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反正我是不来了(加量)-《就这张胡》

  小茶楼里,张平坐在桌前,手里的茶杯都已经凉透了,都还没有松手。双眼发直,没有焦点的目光盯着一个地方,思考着。

  胡兴一向和气的很,今天说的这些话,虽然语气平淡,但是言辞之间,已经有些重了。

  这是妹妹受了委屈,来给她撑腰了啊。

  张平把胡兴的话想了好几遍,终于确定,他是在说刘娟。

  爹也不对劲,妹妹也不对劲,胡兴还提到了刘娟,暗示的已经很明显了,就差直接说出来了。

  茶楼的小二敲门进来。

  “这位客官,今儿祭灶,咱们中午就要打烊了。”

  张平这才回过神来,跟小二哥说了声抱歉,这才起身走了。

  过年了,街上的人少了许多,这个时候,在外讨生活的人都已经回家了,沿街的铺面关了一大半,红色的对联增了不少的喜气。

  本来是打算要买些东西回村的张平,现在完全没有那个闲情逸致逛了,脚步匆匆的往家里走。

  不过,他没有打算直接质问,问不出答案不说,也会伤了情分,那是要跟他过一辈子的人,如非必要,他并不想闹得太难看。

  还是那个小院子,现在是他们自己在住,小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院子里还养了花,只是冬日里都凋零了。

  张平走到巷子拐弯的地方,就见自家院子里出来三个妇人,也是住在这个巷子里的人家,他见过,但并不熟悉。

  “先说好啊,明天我可不来了,家里一大堆的事儿呢,哪有时间听她在这儿听她得瑟。”

  “大早上的就喊咱们去她家,还以为有什么正经事儿,结果一上午,净说闲话了的。”

  “那她今天整这一出儿是干啥呢。”

  “还能干啥,今儿都二十三了。”

  “二十三怎么了?”

  “你傻呀,二十三了,过年都停工了,该回村了呀。”

  “那就回去呗,”

  那俩人挑眉看着作者请来的托儿装傻,瞧瞧,一点儿表演痕迹都看不出来。

  “还看不出来呀,她那是不想回去,拿咱们当幌子呢。”

  “啊?不至于吧。”

  “行了,你这个缺心眼子的,以后还是少跟她来往吧,别回头被人家埋了都不知道。”

  “我就不明白了,她男人看着和和气气的,一个读书人,身上没有那些坏毛病不说吧,找他帮忙也都是能帮就帮的,怎么就找了这么个表里不一的。”

  “飘了呗,男人出息了,她也跟着水涨船高呗。她刚搬过来的时候啥样,现在啥样,比比不就知道了?”

  …………

  三个人说着话就走远了,躲在拐角处的张平,心里却烦杂起来。

  她们嘴里的人和他媳妇儿是同一个人吗?为什么……感觉不一样?

  张平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这才往家里走,进门的时候特意没有说话,放轻了脚步往正屋凑。

  屋里传来窸窣的声音,张平透过窗户的缝隙看进去,刘娟正在拆头上、手上的穿戴。两根银簪,两只手镯,一个项圈,还有两个戒指。

  这些之中,除了手镯之外,还有一根和张莲一模一样的柳叶簪。其他的都是他不曾见过的。

  而这些东西,每一件都得十几两银子的样子,她什么时候买了这些?为什么他从来没见她戴过?

  正纳闷儿呢,就见刘娟把戴过的东西放进一个布包,布包放进一个匣子,匣子又放在了炕琴的最深处……

  怪不得,他都没见过。

  张平重新走到门口,像以前回家时候那样,冲着院子喊了一声。

  果然素面朝天,头上插了根常戴的木簪,袖口挽着,一副忙活了许久的样子,从屋里出来。

  “平哥回来了?我正收拾东西呢,饿了没?我这就去做饭。”

  “是有些饿了。”

  “刚好,今天买了肉,咱们中午吃些好的。”

  “不是说好今天要回村里吗?怎么还买肉?”

  “哦,这不是看着肉还不错,想着带回去吃。”

  “那怎么现在又要做着吃?”

  “也不差这一顿,再说,买了不少呢。”

  刘娟确实买的不少,不过,并没有打算带到张家去,是准备初二的时候,给娘家的。

  天寒地冻的,也不怕坏,索性就多买了些。

  张平没再说什么,趁着刘娟去灶房的时间,在屋里转了一圈,衣裳什么的都好好的放在柜子里。

  过年的新衣裳也整整齐齐的放在那,一身姜红色衣裙,一身藏蓝色长衫。

  没有张老爹的新衣,连块张老爹可以穿的布料都没有。

  打开刘娟平日里放钱的匣子,只有二十两左右的散碎银两和铜板,没有银锭,没有银票。

  张平把东西放回原处,拿了本书坐在书桌前,心里却在算着一笔账。

  “吃饭了。”

  刘娟端着个托盘,用后背顶着门帘进门,雪白的米饭,白菜炒肉,葱烧豆腐,还有尖椒炒鸡蛋。

  说是吃点儿好的,却还没有平日里吃的好些。

  “不是说吃点儿好的?怎么都没炖肉?”

