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莲笑的前仰后合的,一个不小心,还差点儿压到孩子。
“不是,别光笑啊,这还挺重要的。”
“哎呦,不行,这孩子太可乐了,笑死我了。”
胡兴把一饼抱远些省得他娘再压着。两个月的娃了,身体有力气了不少,小胳膊小腿儿的四处划拉,隐隐有点要翻身的趋势。
“笑吧,笑够了,咱再想一饼咋教。”
“不着急,等一饼真到那时候了再说。我觉得咱一饼不能有那么皮,是不是啊,一饼。你得给娘争气昂。”
张莲倒是一点儿都不焦虑,按照她的想法,只要他们这“上梁”够正,“下梁”就不会歪。
老胡家的传统,只要是有什么事要聚在一起,那必须要整一顿。
去的晚了,回来的也晚,摆席是来不及了,胡达干脆从四爷爷家搬了几个小冬瓜,熬个大锅菜拉到。
“你这孩子就是死心眼儿,冬瓜边上就是粉条子,就不知道拿点儿?”
四爷爷见他们几个小子去了一趟,就一人抱个冬瓜,这趟去的都不够费鞋的。
“啊?您也没说啊。”胡达眨巴着眼睛,“要不我再去拿一趟?您还要啥,我一块儿拿上。”
胡老汉真想给胡达一巴掌,让你拿就拿去呗,再叨叨就该反悔了。
四爷爷也不跟个缺心眼叨叨了,喊他孙子回去拿去了。自己家做出来的东西,不值什么钱。
阮氏想起自家豆腐,赶紧喊大壮去拿,粉条菜,怎么能少了煎豆腐呢。
“哎呦,我的哥,嫂子让你拿豆腐,咋把这个也拿来了,多丢人呐。”
二壮媳妇儿刘氏,上前就要拿着东西放回去。
“我这不是想着小四这个会做饭的在呢,看看咋做好吃,以后好多卖钱呢。”
阮氏赶紧拦着,大壮不好跟弟媳妇儿拉扯,她可不怕。
拿过来给小四试试,是大壮和阮氏在家商量好的。一是这个挺好吃;再一个豆腐坊花样多菜挣钱啊。
大家都说好吃,偏偏“创始人”刘氏总不信,觉得丢人不好意思拿出来。
“嫂子,你可别臊败我了,谁家炸豆腐能炸成我这样的?”
刘氏是真觉得过意不去。
也是巧了,那天大壮二壮兄弟俩跟他爹在新豆腐坊忙活,阮氏有事带着孩子们回娘家了。
她就想着中午时间太赶,就做个熬菜吧,快当也好吃。
也不知道是不是着急了,煎豆腐的时候就怎么也弄不好了,不是油倒多了,就是火灭了。
最后豆腐一个个的都成了泡泡,软不软,脆不脆的,啥也不是。
不想浪费硬着头皮炖菜里吃了,她自卑敏感,出了“错”一顿饭都没脸抬头,光挑着锅里做坏了豆腐吃。
当着全族人拿出来,她可真要抬不起头来了。
“嫂子,要拿啥给我呀。”
阮氏给吕氏使了个眼色,吕氏拉着刘氏就往屋里去。
“走走走,咱去看看一饼去。要不一会儿又该睡了。”
“对对对,赶紧看看去。”
这边,阮氏说着话,转脸儿就把油纸包着的东西塞给了胡达。
“就这个,就是拿豆腐炸的。熬菜里放过,挺好吃的。你看看还能出个啥菜不?”
胡达打开一看,软塌塌的两层皮,看不出来能不能吃了还……
闻了闻,果然,一股腐败的酸味……
“嫂子……”
“没事,做不了也没事儿。”
阮氏见胡达一脸为难,觉得是没戏了。
“是做不了,这个……坏了,没法做呀。”
胡达一个大喘气,差点儿没让阮氏闪了腰。娘神呀,她都准备撒手不管,去打麻将了。
“那没事,豆腐咱多的是,我这就让老二媳妇儿给你现做去!”
