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中药园比往常热闹一倍,天刚蒙蒙亮,林辰就蹲在展架旁,手里捏着片晾干的薄荷标本。这片薄荷是上周特意选的,叶片舒展,边缘的锯齿还清晰可见,只是标本纸的边角有点翘,他用指尖一点点把它压平,生怕不小心弄破。
“林辰,标签贴好了没?” 苏晓冉抱着一摞彩色标签跑过来,额前的碎发沾着薄汗,“我把每种药材的用法都写上去了,比如桔梗那栏,特意标了‘煮水治咳嗽,孩子也能喝’,王奶奶说上次小宇喝了管用,好多居民都想知道怎么用。”
林辰接过标签,看了眼上面的字迹,娟秀又清楚:“写得真详细,比我上次写的清楚多了。我上次把‘马齿苋’写成‘马芷苋’,还是赵天宇发现的,差点闹了笑话。”
正说着,赵天宇推着辆小推车过来,车上装着几个玻璃罐,里面分别装着新鲜的薄荷、紫苏和藿香。“张教授说,光放标本不够直观,” 他把玻璃罐摆在展架最前面,“让居民能摸一摸、闻一闻,记起来更牢。你看这个藿香罐,我还贴了个小提示,‘夏天煮水防中暑,别跟薄荷弄混哦’。”
胖子跟在后面,手里拎着个大纸箱子,里面装着之前做的小香囊,香味从箱子缝里飘出来:“刘阿姨早上特意把香囊送来的,说展览当天让居民认对草药就送一个,大家肯定乐意来。就是……” 他挠了挠头,从兜里掏出张纸条,“我刚才贴标签,把蒲公英的标签写成‘小黄花’了,不会有人看不懂吧?”
苏晓冉凑过去一看,忍不住笑了:“你这也太直白了!蒲公英的学名叫‘蒲公英’,你写‘小黄花’,人家还以为是路边随便开的花呢。快改过来,我这儿有备用标签。”
胖子赶紧接过标签,蹲在地上改,嘴里还嘟囔:“我觉得‘小黄花’挺好记的,上次李大爷就说,看见路边开小黄花的就是蒲公英,比学名好认。”
林辰拍了拍他的肩膀:“学名得写上,再括号备注‘俗称小黄花’,这样既准确又好记,两全其美。”
胖子眼睛一亮:“对哦!我怎么没想到,还是辰儿你聪明。”
正忙着,远处传来王奶奶的声音,她手里拎着个布袋子,快步走过来:“孩子们,奶奶给你们送东西来了!” 走近了才看清,袋子里装着好几张剪纸,有薄荷、紫苏的图案,剪得活灵活现,“我孙女教我剪的,贴在展架上好看,显得热闹。”
苏晓冉接过剪纸,高兴得不行:“太好看了!王奶奶您手真巧,贴在标本旁边,肯定特别显眼。”
王奶奶笑着摆手:“这不算啥,你们帮社区这么多忙,奶奶也没别的能帮的,就剪点这个凑个热闹。对了,李大爷在后面呢,说要帮你们搬展板,他力气大。”
话音刚落,李大爷扛着块展板走过来,展板上还贴着赵天宇画的草药简笔画。“这块板昨天没搬完,我早上路过就顺带扛过来了,” 他把展板放在展架旁边,擦了擦汗,“你们这展览办得好,咱们社区的人都盼着呢,昨天还有人问我,能不能带孙子来认草药,说比在家看电视强。”
赵天宇赶紧说:“当然能!我们还准备了互动环节,让小朋友从标本里找出薄荷和紫苏,找对了就送小香囊,正好让孩子们多了解了解这些草药。”
张教授背着帆布包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个小木盒,里面装着几片压得平平整整的枇杷叶标本。“上次你们说马齿苋标本有点卷边,” 他打开木盒,拿出一张油纸,“把标本夹在油纸里,再压块木板,放一上午就能平。我特意带了几张油纸,你们把有点翘的标本都处理下。”
林辰赶紧把之前担心的马齿苋标本找出来,夹在油纸里,再压上块小木板。他刚碰到标本,脖子上的太极玉佩悄悄热了一下,像有股细流从指尖传到标本上。等他再看时,马齿苋的叶片居然比刚才鲜亮了点,原本有点发暗的边缘,也透出点浅绿。
“奇怪,这标本怎么好像更鲜了?” 苏晓冉凑过来看,“刚才还觉得有点暗,现在看着跟刚压的似的。”
张教授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大概是油纸的作用,让标本保持了水分。你们以后压标本,也可以试试这个办法,能让标本颜色保持更久。”
