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上海滩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日军和黑龙会的明面活动似乎有所收敛,但租界内的空气却愈发紧绷,仿佛暴风雨来临前死寂的低压。
巡捕房的巡逻车明显增多,各国领事馆也悄然提升了警戒级别。
“五号安全屋”内,伤痛在顾慎之的精心照料下逐渐稳定,但牺牲带来的阴霾依旧笼罩。张宗兴肩头的擦伤已无大碍,他的全部精力都投注在两件事上:追查神秘援手,以及等待证据发酵的回应。
首先传来反馈的是司徒美堂的海外渠道。
“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哈里斯收到了部分照片和摘要,”苏婉清向张宗兴汇报,眼中带着一丝光亮,
“他极为震惊,表示需要时间核实,但承诺如果属实,会以最快速度刊发。不过他也提醒,这可能会受到来自其国内乃至日本方面的巨大压力。”
“英国路透社那边态度相对谨慎,但同样表示会进行调查。”她继续道,“法国领事馆的武官私下接触了我们的人,表达了‘高度关切’,但态度暧昧,更多是试探我们手中是否还有更多筹码。苏联方面……尚无明确回应。”
至于让南京方面“意外”获得副本的计划,执行得更为顺利。一份精心准备的证据副本,通过杜月笙在政府内的关系,辗转送到了几位素有清誉、且对日态度强硬的高官案头。
“南京那边已经炸锅了,”杜月笙亲自来到安全屋,压低声音告知最新情况,
“会议开了一场又一场,吵得不可开交。老蒋那边还没公开表态,但何应钦等人大为光火,认为这是有人故意煽风点火,破坏‘和平大局’。不过,也有不少将领和地方大员被激怒了,要求中央彻查并对日强硬的声音大了很多。”
张宗兴默默听着。情况在意料之中。证据就像一块巨石,确实激起了千层浪,但各方势力的反应取决于各自的利益盘算。国际社会需要时间消化和确认,南京政府内部则陷入新的纷争。这需要时间,而他们最缺的就是时间。
“日本人那边有什么动静?”张宗兴更关心影佐的“净化”程序。
“表面安静,底下暗流汹涌。”杜月笙神色凝重,“我们几个码头和仓库都发现了可疑人物在踩点。虹口那边,据眼线回报,影佐和那个千夜红叶几乎没合过眼,调动频繁。他们像是在酝酿一次更大的行动。”
正说着,阿明带来了关于神秘援手的初步调查结果,结果令人意外。
“查不到。”阿明摇头,“那些人就像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使用的武器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旧三八式,没有任何标识。身手和战术风格,兄弟们都说,有点像……正规军,但不是国军,也不是共军,更不是日军那种刻板的模式。”
“正规军……却用日械,帮我们打日本人……”张宗兴沉吟着,一个极其大胆且模糊的猜想在他脑中形成——难道是日本军队内部的反战分子?或是某个被日本侵占的地区的流亡抵抗组织?这个想法太过惊人,他暂时无法证实。
就在这时,负责监听电台的队员急匆匆送来一份刚破译的紧急电文,来源是北平一个极少启用的备用频率。
电文内容让张宗兴瞬间站起身,脸色变得极其难看。
“少帅护送蒋氏返宁后,已被软禁!南京方面形势复杂,恐有反复。兄处境危殆,南方诸事,弟可临机独断,万望保全有用之身,以待天时。——北平友”
张学良被软禁了!
