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冷雨过后,上海的暑气悄然敛去,初秋的意味便渐渐浮了上来。
法租界的梧桐开始大片大片地染上秋黄,风一经过,叶子就簌簌地旋落,铺满了寂静的街。空气里透着一股清冽,是属于这个季节特有的、微凉的萧瑟。
赵铁锤和小野寺樱被阿明成功地从废弃缆车站转移到了杜月笙名下的一处更为隐秘、守卫也更严密的郊外小院。
得益于顾慎之医生冒险前来诊治,赵铁锤肋部的感染得到了控制,伤势开始稳定好转。小野寺樱寸步不离地照料着他,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两人之间的羁绊愈发深厚,一种无声的默契在朝夕相处中滋长。
小院里有棵老桂花树,正值花期,细碎的金色小花藏在墨绿的叶间,香气却不依不饶地弥漫开来,给这紧张压抑的时局,平添了一缕难得的甜暖与宁静。
“暗火”针对“樱花夫人”的反击,也悄然起了效果。
那家不起眼的小报发表的、看似捕风捉影却内含玄机的文章,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特定的圈子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几位曾被“樱花夫人”刻意接近的银行家太太,态度明显冷淡疏远了许多,各种沙龙聚会里,也多了些审视和警惕的目光。
“樱花夫人”依旧出现在某些场合,但笑容似乎不再那么从容,身边日本特务的护卫也更加严密。影佐祯昭的软性渗透计划,受到了不小的阻碍。
然而,南北大局的阴云,却比上海的秋色更为沉重。
顺承王府的书房里,张学良面对着来自南京的又一份措辞严厉的电报,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
电报再次重申“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严令他加快对陕北红军的“围剿”步伐,并对日军在华北的异动保持“克制”,一切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字里行间,透着对他按兵不动、保存实力的极度不满。
“克制?外交途径?”张学良将电报重重拍在桌上,发出一声冷笑,“日本人已经把刀架在脖子上了,还要我们引颈就戮吗?!”
于学忠和王树翰站在一旁,神色凝重。
王树翰低声道:“副总司令,南京方面态度强硬,蒋公似乎……已无多少耐心。我们若再无所表示,恐招致更严厉的训斥,甚至……更不好的后果。”
张学良烦躁地在书房内踱步。
他知道王树翰的意思,蒋介石对他这个手握重兵、又非绝对嫡系的“副司令”早已心存忌惮,一直在寻找机会削弱他的力量。
如今日军压境,正是借刀杀人、或者逼他表态的绝佳时机。
“华北的弟兄们是什么态度?”他停下脚步,看向于学忠。
于学忠挺直腰板:“
弟兄们群情激愤!日本人欺人太甚,占我东北,如今又窥伺华北,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跟小鬼子真刀真枪干一场!对南京的……命令,颇有微词。”
张学良沉默了片刻,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那几株在秋风中摇曳的、叶片已大半金黄的海棠树。
他想起张宗兴密电中提及的上海滩的暗战,想起上海弟兄为了抗击日寇不惜喋血街头,再对比南京方面一味退让、热衷内斗的嘴脸,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和愤懑涌上心头。
这身军装,这三十万东北军弟兄,究竟该为何而战?为了一家一姓的权位?还是为了这饱经磨难的国家和民族?
他深吸了一口带着凉意的空气,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给南京回电!就说我部将士同仇敌忾,抗日情绪高昂,锐意守土保疆!然华北防务空虚,装备粮饷匮乏,实难同时应对日寇压迫与南下‘剿匪’之重任!恳请中央速拨军饷物资,并明确对日方针!若日寇悍然来犯,我东北军将士唯有拼死一战,以报国恩!”
这是一封看似服从、实则强硬,并将难题抛回给南京的电文。他要逼蒋介石表态,也要为东北军争取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另外,”他压低声音,对于学忠吩咐道,“秘密通知下面几个师的师长,加强战备,提高警惕,没有我的命令,一兵一卒不得南调!尤其是与日军对峙的前线部队,给我把眼睛瞪大点!”
