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毒计连环 暗夜惊魂-《拥兵三十万,汉卿你的感情在哪?》

  上海的雪并未持续太久,转为冰冷的冬雨,淅淅沥沥,将前夜的薄雪冲刷成泥泞,也让这座城市的寒意更添几分湿漉漉的窒息感。

  “仙乐门”密室内的气氛,比窗外的天气更加凝重。

  张宗兴面前摊开着两份刚刚送达的情报,一份来自苏婉清,另一份则源自郭管家新拓展的渠道。

  苏婉清的情报证实了之前的担忧:

  “昭和通商”及其关联的皮包公司,对粮食和药品的囤积规模远超预期,已经开始对黑市价格产生明显影响。

  更棘手的是,工部局内部似乎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部分外籍官员倾向于对日方的“商业行为”采取绥靖态度,这无疑给影佐的经济扰乱计划开了绿灯。

  而郭管家通过那位伪满旧吏的关系,旁敲侧击地探听到,“东亚劳务株式会社”的背景极深,与关东军后勤部门及某个番号保密的“防疫给水部队”都有若隐若现的联系。

  那些所谓的“劳务人员”,待遇诡异,几乎与外界隔绝,仿佛在进行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工作”。

  “‘防疫给水’……”张宗兴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这几个字上,眉头紧锁。

  他来自后世的知识让他瞬间警铃大作,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远比窗外的冬雨更刺骨。这绝不仅仅是经济战或普通的情报战,影佐和日本人,可能在酝酿着更加灭绝人性的阴谋。

  “必须尽快弄清楚这个‘东亚劳务’和‘防疫给水’到底在搞什么鬼!”张宗兴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冷厉,

  “婉清,让阿明挑选最精干的弟兄,不惜代价,想办法潜入或者靠近那个‘东亚劳务株式会社’,获取内部情况!哪怕只是拍到照片,听到只言片语!”

  “明白!我立刻去安排。”苏婉清意识到事态可能比想象的更严重,毫不犹豫地应下。

  就在张宗兴部署应对这潜在的巨大威胁时,千夜红叶的“软肋”档案,已然显露出了狰狞的爪牙。

  深夜,公共租界一位素有名望、曾多次在报纸上撰文抨击日寇暴行的陈姓大律师,其寓所书房内突然闯入几名蒙面暴徒。

  他们没有抢劫财物,只是用枪指着惊骇的律师及其家人,将一叠照片摔在他面前——那是他年轻时不慎卷入的一桩不大不小的金融丑闻证据,虽已过去多年,但足以让他身败名裂。

  “陈律师,皇军很欣赏您的才华。”为首的暴徒声音冰冷,“希望您能认清时务,以后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否则,这些照片明天就会出现在各大报馆的桌上。”

  同样的事情,几乎在同一晚,还发生在一位银行经理和一位大学教授家中。

  威胁的方式或有不同,或关乎隐私,或关乎家人安全,但核心目的只有一个——逼迫他们就范,或至少保持沉默。

  千夜红叶的毒计,开始从档案袋走向现实,如同无形的瘟疫,悄然侵蚀着上海滩抵抗力量的舆论阵地和道德防线。

  消息传到张宗兴耳中时,他刚刚送走奉命去执行侦察任务的阿明。

  听闻此事,他眼中寒光暴涨,一拳砸在桌面上。

  “欺人太甚!”他低声怒吼。这种针对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的胁迫,比直接的刀枪更令人愤慨,它打击的是人心的脊梁。

  “我们必须做出反应!”苏婉清同样义愤,“否则,恐慌和沉默会像瘟疫一样蔓延!”

  “当然要反应!”张宗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

  “但不能是蛮干。立刻通过我们控制的渠道,将今晚发生的这几起胁迫事件,以‘匿名读者来信’或‘知情人爆料’的方式,透露给几家有影响力的、尚未被完全控制的报纸!要点明这是日方特务机关针对爱国人士的卑劣行径,呼吁各界提高警惕,团结一致!”

  他要反将一军,将千夜红叶的阴谋暴露在阳光之下,利用舆论的压力来反制恐惧。

  “另外,”他补充道,眼神锐利,

  “通知杜先生,请他动用江湖关系,给那几个动手的帮派混混一点‘教训’,让他们知道,给日本人当狗腿子,是要付出代价的!”

  北平,顺承王府。

  张学良也收到了上海方面关于经济扰乱和胁迫事件的密报摘要。

  他站在窗前,望着庭院中凋零的枯枝,心中那份决绝愈发坚定。日本人不仅在军事上步步紧逼,在经济、舆论、人心的战场上同样无所不用其极。

  “无耻之尤!”他低声咒骂了一句。

  南京方面的回电依旧含糊其辞,只让他“恪守本位,勿使事态扩大”,对于日方的公然胁迫和分裂企图,竟无半点强硬表态。

  他转身,对肃立一旁的于学忠道:

  “给上海回电,告诉宗兴,北平这边,我会顶住!让他放手去做,务必挫败日寇的阴谋!华北与上海,唇齿相依,绝不能让敌人逐个击破!”

  他知道,自己在这里承受的压力越大,张宗兴在上海的行动空间就越小,但他必须表明态度,给予远方的兄弟最坚定的支持。

  风雪将至,南北同寒。张宗兴在上海面对的是环环相扣的毒计与潜在的巨大生物威胁,而张学良在北平则承受着政治孤立与军事压迫的重担。

  一场在多条战线上同时展开的、更为复杂残酷的较量,已然拉开了序幕。

  暗夜深沉,惊魂未定,但抗争的火焰,绝不会轻易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