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韵”茶楼一晤,如同在婉容沉寂的心湖里投下了一颗种子,迅速生根发芽。
陈明远恰到好处的关怀、渊博的学识以及那份“知音难觅”的共鸣,让她体验到了久违的精神愉悦。
与张宗兴带来的、充满不确定性和危险气息的激情不同,陈明远给予的是一种稳定的、风雅的、仿佛触手可及的安宁。
张宗兴那边的禁令和担忧,在她看来,渐渐变成了一种过于紧张乃至有些专横的束缚。
她开始下意识地为陈明远辩护,认为张宗兴是身处险恶环境太久,以至于看谁都像是敌人。
几天后,陈明远再次投其所好,送来了一副精致的围棋和一本古谱,邀请她“手谈一局,以棋会友”。
这一次,会面地点定在了陈明远位于法租界的一处颇为雅致的书斋。他解释说,书斋更安静,更适合品茗对弈,并再次强调,会有女佣在旁伺候,以示坦荡。
这个邀请,让婉容犹豫了更久。
踏入一个男人的私人书斋,显然比在公共茶楼更加逾越界限。婆子极力劝阻,几乎要跪下来求她。
“姑娘,使不得啊!那张先生若是知道了……”婆子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
“婆婆,”婉容扶起她,语气带着一丝自己也未察觉的烦躁与坚持,
“张先生是救过我,护着我,但我并非他的囚徒,亦非不识礼数的无知妇人。陈先生是正人君子,以礼相待,书斋亦是雅集之所,且有你在旁,有何不妥?难道我连结交一个谈得来的朋友的自由都没有了吗?”
她内心深处,那份对被尊重、被平等对待的渴望,以及对“正常”社交生活的向往,最终压倒了对潜在风险的恐惧,也压过了对张宗兴感受的顾虑。
她精心挑选了一支玉簪作为回礼,带着婆子,再次赴约。
陈明远的书斋果然如其人,清雅脱俗。
四壁书架,藏书颇丰,案上宣纸徽墨,墙上挂着意境悠远的山水画。
他亲自煮水沏茶,动作行云流水,与婉容对坐弈棋,气氛融洽而宁静。
他棋力不俗,却并不争强好胜,每每在关键时刻不着痕迹地相让,让婉容既能享受到博弈的乐趣,又不至于挫败。
弈棋间歇,他谈起自己在南洋的见闻,谈起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思念,言语中充满了真挚的家国情怀,这深深打动了婉容。
他甚至隐约提及自己家族也曾经历坎坷,更能体会她如今“寄人篱下”(他委婉地称之为“客居”)的心境。
这种被深刻理解的共情,像最温柔的暖流,浸润着婉容孤寂的心。
她不知不觉间,竟向他透露了一些自己颠沛流离的往事,虽未明言身份,但那字里行间的辛酸与无奈,已足以让有心人勾勒出大致的轮廓。
陈明远始终扮演着一个完美的倾听者和安慰者,目光温柔,言语熨帖。
当婉容因回忆起伤心事而眼角微湿时,他适时地递上一方干净的手帕,动作轻柔,没有丝毫冒犯。
“郭女士,”他轻声叹息,
“这乱世浮沉,能得一知己,便是上天最大的眷顾。明远何其有幸。”
这句话,如同最后一把钥匙,轻轻叩开了婉容心底那扇紧闭的情感之门。
她看着他真诚(至少看起来是)的眼睛,感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理解,一种混杂着感激、知遇、甚至是一丝朦胧情愫的复杂情感,在她心中悄然滋生。
回程的路上,她一直沉默着,指尖反复摩挲着那方还带着淡淡松烟墨香的手帕,心潮起伏,久久无法平静。
婆子看着她脸上那混合着恍惚与甜美的神情,心中哀叹,知道事情正在朝着最危险的方向滑去。
废弃货仓。
张宗兴听着手下汇报婉容不仅再次赴约,甚至进入了陈明远的私人书斋,还停留了将近两个时辰,他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一股混合着愤怒、担忧和强烈嫉妒的火焰在他胸中燃烧。
“书斋……好一个风雅之地!”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
他太了解那种环境的私密性和暗示性,那远比公开场合更危险。
“兴爷,不能再等了!”赵铁锤急道,
“俺带几个弟兄,去把那小白脸绑来,一顿胖揍,看他说不说实话!”
“然后呢?”张宗兴猛地看向他,眼神骇人,
“让婉容恨我一辈子?让敌人看我们的笑话?证明我们除了暴力,毫无办法?”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剧烈的情绪波动只会让判断失误。
“阿明,那个书斋,查过了吗?”
