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庭的声音很轻,在安静的书房里却字字清晰。
『可知,京城三大粮商之一的“陈氏粮行”,背后真正的主人是谁?』
李纲的身体有那么一瞬间的僵硬,他刚刚端起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陈氏粮行?』
他重复着这个名字,眉头紧锁。作为大理寺卿,京城里任何一股叫得上名号的势力,他都了然于胸。
『王爷说笑了。陈氏粮行背后是陈家,江南望族,三代经商,家底殷实,为人……也还算本分。至少,明面上是如此。大理寺的卷宗里,关于他们的记录,除了几桩寻常的商业纠纷,并无劣迹。』
李纲放下茶杯,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
『王爷为何突然提起他们?一个商人,就算富可敌国,也无法与皇子相提并论。』
萧云庭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伸出一根手指,在沾了茶水的桌面上,轻轻画了一个圈。
『李大人,你觉得,钱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没头没尾,李纲却不敢怠慢。
他思索片刻,沉声回答:『是流通的货物,是朝廷的税收,是百姓的生计,是……供养军队的根本。』
『说得好。』
萧云庭赞许地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声音冷了下来。
『那如果,有人能控制钱呢?不是控制铸币的权力,而是控制钱能买到的东西,比如……粮食。』
李纲的脸色变了。
他不是蠢人,他瞬间明白了萧云庭话中的深意。
『王爷的意思是……陈氏粮行……』
『陈氏粮行,只是二哥的一只手套。一只用来从大夏这头虚弱的牛身上,源源不断抽血的手套。』
萧云庭站起身,走到那巨大的沙盘前,拿起一枚代表二皇子势力的棋子,轻轻放在了京城的位置。
『李大人,你久在京城,可还记得三年前的蝗灾?』
李纲的记忆被拉回了那个昏天黑地的夏天。
『自然记得。那年,中原三州之地,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朝廷开仓放粮,却也是杯水车薪。京城的粮价,一日三涨,百姓易子而食,惨不忍睹。』
『是啊,惨不忍睹。』萧云庭的声音里听不出什么情绪,『可就在那场灾难里,有人却赚得盆满钵满。陈氏粮行在那一年,非但没有亏损,反而一举吞并了京城另外两家老字号粮商,成了名副其实的京城第一。』
『他们声称是动用了家族百年积蓄,从南方高价购粮,平抑物价。当时,朝野上下,还称赞陈家有古之义商风范。』
李纲补充道,但他此刻说出这番话,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义商?』萧云庭冷笑一声,『李大人,你可知,当时朝廷拨下去的赈灾款,有多少流入了陈氏粮行的账上?你可知,他们所谓的从南方高价购粮,不过是左手倒右手,将本该属于灾民的官粮,换了个名头,再以十倍的价格,卖回给京城的百姓?』
『他们一边拿着朝廷的钱,一边发着国难的财。灾民的尸骨,成了他们金库里的垫脚石。』
书房内的空气,似乎都下降了几分。
李纲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他双拳紧握,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王爷……可有证据?』
他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这不是普通的贪腐,这是在啃食王朝的根基,是在拿天下万民的性命做生意!
萧云庭没有说话,只是回到桌案后,从下面取出了另一个更大的木盒。
他将木盒打开,推到李纲面前。
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叠叠泛黄的纸张。
有的是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一笔笔触目惊心的银钱往来。
有的是地契,朔州周边,乃至整个北方,无数因为灾年而破产的农户,他们的土地,最后都以低得令人发指的价格,归于同一个名字——陈氏粮行。
还有一些,是书信。是周康与陈氏粮行管事的通信,信中详细讨论了如何利用去年的雪灾,进一步压低粮价收购,再囤积居奇,等待来年春荒时高价卖出。
最上面的一封信,没有署名,但那熟悉的字迹,李纲一眼就认出,是出自二皇子府上的首席幕僚!
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事成之后,所得三成,换成铁料,送往燕山大营。』
燕山大营,是二皇子外祖家的兵马!