麻将啥的还是放放吧,挣钱要紧。
大壮刚才搬整版板豆腐来,打算一半煎豆腐,一半添个菜。正好,派上用场了。
阮氏捧着大壮的脸一顿夸。阮氏比大壮还要大三岁,俩人相处起来,她总是一副姐姐的架势。
阮氏一顿威逼利诱,终于拉着刘氏进了灶房。刘氏站在灶台前默念:为了挣钱,为了挣钱,为了挣钱。
为了钱,她豁出去了。抱起一旁的油罐子,吨吨吨就放了半罐……呃,看来,豁的还不算彻底哈。
豆腐小四已经切好了,也不等油温上来,就丢了一堆进去。
豆腐静静的躺在油锅里,胡达看着这个操作,欲言又止的。但还是选择了闭嘴。
他现在相信,刘嫂子能做出来这么个吃食绝对是个偶然。你仔细听的话,还能听见她碎碎念。
“那会儿……火灭了……然后重新生火……怕粘锅……对,搅和搅和。”
“后来干啥来着?……好像没了吧……”
从她生火开始的每个步骤,她都念叨了一遍,边念叨还边想下一步是啥。
没一会儿,豆腐鼓着肚皮飘起来,随着刘氏时不时的翻动,旋转、沉浮。
而后,渐渐裹满了金黄。笊篱一兜,就进了一旁的竹匾。
“好了……嗯,就这么做的。”
刘氏看着面前的竹匾,也不知道该称这次为成功还是失败。在她眼里,这还是失败品,但嫂子说了,要的就是这个失败品……
那,就是成功的失败了?
胡达捏了一个尝了尝,嗯……没啥特别的,就是煎豆腐味儿。
刘氏做完就要溜,胡达挽留,让刘氏又炸了满满一锅,这才满意。
主要胡达也没把握,不过阮氏说放熬菜里好吃,那保底就是放熬菜里,最起码也有个保险。
剩下的,胡达再想想做什么菜吃。
午时三刻,午饭终于做好了。春日的暖阳晒得人很舒服,刚下过雨,空气里还带着丝丝凉意。
热气腾腾的大锅菜,用大陶盆盛着,一盆盆端上了桌。连带着还有三大盘的菜。
“咋,四小子,把大壮劫了?整了一桌子豆腐。”
三爷爷调侃,大家伙儿也跟着乐呵。
“大壮哥那块头儿,我也打不过呀。”
胡达张嘴就来,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是一点儿脑子都不过呀。
不过,这次倒是说得还算合适,你瞅,大家笑得多开心。
“不是,别光笑啊,这还挺重要的。”
“哎呦,不行,这孩子太可乐了,笑死我了。”
胡兴把一饼抱远些省得他娘再压着。两个月的娃了,身体有力气了不少,小胳膊小腿儿的四处划拉,隐隐有点要翻身的趋势。
“笑吧,笑够了,咱再想一饼咋教。”
“不着急,等一饼真到那时候了再说。我觉得咱一饼不能有那么皮,是不是啊,一饼。你得给娘争气昂。”
张莲倒是一点儿都不焦虑,按照她的想法,只要他们这“上梁”够正,“下梁”就不会歪。
老胡家的传统,只要是有什么事要聚在一起,那必须要整一顿。
去的晚了,回来的也晚,摆席是来不及了,胡达干脆从四爷爷家搬了几个小冬瓜,熬个大锅菜拉到。
“你这孩子就是死心眼儿,冬瓜边上就是粉条子,就不知道拿点儿?”
四爷爷见他们几个小子去了一趟,就一人抱个冬瓜,这趟去的都不够费鞋的。
“啊?您也没说啊。”胡达眨巴着眼睛,“要不我再去拿一趟?您还要啥,我一块儿拿上。”
胡老汉真想给胡达一巴掌,让你拿就拿去呗,再叨叨就该反悔了。
四爷爷也不跟个缺心眼叨叨了,喊他孙子回去拿去了。自己家做出来的东西,不值什么钱。
阮氏想起自家豆腐,赶紧喊大壮去拿,粉条菜,怎么能少了煎豆腐呢。
“哎呦,我的哥,嫂子让你拿豆腐,咋把这个也拿来了,多丢人呐。”
二壮媳妇儿刘氏,上前就要拿着东西放回去。
“我这不是想着小四这个会做饭的在呢,看看咋做好吃,以后好多卖钱呢。”
阮氏赶紧拦着,大壮不好跟弟媳妇儿拉扯,她可不怕。
拿过来给小四试试,是大壮和阮氏在家商量好的。一是这个挺好吃;再一个豆腐坊花样多菜挣钱啊。
大家都说好吃,偏偏“创始人”刘氏总不信,觉得丢人不好意思拿出来。
“嫂子,你可别臊败我了,谁家炸豆腐能炸成我这样的?”