  “时间来不及了,先凑合吃点儿吧,晚上炖肉。”

  只字不提回小河村的事。

  张平深呼吸了一下,才放下书,开始吃饭。

  “娟儿,一会儿把钱都找出来吧,趁着钱庄还没关门,咱们把钱放到钱庄去,不然咱们不在家,还得惦记着银子。”

  刘娟吃饭的手顿了一下,抬眼看了看张平,却见他和平时也没什么区别。

  “不用那么麻烦,我有办法放好,绝对不用担心。”

  刘娟笑意盈盈,多少有点儿心虚。心里猜测平时的给了她钱之后就不闻不问的张平,怎么突然问钱的事。

  “好些日子不在家呢,还是放到钱庄省心些,银票带在身上也方便。”

  张平坚持,刘娟没有办法,只能先答应下来,主要是一直拒绝,张平肯定会追问的。

  一顿饭,两口子人,各怀心思的吃了一刻钟。

  刘娟磨磨蹭蹭的收拾完灶房,一回屋儿就见张平坐在炕沿儿上,有空就会拿在手上看的书,也摊放在一旁的桌子上。

  看这个架势,刘娟大概是躲不过去了。

  张平心里的账算是有个差不离的估算的的,他现在一个月五两银子的银钱,就算是在镇上租房子,给家里银子,剩下多少心里已经有数了。

  “娟儿,你把钱给我吧,再晚一些,钱庄就该关门了。”

  “这么着急吗?实在不行就等年后吧。”

  “不行,就那么放在家里我不放心。”

  “真没事儿,都放了这么久了,也没见能出什么事儿。

  “以前你在家啊,这马上就过年了,家里没人守着了,咱们还是小心为上。”

  “真的不用…………你要是真不放心,要不咱们就先不回去了?”

  刘娟眼睛一转,试探着问道。

  张平垂垂眼皮,再抬眼依旧是云淡风轻。

  “也行,那我找人给丈母娘送个信儿,就说今年回不去了。”

  张平起身往外走,却被刘娟给拦住了。

  “你怎么还当真了?我就那么随口一说。”

  刘娟不愿意回张家,但是不代表她不想回娘家。

  以前她确实不大愿意回娘家,家里人没少拿张家的潦倒说事儿,嫂子更是冷嘲热讽,说她上赶着也要嫁给一个穷书生,缺男人也不是这么个缺法。

  可现在不一样了,张平出息了,除了一个月五两银子的月银,时不时还会有赏银,物件儿什么的,她现在已经是今非昔比了。

  尤其是娘家人因此转变的态度,现如今见到她都是捧着抬着的。这个感觉让他十分解气,又很上瘾。

  飘飘然的她,更是变本加厉的给自己“贴金”,而且还是捡着重的,贵的来。只是张平挣的有限,就算是有赏银那也只是偶尔,等她有所察觉的时候,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

  她哪里还能拿的出来银子存进钱庄,就连给张老爹的银子,也都有两个月没给过了。

  不行,不能让他知道,不然……

  “那正好,东西都收拾好了吧,咱们这就出门,拿上行李,存过钱之后,直接回家。”

  张平往里屋走了两步,又问刘娟。

  “包袱放哪里了?我先搬到车上。”

  背对着刘娟的脸上,阴沉沉的,漆黑的眼眸里,翻涌着某些情绪。

  压根儿就没有收拾东西的刘娟,直接不知道要怎么回答了,也终于发现了张平不同以往的咄咄逼人。

  “上午家里来人了。也没顾得上收拾,我这就去收拾收拾。”

  张平僵直着身体,闭闭眼,片刻的时间才稳住自己的情绪,转身又回到了堂屋的太师椅上,随手从桌上拿了个核桃,在手里把玩。

  “娟儿,你要是不想跟我回张家,可以直说的。”

  张平始终没看刘娟,眼神落在手里的核桃上,语气很平淡,还带着几分疏离的冷清。

  这是他心心念念又亏欠了许多的姑娘啊,他知道自己荒废多年,又没有什么大本事,不能让她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所以,他尽量满足她的要求,从不干涉她的事情,她开心就好。

  可他却忘了,在成亲之前问问她的想法,她能不能接受这样的他和他的家人。

  “没有,怎么会呢。”

  刘娟拿不准他现在是什么意思,说话的时候小心翼翼的,多一个字都不敢多说,生怕那句话说的不对了。

  “做了新衣,只有你和我的;你明明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