“是!”于学忠沉声应道。
张学良的抉择,如同秋风中最后一片倔强不肯落下的海棠叶,在越来越紧的寒流中,艰难地维系着自身的姿态,也牵动着整个北方的战和之局。
上海,“仙乐门”密室。
张宗兴也收到了少帅密电的抄送件。他仔细阅读着电文,能清晰地感受到字里行间那份沉甸甸的压力和孤注一掷的决心。
“少帅……这是被逼到墙角了。”苏婉清轻声道。
张宗兴点了点头,将电文放下,目光投向地图上华北与东北交界的那片广袤区域。“南京靠不住,少帅只能靠自己,还有我们这些在外围策应的力量。”
他沉吟道,“我们这边,对‘樱花夫人’的打击暂时达到了效果,但影佐绝不会就此罢休。他吃了亏,必然会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
“根据内线消息,影佐最近和黑龙会的一些激进分子,以及几个被我们打压下去的帮派头目接触频繁。”
苏婉清汇报着最新情报,“他们可能在策划新一轮的、更直接的暴力行动,目标可能是我们的产业,或者……重要人物。”
张宗兴眼中寒光一闪:“看来,光是警告还不够。得让他们疼到骨子里才行。”他看向苏婉清,
“我们之前准备的,关于影佐手下几个得力干将走私鸦片、军火,以及与南京某些官员暗中勾连的证据,可以派上用场了。”
“要抛出去吗?”苏婉清问。
“不,直接抛出去太浪费。”张宗兴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
“找个合适的中间人,把这些证据,‘无意中’透露给公共租界的巡捕房高层,特别是那些对日本人不满的洋人警官。再拷贝一份,匿名寄给南京监察院。我们要借刀杀人,让影佐也尝尝被自己人调查、被舆论围攻的滋味!”
秋意渐起,风雨欲来。上海滩的暗战,在短暂的沉寂后,即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碰撞。而北平的少帅,也在内外交困中,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一片梧桐叶悄然脱离枝头,在萧瑟的秋风中打着旋,飘向不可知的未来。
叶落,并非终结,而是另一轮博弈的开始。
法租界的梧桐开始大片大片地染上秋黄,风一经过,叶子就簌簌地旋落,铺满了寂静的街。空气里透着一股清冽,是属于这个季节特有的、微凉的萧瑟。
赵铁锤和小野寺樱被阿明成功地从废弃缆车站转移到了杜月笙名下的一处更为隐秘、守卫也更严密的郊外小院。
得益于顾慎之医生冒险前来诊治,赵铁锤肋部的感染得到了控制,伤势开始稳定好转。小野寺樱寸步不离地照料着他,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两人之间的羁绊愈发深厚,一种无声的默契在朝夕相处中滋长。
小院里有棵老桂花树,正值花期,细碎的金色小花藏在墨绿的叶间,香气却不依不饶地弥漫开来,给这紧张压抑的时局,平添了一缕难得的甜暖与宁静。
“暗火”针对“樱花夫人”的反击,也悄然起了效果。
那家不起眼的小报发表的、看似捕风捉影却内含玄机的文章,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特定的圈子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几位曾被“樱花夫人”刻意接近的银行家太太,态度明显冷淡疏远了许多,各种沙龙聚会里,也多了些审视和警惕的目光。
“樱花夫人”依旧出现在某些场合,但笑容似乎不再那么从容,身边日本特务的护卫也更加严密。影佐祯昭的软性渗透计划,受到了不小的阻碍。
然而,南北大局的阴云,却比上海的秋色更为沉重。
顺承王府的书房里,张学良面对着来自南京的又一份措辞严厉的电报,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
电报再次重申“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严令他加快对陕北红军的“围剿”步伐,并对日军在华北的异动保持“克制”,一切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字里行间,透着对他按兵不动、保存实力的极度不满。
“克制?外交途径?”张学良将电报重重拍在桌上,发出一声冷笑,“日本人已经把刀架在脖子上了,还要我们引颈就戮吗?!”