李纲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他伸出手,想要去拿那些信纸,却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厉害。
『他……他想干什么?』李纲的声音里充满了惊骇,『豢养私兵,囤积军械……他这是要谋反!』
『现在说谋反,还为时过早。』萧云庭的语气依旧平静,『二哥是个很谨慎的人。他只是在为自己准备一条后路。一条……当父皇百年之后,如果皇位不属于他,他就能掀翻棋盘的后路。』
『而支撑他这条后路的,就是陈氏粮行。』
萧云庭的手指,在那些地契上轻轻敲击着。
『粮食,土地,人口。这才是天下最根本的东西。二哥比太子看得明白。太子还在拉拢朝臣,博取虚名的时候,二哥已经将手伸向了大夏的粮仓。』
『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流民。控制了土地,就控制了税收。这些钱,这些地,这些活不下去的人,都会变成他的兵,他的刀。』
李纲瘫坐在椅子上,额头上满是冷汗。
他终于明白了。
扳倒一个周康,根本伤不到二皇子的筋骨。
就算加上那些贪腐的证据,最多也只能让二皇子失了圣心,被斥责一番。
只要陈氏粮行这台巨大的机器还在运转,二皇子随时都能东山再起。
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皇子争斗了。
这是一场战争。
一场没有硝烟,却比任何战场都更加残酷的经济战争。
『王爷,下官明白了。』
李纲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起来。
他抬起头,看着萧云庭,眼中燃烧着一团火。
『但是,王爷,要动陈氏粮行,难如登天。』
『它的根,扎得太深了。京城里,从王公贵族到贩夫走卒,哪一个不靠着它吃饭?朝堂上,又有多少官员,在里面有自己的份子?』
『动它,就是与半个朝堂为敌。他们会像闻到血腥味的狼群,把我们撕成碎片。我们甚至……连一道像样的奏疏都递不到陛下的案头。』
李纲说的是事实。
陈氏粮行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商行,它是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萧云庭点了点头,似乎对李纲的反应早有预料。
『李大人说得对。所以,我们不能硬砍。』
他走到沙盘边,拿起那枚代表朔州的旗帜。
『一棵根深蒂固的大树,想要砍倒它,很难。但如果,我们不是去砍它,而是让它周围的土地,长出无数比它更高、更壮的树呢?』
李纲眼中闪过一丝迷惑。
萧云庭笑了。
『李大人,你觉得,朔州最缺的是什么?』
『粮食,人口,钱财。』李纲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朔州最不缺的,又是什么?』
『是……土地。』李纲看着沙盘上那片广袤的区域,若有所思。
『没错,是土地。』萧云庭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自信,『是无数贫瘠,但可以被改造的土地。』
『本王有一种新的作物,耐寒,耐旱,产量,是小麦的五倍以上。』
『什么?!』
这一次,李纲是真的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身,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萧云庭。
『王爷,此话当真?亩产五倍于小麦?天下……天下竟有此等神物?』
作为一个熟读史书的文官,他太清楚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了。
意味着,大夏将再无饥荒!
意味着,困扰历朝历代的土地兼并问题,将迎刃而解!
这不仅仅是祥瑞,这是足以改变国运的根基!
『千真万确。』萧云庭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第一批,已经种下去了。最多再过两个月,就能收获。』
『到那时,朔州将不再缺粮。』
他看着李纲,眼中闪烁着光芒。
『李大人,你想象一下。当陈氏粮行还在囤积居奇,把一斗米卖到一两银子的时候,本王的粮船,满载着价格只有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的新粮食,顺流而下,进入中原,进入京城。』
『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李纲的嘴唇微微颤抖,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幅景象。
粮价会瞬间崩塌。
那些被陈氏粮行高价囤积起来的粮食,会变成一堆烫手的山芋。
所有依附于它的利益集团,会因为恐慌而疯狂抛售,进一步加剧崩溃。
建立在沙滩上的楼阁,只需要一阵浪头,就会轰然倒塌。
『釜底抽薪……』李纲喃喃自语,『好一招釜底抽薪!』
『这还不够。』萧云庭摇了摇头,『经济上的崩溃,还需要律法上的最后一击。』
他重新看向李纲,目光灼灼。
『所以,需要李大人你,回到京城,去做一把火。』
『下官……该怎么做?』李纲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静,但内心却波涛汹涌。
『很简单。』萧云庭的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查。』
『就用你大理寺卿的身份,用大夏的律法,光明正大地去查。』
『查陈氏粮行的税。他们吞了那么多钱,账目上不可能天衣无缝。』
『查他们兼并的土地。一桩桩一件件地查,那些状告无门的百姓,会成为你最好的证人。』
『你不需要真的查出什么能一击致命的东西。你要做的,是把动静闹大。越大越好。』
『你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朝廷的刀,已经悬在了陈氏粮行的头上。你要制造恐慌,让那些和他们有牵连的人,开始害怕,开始动摇,开始想办法自保。』
『你要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你这把火上。这样,才没人会注意到,我从北边,泼过去的是什么。』
李纲深吸一口气,他明白了萧云庭的全部计划。
这是一个连环计。
他在明处吸引火力,承受来自整个利益集团的疯狂反扑。
而萧云庭在暗处,准备着那足以摧毁一切的雷霆一击。
这个计划,凶险万分。
他李纲,就是那个走在悬崖峭壁上,吸引着所有猛兽注意力的诱饵。
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可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王爷,看着他那双深邃而自信的眼睛,心中却涌起一股豪情。
若能为这个病入膏肓的王朝,蹚出一条生路。
区区李纲,何足道哉!
