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腊月,寒梅绽放,八人来到岭南的“香雪镇”。这座镇子因盛产香料闻名,镇中的“凝香阁”更是百年香坊,阁主温老先生调制的香品,香气清冽持久,层次丰富,尤其是他晚年创制的“雪中春信”香,初闻似寒梅傲雪,中调带兰草清芬,尾韵藏着松针的苍劲,点燃时能让人仿佛置身雪后初晴的梅林,每年都引得文人雅士争相求购。
可近来,凝香阁的香品却出了怪事——新制的“雪中春信”香,点燃后要么香气刺鼻,要么很快消散,甚至有几批香点燃时冒出黑烟,带着焦糊味。温老先生调试了无数次香料配比,更换了几批香材,都无济于事,看着库房里堆积的废香,他花白的胡须都在微微颤抖。
“前日给知府大人定制的‘松风明月’香,本想作为贺岁礼,结果点燃后一股霉味,”温老先生捧着一块香材,声音发闷,“这沉香是我珍藏了二十年的海南沉,怎么会突然变质?”
宋亚轩拿起一块废香,掰碎后闻了闻,发现里面混着“烂木香”的碎屑——这种木材看似与沉香相似,实则气味腥臭,燃烧后更是刺鼻:“这香里被掺了劣质木材,是人为的。”他又查看存放香材的库房,发现角落里有几个潮湿的麻袋,里面的香材都发了霉,“这些香材是被人泼了水,才会霉变。”
刁刁在香坊后院的杂草中,找到一个空的瓷瓶,瓶底残留着黑色的液体:“这是‘败香露’,能破坏香料的香气,看来有人故意毁掉你的香品。”
镇上的香料商说,东街的“闻香楼”老板沈三,最近总在凝香阁附近徘徊。沈三曾是温老先生的学徒,后来因私自倒卖香坊的名贵香材被赶走,自立门户后,一直对凝香阁的生意心怀不满。“前日我还看到他的伙计在凝香阁后墙根泼水,当时以为是浇花的,现在想来不对劲。”
八人找到沈三时,他正在闻香楼里调配香料,柜台上放着几包烂木香碎屑,旁边的水桶里还剩着些败香露。见八人进来,沈三慌忙用布盖住香料。
“沈三,用烂木香和败香露毁掉凝香阁的香品,就不怕砸了自己的招牌?”贺峻霖指着那些东西,沉声问道。
沈三脸色涨红,却还嘴硬:“凭什么他温老头就能独占风雅?我调的香哪里比他差?当年若不是他把‘雪中春信’的秘方藏着掖着,我怎会只能卖些粗制滥造的香?我就是要让他知道,没了那破秘方,他什么都不是!”
原来沈三一直嫉妒温老先生的名声,觉得自己的调香天赋被埋没,便想破坏凝香阁的香品,让温老先生失去顾客,自己好趁机推出“仿雪中春信”香,抢占市场。
温老先生闻讯赶来,看着满地的烂木香和发霉的香材,又看看沈三,叹了口气:“当年我赶你走,不是因为你学秘方,是你总在香材上以次充好,坏了香坊的信誉。‘雪中春信’的关键不在配方,在‘心净’——每味香材都要经过日晒、阴干、窖藏,少一步都不成,你当年嫌麻烦,总用速成法,怎么能调出好香?”
说着,温老先生从香柜里取出一本《香谱》:“这是我年轻时的调香笔记,里面记着‘雪中春信’的每一步工序,我本想等你明白‘诚信’二字,再交给你,现在……你拿去吧。”
沈三捧着手记,上面的字迹工整,还标注着每次失败的原因,想起自己当年急功近利被训斥的场景,顿时泪如雨下,跪在地上:“师父,我错了!我不该贪慕虚名,更不该用这种手段毁掉香的魂!”
沈三把自己的闻香楼重新整顿,只卖诚信香,还帮着温老先生清理霉变的香材,重新调制香品。他按照笔记上的方法,耐心处理香材,三个月后,竟真调出了一款“寒梅香”,虽不及“雪中春信”醇厚,却也清冽宜人,得到了镇上文人的认可。
离开香雪镇时,凝香阁的香气混着梅香,在冷空气中弥漫,清冽而悠长。贺峻霖手里拿着一小盒新制的“雪中春信”,笑道:“这香的雅韵,藏着调香人的心境,心不诚,再名贵的香材也调不出魂,心诚了,寻常草木也能化出风雅。”
宋亚轩从怀中取出一个木雕,是一个小小的香盒,用香雪镇的香樟木刻成,盒盖上刻着“清芬”二字,简洁而雅致。他递给刁刁:“这调香要讲究香材的品性相合,火候的恰到好处,才能调出层次分明的雅香,就像人心,要经过沉淀与自省,才能摒弃浮躁,守住本真。一点杂念,便会像劣质香材,最终只会留下浊气。”
刁刁接过木雕,指尖轻轻拂过盒盖的纹路,轻声道:“香能静心,亦能乱心。调的是香,修的是心。心净了,香自芬芳;心浊了,香亦失味。”她抬头看向宋亚轩,眼中的笑意如同雪中梅香,清冽而温暖。
马蹄声伴着香坊的碾香声远去,香雪镇的梅影在月光下疏朗,与空气中的香气交织成一幅淡雅的画。八人知道,江湖的雅道之路,有时就藏在这一味香材、一炉熏香中,一点嫉妒,一丝浮躁,便能让匠心失了韵味,而坚守诚信,沉淀心境,才能让香气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清芬,愈发悠长。他们的故事,也将如同这香雪镇的雅香,在时光的熏染中,愈发醇厚,愈发动人。
可近来,凝香阁的香品却出了怪事——新制的“雪中春信”香,点燃后要么香气刺鼻,要么很快消散,甚至有几批香点燃时冒出黑烟,带着焦糊味。温老先生调试了无数次香料配比,更换了几批香材,都无济于事,看着库房里堆积的废香,他花白的胡须都在微微颤抖。
“前日给知府大人定制的‘松风明月’香,本想作为贺岁礼,结果点燃后一股霉味,”温老先生捧着一块香材,声音发闷,“这沉香是我珍藏了二十年的海南沉,怎么会突然变质?”
