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落在城门口的石阶上,那道蝶形划痕已被马蹄踏过。谢昭宁收回目光,手指仍贴在琴囊边缘,指腹感受到薄绢的粗糙。她没有再说话,随萧景珩策马入城。
街道安静,只有铁蹄敲击青石的声音。百姓躲在门后窥视,茶铺伙计停下手里的活,水汽从锅里升腾而起。他们一路穿行,未作停留,直抵宫门。
守卫见是镇北王归来,未加阻拦。玄影带人先行去整顿暗哨,青霜扶着受伤的手臂跟在后面。谢昭宁下马时脚步微晃,肩背酸痛,但她挺直了脊背,提起裙裾踏上玉阶。
大殿尚未开朝,已有大臣陆续到来。有人看见她与萧景珩并肩而行,低头避开视线;也有人远远驻足,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打量。昨日叛军溃败的消息已传遍京城,可这朝堂之上,气氛并未松动。
钟声响起,百官入列。
萧景珩立于殿中,声音不高:“叛军已退,幕后主使未伏法。本王在此立誓,凡忠于社稷者,无论职位高低,皆受我护佑。”他顿了顿,侧身看向谢昭宁,“此战之中,谢小姐以琴定军心,救万民于危难。若此谓‘妖言惑众’,那天下再无正道。”
谢昭宁上前半步。她的衣袖还沾着荒野的尘灰,发间青玉簪略有松动,但她站得笔直。“诸位大人所忧,无非家小安危、仕途前程。我知诸公多有顾虑,但请思量——若纵容阴谋横行,今日陷害忠良,明日便可屠戮清流。唯有共守正道,方能保全阖府平安。”
几位老臣微微抬头。一名侍郎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低下头去。另有三人交换眼神,却无人出列。
退朝间隙,偏殿传来低语。
谢昭宁在廊下停下脚步。风把话语送了过来。
“周大人昨夜收到匿名信,全家闭门不出。”
“谢小姐虽才高,终究孤女无根……”
“听说皇后娘娘赏了李尚书一盒人参,还赐了贴身宫女伺候。”
青霜靠近她耳边:“小姐,要不要记下是谁接了赏?”
谢昭宁轻轻点头:“记。”
她没有走进偏殿,也没有质问任何人。此刻强求表态只会逼人更深地藏进墙缝里。她只站在回廊下,看着那些匆匆走过的人影。
午后议政再开。
萧景珩提出彻查皇后与叛军勾结旧案,需三司会审。话音落下,殿内一片寂静。
一位白须老尚书颤声道:“兹事体大……须慎之慎。”
另一人附和:“证据不足,贸然追责,恐动摇朝纲。”
萧景珩未动怒,只道:“可以缓,不可止。”
谢昭宁补充:“待证据齐全,自会有公论。我们不求速胜,只求无愧于心。”
老尚书低头不语,手中象牙笏板微微发抖。其余大臣依旧沉默。
散朝时天色阴沉。乌云压城,不见日光。百官鱼贯而出,身影零落,如同被风吹散的落叶。
谢昭宁站在玉阶之上,回望大殿。金匾高悬,龙纹浮雕依旧威严,可她知道,这座殿堂早已不是表面那般稳固。
萧景珩走到她身边,披风被风吹起一角。他没有说话,只是将右手按在剑柄上,目光扫过远处宫墙。
她转头看他。他的侧脸线条分明,右眼角那道淡疤在阴云下显得格外清晰。他察觉她的注视,微微偏头。
“累了?”他问。
她摇头:“还好。”
其实很累。一夜奔逃,掌心伤口还在隐隐作痛,肋骨处因坠落留下钝痛,连呼吸都带着滞涩。但她不能倒下。
他知道她不说实话,也没追问。两人并肩走下台阶,步伐一致。
青霜跟在身后低声说:“小姐,您饿了吗?我还有桂花糕。”
谢昭宁接过油纸包,打开一角。甜香飘出,她咬了一小口,干涩的口感让她想起江南小院的清晨。那时养父还在,琴声伴着炊烟升起,日子缓慢而安稳。
“还有吗?”她问。
“有,够吃一路。”青霜笑。
谢昭宁点头,把剩下的收进袖中。
他们走到宫门前,忽见一名太监快步走来,捧着锦盒,身后跟着两名宫女。
“镇北王,谢小姐。”太监躬身,“皇后娘娘感念二位为国辛劳,特赐御膳房新制点心一盒,另赐暖玉手炉一对,请务必收下。”
萧景珩看都没看那盒子:“不必。本王不喜甜食。”
太监僵住,勉强笑道:“这……是娘娘亲点的,说是江南风味,特意为谢小姐准备的。”
谢昭宁望着那盒点心,忽然笑了:“江南风味?我幼时在江南,吃的都是粗茶淡饭。这种金丝缠边的糕点,反倒没见过。”
她语气平和,话却锋利。
太监额头冒汗,还想再说,萧景珩已抬手:“拿回去。告诉皇后,我们不受赏。”
太监不敢违抗,只得捧盒退下。
谢昭宁目送他走远,轻声道:“她在试探。”
“我知道。”萧景珩说,“也在拉拢。”
“那些大臣……还会动摇。”
“会。”他说,“但也会有人醒来。”
她点头。人心不会一夜转变,可只要裂痕出现,光就能照进去。
他们站在宫门外,未再前行。身后是沉重的大门,前方是整座京城。风卷起她的衣袖,银铃耳坠轻轻晃动。
青霜忽然轻呼一声。
谢昭宁回头:“怎么了?”