『下官,领命!』
李纲对着萧云庭,再次深深一揖。
这一次,他拜的,不仅仅是一位王爷。
更是一位,他选定的,值得用身家性命去追随的,主君。
---
一个时辰后,朔州城门悄然打开,一队快马在夜色中疾驰而出,直奔京城方向。
书房内,灯火依旧。
陈平走了进来,低声禀报。
『王爷,李大人已经出城了。』
『嗯。』
萧云庭应了一声,目光依旧停留在沙盘之上。
他的手指,从京城的位置,缓缓划过中原的产粮区,最后,停在了北方那片广袤的草原上。
他拿起那枚代表着拓跋烈的黑色狼头棋子,在指尖轻轻转动。
京城的火,已经点燃了。
接下来,就要看草原的风,何时起了。
二哥,你以为你的棋盘,只有大夏十三州吗?
你错了。
这盘棋,从我来到朔州的那一刻起,规矩,就由我来定了。
他将那枚狼头棋子,轻轻放回原位,紧挨着朔州。
『拓跋烈,你的客人们,也该到了吧……』
---
与此同时,朔州以北三百里,黑狼部落王帐。
夜已深,帐外风雪呼啸,帐内却温暖如春,巨大的火盆烧得正旺。
拓跋烈赤裸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肉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疤,他正用一块磨刀石,不急不缓地打磨着自己的弯刀。
弯刀在他手中,反射着火光,如同一泓流动的秋水。
帐帘被猛地掀开,一股寒风卷了进来。
一个高大的汉子,是拓跋烈的副手,名叫巴图,他快步走到拓跋烈身边,脸色凝重。
『大汗,情况不对。』
拓跋烈眼皮都没抬一下,手上的动作依旧平稳。
『说。』
『鬼狼部和秃鹫部的人马,又向我们靠近了三十里。他们安营扎寨,摆明了没有退的意思。而且,我派出去的斥候回报,在他们东边,还发现了赤狐部落的踪迹。』
巴图的语气中充满了忧虑。
『这三个部落,向来是死对头,怎么会突然凑到一起?还都朝着我们的方向来。』
拓-跋烈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他抬起头,那双狼一般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锐利的光。
『不是凑到一起。是被人赶到了一起。』
『大汗的意思是……』
『草原上,什么时候缺过饿肚子的狼?只要有人肯扔骨头,多的是狼愿意为他咬人。』
拓跋烈站起身,拿起一件厚实的狼皮大氅,披在身上。
就在这时,帐帘再次被掀开,一个浑身是血的斥候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声音嘶哑,带着哭腔。
『大汗!不好了!』
斥候扑倒在地,指着帐外,眼中满是恐惧。
『西边……西边也来了人!是……是苍鹰部落和雪豹部落!他们……他们联合起来了!』
巴图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五个部落……草原上最不听话的五条疯狗,全都来了!他们想干什么?他们想把我们黑狼部生吞了不成!』
拓跋烈却异常地冷静,他扶起那个斥候,沉声问道。
『看清楚他们的旗帜了吗?』
『看……看清楚了……』斥候大口喘着气,『除了……除了他们各自的图腾……每一支队伍的旗帜上,都……都多了一个金色的徽记!』
『像……像太阳,又像一个……转动的齿轮!』
拓跋烈瞳孔一缩。
他猛地回头,与巴图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答案。
这不是草原部落的内斗。
这是来自南方的,来自那个他们从未放在眼里的,大夏朝廷的手笔!