宋亚轩拿起一块废香,掰碎后闻了闻,发现里面混着“烂木香”的碎屑——这种木材看似与沉香相似,实则气味腥臭,燃烧后更是刺鼻:“这香里被掺了劣质木材,是人为的。”他又查看存放香材的库房,发现角落里有几个潮湿的麻袋,里面的香材都发了霉,“这些香材是被人泼了水,才会霉变。”
刁刁在香坊后院的杂草中,找到一个空的瓷瓶,瓶底残留着黑色的液体:“这是‘败香露’,能破坏香料的香气,看来有人故意毁掉你的香品。”
镇上的香料商说,东街的“闻香楼”老板沈三,最近总在凝香阁附近徘徊。沈三曾是温老先生的学徒,后来因私自倒卖香坊的名贵香材被赶走,自立门户后,一直对凝香阁的生意心怀不满。“前日我还看到他的伙计在凝香阁后墙根泼水,当时以为是浇花的,现在想来不对劲。”
八人找到沈三时,他正在闻香楼里调配香料,柜台上放着几包烂木香碎屑,旁边的水桶里还剩着些败香露。见八人进来,沈三慌忙用布盖住香料。
“沈三,用烂木香和败香露毁掉凝香阁的香品,就不怕砸了自己的招牌?”贺峻霖指着那些东西,沉声问道。
沈三脸色涨红,却还嘴硬:“凭什么他温老头就能独占风雅?我调的香哪里比他差?当年若不是他把‘雪中春信’的秘方藏着掖着,我怎会只能卖些粗制滥造的香?我就是要让他知道,没了那破秘方,他什么都不是!”
原来沈三一直嫉妒温老先生的名声,觉得自己的调香天赋被埋没,便想破坏凝香阁的香品,让温老先生失去顾客,自己好趁机推出“仿雪中春信”香,抢占市场。
温老先生闻讯赶来,看着满地的烂木香和发霉的香材,又看看沈三,叹了口气:“当年我赶你走,不是因为你学秘方,是你总在香材上以次充好,坏了香坊的信誉。‘雪中春信’的关键不在配方,在‘心净’——每味香材都要经过日晒、阴干、窖藏,少一步都不成,你当年嫌麻烦,总用速成法,怎么能调出好香?”
说着,温老先生从香柜里取出一本《香谱》:“这是我年轻时的调香笔记,里面记着‘雪中春信’的每一步工序,我本想等你明白‘诚信’二字,再交给你,现在……你拿去吧。”
沈三捧着手记,上面的字迹工整,还标注着每次失败的原因,想起自己当年急功近利被训斥的场景,顿时泪如雨下,跪在地上:“师父,我错了!我不该贪慕虚名,更不该用这种手段毁掉香的魂!”
沈三把自己的闻香楼重新整顿,只卖诚信香,还帮着温老先生清理霉变的香材,重新调制香品。他按照笔记上的方法,耐心处理香材,三个月后,竟真调出了一款“寒梅香”,虽不及“雪中春信”醇厚,却也清冽宜人,得到了镇上文人的认可。
离开香雪镇时,凝香阁的香气混着梅香,在冷空气中弥漫,清冽而悠长。贺峻霖手里拿着一小盒新制的“雪中春信”,笑道:“这香的雅韵,藏着调香人的心境,心不诚,再名贵的香材也调不出魂,心诚了,寻常草木也能化出风雅。”
宋亚轩从怀中取出一个木雕,是一个小小的香盒,用香雪镇的香樟木刻成,盒盖上刻着“清芬”二字,简洁而雅致。他递给刁刁:“这调香要讲究香材的品性相合,火候的恰到好处,才能调出层次分明的雅香,就像人心,要经过沉淀与自省,才能摒弃浮躁,守住本真。一点杂念,便会像劣质香材,最终只会留下浊气。”
刁刁接过木雕,指尖轻轻拂过盒盖的纹路,轻声道:“香能静心,亦能乱心。调的是香,修的是心。心净了,香自芬芳;心浊了,香亦失味。”她抬头看向宋亚轩,眼中的笑意如同雪中梅香,清冽而温暖。
马蹄声伴着香坊的碾香声远去,香雪镇的梅影在月光下疏朗,与空气中的香气交织成一幅淡雅的画。八人知道,江湖的雅道之路,有时就藏在这一味香材、一炉熏香中,一点嫉妒,一丝浮躁,便能让匠心失了韵味,而坚守诚信,沉淀心境,才能让香气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清芬,愈发悠长。他们的故事,也将如同这香雪镇的雅香,在时光的熏染中,愈发醇厚,愈发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