懂策略,更懂如何让她找回力量和方向。
成长的路上,并非孤身一人。有人与你并肩,在你迷茫时为你拨开迷雾,这份默契与支撑,胜过世间万千情话。林潇南想,这大概就是婚姻最美好的形态之一。
头衔的提升,意味着责任的加重。最初的兴奋过后,林潇南切实感受到了压力。她不再只需要管好自己的班级,还要统筹整个年级的英语教学进度、组织教研活动、协调组内老师的关系,甚至还要应对学校领导更高的期望。
这天晚上,林潇南抱着一摞教案和活动计划书回到家,眉头微蹙,连小星冉举着画作跑来给她看,她都只是心不在焉地夸了几句。
韩彻刚指导完阿叙的体能训练,从浴室出来,就看到妻子坐在书桌前,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他走过去,大手自然地放在她肩上,力道适中地按了按。
“怎么了?林组长遇到难题了?”他声音低沉,带着洞悉一切的温和。
林潇南顺势靠进他怀里,叹了口气,把脸埋在他还带着水汽的居家服上:“比带一个班累多了。
下周要搞一个校级的英语公开课展示,好几个老师都有想法,资历老的李老师觉得她的方案稳妥,新来的小刘老师又想创新,两边意见不合,我这个组长夹在中间,有点难做。”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组里的情况,人际的微妙平衡,领导的期望,还有她自己对教学质量的坚持。这些纷繁复杂的关系,比她批改一沓作文本还要耗费心神。
韩彻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只是手上的按摩没停。直到她说完,他才开口,声音平稳得像在分析训练方案:
“听起来,你这不像是教学问题,是‘兵力部署’和‘协同作战’的问题。”
林潇南抬起头,疑惑地看着他。
韩彻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目光沉静地看着她:“你的目标,是打好‘公开课’这一仗,展现年级组的水平,对吧?”
林潇南点头。
“那就要明确‘主攻’方向。李老师经验丰富,是‘重型火力’,适合压阵,保证基础不丢分。小刘老师有冲劲,是‘尖刀班’,可以负责突破创新点。你要做的,不是让她们谁听谁的,而是让她们各自发挥优势,协同作战。”
他用他最熟悉的军事术语,将复杂的办公室政治拆解成清晰的战术布局。
“比如,你可以找李老师谈,肯定她的经验对稳定‘军心’的重要性,请她负责把关教学重难点和年轻老师的教案。
再找小刘老师,鼓励她的创新精神,但要求她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并且,她的创新环节可以作为公开课的一个亮点,但需要提前和李老师沟通,获得支持。”
他顿了顿,眼神锐利:“最重要的是,你要让她们觉得,你不是在调和矛盾,而是在为她们每个人争取展现价值的‘战场’。作为指挥官,你得稳住。”
林潇南听着他条分缕析的话,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困扰她好几天的迷雾,仿佛被一阵清风吹散。她不是不懂这些道理,只是身在其中,容易被情绪和细节裹挟。而韩彻,总能站在一个更冷静、更高维的角度,帮她看清全局。
“还有,”韩彻补充道,“你自己不能慌。你稳住了,底下的人才有主心骨。就像我带训,我自己要是都对训练方案没信心,那帮小子一眼就能看出来。”
林潇南忍不住笑了,心里的焦躁抚平了大半:“韩教官,没想到你带兵的那一套,用来管理教研组也挺管用。”
“道理都是相通的。”韩彻嘴角微扬,伸手捏了捏她的脸,“林老师底子好,稍微转换一下思路就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潇南采纳了韩彻的“战略”。她分别找两位老师谈了话,不再是简单的调解,而是真诚地分配“任务”,赋予她们责任感和荣誉感。果然,效果显着,教研组的氛围和谐了许多,大家开始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公开课那天,林潇南穿着得体的职业装,从容地主持全场。她既肯定了李老师沉稳扎实的课堂架构,也巧妙地将小刘老师新颖有趣的教学环节融入其中,整场展示既有深度又不失活力,获得了校领导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晚上,她带着成功的喜悦和一丝疲惫回到家。韩彻已经做好了简单的晚餐,孩子们也乖巧地没有吵闹。
“怎么样?”他一边给她盛汤,一边状似随意地问。
林潇南接过汤碗,眉眼弯弯,在桌子底下轻轻踢了他的拖鞋一下,低声道:“报告韩教官,‘战役’圆满成功!多谢首长指点!”
韩彻看着她重新焕发光彩的脸庞,眼底漾开一抹不易察觉的骄傲与温柔。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夹了一筷子她爱吃的菜,放进她碗里。
夜深人静,林潇南靠在床头,看着身边已经睡着的韩彻。他轮廓分明的侧脸在夜灯下显得格外安稳。她心里充满了暖意。原来,最好的伴侣,不仅是生活的依靠,更是你征战职场时,最冷静、最可靠的“军师”。他或许不懂英语教学的细枝末节,但他懂人心,懂策略,更懂如何让她找回力量和方向。
成长的路上,并非孤身一人。有人与你并肩,在你迷茫时为你拨开迷雾,这份默契与支撑,胜过世间万千情话。林潇南想,这大概就是婚姻最美好的形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