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输的守夜-《就这张胡》

  升米恩斗米仇,帮归帮,也讲究方式方法。

  既是定居就不好太特殊,就选了靠近后山的一块地方,南接村子,北靠后山,出门就是自家田地,十分方便。

  明宣礼还考虑到了老皇帝,上过战场的老兵,对危险更敏锐,老皇帝也安全些。

  说动工就动工,胡恩阳就在家呢,喊过来划个线就能开工了。今天就是丈量一下地方,各家需要的地界今日就要安排出来。

  胡兴特意嘱咐,明宣礼体恤大家,大家也不必拘束,是以,大家借此机会还仔细盘算了。

  独身的老兵只要了一方小院,三间正房。人口多或有其他打算的,地方就大些。一溜排下来,也是挺大一片。

  胡兴为了后续的安排,中午饭都没吃好,等傍晚回家人都快虚了。

  “都安排好了?”

  胡老汉见胡兴回来,关心了一句。

  “嗯。房子得等麦收之后动工了。恩阳去安排材料了。”

  “吃食送去了吗?”

  李氏更关心这个,下午他们忙活的时候就备出来放前院了。

  “送去了,大壮他们帮着搬过的。”

  李氏稍稍放心了些。来时一人就个小包袱,别说粮食,估计换洗衣裳都没两件儿。

  他们能照顾的不多,其余的还是要靠自己。

  三天后,老胡家的麦收正式开始,安置老兵的空地上,也摆了成片的土坯。

  显然,他们心中自有成算。壮劳力就那么几个,但也没完全依赖胡兴。

  这两天打土坯,无论男女,十岁以上全体出动了。有力气的就做些重活,力气小的打下手,上了年纪的照看孩子,做做饭菜。

  村口大槐树下那些大娘婶子们把干活的女人们夸上了天,拍着大腿喊可惜,可惜这么好媳妇儿不是自己家的。

  当兵的男人常年不在家,女人们只能靠自己。能吃得下这份苦,个个都是家里家外的好手,觉得可惜实属正常。

  “你们这动作还挺快的,两天弄了这么多?”

  胡兴特意从安置地路过,看见那一大片的土坯,忍不住夸了两句。

  “东家过奖了,早弄完早住进去嘛。”

  牛梗是个四十来岁的汉子,见东家问起,笑呵呵的回答。他也算是这些人中的主心骨了,曾坐到千户的男人,自带让人信服的气质。

  “不差这两天,等收完麦子有人来帮着弄。该歇着就歇着。”

  “东家说的是。”

  这一口一个东家的叫着,胡兴是怎么听怎么别扭。

  “牛叔,您别总东家东家的喊了,喊我兴子就成。”

  “东家,这不合适。”

  “我说合适就合适,就这么定了啊。”

  胡兴怕牛梗絮叨,脚下加速撩了。一百多亩麦子等着收呢,赶时间。

  胡发和堂兄弟胡铁柱等在地头,崭新的农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给秋日的金黄点缀了点点光芒。

  一百多亩地的麦子,现在人手有了,工具可不够。

  二十来个人呢,总不能用手刨吧?也不说人手一把,准备个十几二十把不过分吧?镰刀、锄头、铁锹、耙子、叉子常用,统共也就一百多把。

  去镇上铁匠铺一问,好家伙,又是几百两的花销。胡兴捂着荷包就去找明宣礼了。

  明宣礼还在庄子上,胡兴没找到人,就让袁铮骋转达了他对农具的渴求。

  当晚,初七就赶着马车来了。只是,送的不是农具,而是一座铸铁的大葫芦,还是实心儿的。差点把马累吐血。

  “夫人说,农具不好找,怕来不及,就送了原料来……”

  “你送个这有啥用啊,咱也没东西能化开呀。”

  “呃,这个,随后就到!”

  一个时辰后,初七牵着快要吐血的马,踩着夜色回去复命。

  胡兴和胡发蹲在田埂上对着铁葫芦愁眉苦脸。

  不知道沈婉儿从哪找了这么个宝贝,那匹不算强壮的马又是怎么拉来的,反正,兄弟俩外加一个初七都搬不下来。最后,初七把葫芦和板车一起留下,自己牵着马走了。

  “哥,这咋办?”

  胡发弱弱发问,这么蹲着也不是办法,腿都麻了。

  “不知道,要不明天去个铁匠把这玩意儿弄开?”

  他们没办法,那整天跟铁打交道的肯定有办法。

  “那今儿晚上咋办?”

  “石头剪刀布,输的守夜。”

  一把过去,胡兴出了剪刀,胡发出了布。说到做到,胡兴拍拍屁股就走。

  “哥……”

  “别喊,男人说到做到。”

  “不是……”

  “别费劲了。”

  “铁柱不就是个铁匠嘛。”

  胡兴脚步一转,就往四爷爷家去了。怎么把他给忘了,不是还找他做摆摊小车来着嘛。

  胡铁柱,是四爷爷家二房小孙子。准确来说,胡铁柱距离成为铁匠只仅一步之遥。

  若非他娘得知快出师悄悄去看他,回来心疼得直哭,他现在大概都有自己的铁匠铺了。

  就是这位学徒已满,铁匠未及的胡铁柱,仅三天打出二十把镰刀,赶上了麦收的节奏。

  除此外,小坎沟多了个铁匠铺,胡兴给自留的暖房又少了一间。

  特此鸣谢赞助商沈婉儿,那些胡铁柱买不起又找不到的打铁必备,一样不差的全送来了。

  沈婉儿:真好,又清出去一堆的没用的。

  镇上。

  张莲终于吃上了家里的饭菜。

  钱大娘回来那天,张平都快感动哭了。张莲更肯定她哥看上钱姑娘且不可自拔了。

  钱大娘回来还多亏张莲。钱姑娘头一天不来,张莲就怀疑是生气了。姑娘脸皮儿薄,被人背后议论,没当场翻脸闹个老死不相往来已经很难得了。

  听说钱姑娘病了,老张家心里这才踏实了些,而且这也是个机会。

  “哥,钱姑娘来咱家帮工累着了,你可得表示表示。”

  张莲连忽悠带威胁,让张平去钱大娘家走一趟。王媒婆都上门了,再不主动,这媳妇儿又得跑了。

  张平拗不过妹妹,买了糕点亲自登门给钱大娘道谢探病,还特意关心了钱姑娘几句。

  钱大娘见此情景,按下去的小心思又活泛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