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保重,汉卿。-《拥兵三十万,汉卿你的感情在哪?》

  北平的春天终于挣脱了最后一丝寒意,彻底舒展开来。

  顺承王府庭院里的草木疯长,一片郁郁葱葱,连空气中都浮动着草木的清香与暖意。然而,这份盎然的生机,却丝毫未能驱散张学良眉宇间日益深重的阴霾。

  南京方面对他“暂缓新政”的请求反应冷淡,措辞虽未更加严厉,但那公事公办的催促意味,比直接的斥责更令人窒息。

  而来自上海张宗兴的后续密报,以及各地情报渠道汇总的消息,都清晰地指向一点:日本人在上海受挫后,正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向华北,平津地区的日军驻屯军活动异常频繁,小规模的摩擦与挑衅事件明显增多。

  山雨欲来风满楼。

  花厅里,张学良与蒋士云对坐饮茶。

  阳光透过窗棂,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蒋士云今日穿着一身浅藕荷色的旗袍,颈间一串润泽的珍珠项链,衬得她气质愈发温婉高雅。

  她细细品味着杯中的碧螺春,目光偶尔掠过张学良紧锁的眉头,心中了然。

  “汉卿,”她放下茶杯,声音柔和,打破了沉默,“我订了后日回上海的船票。”

  张学良执壶的手微微一顿,随即若无其事地为她续上茶水,语气尽量平静:“怎么这么快就要走?北平的春天正好,不如多住些时日。”话语中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挽留。

  蒋士云微微一笑,

  那笑容在春光里显得格外明媚,却也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这次来,本就是看看你。见你虽事务繁忙,但精神尚可,也就放心了。”

  她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生机勃勃的庭院,语气悠远,“况且,上海那边,也有些事情需要处理。这乱世,哪里都不是可以长久安逸的桃源。”

  她的话语得体而从容,既表达了对他的关心,也表明了自己独立的行程与立场,丝毫不显得粘腻或依赖。这正是她最让张学良欣赏又感到一丝无奈的地方——她永远如此清醒,如此懂得分寸。

  张学良知道留不住她,就像留不住这北平匆匆的春光。

  他沉默了片刻,才低声道:“既然如此,我也不便强留。只是你一路上,务必多加小心。上海如今……也并不太平。”他想起张宗兴正在面对的狂风暴雨,心中对蒋士云返回那座风暴之城也充满了担忧。

  “我会的。”蒋士云点了点头,看向他,眼神变得认真起来,“汉卿,我走之前,还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讲的?”张学良迎上她的目光。

  蒋士云沉吟片刻,似乎在斟酌词句。

  “我观近日局势,日人咄咄逼人,其志非小。金陵方面,心思难测,恐仍以‘安内’为先。”她的话语清晰而冷静,直指核心,

  “你身处其间,如同走在万丈深渊之上的钢丝,进退维谷。”

  “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掣肘之忧,三十万东北军弟兄的前途命运,系于你一念之间,这份沉重,外人难以想象。”

  她的话,一字一句都敲在张学良的心坎上。这些日日夜夜折磨着他的难题,被她如此清晰地道出,反而让他有种奇异的释然感。

  “我知道你难,”蒋士云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深切的理解,

  “但《周易》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如今之势,强抗不可取,一味退让亦非良策。”

  “或许,当效仿古之豪杰,外示以弱,内砺其锋。对南京,虚与委蛇,争取时间与空间;对日人,明面隐忍,暗中积蓄力量,更要广结盟友,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

  她的话语含蓄,但“广结盟友”四字,已暗示了联共抗日的可能性,这在当时是极为大胆的言论。

  “最重要的是,”她凝视着张学良的眼睛,目光灼灼,带着一种近乎恳切的期望,“汉卿,无论作何抉择,望你勿忘初心,勿负东北三千万父老之期盼。”

  “这身军装,这份权柄,不应是束缚你的枷锁,而应是让你有能力,在关键时刻,做出对得起家国、对得起良心的决断!”

  她的话语,如同暮鼓晨钟,在张学良心中轰然回响。他一直以来的犹豫、挣扎、算计,在她这番既有理解又有鞭策的言语面前,仿佛被涤荡一清。

  是啊,士云和宗兴的话如出一辙,外示以弱,内砺其锋,待时而动!他不能一直被各方势力牵着鼻子走,他必须掌握主动权,至少在关键时刻,要有敢于亮剑的勇气和魄力!

  他看着蒋士云,看着她眼中那份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期待,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流与力量。这个女子,不仅懂他的风雅,更懂他的抱负与困境。

  她此番北上,与其说是叙旧,不如说是在他最迷茫困顿之时,送来了一份清醒的认知与坚定的支持。

  “士云,”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说道,

  “你的话,我记下了。金玉良言,振聋发聩。”他站起身,走到她面前,深深地看着她,“谢谢你。”

  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这沉甸甸的三个字。

  蒋士云也站起身,与他坦然对视。她知道,自己能做的、该做的,已经都做了。剩下的路,需要他自己去走。她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释然与祝福:

  “保重,汉卿。”

  阳光将两人的身影拉长,在花厅光洁的地面上交汇。

  知音将离,前路未卜。

  但此番相聚,那些推心置腹的夜话,那些灵魂共鸣的瞬间,那些超越男女情爱的深刻理解与支持,都已深深烙印在彼此的生命里,成为支撑他们继续在这乱世中前行的一份宝贵力量。

  春深似海,离歌渐起。而历史的洪流,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裹挟着每一个人,奔向那个已知又未知的、充满血与火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