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竹海绵延百里,青竹如浪,风过处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天然的乐章。八人途经此处,听闻当地有个传说:竹海深处的“听琴台”,每到月圆之夜就会传出悠扬的琴声,而听过琴声的人,第二天都会离奇地出现在竹海边缘,对夜里的事毫无记忆,只说做了个美梦。近来更有传言,说有人在听琴台附近看到过白衣女子的身影,疑似多年前在此失踪的“琴仙”苏婉清。
“琴仙苏婉清?”严浩翔翻阅着随身携带的杂记,“据说她是二十年前名动江南的才女,琴艺冠绝天下,后来在听琴台抚琴时突然失踪,有人说她被仙人接引,也有人说她坠入了竹海深处的无底潭。”
“失踪二十年还能现身?多半是后人附会的传说。”贺峻霖折了根竹枝把玩,“不过这听琴台倒值得去看看,说不定真有高人隐居。”
竹海深处云雾更浓,脚下的落叶积了厚厚一层,踩上去悄无声息。向导是个采药的老翁,指着前方一片开阔的石台:“那就是听琴台,台上的石桌石凳都是天然形成的,据说苏姑娘当年就常在那里抚琴。”
听琴台四周环绕着九棵形态奇特的古竹,枝干弯曲如弓,恰好将石台围在中央。台面上刻着模糊的琴谱,角落里还有一个石制的琴架,显然曾长期放置古琴。
“今晚是月圆,我们就在这里守着。”马嘉祺道,“若真有琴声,定要查个明白。”
夜幕降临,圆月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三更时分,一阵清越的琴声忽然响起,时而如流水潺潺,时而如莺啼婉转,听得人心旷神怡。八人屏住呼吸,循声望去,只见听琴台中央不知何时多了一道白衣身影,正坐在石凳上抚琴,青丝如瀑,衣袂飘飘,正是传说中的琴仙模样。
“真有其人!”贺峻霖低呼。
琴声渐急,如风雨欲来,八人忽然感到一阵眩晕,眼皮越来越沉。宋亚轩最先察觉不对,运起内力咬破舌尖,痛感让他清醒了几分:“琴声有问题!是迷魂术!”
他话音刚落,那白衣女子忽然起身,转身向竹海深处走去,身影轻飘飘的,仿佛脚不沾地。马嘉祺强撑着追了上去,却见女子走到一处悬崖边,纵身跃下——那里正是传说中的无底潭!
“不好!”马嘉祺大喊,赶到悬崖边时,却只看到深不见底的潭水,水面泛着诡异的绿光,白衣女子早已不见踪影。
第二天清晨,八人在竹海边缘醒来,如同那些传说中的人一样,对夜里的事记忆模糊,只记得那摄人心魄的琴声。
“一定是那潭水有问题。”宋亚轩望着无底潭的方向,“昨晚我看到潭水泛着绿光,像是某种能致幻的瘴气,配合琴声就能让人陷入昏迷。”
他们再次前往听琴台,在石桌下发现了一个暗格,里面藏着一本琴谱和一封信。信是苏婉清的侍女所写,说苏姑娘当年并非失踪,而是发现自己的琴声能引动潭底的瘴气,担心被恶人利用,便故意制造失踪的假象,隐居在潭边的溶洞里,每晚抚琴是为了安抚潭底的“异动”。
“潭底有什么?”刁刁问道。
老翁叹了口气:“相传潭底连通着地下暗河,里面住着‘琴蛟’,是守护古琴的灵兽,苏姑娘的琴声或许能安抚它。”
八人潜入溶洞,果然在洞深处找到了一位白发老妪,她手中抱着一把古朴的七弦琴,正是年轻时的苏婉清。见到外人,老妪并不惊讶,只是淡淡道:“你们终究还是来了。”
原来,苏婉清当年发现琴蛟能吸收琴声中的戾气,便一直在此守护,夜里抚琴既是安抚琴蛟,也是用瘴气阻止外人靠近,以免惊扰灵兽。那些被送回竹海边缘的人,都是无意中闯入的无辜者。
“如今我年事已高,怕是守不住了。”苏婉清将琴谱递给宋亚轩,“这‘清心谱’能克制迷魂之音,你们若能答应守护此潭,我便将它赠予你们。”
八人应允,苏婉清欣慰地笑了,随后抱着古琴,缓缓走入潭水中,水面泛起一阵涟漪,再无踪迹。
离开竹海时,风过竹林,琴声仿佛仍在耳畔。宋亚轩将清心谱收好,从怀中取出一个木雕,是一把小巧的古琴,用竹根刻成,琴弦纹路清晰可见。他递给刁刁:“苏姑娘说,琴音能净化人心,送你一把木琴,愿你常闻清音。”
刁刁接过木雕,指尖划过琴弦的纹路,轻声道:“有你在身边,便是最好的清音。”她抬头看向宋亚轩,眼中的笑意如同竹海深处的月光,清澈而温柔。