拓跋烈走到王帐门口,掀开帘子,望向南方。
风雪迷住了他的视线,但他似乎能穿透这片风雪,看到那座屹立在风雪中的孤城。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那个病秧子王爷的麻烦,比我的先到了。』
『可知,京城三大粮商之一的“陈氏粮行”,背后真正的主人是谁?』
李纲的身体有那么一瞬间的僵硬,他刚刚端起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陈氏粮行?』
他重复着这个名字,眉头紧锁。作为大理寺卿,京城里任何一股叫得上名号的势力,他都了然于胸。
『王爷说笑了。陈氏粮行背后是陈家,江南望族,三代经商,家底殷实,为人……也还算本分。至少,明面上是如此。大理寺的卷宗里,关于他们的记录,除了几桩寻常的商业纠纷,并无劣迹。』
李纲放下茶杯,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
『王爷为何突然提起他们?一个商人,就算富可敌国,也无法与皇子相提并论。』
萧云庭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伸出一根手指,在沾了茶水的桌面上,轻轻画了一个圈。
『李大人,你觉得,钱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没头没尾,李纲却不敢怠慢。
他思索片刻,沉声回答:『是流通的货物,是朝廷的税收,是百姓的生计,是……供养军队的根本。』
『说得好。』
萧云庭赞许地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声音冷了下来。
『那如果,有人能控制钱呢?不是控制铸币的权力,而是控制钱能买到的东西,比如……粮食。』
李纲的脸色变了。
他不是蠢人,他瞬间明白了萧云庭话中的深意。
『王爷的意思是……陈氏粮行……』
『陈氏粮行,只是二哥的一只手套。一只用来从大夏这头虚弱的牛身上,源源不断抽血的手套。』
萧云庭站起身,走到那巨大的沙盘前,拿起一枚代表二皇子势力的棋子,轻轻放在了京城的位置。
『李大人,你久在京城,可还记得三年前的蝗灾?』
李纲的记忆被拉回了那个昏天黑地的夏天。
『自然记得。那年,中原三州之地,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朝廷开仓放粮,却也是杯水车薪。京城的粮价,一日三涨,百姓易子而食,惨不忍睹。』
『是啊,惨不忍睹。』萧云庭的声音里听不出什么情绪,『可就在那场灾难里,有人却赚得盆满钵满。陈氏粮行在那一年,非但没有亏损,反而一举吞并了京城另外两家老字号粮商,成了名副其实的京城第一。』
『他们声称是动用了家族百年积蓄,从南方高价购粮,平抑物价。当时,朝野上下,还称赞陈家有古之义商风范。』
李纲补充道,但他此刻说出这番话,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义商?』萧云庭冷笑一声,『李大人,你可知,当时朝廷拨下去的赈灾款,有多少流入了陈氏粮行的账上?你可知,他们所谓的从南方高价购粮,不过是左手倒右手,将本该属于灾民的官粮,换了个名头,再以十倍的价格,卖回给京城的百姓?』
『他们一边拿着朝廷的钱,一边发着国难的财。灾民的尸骨,成了他们金库里的垫脚石。』
书房内的空气,似乎都下降了几分。
李纲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他双拳紧握,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王爷……可有证据?』
他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这不是普通的贪腐,这是在啃食王朝的根基,是在拿天下万民的性命做生意!
萧云庭没有说话,只是回到桌案后,从下面取出了另一个更大的木盒。
他将木盒打开,推到李纲面前。
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叠叠泛黄的纸张。
有的是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一笔笔触目惊心的银钱往来。
有的是地契,朔州周边,乃至整个北方,无数因为灾年而破产的农户,他们的土地,最后都以低得令人发指的价格,归于同一个名字——陈氏粮行。
还有一些,是书信。是周康与陈氏粮行管事的通信,信中详细讨论了如何利用去年的雪灾,进一步压低粮价收购,再囤积居奇,等待来年春荒时高价卖出。
最上面的一封信,没有署名,但那熟悉的字迹,李纲一眼就认出,是出自二皇子府上的首席幕僚!
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事成之后,所得三成,换成铁料,送往燕山大营。』
燕山大营,是二皇子外祖家的兵马!
