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饭店内觥筹交错的“友好”气氛,与东京湾码头的紧张肃杀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宋美龄与张学良这面“金字招牌”的掩护下,周伯涛精心策划的撤离行动,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夜色深沉,海风带着咸腥和寒意。
位于东京湾边缘的一个小型、半废弃的私人码头,周围堆满了废弃的渔网和木箱,显得格外僻静。
这里是洪门经营多年的一条隐秘走私通道的终点,此刻成为了绝望中的生路。
张宗兴、阿明、李振邦以及幸存下来的十六名洪门弟兄,分批抵达了这里。
他们换上了码头工人的破烂衣衫,脸上涂抹着煤灰,将武器藏在运送鱼获的木箱夹层里,沉默而迅速地集结。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鱼腥味,也弥漫着一种近乎凝固的紧张。每个人都清楚,这是最后一道关卡,成功则海阔天空,失败则万劫不复。
周伯涛没有亲自前来送行,他必须留在暗处,确保这条线的绝对安全,并处理后续可能出现的尾巴。
负责接应的,是那位文具店伙计和另外两名绝对可靠的“钉子”。
“船就在前面,是挂英国旗的‘海星号’,表面是跑香港-横滨航线的货船,船长是我们的人。”伙计语速极快地介绍,“你们上去后,会直接被安排进底舱一个隐蔽的隔间,除非遇到极端情况,否则绝不要出来。船明早准时离港。”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手电筒的光柱从不远处的仓库区传来!
“什么人?!站住!”日语的高声呵斥划破了夜的宁静。
是港区的巡逻队!而且听声音,正在朝这个方向过来!
所有人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阿明下意识地摸向了藏在腰后的匕首,赵铁锤(如果他还活着一定会)那样准备搏命的眼神出现在几个洪门弟兄眼中。
“别动!沉住气!”张宗兴低喝一声,强行压下心中的悸动,示意大家继续假装整理渔具和箱子,他自己则抓起一个破草帽戴在头上,蹲下身,装作修理一个破损的木桶。
手电筒的光柱在他们身上扫过。五名端着步枪的日本港口警察走了过来,为首的小队长目光狐疑地打量着这群深夜还在忙碌的“工人”。
“你们是干什么的?这么晚在这里做什么?”小队长厉声问道。
文具店伙计立刻陪着笑脸,用流利的日语上前,递上几根香烟:“太君,我们是‘丸三渔场’的,明天有批急货要发,今晚得赶工装箱,打扰您巡逻了,实在抱歉。”
小队长没有接烟,用手电筒仔细照着每个人的脸,又看了看那些散发着鱼腥味的木箱。“‘丸三渔场’?我怎么没接到通知?把你们的证件和出货单拿出来看看!”
气氛瞬间绷紧到了极致!他们哪里有什么正规的证件和出货单!
就在伙计额头冒汗,试图继续周旋,张宗兴的手已经悄悄握紧了藏在木桶下的手枪握把时——
“呜——呜——”
一阵低沉而威严的汽笛声,由远及近,打破了码头的寂静。一道雪亮的探照灯光柱从海面上射来,照亮了这片小小的码头。一艘体型不大,但线条流畅、悬挂着米字旗的白色游艇,正缓缓向码头靠拢。
游艇的侧面,清晰地印着“MEAILING”的字样。
是宋美龄的私人游艇!(此为艺术加工,历史上宋美龄是否有固定命名的访日游艇待考,但符合其身份地位)
港口警察小队长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去。游艇甲板上,站着几名身穿深色西装、气质精干的护卫,目光冷峻地扫视着码头。其中一人对着码头这边,用英语高声喊道:“这里是蒋夫人游艇‘美龄号’,需要临时停靠补充淡水,请予以方便!”
宋美龄的名字,如同一道护身符。那小队长脸上的狐疑和严厉瞬间变成了惊讶和一丝惶恐。他立刻放弃了盘查张宗兴等人,转身对着游艇方向立正敬礼,然后赶紧指挥手下:“快!给夫人游艇让出泊位!快!”