刘氏是真觉得过意不去。
也是巧了,那天大壮二壮兄弟俩跟他爹在新豆腐坊忙活,阮氏有事带着孩子们回娘家了。
她就想着中午时间太赶,就做个熬菜吧,快当也好吃。
也不知道是不是着急了,煎豆腐的时候就怎么也弄不好了,不是油倒多了,就是火灭了。
最后豆腐一个个的都成了泡泡,软不软,脆不脆的,啥也不是。
不想浪费硬着头皮炖菜里吃了,她自卑敏感,出了“错”一顿饭都没脸抬头,光挑着锅里做坏了豆腐吃。
当着全族人拿出来,她可真要抬不起头来了。
“嫂子,要拿啥给我呀。”
阮氏给吕氏使了个眼色,吕氏拉着刘氏就往屋里去。
“走走走,咱去看看一饼去。要不一会儿又该睡了。”
“对对对,赶紧看看去。”
这边,阮氏说着话,转脸儿就把油纸包着的东西塞给了胡达。
“就这个,就是拿豆腐炸的。熬菜里放过,挺好吃的。你看看还能出个啥菜不?”
胡达打开一看,软塌塌的两层皮,看不出来能不能吃了还……
闻了闻,果然,一股腐败的酸味……
“嫂子……”
“没事,做不了也没事儿。”
阮氏见胡达一脸为难,觉得是没戏了。
“是做不了,这个……坏了,没法做呀。”
胡达一个大喘气,差点儿没让阮氏闪了腰。娘神呀,她都准备撒手不管,去打麻将了。
“那没事,豆腐咱多的是,我这就让老二媳妇儿给你现做去!”
麻将啥的还是放放吧,挣钱要紧。
大壮刚才搬整版板豆腐来,打算一半煎豆腐,一半添个菜。正好,派上用场了。
阮氏捧着大壮的脸一顿夸。阮氏比大壮还要大三岁,俩人相处起来,她总是一副姐姐的架势。
阮氏一顿威逼利诱,终于拉着刘氏进了灶房。刘氏站在灶台前默念:为了挣钱,为了挣钱,为了挣钱。
为了钱,她豁出去了。抱起一旁的油罐子,吨吨吨就放了半罐……呃,看来,豁的还不算彻底哈。
豆腐小四已经切好了,也不等油温上来,就丢了一堆进去。
豆腐静静的躺在油锅里,胡达看着这个操作,欲言又止的。但还是选择了闭嘴。
他现在相信,刘嫂子能做出来这么个吃食绝对是个偶然。你仔细听的话,还能听见她碎碎念。
“那会儿……火灭了……然后重新生火……怕粘锅……对,搅和搅和。”
“后来干啥来着?……好像没了吧……”
从她生火开始的每个步骤,她都念叨了一遍,边念叨还边想下一步是啥。
没一会儿,豆腐鼓着肚皮飘起来,随着刘氏时不时的翻动,旋转、沉浮。
而后,渐渐裹满了金黄。笊篱一兜,就进了一旁的竹匾。
“好了……嗯,就这么做的。”
刘氏看着面前的竹匾,也不知道该称这次为成功还是失败。在她眼里,这还是失败品,但嫂子说了,要的就是这个失败品……
那,就是成功的失败了?
胡达捏了一个尝了尝,嗯……没啥特别的,就是煎豆腐味儿。
刘氏做完就要溜,胡达挽留,让刘氏又炸了满满一锅,这才满意。
主要胡达也没把握,不过阮氏说放熬菜里好吃,那保底就是放熬菜里,最起码也有个保险。
剩下的,胡达再想想做什么菜吃。
午时三刻,午饭终于做好了。春日的暖阳晒得人很舒服,刚下过雨,空气里还带着丝丝凉意。
热气腾腾的大锅菜,用大陶盆盛着,一盆盆端上了桌。连带着还有三大盘的菜。
“咋,四小子,把大壮劫了?整了一桌子豆腐。”
三爷爷调侃,大家伙儿也跟着乐呵。
“大壮哥那块头儿,我也打不过呀。”
胡达张嘴就来,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是一点儿脑子都不过呀。
不过,这次倒是说得还算合适,你瞅,大家笑得多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