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兴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间陌生的屋子里。
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气息,木质房梁上挂着几串风干的药草。
他试图起身,却发现自己浑身缠满绷带,左肩传来钻心的疼痛。
“别动。”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角落传来。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在捣药,石臼发出有节奏的撞击声,“你中了三枪,能活下来已是奇迹。”
张宗兴艰难地转头观察四周。
这是一间简陋的农舍,墙上贴着已经发黄的年画,窗外是茂密的竹林。
他最后的记忆停留在苏州河畔的枪声和冰冷的河水。
“我在这里几天了?”
“三天。”老者端着一碗黑糊糊的药汁走来,“你的弟兄们把你送来时,你只剩半口气。”
正当张宗兴想要继续询问时,竹门被轻轻推开。一个头戴斗笠的汉子闪身进屋,正是多日未见的雷彪。
“兴爷!”雷彪见他醒来,激动地单膝跪地,“杜爷他们以为您已经...”
“杜爷怎么样了?”张宗兴急切地问。
雷彪面色凝重:“那晚我们损失了十几个好手,杜爷也受了轻伤。现在日本人正在全城搜捕,各堂口都转入地下了。”
张宗兴闭眼沉默片刻,再睁眼时目光已恢复锐利:“我们现在在哪里?”
“青浦的一个小村子,相对安全。”雷彪压低声音,“杜爷传来消息,说南京方面的人想见您。”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犬吠声。老者警觉地走到窗边,掀起一角草帘观察:“有陌生人进村了。”
雷彪立即拔枪,却被张宗兴制止:“如果是日本人,不会这么安静。可能是杜爷派来的人。”
果然,片刻后一个商人打扮的中年人走进屋子,身后跟着两个挑夫打扮的随从。
中年人拱手行礼:“张先生,鄙姓周,是做药材生意的。杜老板托我给您带些补品。”
暗号对上了。张宗兴示意雷彪放下武器:“周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
等老者识趣地离开后,周先生才低声道:“南京方面对上海的战事十分关注。这是给您的密信。”
他从药材包中取出一封用油纸包裹的信件。
信中的内容让张宗兴眉头紧锁。
南京方面虽然表示支持,但提出了一个危险的要求:
希望抵抗组织能配合一次对日本高级军官的刺杀行动,目标是从东京来的视察团。
“这是借刀杀人。”张宗兴冷笑,“成功了,他们可以宣扬战果;失败了,损失的是我们的人。”
周先生坦然承认:“确实如此。但南京方面承诺,事成之后会提供一批最新式的武器和药品。”
雷彪忍不住插话:“兴爷,这太危险了!您伤势未愈,日本人肯定戒备森严。”
张宗兴沉思良久,突然问道:“视察团什么时候到?”
“五天后。”周先生答道,“乘坐专列从南京来上海。”
五天后——张宗兴盘算着自己的伤势,时间确实紧迫。
但这个机会也确实难得,如果能成功刺杀日军高层,必将沉重打击敌人的士气。
“我需要杜爷的帮助。”张宗兴最终决定,“告诉他,我同意这个计划,但需要绝对的情报支持。”
周先生离开后,雷彪忧心忡忡地说:“兴爷,这明显是个陷阱!”
“我知道。”张宗兴望着窗外的竹林,“但有时候,明知道是陷阱也得往里跳。”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情报通过不同渠道源源不断地送来。张宗兴虽然卧床养伤,但头脑却在高速运转。他仔细研究视察团的行程路线,寻找最佳的行动时机。
“专列将在真如站停留二十分钟,补充煤水。”张宗兴指着粗糙的手绘地图,“这是唯一的机会。”
然而就在行动前夜,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视察团改变了行程,将直接驶往上海北站,不在真如停留。
“我们被出卖了。”雷彪愤怒地说。
张宗兴却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未必。这反而给了我们更好的机会。”
他解释道:“真如站太过开阔,不利于行动。现在他们直接去北站,必定经过龙华那段弯道。那里轨道弯曲,列车必须减速。”
一个新的计划在张宗兴脑中形成。这个计划极其冒险,但如果成功,效果将远超预期。
行动当日,秋雨绵绵。龙华段铁路旁的芦苇丛中,张宗兴带着精选的十名好手潜伏着。尽管伤口仍在作痛,但他坚持亲自指挥。
“记住,炸毁车头后立即撤离,不可恋战。”他最后一次叮嘱。
远处传来汽笛声,专列缓缓驶来。就在车头即将经过埋伏点时,张宗兴果断下令:“引爆!”