青霜指着宫墙角落:“那里……刚才有个人影闪过,穿着灰袍,像……像是之前给周婉柔送信的那个仆役。”
谢昭宁眯眼望去,只见墙根下一角布料被风吹起,露出半截绣线。
她刚要迈步,萧景珩伸手拦住。
“别去。”他说,“让他走。”
“为什么?”
“他在等人接头。”萧景珩目光冷下来,“我们现在抓他,只会吓跑背后的人。等他自己露出尾巴,才能揪出根来。”
谢昭宁静了片刻,点头。
她不再看那角落,而是转身面对街道。一辆马车缓缓驶过,帘子掀开一条缝,里面坐着一位身穿紫袍的老臣。那人也看见了她,迅速放下帘子。
她认得那匹马,是兵部左侍郎的车驾。
“有人开始犹豫了。”她说。
“嗯。”萧景珩应了一声,“也会有人选择装睡。”
“那就让他们继续睡。”她声音很轻,“等雷声响起,自然会醒。”
他侧头看她。她站在玉阶之下,阳光从云层缝隙漏下一缕,落在她脸上。她的眼眸很亮,像藏着星火。
他忽然说:“你不用一个人扛。”
她一顿。
“我不是一个人。”她回望他,“你一直都在。”
他没再说话,只是把手从剑柄移开,轻轻握了下她的手腕。动作极快,几乎没人察觉。
可她感觉到了。
那手掌温热,有力,带着常年握剑的茧。那一瞬,所有的疲惫都被撑住。
他们就这样站着,没有离开,也没有说话。
远处宫墙下,那截灰布又被风吹起,飘了一下,然后落进排水沟里。
街角一只蓝翅凤蝶飞过,翅膀扇动三次,停在枯枝上。
街道安静,只有铁蹄敲击青石的声音。百姓躲在门后窥视,茶铺伙计停下手里的活,水汽从锅里升腾而起。他们一路穿行,未作停留,直抵宫门。
守卫见是镇北王归来,未加阻拦。玄影带人先行去整顿暗哨,青霜扶着受伤的手臂跟在后面。谢昭宁下马时脚步微晃,肩背酸痛,但她挺直了脊背,提起裙裾踏上玉阶。
大殿尚未开朝,已有大臣陆续到来。有人看见她与萧景珩并肩而行,低头避开视线;也有人远远驻足,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打量。昨日叛军溃败的消息已传遍京城,可这朝堂之上,气氛并未松动。
钟声响起,百官入列。
萧景珩立于殿中,声音不高:“叛军已退,幕后主使未伏法。本王在此立誓,凡忠于社稷者,无论职位高低,皆受我护佑。”他顿了顿,侧身看向谢昭宁,“此战之中,谢小姐以琴定军心,救万民于危难。若此谓‘妖言惑众’,那天下再无正道。”
谢昭宁上前半步。她的衣袖还沾着荒野的尘灰,发间青玉簪略有松动,但她站得笔直。“诸位大人所忧,无非家小安危、仕途前程。我知诸公多有顾虑,但请思量——若纵容阴谋横行,今日陷害忠良,明日便可屠戮清流。唯有共守正道,方能保全阖府平安。”
几位老臣微微抬头。一名侍郎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低下头去。另有三人交换眼神,却无人出列。
退朝间隙,偏殿传来低语。
谢昭宁在廊下停下脚步。风把话语送了过来。
“周大人昨夜收到匿名信,全家闭门不出。”
“谢小姐虽才高,终究孤女无根……”
“听说皇后娘娘赏了李尚书一盒人参,还赐了贴身宫女伺候。”
青霜靠近她耳边:“小姐,要不要记下是谁接了赏?”