竹海的涛声依旧,守护的故事却有了新的延续。八人知道,有些责任不必张扬,只需默默坚守,就像这竹林,年复一年,守护着脚下的土地与心中的安宁。他们的故事,也如同这琴音,在江湖的风里,谱写出越来越悠长的篇章。
“琴仙苏婉清?”严浩翔翻阅着随身携带的杂记,“据说她是二十年前名动江南的才女,琴艺冠绝天下,后来在听琴台抚琴时突然失踪,有人说她被仙人接引,也有人说她坠入了竹海深处的无底潭。”
“失踪二十年还能现身?多半是后人附会的传说。”贺峻霖折了根竹枝把玩,“不过这听琴台倒值得去看看,说不定真有高人隐居。”
竹海深处云雾更浓,脚下的落叶积了厚厚一层,踩上去悄无声息。向导是个采药的老翁,指着前方一片开阔的石台:“那就是听琴台,台上的石桌石凳都是天然形成的,据说苏姑娘当年就常在那里抚琴。”
听琴台四周环绕着九棵形态奇特的古竹,枝干弯曲如弓,恰好将石台围在中央。台面上刻着模糊的琴谱,角落里还有一个石制的琴架,显然曾长期放置古琴。
“今晚是月圆,我们就在这里守着。”马嘉祺道,“若真有琴声,定要查个明白。”
夜幕降临,圆月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三更时分,一阵清越的琴声忽然响起,时而如流水潺潺,时而如莺啼婉转,听得人心旷神怡。八人屏住呼吸,循声望去,只见听琴台中央不知何时多了一道白衣身影,正坐在石凳上抚琴,青丝如瀑,衣袂飘飘,正是传说中的琴仙模样。
“真有其人!”贺峻霖低呼。
琴声渐急,如风雨欲来,八人忽然感到一阵眩晕,眼皮越来越沉。宋亚轩最先察觉不对,运起内力咬破舌尖,痛感让他清醒了几分:“琴声有问题!是迷魂术!”
他话音刚落,那白衣女子忽然起身,转身向竹海深处走去,身影轻飘飘的,仿佛脚不沾地。马嘉祺强撑着追了上去,却见女子走到一处悬崖边,纵身跃下——那里正是传说中的无底潭!
“不好!”马嘉祺大喊,赶到悬崖边时,却只看到深不见底的潭水,水面泛着诡异的绿光,白衣女子早已不见踪影。
第二天清晨,八人在竹海边缘醒来,如同那些传说中的人一样,对夜里的事记忆模糊,只记得那摄人心魄的琴声。
“一定是那潭水有问题。”宋亚轩望着无底潭的方向,“昨晚我看到潭水泛着绿光,像是某种能致幻的瘴气,配合琴声就能让人陷入昏迷。”
他们再次前往听琴台,在石桌下发现了一个暗格,里面藏着一本琴谱和一封信。信是苏婉清的侍女所写,说苏姑娘当年并非失踪,而是发现自己的琴声能引动潭底的瘴气,担心被恶人利用,便故意制造失踪的假象,隐居在潭边的溶洞里,每晚抚琴是为了安抚潭底的“异动”。
“潭底有什么?”刁刁问道。
老翁叹了口气:“相传潭底连通着地下暗河,里面住着‘琴蛟’,是守护古琴的灵兽,苏姑娘的琴声或许能安抚它。”
八人潜入溶洞,果然在洞深处找到了一位白发老妪,她手中抱着一把古朴的七弦琴,正是年轻时的苏婉清。见到外人,老妪并不惊讶,只是淡淡道:“你们终究还是来了。”
原来,苏婉清当年发现琴蛟能吸收琴声中的戾气,便一直在此守护,夜里抚琴既是安抚琴蛟,也是用瘴气阻止外人靠近,以免惊扰灵兽。那些被送回竹海边缘的人,都是无意中闯入的无辜者。
“如今我年事已高,怕是守不住了。”苏婉清将琴谱递给宋亚轩,“这‘清心谱’能克制迷魂之音,你们若能答应守护此潭,我便将它赠予你们。”
八人应允,苏婉清欣慰地笑了,随后抱着古琴,缓缓走入潭水中,水面泛起一阵涟漪,再无踪迹。
离开竹海时,风过竹林,琴声仿佛仍在耳畔。宋亚轩将清心谱收好,从怀中取出一个木雕,是一把小巧的古琴,用竹根刻成,琴弦纹路清晰可见。他递给刁刁:“苏姑娘说,琴音能净化人心,送你一把木琴,愿你常闻清音。”
刁刁接过木雕,指尖划过琴弦的纹路,轻声道:“有你在身边,便是最好的清音。”她抬头看向宋亚轩,眼中的笑意如同竹海深处的月光,清澈而温柔。
竹海的涛声依旧,守护的故事却有了新的延续。八人知道,有些责任不必张扬,只需默默坚守,就像这竹林,年复一年,守护着脚下的土地与心中的安宁。他们的故事,也如同这琴音,在江湖的风里,谱写出越来越悠长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