于学忠和王树翰站在一旁,神色凝重。
王树翰低声道:“副总司令,南京方面态度强硬,蒋公似乎……已无多少耐心。我们若再无所表示,恐招致更严厉的训斥,甚至……更不好的后果。”
张学良烦躁地在书房内踱步。
他知道王树翰的意思,蒋介石对他这个手握重兵、又非绝对嫡系的“副司令”早已心存忌惮,一直在寻找机会削弱他的力量。
如今日军压境,正是借刀杀人、或者逼他表态的绝佳时机。
“华北的弟兄们是什么态度?”他停下脚步,看向于学忠。
于学忠挺直腰板:“
弟兄们群情激愤!日本人欺人太甚,占我东北,如今又窥伺华北,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跟小鬼子真刀真枪干一场!对南京的……命令,颇有微词。”
张学良沉默了片刻,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那几株在秋风中摇曳的、叶片已大半金黄的海棠树。
他想起张宗兴密电中提及的上海滩的暗战,想起上海弟兄为了抗击日寇不惜喋血街头,再对比南京方面一味退让、热衷内斗的嘴脸,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和愤懑涌上心头。
这身军装,这三十万东北军弟兄,究竟该为何而战?为了一家一姓的权位?还是为了这饱经磨难的国家和民族?
他深吸了一口带着凉意的空气,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给南京回电!就说我部将士同仇敌忾,抗日情绪高昂,锐意守土保疆!然华北防务空虚,装备粮饷匮乏,实难同时应对日寇压迫与南下‘剿匪’之重任!恳请中央速拨军饷物资,并明确对日方针!若日寇悍然来犯,我东北军将士唯有拼死一战,以报国恩!”
这是一封看似服从、实则强硬,并将难题抛回给南京的电文。他要逼蒋介石表态,也要为东北军争取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另外,”他压低声音,对于学忠吩咐道,“秘密通知下面几个师的师长,加强战备,提高警惕,没有我的命令,一兵一卒不得南调!尤其是与日军对峙的前线部队,给我把眼睛瞪大点!”
“是!”于学忠沉声应道。
张学良的抉择,如同秋风中最后一片倔强不肯落下的海棠叶,在越来越紧的寒流中,艰难地维系着自身的姿态,也牵动着整个北方的战和之局。
上海,“仙乐门”密室。
张宗兴也收到了少帅密电的抄送件。他仔细阅读着电文,能清晰地感受到字里行间那份沉甸甸的压力和孤注一掷的决心。
“少帅……这是被逼到墙角了。”苏婉清轻声道。
张宗兴点了点头,将电文放下,目光投向地图上华北与东北交界的那片广袤区域。“南京靠不住,少帅只能靠自己,还有我们这些在外围策应的力量。”
他沉吟道,“我们这边,对‘樱花夫人’的打击暂时达到了效果,但影佐绝不会就此罢休。他吃了亏,必然会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
“根据内线消息,影佐最近和黑龙会的一些激进分子,以及几个被我们打压下去的帮派头目接触频繁。”
苏婉清汇报着最新情报,“他们可能在策划新一轮的、更直接的暴力行动,目标可能是我们的产业,或者……重要人物。”
张宗兴眼中寒光一闪:“看来,光是警告还不够。得让他们疼到骨子里才行。”他看向苏婉清,
“我们之前准备的,关于影佐手下几个得力干将走私鸦片、军火,以及与南京某些官员暗中勾连的证据,可以派上用场了。”
“要抛出去吗?”苏婉清问。
“不,直接抛出去太浪费。”张宗兴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
“找个合适的中间人,把这些证据,‘无意中’透露给公共租界的巡捕房高层,特别是那些对日本人不满的洋人警官。再拷贝一份,匿名寄给南京监察院。我们要借刀杀人,让影佐也尝尝被自己人调查、被舆论围攻的滋味!”
秋意渐起,风雨欲来。上海滩的暗战,在短暂的沉寂后,即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碰撞。而北平的少帅,也在内外交困中,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一片梧桐叶悄然脱离枝头,在萧瑟的秋风中打着旋,飘向不可知的未来。
叶落,并非终结,而是另一轮博弈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