虽然历史上确有此一事,但当它真切发生在眼前,想到那位意气风发、最终却选择以自身自由换取抗战大局的结拜兄长,张宗兴心中仍是涌起一股难言的悲愤与担忧。
少帅这步棋,终究是踏入了龙潭虎穴。南京政府的“反复”一词,更是预示着抗日统一战线的前路依旧布满荆棘。
少帅被困,北方的压力骤减,日本人很可能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上海的“净化”行动中。
“通知所有人,”张宗兴的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决绝,
“最高警戒级别维持不变。同时,启动‘蛰伏’预案,非核心联络点全部静默,人员分散隐蔽。我们要做好长期斗争,应对最疯狂报复的准备。”
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证据已经送出,波澜已然掀起,但敌人也变成了更危险的困兽。接下来的,将是更加黑暗和残酷的猎杀。
而他,必须带领“暗火”,在这片血色泥沼中,继续挣扎前行,等待那不知何时才会真正到来的黎明。
日军和黑龙会的明面活动似乎有所收敛,但租界内的空气却愈发紧绷,仿佛暴风雨来临前死寂的低压。
巡捕房的巡逻车明显增多,各国领事馆也悄然提升了警戒级别。
“五号安全屋”内,伤痛在顾慎之的精心照料下逐渐稳定,但牺牲带来的阴霾依旧笼罩。张宗兴肩头的擦伤已无大碍,他的全部精力都投注在两件事上:追查神秘援手,以及等待证据发酵的回应。
首先传来反馈的是司徒美堂的海外渠道。
“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哈里斯收到了部分照片和摘要,”苏婉清向张宗兴汇报,眼中带着一丝光亮,
“他极为震惊,表示需要时间核实,但承诺如果属实,会以最快速度刊发。不过他也提醒,这可能会受到来自其国内乃至日本方面的巨大压力。”
“英国路透社那边态度相对谨慎,但同样表示会进行调查。”她继续道,“法国领事馆的武官私下接触了我们的人,表达了‘高度关切’,但态度暧昧,更多是试探我们手中是否还有更多筹码。苏联方面……尚无明确回应。”
至于让南京方面“意外”获得副本的计划,执行得更为顺利。一份精心准备的证据副本,通过杜月笙在政府内的关系,辗转送到了几位素有清誉、且对日态度强硬的高官案头。
“南京那边已经炸锅了,”杜月笙亲自来到安全屋,压低声音告知最新情况,
“会议开了一场又一场,吵得不可开交。老蒋那边还没公开表态,但何应钦等人大为光火,认为这是有人故意煽风点火,破坏‘和平大局’。不过,也有不少将领和地方大员被激怒了,要求中央彻查并对日强硬的声音大了很多。”
张宗兴默默听着。情况在意料之中。证据就像一块巨石,确实激起了千层浪,但各方势力的反应取决于各自的利益盘算。国际社会需要时间消化和确认,南京政府内部则陷入新的纷争。这需要时间,而他们最缺的就是时间。
“日本人那边有什么动静?”张宗兴更关心影佐的“净化”程序。
“表面安静,底下暗流汹涌。”杜月笙神色凝重,“我们几个码头和仓库都发现了可疑人物在踩点。虹口那边,据眼线回报,影佐和那个千夜红叶几乎没合过眼,调动频繁。他们像是在酝酿一次更大的行动。”
正说着,阿明带来了关于神秘援手的初步调查结果,结果令人意外。
“查不到。”阿明摇头,“那些人就像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使用的武器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旧三八式,没有任何标识。身手和战术风格,兄弟们都说,有点像……正规军,但不是国军,也不是共军,更不是日军那种刻板的模式。”
“正规军……却用日械,帮我们打日本人……”张宗兴沉吟着,一个极其大胆且模糊的猜想在他脑中形成——难道是日本军队内部的反战分子?或是某个被日本侵占的地区的流亡抵抗组织?这个想法太过惊人,他暂时无法证实。
就在这时,负责监听电台的队员急匆匆送来一份刚破译的紧急电文,来源是北平一个极少启用的备用频率。
电文内容让张宗兴瞬间站起身,脸色变得极其难看。
“少帅护送蒋氏返宁后,已被软禁!南京方面形势复杂,恐有反复。兄处境危殆,南方诸事,弟可临机独断,万望保全有用之身,以待天时。——北平友”
张学良被软禁了!
虽然历史上确有此一事,但当它真切发生在眼前,想到那位意气风发、最终却选择以自身自由换取抗战大局的结拜兄长,张宗兴心中仍是涌起一股难言的悲愤与担忧。
少帅这步棋,终究是踏入了龙潭虎穴。南京政府的“反复”一词,更是预示着抗日统一战线的前路依旧布满荆棘。
少帅被困,北方的压力骤减,日本人很可能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上海的“净化”行动中。
“通知所有人,”张宗兴的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决绝,
“最高警戒级别维持不变。同时,启动‘蛰伏’预案,非核心联络点全部静默,人员分散隐蔽。我们要做好长期斗争,应对最疯狂报复的准备。”
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证据已经送出,波澜已然掀起,但敌人也变成了更危险的困兽。接下来的,将是更加黑暗和残酷的猎杀。
而他,必须带领“暗火”,在这片血色泥沼中,继续挣扎前行,等待那不知何时才会真正到来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