林辰没多说,只是把玉佩往衣领里塞了塞,心里明白,这大概是玉佩又在悄悄帮忙,就像之前在中药园里,让薄荷苗长得更壮实一样。
中午的时候,大家简单吃了点刘阿姨送来的包子,就又投入到准备中。赵天宇拿着个小本子,跟大家核对展览流程:“明天早上八点开始,先让张教授讲两句,然后我们分三个区讲解 —— 林辰负责薄荷、紫苏区,我负责桔梗、枇杷叶区,苏晓冉负责马齿苋、蒲公英区,胖子就负责互动环节,给认对草药的居民发香囊,怎么样?”
“没问题!” 胖子拍着胸脯,“我保证不发错,要是有人问草药用法,我就指给你们,肯定不瞎说。”
苏晓冉还特意准备了个小篮子,里面装着些切碎的草药,比如薄荷、紫苏,让居民能直接闻味道:“上次王奶奶说,光看标本记不住,闻过味道就不一样了。我还把每种味道都写在小卡片上,比如薄荷是‘凉丝丝的,像吃了薄荷糖’,紫苏是‘有点辛香,像烧鱼时放的调料’。”
夕阳西下的时候,展览总算基本布置好了。展架上摆满了标本,玻璃罐里的新鲜草药绿油油的,王奶奶的剪纸贴在展架之间,风一吹,剪纸轻轻晃,像小蝴蝶在飞。空气中飘着药香和香囊的香味,混在一起,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
李大爷搬来最后一张桌子,放在展览区门口,上面摆着登记本:“明天我早点来,帮你们登记人数,再给你们看着东西,你们就专心讲解。”
王奶奶也说:“我把小宇带来,让他也学学认草药,说不定还能帮你们递递东西。”
大家站在展览区中间,看着眼前的一切,都有点感慨。林辰想起刚开始办本草社的时候,只有他们几个人,连个像样的展台都没有,现在却有了这么完整的展览,还有社区居民一起帮忙。
“明天肯定会顺利的。” 苏晓冉看着展架上的标本,眼睛亮晶晶的,“就算有人问难一点的问题,咱们还有张教授在,肯定能解决。”
赵天宇把笔记本揣进兜里,笑着说:“我刚才还跟张教授请教了几个问题,比如紫苏怎么区分食用和药用,明天要是有人问,我就能答上来了。”
胖子则蹲在互动区,数着香囊:“一共五十个,应该够了。要是不够,我再回去跟刘阿姨要,她肯定还能做。”
天慢慢黑下来,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走的时候,林辰回头看了眼展览区,月光洒在展架上,标本的影子落在地上,像一幅幅小画。他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玉佩安安静静的,没有发热,却让他觉得特别安心。
他知道,明天的展览不只是展示草药,更是展示大家一起付出的心血,是本草社和社区之间的温情。就像那些标本一样,虽然是晒干的草木,却藏着大家的心意,等着明天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多人记住。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风里还带着中药园的香味。大家聊着明天的展览,聊着以后还要办更多的活动,比如教居民种草药,比如做更多的养生茶。林辰听着大家的声音,觉得心里特别满,就像刚喝了一碗温热的薄荷桔梗饮,暖到了心底。这一章围绕展览前夜的最终筹备展开,既延续了本草社成员的分工协作与幽默互动,也深化了社区与社团的温情联结,还悄悄保留了太极玉佩的细腻伏笔,为下一章的展览开幕做好铺垫。你若觉得某个情节可以更丰富,比如增加居民与成员间的趣味对话,或是补充某个草药标本的独特故事,都可以跟我说,咱们再调整细化。
“林辰,标签贴好了没?” 苏晓冉抱着一摞彩色标签跑过来,额前的碎发沾着薄汗,“我把每种药材的用法都写上去了,比如桔梗那栏,特意标了‘煮水治咳嗽,孩子也能喝’,王奶奶说上次小宇喝了管用,好多居民都想知道怎么用。”