“查了,”阿明摇头,
“确实是陈明远名下的产业,近期才购入。内部情况不明,我们的人不敢贸然靠近,怕打草惊蛇。”
线索似乎再次中断,敌人隐藏得极深。
苏婉清看着张宗兴痛苦而焦躁的样子,心中同样五味杂陈。
她既担心婉容的安危,也为张宗兴此刻的状态感到心疼,同时,那封伪造电文带来的阴霾依旧在她心头盘旋。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此刻,任何关于信任的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张宗兴走到货仓角落,用冷水狠狠洗了把脸。
冰冷的水刺激着皮肤,却无法浇灭心中的燥火。他知道,自己正眼睁睁地看着婉容一步步走向悬崖,而那个隐藏在暗处的推手,正在得意地欣赏着这一切。
他必须尽快找到破局之法,否则,不仅会失去婉容,更可能因为她的沉沦,导致整个“暗火”乃至营救六哥的计划满盘皆输。
这场围绕婉容展开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陈明远恰到好处的关怀、渊博的学识以及那份“知音难觅”的共鸣,让她体验到了久违的精神愉悦。
与张宗兴带来的、充满不确定性和危险气息的激情不同,陈明远给予的是一种稳定的、风雅的、仿佛触手可及的安宁。
张宗兴那边的禁令和担忧,在她看来,渐渐变成了一种过于紧张乃至有些专横的束缚。
她开始下意识地为陈明远辩护,认为张宗兴是身处险恶环境太久,以至于看谁都像是敌人。
几天后,陈明远再次投其所好,送来了一副精致的围棋和一本古谱,邀请她“手谈一局,以棋会友”。
这一次,会面地点定在了陈明远位于法租界的一处颇为雅致的书斋。他解释说,书斋更安静,更适合品茗对弈,并再次强调,会有女佣在旁伺候,以示坦荡。
这个邀请,让婉容犹豫了更久。
踏入一个男人的私人书斋,显然比在公共茶楼更加逾越界限。婆子极力劝阻,几乎要跪下来求她。
“姑娘,使不得啊!那张先生若是知道了……”婆子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
“婆婆,”婉容扶起她,语气带着一丝自己也未察觉的烦躁与坚持,
“张先生是救过我,护着我,但我并非他的囚徒,亦非不识礼数的无知妇人。陈先生是正人君子,以礼相待,书斋亦是雅集之所,且有你在旁,有何不妥?难道我连结交一个谈得来的朋友的自由都没有了吗?”
她内心深处,那份对被尊重、被平等对待的渴望,以及对“正常”社交生活的向往,最终压倒了对潜在风险的恐惧,也压过了对张宗兴感受的顾虑。
她精心挑选了一支玉簪作为回礼,带着婆子,再次赴约。
陈明远的书斋果然如其人,清雅脱俗。
四壁书架,藏书颇丰,案上宣纸徽墨,墙上挂着意境悠远的山水画。
他亲自煮水沏茶,动作行云流水,与婉容对坐弈棋,气氛融洽而宁静。
他棋力不俗,却并不争强好胜,每每在关键时刻不着痕迹地相让,让婉容既能享受到博弈的乐趣,又不至于挫败。
弈棋间歇,他谈起自己在南洋的见闻,谈起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思念,言语中充满了真挚的家国情怀,这深深打动了婉容。
他甚至隐约提及自己家族也曾经历坎坷,更能体会她如今“寄人篱下”(他委婉地称之为“客居”)的心境。
这种被深刻理解的共情,像最温柔的暖流,浸润着婉容孤寂的心。
她不知不觉间,竟向他透露了一些自己颠沛流离的往事,虽未明言身份,但那字里行间的辛酸与无奈,已足以让有心人勾勒出大致的轮廓。
陈明远始终扮演着一个完美的倾听者和安慰者,目光温柔,言语熨帖。
当婉容因回忆起伤心事而眼角微湿时,他适时地递上一方干净的手帕,动作轻柔,没有丝毫冒犯。
“郭女士,”他轻声叹息,
“这乱世浮沉,能得一知己,便是上天最大的眷顾。明远何其有幸。”
这句话,如同最后一把钥匙,轻轻叩开了婉容心底那扇紧闭的情感之门。
她看着他真诚(至少看起来是)的眼睛,感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理解,一种混杂着感激、知遇、甚至是一丝朦胧情愫的复杂情感,在她心中悄然滋生。
回程的路上,她一直沉默着,指尖反复摩挲着那方还带着淡淡松烟墨香的手帕,心潮起伏,久久无法平静。
婆子看着她脸上那混合着恍惚与甜美的神情,心中哀叹,知道事情正在朝着最危险的方向滑去。
废弃货仓。
张宗兴听着手下汇报婉容不仅再次赴约,甚至进入了陈明远的私人书斋,还停留了将近两个时辰,他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一股混合着愤怒、担忧和强烈嫉妒的火焰在他胸中燃烧。
“书斋……好一个风雅之地!”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
他太了解那种环境的私密性和暗示性,那远比公开场合更危险。
“兴爷,不能再等了!”赵铁锤急道,
“俺带几个弟兄,去把那小白脸绑来,一顿胖揍,看他说不说实话!”
“然后呢?”张宗兴猛地看向他,眼神骇人,
“让婉容恨我一辈子?让敌人看我们的笑话?证明我们除了暴力,毫无办法?”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剧烈的情绪波动只会让判断失误。
“阿明,那个书斋,查过了吗?”
“查了,”阿明摇头,
“确实是陈明远名下的产业,近期才购入。内部情况不明,我们的人不敢贸然靠近,怕打草惊蛇。”
线索似乎再次中断,敌人隐藏得极深。
苏婉清看着张宗兴痛苦而焦躁的样子,心中同样五味杂陈。
她既担心婉容的安危,也为张宗兴此刻的状态感到心疼,同时,那封伪造电文带来的阴霾依旧在她心头盘旋。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此刻,任何关于信任的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张宗兴走到货仓角落,用冷水狠狠洗了把脸。
冰冷的水刺激着皮肤,却无法浇灭心中的燥火。他知道,自己正眼睁睁地看着婉容一步步走向悬崖,而那个隐藏在暗处的推手,正在得意地欣赏着这一切。
他必须尽快找到破局之法,否则,不仅会失去婉容,更可能因为她的沉沦,导致整个“暗火”乃至营救六哥的计划满盘皆输。
这场围绕婉容展开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