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杜公馆最深处的书房。
厚重的丝绒窗帘垂落,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息。
红木桌上,三杯清茶袅袅冒着热气,却无人去碰。空气中弥漫着上等雪茄的醇香与一种无形的、沉重的压力。
张宗兴、杜月笙、司徒美堂三人围桌而坐。
杜月笙穿着藏青长衫,指尖雪茄明灭不定;司徒美堂一身短褂,精悍的脸上眉头紧锁;张宗兴则是一身不起眼的灰布长衫,面色沉静,唯有眼神锐利如鹰。
“宗兴,”杜月笙率先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保持着惯有的从容,
“你传来的消息,我和司徒老弟都看了。戴春风(戴笠字)这次,是动了真火了。”他轻轻掸了掸雪茄灰,“‘惊蛰’一出,血雨腥风啊。”
司徒美堂冷哼一声,一巴掌拍在红木桌上,震得茶杯哐当作响:
“动真火?他戴笠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蒋光头手下一条咬人的狗!他敢启动‘惊蛰’,老子就敢让他尝尝洪门十万弟兄的‘惊雷’!炸他祖坟只是开胃菜!”
“司徒老弟,稍安勿躁。”杜月笙抬手虚按了一下,目光转向张宗兴,
“宗兴,我们……这次确实是捅了马蜂窝了。炸了蒋光头的祖坟,杀了戴笠小情人,拿了不该拿的东西,这是要不死不休了。”
张宗迎上杜月笙的目光,不闪不避:
“杜先生,事已至此,追究缘由已无意义。弟兄们是为求生,也是无意间触及了戴笠与日本人可能的隐秘勾连。如今刀已经架在脖子上,我们是想引颈就戮,还是拼死一搏?”
“综兴你说吧,咱哥几个怎么干?”司徒美堂瞪着眼,
“戴笠并非铁板一块,更非无懈可击。他的‘惊蛰’看似凶猛,实则调动资源巨大,牵扯各方利益,必然有其软肋和时限。”
杜月笙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宗兴看得透彻。戴笠此举,借题发挥的成分不小,既是为泄私愤,也是想趁机铲除异己,巩固他军统的地位。但动静太大,南京那边,未必所有人都乐见其成。”
“杜先生的意思是……”张宗兴心领神会。
“祸水东引,或者……找个足够分量的‘灭火器’。”杜月笙吸了口雪茄,缓缓吐出烟雾,“宋家、孔家,甚至……夫人(指宋美龄)那边,未必愿意看到戴笠一家独大,更不愿看到上海彻底乱套,影响他们的利益和‘国际观瞻’。”
司徒美堂皱眉:“找那些人?那不是与虎谋皮?”
“是互相利用。”张宗兴接口道,思路越来越清晰,
“我们可以将戴笠与日本人暗中往来的一些蛛丝马迹,‘不经意’地透露给对戴笠不满的势力。同时,杜先生可以利用在租界工部局和各界的影响力,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反对军统在上海过度行动,破坏租界秩序。”
他顿了顿,继续道: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一味被动挨打。司徒老哥,洪门弟兄遍布三教九流,消息灵通。可否请兄弟们帮忙,重点搜集军统在上海的违纪证据——走私、贪腐、滥杀无辜,什么都行。只要证据确凿,关键时刻抛出来,足以让戴笠焦头烂额。”
司徒美堂眼睛一亮:
“这个法子好!老子早就看那帮特务不顺眼了!搜集黑料,包在老子身上!”
张宗兴又看向杜月笙:
“杜老哥,我们在上海的有限反击,需要您的势力在旁策应和掩护,制造混乱,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目标不是杀伤,是震慑,让他们知道,‘暗火’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杜月笙沉吟片刻,捻动着扳指:
“策应可以。但尺度要拿捏好,不能给日本人留下武装干涉的借口。至于宋家、孔家那边……我会设法递话。但能否成事,不敢保证。”
“有杜先生这句话,宗兴感激不尽。”张宗兴抱拳,
“当务之急,是接应浙东的弟兄带着情报安全返回。那份关于日军‘防疫给水’的情报至关重要,可能是揭露其暴行、扭转舆论的关键!”
司徒美堂一拍胸脯:“接应的事,洪门义不容辞!我立刻安排沿线的弟兄,打通关节,设置安全点!一定把赵铁锤和雷震他们接回来!”
“如此,三方合力,或可在这必杀之局中,争得一线生机。”张宗兴总结道,目光扫过杜月笙和司徒美堂,
“戴笠欲借‘惊蛰’雷霆扫穴,那我们便以‘润物无声’对抗,以‘众志成城’破局。上海滩,还不是他军统一家说了算!”
杜月笙缓缓点头:“就按宗兴说的办吧。各自行动,互通消息。记住,眼下最重要的,是一个‘稳’字。稳住,我们才能等来变数。”
司徒美堂霍然起身:“好!我这就去安排!狗日的戴笠,想一口吃掉我们,看他有没有那么好的牙口!”