林辰接过标签,看了眼上面的字迹,娟秀又清楚:“写得真详细,比我上次写的清楚多了。我上次把‘马齿苋’写成‘马芷苋’,还是赵天宇发现的,差点闹了笑话。”
正说着,赵天宇推着辆小推车过来,车上装着几个玻璃罐,里面分别装着新鲜的薄荷、紫苏和藿香。“张教授说,光放标本不够直观,” 他把玻璃罐摆在展架最前面,“让居民能摸一摸、闻一闻,记起来更牢。你看这个藿香罐,我还贴了个小提示,‘夏天煮水防中暑,别跟薄荷弄混哦’。”
胖子跟在后面,手里拎着个大纸箱子,里面装着之前做的小香囊,香味从箱子缝里飘出来:“刘阿姨早上特意把香囊送来的,说展览当天让居民认对草药就送一个,大家肯定乐意来。就是……” 他挠了挠头,从兜里掏出张纸条,“我刚才贴标签,把蒲公英的标签写成‘小黄花’了,不会有人看不懂吧?”
苏晓冉凑过去一看,忍不住笑了:“你这也太直白了!蒲公英的学名叫‘蒲公英’,你写‘小黄花’,人家还以为是路边随便开的花呢。快改过来,我这儿有备用标签。”
胖子赶紧接过标签,蹲在地上改,嘴里还嘟囔:“我觉得‘小黄花’挺好记的,上次李大爷就说,看见路边开小黄花的就是蒲公英,比学名好认。”
林辰拍了拍他的肩膀:“学名得写上,再括号备注‘俗称小黄花’,这样既准确又好记,两全其美。”
胖子眼睛一亮:“对哦!我怎么没想到,还是辰儿你聪明。”
正忙着,远处传来王奶奶的声音,她手里拎着个布袋子,快步走过来:“孩子们,奶奶给你们送东西来了!” 走近了才看清,袋子里装着好几张剪纸,有薄荷、紫苏的图案,剪得活灵活现,“我孙女教我剪的,贴在展架上好看,显得热闹。”
苏晓冉接过剪纸,高兴得不行:“太好看了!王奶奶您手真巧,贴在标本旁边,肯定特别显眼。”
王奶奶笑着摆手:“这不算啥,你们帮社区这么多忙,奶奶也没别的能帮的,就剪点这个凑个热闹。对了,李大爷在后面呢,说要帮你们搬展板,他力气大。”
话音刚落,李大爷扛着块展板走过来,展板上还贴着赵天宇画的草药简笔画。“这块板昨天没搬完,我早上路过就顺带扛过来了,” 他把展板放在展架旁边,擦了擦汗,“你们这展览办得好,咱们社区的人都盼着呢,昨天还有人问我,能不能带孙子来认草药,说比在家看电视强。”
赵天宇赶紧说:“当然能!我们还准备了互动环节,让小朋友从标本里找出薄荷和紫苏,找对了就送小香囊,正好让孩子们多了解了解这些草药。”
张教授背着帆布包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个小木盒,里面装着几片压得平平整整的枇杷叶标本。“上次你们说马齿苋标本有点卷边,” 他打开木盒,拿出一张油纸,“把标本夹在油纸里,再压块木板,放一上午就能平。我特意带了几张油纸,你们把有点翘的标本都处理下。”
林辰赶紧把之前担心的马齿苋标本找出来,夹在油纸里,再压上块小木板。他刚碰到标本,脖子上的太极玉佩悄悄热了一下,像有股细流从指尖传到标本上。等他再看时,马齿苋的叶片居然比刚才鲜亮了点,原本有点发暗的边缘,也透出点浅绿。
“奇怪,这标本怎么好像更鲜了?” 苏晓冉凑过来看,“刚才还觉得有点暗,现在看着跟刚压的似的。”
张教授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大概是油纸的作用,让标本保持了水分。你们以后压标本,也可以试试这个办法,能让标本颜色保持更久。”
林辰没多说,只是把玉佩往衣领里塞了塞,心里明白,这大概是玉佩又在悄悄帮忙,就像之前在中药园里,让薄荷苗长得更壮实一样。
中午的时候,大家简单吃了点刘阿姨送来的包子,就又投入到准备中。赵天宇拿着个小本子,跟大家核对展览流程:“明天早上八点开始,先让张教授讲两句,然后我们分三个区讲解 —— 林辰负责薄荷、紫苏区,我负责桔梗、枇杷叶区,苏晓冉负责马齿苋、蒲公英区,胖子就负责互动环节,给认对草药的居民发香囊,怎么样?”