趁着这突如其来的混乱和港口警察注意力被完全吸引的绝佳机会,文具店伙计立刻对张宗兴等人使了个眼色。
众人心领神会,立刻扛起那些藏着重武器的“鱼获”木箱,低着头,加快脚步,无声而迅速地登上了旁边那艘看似破旧的“海星号”货船。
整个过程不过一两分钟。当港口警察忙着为“美龄号”游艇引航靠岸时,张宗兴等人已经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消失在了“海星号”的船舱深处。
底舱隐蔽的隔间里,阴暗、潮湿,散发着机油和货物混杂的气味。但此刻,这里却让所有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李振邦瘫坐在角落里,终于支撑不住,昏睡过去。阿明靠在舱壁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幸存的洪门弟兄们,互相看着对方狼狈却劫后余生的脸,眼中充满了庆幸和难以言喻的悲恸——为了那些永远留在东京的兄弟。
张宗兴透过隔板细微的缝隙,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东京湾灯火。那座他们曾浴血奋战、埋葬了无数兄弟的城市,正逐渐缩小、模糊。
他知道,宋美龄游艇的“恰好”出现,绝非偶然。
这必然是张学良与宋美龄计划中的一环,利用自身的光环,在最关键的时刻,为他们吸引了最后,也是最致命的火力。
阳谋,至此功成。
第二天清晨,“海星号”拉响汽笛,缓缓驶离了东京港。
而在帝国饭店,宋美龄与张学良的访问行程依旧在媒体的聚焦下顺利进行,仿佛昨夜东京湾码头的短暂波澜,从未发生。
货船破开灰色的海浪,向着西南方向,向着祖国,向着未知的后续斗争,驶去。船舱内,幸存者们沉浸在疲惫与悲伤中。
张宗兴闭上眼,东京的血火、兄弟的牺牲、少帅与夫人的义举……一幕幕在脑海中翻腾。
他知道,虽然逃出了东京,但战斗远未结束。
上海的危局、洪门的损失、日本方面必然的疯狂报复……一切都等待着他们。
但这怒海归帆,带回的不仅是残兵败将,更是一颗颗被血与火淬炼得更加坚韧不屈的心。
夜色深沉,海风带着咸腥和寒意。
位于东京湾边缘的一个小型、半废弃的私人码头,周围堆满了废弃的渔网和木箱,显得格外僻静。
这里是洪门经营多年的一条隐秘走私通道的终点,此刻成为了绝望中的生路。
张宗兴、阿明、李振邦以及幸存下来的十六名洪门弟兄,分批抵达了这里。
他们换上了码头工人的破烂衣衫,脸上涂抹着煤灰,将武器藏在运送鱼获的木箱夹层里,沉默而迅速地集结。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鱼腥味,也弥漫着一种近乎凝固的紧张。每个人都清楚,这是最后一道关卡,成功则海阔天空,失败则万劫不复。
周伯涛没有亲自前来送行,他必须留在暗处,确保这条线的绝对安全,并处理后续可能出现的尾巴。
负责接应的,是那位文具店伙计和另外两名绝对可靠的“钉子”。
“船就在前面,是挂英国旗的‘海星号’,表面是跑香港-横滨航线的货船,船长是我们的人。”伙计语速极快地介绍,“你们上去后,会直接被安排进底舱一个隐蔽的隔间,除非遇到极端情况,否则绝不要出来。船明早准时离港。”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手电筒的光柱从不远处的仓库区传来!
“什么人?!站住!”日语的高声呵斥划破了夜的宁静。
是港区的巡逻队!而且听声音,正在朝这个方向过来!