李纲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他伸出手,想要去拿那些信纸,却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厉害。
『他……他想干什么?』李纲的声音里充满了惊骇,『豢养私兵,囤积军械……他这是要谋反!』
『现在说谋反,还为时过早。』萧云庭的语气依旧平静,『二哥是个很谨慎的人。他只是在为自己准备一条后路。一条……当父皇百年之后,如果皇位不属于他,他就能掀翻棋盘的后路。』
『而支撑他这条后路的,就是陈氏粮行。』
萧云庭的手指,在那些地契上轻轻敲击着。
『粮食,土地,人口。这才是天下最根本的东西。二哥比太子看得明白。太子还在拉拢朝臣,博取虚名的时候,二哥已经将手伸向了大夏的粮仓。』
『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流民。控制了土地,就控制了税收。这些钱,这些地,这些活不下去的人,都会变成他的兵,他的刀。』
李纲瘫坐在椅子上,额头上满是冷汗。
他终于明白了。
扳倒一个周康,根本伤不到二皇子的筋骨。
就算加上那些贪腐的证据,最多也只能让二皇子失了圣心,被斥责一番。
只要陈氏粮行这台巨大的机器还在运转,二皇子随时都能东山再起。
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皇子争斗了。
这是一场战争。
一场没有硝烟,却比任何战场都更加残酷的经济战争。
『王爷,下官明白了。』
李纲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起来。
他抬起头,看着萧云庭,眼中燃烧着一团火。
『但是,王爷,要动陈氏粮行,难如登天。』
『它的根,扎得太深了。京城里,从王公贵族到贩夫走卒,哪一个不靠着它吃饭?朝堂上,又有多少官员,在里面有自己的份子?』
『动它,就是与半个朝堂为敌。他们会像闻到血腥味的狼群,把我们撕成碎片。我们甚至……连一道像样的奏疏都递不到陛下的案头。』
李纲说的是事实。
陈氏粮行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商行,它是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萧云庭点了点头,似乎对李纲的反应早有预料。
『李大人说得对。所以,我们不能硬砍。』
他走到沙盘边,拿起那枚代表朔州的旗帜。
『一棵根深蒂固的大树,想要砍倒它,很难。但如果,我们不是去砍它,而是让它周围的土地,长出无数比它更高、更壮的树呢?』
李纲眼中闪过一丝迷惑。
萧云庭笑了。
『李大人,你觉得,朔州最缺的是什么?』
『粮食,人口,钱财。』李纲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朔州最不缺的,又是什么?』
『是……土地。』李纲看着沙盘上那片广袤的区域,若有所思。
『没错,是土地。』萧云庭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自信,『是无数贫瘠,但可以被改造的土地。』
『本王有一种新的作物,耐寒,耐旱,产量,是小麦的五倍以上。』
『什么?!』
这一次,李纲是真的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身,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萧云庭。
『王爷,此话当真?亩产五倍于小麦?天下……天下竟有此等神物?』
作为一个熟读史书的文官,他太清楚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了。
意味着,大夏将再无饥荒!
意味着,困扰历朝历代的土地兼并问题,将迎刃而解!
这不仅仅是祥瑞,这是足以改变国运的根基!
『千真万确。』萧云庭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第一批,已经种下去了。最多再过两个月,就能收获。』
『到那时,朔州将不再缺粮。』
他看着李纲,眼中闪烁着光芒。
『李大人,你想象一下。当陈氏粮行还在囤积居奇,把一斗米卖到一两银子的时候,本王的粮船,满载着价格只有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的新粮食,顺流而下,进入中原,进入京城。』
『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李纲的嘴唇微微颤抖,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幅景象。
粮价会瞬间崩塌。
那些被陈氏粮行高价囤积起来的粮食,会变成一堆烫手的山芋。
所有依附于它的利益集团,会因为恐慌而疯狂抛售,进一步加剧崩溃。
建立在沙滩上的楼阁,只需要一阵浪头,就会轰然倒塌。
『釜底抽薪……』李纲喃喃自语,『好一招釜底抽薪!』
『这还不够。』萧云庭摇了摇头,『经济上的崩溃,还需要律法上的最后一击。』
他重新看向李纲,目光灼灼。
『所以,需要李大人你,回到京城,去做一把火。』
『下官……该怎么做?』李纲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静,但内心却波涛汹涌。
『很简单。』萧云庭的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查。』
『就用你大理寺卿的身份,用大夏的律法,光明正大地去查。』
『查陈氏粮行的税。他们吞了那么多钱,账目上不可能天衣无缝。』
『查他们兼并的土地。一桩桩一件件地查,那些状告无门的百姓,会成为你最好的证人。』
『你不需要真的查出什么能一击致命的东西。你要做的,是把动静闹大。越大越好。』
『你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朝廷的刀,已经悬在了陈氏粮行的头上。你要制造恐慌,让那些和他们有牵连的人,开始害怕,开始动摇,开始想办法自保。』
『你要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你这把火上。这样,才没人会注意到,我从北边,泼过去的是什么。』
李纲深吸一口气,他明白了萧云庭的全部计划。
这是一个连环计。
他在明处吸引火力,承受来自整个利益集团的疯狂反扑。
而萧云庭在暗处,准备着那足以摧毁一切的雷霆一击。
这个计划,凶险万分。
他李纲,就是那个走在悬崖峭壁上,吸引着所有猛兽注意力的诱饵。
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可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王爷,看着他那双深邃而自信的眼睛,心中却涌起一股豪情。
若能为这个病入膏肓的王朝,蹚出一条生路。
区区李纲,何足道哉!