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生。预埋的炸药没有爆炸。
“怎么回事?”雷彪惊慌地问。
张宗兴脸色一变:“我们中计了!快撤!”
但为时已晚。四周突然亮起无数火把,大批日本士兵从芦苇丛中现身,将他们团团包围。
土肥原贤二从人群中走出,得意地大笑:“张先生,恭候多时了!你们的内应早就向我们报告了这个计划。”
绝境中,张宗兴却异常平静:“土肥原先生,你以为我们只有这一个计划吗?”
话音刚落,上海方向突然传来震天的爆炸声,夜空被火光映红。土肥原脸色骤变:“那是...北站方向!”
张宗兴在雷彪的掩护下,边战边退:“杜爷此时应该已经得手了。我们不过是诱饵!”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计划: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当日军注意力被吸引到龙华时,杜月笙亲自带队袭击了防卫相对薄弱的北站。
激烈的枪战中,张宗兴肩伤迸裂,鲜血浸透绷带。雷彪为掩护他撤退,身中数弹倒地。
“兴爷...快走...”这是雷彪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张宗兴在兄弟们的拼死掩护下,终于杀出重围,消失在茫茫雨夜中。这一战,他们付出了惨重代价,但也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打击。
第二天,上海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北站的爆炸事件。日军视察团虽未全军覆没,但也伤亡惨重,视察计划被迫中止。
在另一处安全屋中,杜月笙看着重伤的张宗兴,老泪纵横:“宗兴,这份情,杜某记下了。”
张宗兴虚弱地摇摇头:“都是为了上海。”
窗外,雨还在下。
这场暗夜中的较量远未结束,但希望的火种,仍在风雨中顽强燃烧。
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气息,木质房梁上挂着几串风干的药草。
他试图起身,却发现自己浑身缠满绷带,左肩传来钻心的疼痛。
“别动。”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角落传来。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在捣药,石臼发出有节奏的撞击声,“你中了三枪,能活下来已是奇迹。”
张宗兴艰难地转头观察四周。
这是一间简陋的农舍,墙上贴着已经发黄的年画,窗外是茂密的竹林。
他最后的记忆停留在苏州河畔的枪声和冰冷的河水。
“我在这里几天了?”
“三天。”老者端着一碗黑糊糊的药汁走来,“你的弟兄们把你送来时,你只剩半口气。”
正当张宗兴想要继续询问时,竹门被轻轻推开。一个头戴斗笠的汉子闪身进屋,正是多日未见的雷彪。
“兴爷!”雷彪见他醒来,激动地单膝跪地,“杜爷他们以为您已经...”
“杜爷怎么样了?”张宗兴急切地问。
雷彪面色凝重:“那晚我们损失了十几个好手,杜爷也受了轻伤。现在日本人正在全城搜捕,各堂口都转入地下了。”
张宗兴闭眼沉默片刻,再睁眼时目光已恢复锐利:“我们现在在哪里?”
“青浦的一个小村子,相对安全。”雷彪压低声音,“杜爷传来消息,说南京方面的人想见您。”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犬吠声。老者警觉地走到窗边,掀起一角草帘观察:“有陌生人进村了。”
雷彪立即拔枪,却被张宗兴制止:“如果是日本人,不会这么安静。可能是杜爷派来的人。”
果然,片刻后一个商人打扮的中年人走进屋子,身后跟着两个挑夫打扮的随从。
中年人拱手行礼:“张先生,鄙姓周,是做药材生意的。杜老板托我给您带些补品。”
暗号对上了。张宗兴示意雷彪放下武器:“周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
等老者识趣地离开后,周先生才低声道:“南京方面对上海的战事十分关注。这是给您的密信。”
他从药材包中取出一封用油纸包裹的信件。
信中的内容让张宗兴眉头紧锁。
南京方面虽然表示支持,但提出了一个危险的要求:
希望抵抗组织能配合一次对日本高级军官的刺杀行动,目标是从东京来的视察团。
“这是借刀杀人。”张宗兴冷笑,“成功了,他们可以宣扬战果;失败了,损失的是我们的人。”
周先生坦然承认:“确实如此。但南京方面承诺,事成之后会提供一批最新式的武器和药品。”
雷彪忍不住插话:“兴爷,这太危险了!您伤势未愈,日本人肯定戒备森严。”
张宗兴沉思良久,突然问道:“视察团什么时候到?”