三人又低声商议了一些细节,最终,杜月笙端起那杯早已微凉的茶:“以茶代酒,预祝我们,度过此劫。”
张宗兴和司徒美堂也端起茶杯。
三只茶杯轻轻碰在一起,没有豪言壮语,却仿佛有金铁交鸣之声在这密闭的书房中回荡。
危机依旧深重,前路依旧凶险。
但在这片刻的密室会谈中,上海滩地下世界最具力量的三股势力,为了共同的生存,再次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织成了一张应对风暴的大网。
张宗兴离开杜公馆时,夜色正浓。
他抬头望了望漆黑的天幕,心中清楚,与戴笠的这场硬仗,才刚刚开始。
厚重的丝绒窗帘垂落,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息。
红木桌上,三杯清茶袅袅冒着热气,却无人去碰。空气中弥漫着上等雪茄的醇香与一种无形的、沉重的压力。
张宗兴、杜月笙、司徒美堂三人围桌而坐。
杜月笙穿着藏青长衫,指尖雪茄明灭不定;司徒美堂一身短褂,精悍的脸上眉头紧锁;张宗兴则是一身不起眼的灰布长衫,面色沉静,唯有眼神锐利如鹰。
“宗兴,”杜月笙率先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保持着惯有的从容,
“你传来的消息,我和司徒老弟都看了。戴春风(戴笠字)这次,是动了真火了。”他轻轻掸了掸雪茄灰,“‘惊蛰’一出,血雨腥风啊。”
司徒美堂冷哼一声,一巴掌拍在红木桌上,震得茶杯哐当作响:
“动真火?他戴笠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蒋光头手下一条咬人的狗!他敢启动‘惊蛰’,老子就敢让他尝尝洪门十万弟兄的‘惊雷’!炸他祖坟只是开胃菜!”
“司徒老弟,稍安勿躁。”杜月笙抬手虚按了一下,目光转向张宗兴,
“宗兴,我们……这次确实是捅了马蜂窝了。炸了蒋光头的祖坟,杀了戴笠小情人,拿了不该拿的东西,这是要不死不休了。”
张宗迎上杜月笙的目光,不闪不避:
“杜先生,事已至此,追究缘由已无意义。弟兄们是为求生,也是无意间触及了戴笠与日本人可能的隐秘勾连。如今刀已经架在脖子上,我们是想引颈就戮,还是拼死一搏?”
“综兴你说吧,咱哥几个怎么干?”司徒美堂瞪着眼,
“戴笠并非铁板一块,更非无懈可击。他的‘惊蛰’看似凶猛,实则调动资源巨大,牵扯各方利益,必然有其软肋和时限。”
杜月笙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宗兴看得透彻。戴笠此举,借题发挥的成分不小,既是为泄私愤,也是想趁机铲除异己,巩固他军统的地位。但动静太大,南京那边,未必所有人都乐见其成。”
“杜先生的意思是……”张宗兴心领神会。
“祸水东引,或者……找个足够分量的‘灭火器’。”杜月笙吸了口雪茄,缓缓吐出烟雾,“宋家、孔家,甚至……夫人(指宋美龄)那边,未必愿意看到戴笠一家独大,更不愿看到上海彻底乱套,影响他们的利益和‘国际观瞻’。”
司徒美堂皱眉:“找那些人?那不是与虎谋皮?”
“是互相利用。”张宗兴接口道,思路越来越清晰,
“我们可以将戴笠与日本人暗中往来的一些蛛丝马迹,‘不经意’地透露给对戴笠不满的势力。同时,杜先生可以利用在租界工部局和各界的影响力,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反对军统在上海过度行动,破坏租界秩序。”
他顿了顿,继续道: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一味被动挨打。司徒老哥,洪门弟兄遍布三教九流,消息灵通。可否请兄弟们帮忙,重点搜集军统在上海的违纪证据——走私、贪腐、滥杀无辜,什么都行。只要证据确凿,关键时刻抛出来,足以让戴笠焦头烂额。”
司徒美堂眼睛一亮:
“这个法子好!老子早就看那帮特务不顺眼了!搜集黑料,包在老子身上!”
张宗兴又看向杜月笙:
“杜老哥,我们在上海的有限反击,需要您的势力在旁策应和掩护,制造混乱,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目标不是杀伤,是震慑,让他们知道,‘暗火’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杜月笙沉吟片刻,捻动着扳指:
“策应可以。但尺度要拿捏好,不能给日本人留下武装干涉的借口。至于宋家、孔家那边……我会设法递话。但能否成事,不敢保证。”
“有杜先生这句话,宗兴感激不尽。”张宗兴抱拳,
“当务之急,是接应浙东的弟兄带着情报安全返回。那份关于日军‘防疫给水’的情报至关重要,可能是揭露其暴行、扭转舆论的关键!”
司徒美堂一拍胸脯:“接应的事,洪门义不容辞!我立刻安排沿线的弟兄,打通关节,设置安全点!一定把赵铁锤和雷震他们接回来!”
“如此,三方合力,或可在这必杀之局中,争得一线生机。”张宗兴总结道,目光扫过杜月笙和司徒美堂,
“戴笠欲借‘惊蛰’雷霆扫穴,那我们便以‘润物无声’对抗,以‘众志成城’破局。上海滩,还不是他军统一家说了算!”
杜月笙缓缓点头:“就按宗兴说的办吧。各自行动,互通消息。记住,眼下最重要的,是一个‘稳’字。稳住,我们才能等来变数。”
司徒美堂霍然起身:“好!我这就去安排!狗日的戴笠,想一口吃掉我们,看他有没有那么好的牙口!”
三人又低声商议了一些细节,最终,杜月笙端起那杯早已微凉的茶:“以茶代酒,预祝我们,度过此劫。”
张宗兴和司徒美堂也端起茶杯。
三只茶杯轻轻碰在一起,没有豪言壮语,却仿佛有金铁交鸣之声在这密闭的书房中回荡。
危机依旧深重,前路依旧凶险。
但在这片刻的密室会谈中,上海滩地下世界最具力量的三股势力,为了共同的生存,再次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织成了一张应对风暴的大网。
张宗兴离开杜公馆时,夜色正浓。
他抬头望了望漆黑的天幕,心中清楚,与戴笠的这场硬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