谢昭宁轻轻点头:“记。”
她没有走进偏殿,也没有质问任何人。此刻强求表态只会逼人更深地藏进墙缝里。她只站在回廊下,看着那些匆匆走过的人影。
午后议政再开。
萧景珩提出彻查皇后与叛军勾结旧案,需三司会审。话音落下,殿内一片寂静。
一位白须老尚书颤声道:“兹事体大……须慎之慎。”
另一人附和:“证据不足,贸然追责,恐动摇朝纲。”
萧景珩未动怒,只道:“可以缓,不可止。”
谢昭宁补充:“待证据齐全,自会有公论。我们不求速胜,只求无愧于心。”
老尚书低头不语,手中象牙笏板微微发抖。其余大臣依旧沉默。
散朝时天色阴沉。乌云压城,不见日光。百官鱼贯而出,身影零落,如同被风吹散的落叶。
谢昭宁站在玉阶之上,回望大殿。金匾高悬,龙纹浮雕依旧威严,可她知道,这座殿堂早已不是表面那般稳固。
萧景珩走到她身边,披风被风吹起一角。他没有说话,只是将右手按在剑柄上,目光扫过远处宫墙。
她转头看他。他的侧脸线条分明,右眼角那道淡疤在阴云下显得格外清晰。他察觉她的注视,微微偏头。
“累了?”他问。
她摇头:“还好。”
其实很累。一夜奔逃,掌心伤口还在隐隐作痛,肋骨处因坠落留下钝痛,连呼吸都带着滞涩。但她不能倒下。
他知道她不说实话,也没追问。两人并肩走下台阶,步伐一致。
青霜跟在身后低声说:“小姐,您饿了吗?我还有桂花糕。”
谢昭宁接过油纸包,打开一角。甜香飘出,她咬了一小口,干涩的口感让她想起江南小院的清晨。那时养父还在,琴声伴着炊烟升起,日子缓慢而安稳。
“还有吗?”她问。
“有,够吃一路。”青霜笑。
谢昭宁点头,把剩下的收进袖中。
他们走到宫门前,忽见一名太监快步走来,捧着锦盒,身后跟着两名宫女。
“镇北王,谢小姐。”太监躬身,“皇后娘娘感念二位为国辛劳,特赐御膳房新制点心一盒,另赐暖玉手炉一对,请务必收下。”
萧景珩看都没看那盒子:“不必。本王不喜甜食。”
太监僵住,勉强笑道:“这……是娘娘亲点的,说是江南风味,特意为谢小姐准备的。”
谢昭宁望着那盒点心,忽然笑了:“江南风味?我幼时在江南,吃的都是粗茶淡饭。这种金丝缠边的糕点,反倒没见过。”
她语气平和,话却锋利。
太监额头冒汗,还想再说,萧景珩已抬手:“拿回去。告诉皇后,我们不受赏。”
太监不敢违抗,只得捧盒退下。
谢昭宁目送他走远,轻声道:“她在试探。”
“我知道。”萧景珩说,“也在拉拢。”
“那些大臣……还会动摇。”
“会。”他说,“但也会有人醒来。”
她点头。人心不会一夜转变,可只要裂痕出现,光就能照进去。
他们站在宫门外,未再前行。身后是沉重的大门,前方是整座京城。风卷起她的衣袖,银铃耳坠轻轻晃动。
青霜忽然轻呼一声。
谢昭宁回头:“怎么了?”
青霜指着宫墙角落:“那里……刚才有个人影闪过,穿着灰袍,像……像是之前给周婉柔送信的那个仆役。”
谢昭宁眯眼望去,只见墙根下一角布料被风吹起,露出半截绣线。
她刚要迈步,萧景珩伸手拦住。
“别去。”他说,“让他走。”
“为什么?”
“他在等人接头。”萧景珩目光冷下来,“我们现在抓他,只会吓跑背后的人。等他自己露出尾巴,才能揪出根来。”
谢昭宁静了片刻,点头。
她不再看那角落,而是转身面对街道。一辆马车缓缓驶过,帘子掀开一条缝,里面坐着一位身穿紫袍的老臣。那人也看见了她,迅速放下帘子。
她认得那匹马,是兵部左侍郎的车驾。
“有人开始犹豫了。”她说。
“嗯。”萧景珩应了一声,“也会有人选择装睡。”
“那就让他们继续睡。”她声音很轻,“等雷声响起,自然会醒。”
他侧头看她。她站在玉阶之下,阳光从云层缝隙漏下一缕,落在她脸上。她的眼眸很亮,像藏着星火。
他忽然说:“你不用一个人扛。”
她一顿。
“我不是一个人。”她回望他,“你一直都在。”
他没再说话,只是把手从剑柄移开,轻轻握了下她的手腕。动作极快,几乎没人察觉。
可她感觉到了。
那手掌温热,有力,带着常年握剑的茧。那一瞬,所有的疲惫都被撑住。
他们就这样站着,没有离开,也没有说话。
远处宫墙下,那截灰布又被风吹起,飘了一下,然后落进排水沟里。
街角一只蓝翅凤蝶飞过,翅膀扇动三次,停在枯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