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山雨欲来 南北同契-《拥兵三十万,汉卿你的感情在哪?》

  初冬的严寒笼罩着南北大地,局势如同这天气一般,冰封之下涌动着即将破土而出的炽热岩浆。

  上海,“仙乐门”密室内的灯火几乎彻夜未熄。

  阿明带回的消息令人愈发不安。

  对“东亚劳务株式会社”的监视和外围探查发现,其守卫之严密远超寻常机构,不仅明哨暗岗林立,更有疑似经过特殊训练的日本宪兵不定时巡逻。

  他们尝试靠近的弟兄回报,偶尔能在深夜闻到随风飘来的、若有若无的刺鼻化学品气味,并听到过被压抑的、不似人声的惨嚎。

  “基本可以确定,那里即便不是核心研究所,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中转站或外围实验点。”阿明的声音带着疲惫与凝重,“硬闯几乎不可能,我们的人手和火力远远不够。”

  张宗兴面色阴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证据,他们需要确凿的、无法抵赖的证据。否则,单凭一些风声和推测,根本无法撼动被重重保护的日军秘密计划。

  “继续监视,寻找任何可能的漏洞。同时,我们放给外国记者的风声,必须加大力度。”他看向苏婉清,

  “挑选一两个最有影响力、也最有正义感的记者,通过绝对安全的第三方渠道,给他们提供更具体一点的‘故事梗概’——就说有可靠情报显示,日军在华东地区以‘防疫’为名,使用活人进行致命细菌武器测试。”

  这是一步险棋,可能打草惊蛇,但也可能逼对方露出破绽,或至少在国际社会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苏婉清点头领命,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

  “杜先生和司徒先生那边都加大了对我们产业和人员的保护,但千夜红叶的骚扰还在继续,方式更加下作,昨晚甚至有人往杜公馆扔了死猫和带血的恐吓信。”

  “跳梁小丑!”张宗兴冷哼一声,

  “她这是在干扰我们的视线,想把我们的力量拖在江湖纷争的泥潭里。不必理会这些小动作,告诉杜先生,忍一时之气,我们的目标,是那条更大的毒蛇!”

  他必须集中所有精力,应对那迫在眉睫的、关乎无数人性命的巨大威胁。

  北平,顺承王府。

  气氛已然凝固到了极点。

  张学良的书房内,于学忠、王树翰等寥寥数名绝对心腹肃然而立。

  桌上,摊开着一份刚刚拟定的、关乎国家命运的行动计划。

  张学良站在窗前,背影挺拔却透着一股孤注一掷的决绝。窗外是漆黑的夜,但他的眼中却燃烧着两簇火焰。

  “都安排妥当了?”他没有回头,声音低沉而沙哑。

  “回副总司令,”于学忠上前一步,声音虽低却异常坚定,“参与行动的弟兄都已到位,绝对可靠。目标……也已在其住所,守卫情况与我们掌握的一致。”

  张学良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眼前几位追随他多年的部下,他们的脸上有紧张,有激动,但更多的是与他一样的决然。

  “诸位,”他开口,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钧之重,

  “自九一八以来,我张学良背负‘不抵抗’之骂名,带领三十万东北子弟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如今,日寇野心不止,华北危在旦夕,而中枢却仍执意‘剿共’,置民族存亡于不顾!”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积郁已久的悲愤与痛楚:“我辈军人,守土有责!若再坐视山河破碎,有何面目见东北三千万父老?有何面目对天下苍生?!”

  “今夜之举,非为个人权位,实为国家民族,争一条活路!或有万千风险,或许身败名裂,但——义无反顾!”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盏作响:“传我命令,按计划行动!”

  “是!”于学忠等人齐声低吼,眼中迸发出破釜沉舟的光芒。

  几乎在同一时间,上海。

  张宗兴接到了一封来自北平的、用最高级别密码加密的急电。电文极其简短,只有一行字:

  “风起青萍,剑指金陵。望弟稳固后方,静待天时。——兄汉卿叩首”

  张宗兴握着这封电文,久久不语。

  他明白了。少帅终于要动手了!

  那场他知晓历史走向,却无法阻止,甚至内心深处隐隐觉得是唯一出路的“兵谏”,即将发生。

  他感到一阵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有对结拜兄弟此举风险的极度担忧,有对即将到来的惊天巨变的期待,更有一股沉重的责任感——少帅在北方破局,他在南方,必须稳住阵脚,牵制住日寇的力量,绝不能让其有机会干预北方的大事!

  “传令下去,”他深吸一口气,对苏婉清和阿明说道,

  “所有人员,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严密监视日军、黑龙会以及租界内一切可疑动向!我们要让上海滩,在这关键时刻,‘安静’下来!”

  南北两地,两位枭雄,以不同的方式,为了同一个岌岌可危的国家,做出了各自的选择。

  北平的剑已出鞘,直指金陵;上海的网悄然收紧,静待风雷。

  山雨,已然满楼,一场注定将改变历史走向的暴风雨,即将席卷整个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