所有人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阿明下意识地摸向了藏在腰后的匕首,赵铁锤(如果他还活着一定会)那样准备搏命的眼神出现在几个洪门弟兄眼中。
“别动!沉住气!”张宗兴低喝一声,强行压下心中的悸动,示意大家继续假装整理渔具和箱子,他自己则抓起一个破草帽戴在头上,蹲下身,装作修理一个破损的木桶。
手电筒的光柱在他们身上扫过。五名端着步枪的日本港口警察走了过来,为首的小队长目光狐疑地打量着这群深夜还在忙碌的“工人”。
“你们是干什么的?这么晚在这里做什么?”小队长厉声问道。
文具店伙计立刻陪着笑脸,用流利的日语上前,递上几根香烟:“太君,我们是‘丸三渔场’的,明天有批急货要发,今晚得赶工装箱,打扰您巡逻了,实在抱歉。”
小队长没有接烟,用手电筒仔细照着每个人的脸,又看了看那些散发着鱼腥味的木箱。“‘丸三渔场’?我怎么没接到通知?把你们的证件和出货单拿出来看看!”
气氛瞬间绷紧到了极致!他们哪里有什么正规的证件和出货单!
就在伙计额头冒汗,试图继续周旋,张宗兴的手已经悄悄握紧了藏在木桶下的手枪握把时——
“呜——呜——”
一阵低沉而威严的汽笛声,由远及近,打破了码头的寂静。一道雪亮的探照灯光柱从海面上射来,照亮了这片小小的码头。一艘体型不大,但线条流畅、悬挂着米字旗的白色游艇,正缓缓向码头靠拢。
游艇的侧面,清晰地印着“MEAILING”的字样。
是宋美龄的私人游艇!(此为艺术加工,历史上宋美龄是否有固定命名的访日游艇待考,但符合其身份地位)
港口警察小队长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去。游艇甲板上,站着几名身穿深色西装、气质精干的护卫,目光冷峻地扫视着码头。其中一人对着码头这边,用英语高声喊道:“这里是蒋夫人游艇‘美龄号’,需要临时停靠补充淡水,请予以方便!”
宋美龄的名字,如同一道护身符。那小队长脸上的狐疑和严厉瞬间变成了惊讶和一丝惶恐。他立刻放弃了盘查张宗兴等人,转身对着游艇方向立正敬礼,然后赶紧指挥手下:“快!给夫人游艇让出泊位!快!”
趁着这突如其来的混乱和港口警察注意力被完全吸引的绝佳机会,文具店伙计立刻对张宗兴等人使了个眼色。
众人心领神会,立刻扛起那些藏着重武器的“鱼获”木箱,低着头,加快脚步,无声而迅速地登上了旁边那艘看似破旧的“海星号”货船。
整个过程不过一两分钟。当港口警察忙着为“美龄号”游艇引航靠岸时,张宗兴等人已经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消失在了“海星号”的船舱深处。
底舱隐蔽的隔间里,阴暗、潮湿,散发着机油和货物混杂的气味。但此刻,这里却让所有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李振邦瘫坐在角落里,终于支撑不住,昏睡过去。阿明靠在舱壁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幸存的洪门弟兄们,互相看着对方狼狈却劫后余生的脸,眼中充满了庆幸和难以言喻的悲恸——为了那些永远留在东京的兄弟。
张宗兴透过隔板细微的缝隙,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东京湾灯火。那座他们曾浴血奋战、埋葬了无数兄弟的城市,正逐渐缩小、模糊。
他知道,宋美龄游艇的“恰好”出现,绝非偶然。
这必然是张学良与宋美龄计划中的一环,利用自身的光环,在最关键的时刻,为他们吸引了最后,也是最致命的火力。
阳谋,至此功成。
第二天清晨,“海星号”拉响汽笛,缓缓驶离了东京港。
而在帝国饭店,宋美龄与张学良的访问行程依旧在媒体的聚焦下顺利进行,仿佛昨夜东京湾码头的短暂波澜,从未发生。
货船破开灰色的海浪,向着西南方向,向着祖国,向着未知的后续斗争,驶去。船舱内,幸存者们沉浸在疲惫与悲伤中。
张宗兴闭上眼,东京的血火、兄弟的牺牲、少帅与夫人的义举……一幕幕在脑海中翻腾。
他知道,虽然逃出了东京,但战斗远未结束。
上海的危局、洪门的损失、日本方面必然的疯狂报复……一切都等待着他们。
但这怒海归帆,带回的不仅是残兵败将,更是一颗颗被血与火淬炼得更加坚韧不屈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