“五天后。”周先生答道,“乘坐专列从南京来上海。”
五天后——张宗兴盘算着自己的伤势,时间确实紧迫。
但这个机会也确实难得,如果能成功刺杀日军高层,必将沉重打击敌人的士气。
“我需要杜爷的帮助。”张宗兴最终决定,“告诉他,我同意这个计划,但需要绝对的情报支持。”
周先生离开后,雷彪忧心忡忡地说:“兴爷,这明显是个陷阱!”
“我知道。”张宗兴望着窗外的竹林,“但有时候,明知道是陷阱也得往里跳。”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情报通过不同渠道源源不断地送来。张宗兴虽然卧床养伤,但头脑却在高速运转。他仔细研究视察团的行程路线,寻找最佳的行动时机。
“专列将在真如站停留二十分钟,补充煤水。”张宗兴指着粗糙的手绘地图,“这是唯一的机会。”
然而就在行动前夜,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视察团改变了行程,将直接驶往上海北站,不在真如停留。
“我们被出卖了。”雷彪愤怒地说。
张宗兴却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未必。这反而给了我们更好的机会。”
他解释道:“真如站太过开阔,不利于行动。现在他们直接去北站,必定经过龙华那段弯道。那里轨道弯曲,列车必须减速。”
一个新的计划在张宗兴脑中形成。这个计划极其冒险,但如果成功,效果将远超预期。
行动当日,秋雨绵绵。龙华段铁路旁的芦苇丛中,张宗兴带着精选的十名好手潜伏着。尽管伤口仍在作痛,但他坚持亲自指挥。
“记住,炸毁车头后立即撤离,不可恋战。”他最后一次叮嘱。
远处传来汽笛声,专列缓缓驶来。就在车头即将经过埋伏点时,张宗兴果断下令:“引爆!”
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生。预埋的炸药没有爆炸。
“怎么回事?”雷彪惊慌地问。
张宗兴脸色一变:“我们中计了!快撤!”
但为时已晚。四周突然亮起无数火把,大批日本士兵从芦苇丛中现身,将他们团团包围。
土肥原贤二从人群中走出,得意地大笑:“张先生,恭候多时了!你们的内应早就向我们报告了这个计划。”
绝境中,张宗兴却异常平静:“土肥原先生,你以为我们只有这一个计划吗?”
话音刚落,上海方向突然传来震天的爆炸声,夜空被火光映红。土肥原脸色骤变:“那是...北站方向!”
张宗兴在雷彪的掩护下,边战边退:“杜爷此时应该已经得手了。我们不过是诱饵!”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计划: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当日军注意力被吸引到龙华时,杜月笙亲自带队袭击了防卫相对薄弱的北站。
激烈的枪战中,张宗兴肩伤迸裂,鲜血浸透绷带。雷彪为掩护他撤退,身中数弹倒地。
“兴爷...快走...”这是雷彪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张宗兴在兄弟们的拼死掩护下,终于杀出重围,消失在茫茫雨夜中。这一战,他们付出了惨重代价,但也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打击。
第二天,上海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北站的爆炸事件。日军视察团虽未全军覆没,但也伤亡惨重,视察计划被迫中止。
在另一处安全屋中,杜月笙看着重伤的张宗兴,老泪纵横:“宗兴,这份情,杜某记下了。”
张宗兴虚弱地摇摇头:“都是为了上海。”
窗外,雨还在下。
这场暗夜中的较量远未结束,但希望的火种,仍在风雨中顽强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