『下官,领命!』
李纲对着萧云庭,再次深深一揖。
这一次,他拜的,不仅仅是一位王爷。
更是一位,他选定的,值得用身家性命去追随的,主君。
---
一个时辰后,朔州城门悄然打开,一队快马在夜色中疾驰而出,直奔京城方向。
书房内,灯火依旧。
陈平走了进来,低声禀报。
『王爷,李大人已经出城了。』
『嗯。』
萧云庭应了一声,目光依旧停留在沙盘之上。
他的手指,从京城的位置,缓缓划过中原的产粮区,最后,停在了北方那片广袤的草原上。
他拿起那枚代表着拓跋烈的黑色狼头棋子,在指尖轻轻转动。
京城的火,已经点燃了。
接下来,就要看草原的风,何时起了。
二哥,你以为你的棋盘,只有大夏十三州吗?
你错了。
这盘棋,从我来到朔州的那一刻起,规矩,就由我来定了。
他将那枚狼头棋子,轻轻放回原位,紧挨着朔州。
『拓跋烈,你的客人们,也该到了吧……』
---
与此同时,朔州以北三百里,黑狼部落王帐。
夜已深,帐外风雪呼啸,帐内却温暖如春,巨大的火盆烧得正旺。
拓跋烈赤裸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肉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疤,他正用一块磨刀石,不急不缓地打磨着自己的弯刀。
弯刀在他手中,反射着火光,如同一泓流动的秋水。
帐帘被猛地掀开,一股寒风卷了进来。
一个高大的汉子,是拓跋烈的副手,名叫巴图,他快步走到拓跋烈身边,脸色凝重。
『大汗,情况不对。』
拓跋烈眼皮都没抬一下,手上的动作依旧平稳。
『说。』
『鬼狼部和秃鹫部的人马,又向我们靠近了三十里。他们安营扎寨,摆明了没有退的意思。而且,我派出去的斥候回报,在他们东边,还发现了赤狐部落的踪迹。』
巴图的语气中充满了忧虑。
『这三个部落,向来是死对头,怎么会突然凑到一起?还都朝着我们的方向来。』
拓-跋烈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他抬起头,那双狼一般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锐利的光。
『不是凑到一起。是被人赶到了一起。』
『大汗的意思是……』
『草原上,什么时候缺过饿肚子的狼?只要有人肯扔骨头,多的是狼愿意为他咬人。』
拓跋烈站起身,拿起一件厚实的狼皮大氅,披在身上。
就在这时,帐帘再次被掀开,一个浑身是血的斥候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声音嘶哑,带着哭腔。
『大汗!不好了!』
斥候扑倒在地,指着帐外,眼中满是恐惧。
『西边……西边也来了人!是……是苍鹰部落和雪豹部落!他们……他们联合起来了!』
巴图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五个部落……草原上最不听话的五条疯狗,全都来了!他们想干什么?他们想把我们黑狼部生吞了不成!』
拓跋烈却异常地冷静,他扶起那个斥候,沉声问道。
『看清楚他们的旗帜了吗?』
『看……看清楚了……』斥候大口喘着气,『除了……除了他们各自的图腾……每一支队伍的旗帜上,都……都多了一个金色的徽记!』
『像……像太阳,又像一个……转动的齿轮!』
拓跋烈瞳孔一缩。
他猛地回头,与巴图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答案。
这不是草原部落的内斗。
这是来自南方的,来自那个他们从未放在眼里的,大夏朝廷的手笔!
拓跋烈走到王帐门口,掀开帘子,望向南方。
风雪迷住了他的视线,但他似乎能穿透这片风雪,看到那座屹立在风雪中的孤城。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那个病秧子王爷的麻烦,比我的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