“没问题!” 胖子拍着胸脯,“我保证不发错,要是有人问草药用法,我就指给你们,肯定不瞎说。”
苏晓冉还特意准备了个小篮子,里面装着些切碎的草药,比如薄荷、紫苏,让居民能直接闻味道:“上次王奶奶说,光看标本记不住,闻过味道就不一样了。我还把每种味道都写在小卡片上,比如薄荷是‘凉丝丝的,像吃了薄荷糖’,紫苏是‘有点辛香,像烧鱼时放的调料’。”
夕阳西下的时候,展览总算基本布置好了。展架上摆满了标本,玻璃罐里的新鲜草药绿油油的,王奶奶的剪纸贴在展架之间,风一吹,剪纸轻轻晃,像小蝴蝶在飞。空气中飘着药香和香囊的香味,混在一起,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
李大爷搬来最后一张桌子,放在展览区门口,上面摆着登记本:“明天我早点来,帮你们登记人数,再给你们看着东西,你们就专心讲解。”
王奶奶也说:“我把小宇带来,让他也学学认草药,说不定还能帮你们递递东西。”
大家站在展览区中间,看着眼前的一切,都有点感慨。林辰想起刚开始办本草社的时候,只有他们几个人,连个像样的展台都没有,现在却有了这么完整的展览,还有社区居民一起帮忙。
“明天肯定会顺利的。” 苏晓冉看着展架上的标本,眼睛亮晶晶的,“就算有人问难一点的问题,咱们还有张教授在,肯定能解决。”
赵天宇把笔记本揣进兜里,笑着说:“我刚才还跟张教授请教了几个问题,比如紫苏怎么区分食用和药用,明天要是有人问,我就能答上来了。”
胖子则蹲在互动区,数着香囊:“一共五十个,应该够了。要是不够,我再回去跟刘阿姨要,她肯定还能做。”
天慢慢黑下来,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走的时候,林辰回头看了眼展览区,月光洒在展架上,标本的影子落在地上,像一幅幅小画。他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玉佩安安静静的,没有发热,却让他觉得特别安心。
他知道,明天的展览不只是展示草药,更是展示大家一起付出的心血,是本草社和社区之间的温情。就像那些标本一样,虽然是晒干的草木,却藏着大家的心意,等着明天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多人记住。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风里还带着中药园的香味。大家聊着明天的展览,聊着以后还要办更多的活动,比如教居民种草药,比如做更多的养生茶。林辰听着大家的声音,觉得心里特别满,就像刚喝了一碗温热的薄荷桔梗饮,暖到了心底。这一章围绕展览前夜的最终筹备展开,既延续了本草社成员的分工协作与幽默互动,也深化了社区与社团的温情联结,还悄悄保留了太极玉佩的细腻伏笔,为下一章的展览开幕做好铺垫。你若觉得某个情节可以更丰富,比如增加居民与成员间的趣味对话,或是补充某个草药标本的独特故事,都可以跟我说,咱们再调整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