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坤望着钟铭消失的楼梯口,意味深长的对几个小弟说了句:“这位爷,那是能把死人都说活了,还能让活人心甘情愿替他数钱的主儿。而且这位爷有钱,出手又大方,以后你们的好处少不了。记得眼睛放亮点,铭爷说啥,就是啥。”
楼下的小弟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边钟铭亲热地揽着惊魂未定的金不用,仿佛刚才被塞臭袜子绑来的就是他失散多年的亲大哥一般。阎埠贵和钱鑫对视一眼,憋着笑,跟在后头上了楼。
进了钟铭那间算是临时“会客室”的屋子,果然,这次凳子倒是备够了四张——显然是傻柱或者许大茂刚才机灵,从别的屋搬来的。
此时秦淮茹正手脚麻利地擦拭着桌面,见他们进来,连忙拿起旁边刚烧开的水壶,给几个粗瓷碗里沏上热水。她是开玩笑港岛的四合院众人里唯一的年轻女性,自然而然就客串起了服务员的角色,低眉顺眼,动作轻柔。
钟铭看秦淮茹如此懂事儿,心想以后要不要让许富贵出面去搞家娱乐公司,然后把秦淮茹当头牌,捧成港岛一代天后,色艺双绝?对了,第一部戏要不就拍《颐和园》?想必贾东旭会为“艺术”牺牲一下的吧。
“金大哥,来,坐坐坐!千万别客气!到了弟弟这儿,就跟自己家一样!”钟铭热情地招呼金不用在最好的那张椅子上坐下,自己则拉过一把椅子,紧挨着他,手臂还搭在金不用椅背上,一副哥俩好的架势。
金不用惊魂未定地坐下,双手捧着秦淮茹递过来的热水,感受着碗壁传来的温度,这才觉得魂儿稍微归位了一点。他偷偷打量了一下钟铭,几年不见,这小子个头蹿了一大截,眉眼长开了,俊朗是俊朗,可那眼神里那股子熟悉的混不吝和算计劲儿,是一点没变,甚至更胜从前。
“金大哥啊,”钟铭端起水碗,吹了吹气,语气感慨万千,“你说这缘分,真是妙不可言!在这千里之外,咱们兄弟竟然能在此重逢!这是何等深厚的兄弟情义才能修来的福分?等将来安稳下来,弟弟我必要为咱俩这情谊写首歌,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千里之外》!咱这情分,比起历史上李白那段儿‘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典故,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金不用嘴角微微抽搐,心里大骂:我送你个锤子情!汪伦送李白是美酒佳肴,你钟铭“送”我的是臭袜子和绑票!还《千里之外》,我看是“千里之外绑你来”!
但面上,金不用只能挤出感动的笑容,连连点头:“钟老弟重情重义,金某……金某实在是铭感五内!能在此地与老弟重逢,真是……真是恍如隔世啊!”这后半句倒是真心话。
阎埠贵在一旁扶了扶眼镜,小声对钱鑫嘀咕:“铭爷这脸皮,估计咱俩一起拿着老易以前经常用的钻头都钻不破。”
钱鑫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寒暄了几句后,钟铭话锋一转,关切地问道:“金大哥,说说你吧,这两年在这港岛,发展得如何?兄弟我初来乍到,以后还得靠大哥你多多提携啊。”
提到这个,金不用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几分苦涩:“唉,一言难尽。刚来时,仗着在内地报界的一点薄名,在一家报社混了个副主编的职位,可终究是寄人篱下,诸多不便。这不,前两个月刚辞了职,咬着牙,把多年积蓄都拿了出来,盘下了几间屋子,重新又挂起了《民报》的招牌,既是报社,也兼着出版社的活儿。只是……万事开头难,这销路和名气,一时半会儿还没打开,正发愁呢。”
钟铭一听,猛地一拍大腿(主要是金不用此时坐在钟铭对面,不方便拍他大腿,腿上,算这狗东西运气好),把金不用又吓了一跳。
“哎呦喂!这不巧了吗这不是!”钟铭眼睛瞪得溜圆,一脸“天意如此”的惊喜,“金大哥,既然你重出江湖,再创江山!那兄弟我这儿,正好有一份大礼要送给你,助你打开局面!”
金不用心里咯噔一下,警惕地看着钟铭。以他对钟铭的了解,这“大礼”恐怕不是那么好拿的。
钟铭却不管他,转头对阎埠贵使了个眼色:“四眼儿,还愣着干嘛?把你阎大师……哦不,是钟不贵大师的新作《笑傲江山》手稿拿出来,请金大哥鉴赏鉴赏!”
阎埠贵连忙从随身带着的布包里,珍而重之地取出厚厚一沓手稿,双手递给金不用,脸上带着矜持又难掩得意的笑容:“金先生,拙作新成,还请斧正。”
金不用将信将疑地接过手稿,扶了扶眼镜,仔细看了起来。他毕竟是老报纸人、老编辑,眼光毒辣。只是翻看了开头两章,就被那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新奇的武学设定吸引住了,越看眼睛越亮,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这文笔!这构思!这绝对是“钟不贵”的水准,甚至比之前的作品更加老辣!《射雕》、《神雕》系列在港岛本就拥有大量读者,只是苦于渠道不畅,多是盗版流传。若是自己的《民报》能拿到“钟不贵”新作的独家首发和出版权,凭借这块金字招牌,他的《民报》何愁不能一炮而红?
巨大的惊喜冲昏了金不用的头脑,他激动地抬起头,抓住钟铭的手(差点把钟铭手里的水碗打翻):“钟老弟!阎老师!二位……二位真是我金某的及时雨,再造恩人啊!这份大礼……这份情谊……金某……金某不知该如何感谢才好!”他这话倒是带了几分真心,毕竟这书稿的价值,他太清楚了。
钟铭笑眯眯地抽回手,摆出一副“咱俩谁跟谁”的大度模样:“金大哥,你看你,又见外了不是?咱们兄弟之间,说这些干嘛?你的报社就是我的报社,我的出版社还是我的出版社!弟弟我帮你,那不是天经地义吗?”
楼下的小弟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边钟铭亲热地揽着惊魂未定的金不用,仿佛刚才被塞臭袜子绑来的就是他失散多年的亲大哥一般。阎埠贵和钱鑫对视一眼,憋着笑,跟在后头上了楼。
进了钟铭那间算是临时“会客室”的屋子,果然,这次凳子倒是备够了四张——显然是傻柱或者许大茂刚才机灵,从别的屋搬来的。
此时秦淮茹正手脚麻利地擦拭着桌面,见他们进来,连忙拿起旁边刚烧开的水壶,给几个粗瓷碗里沏上热水。她是开玩笑港岛的四合院众人里唯一的年轻女性,自然而然就客串起了服务员的角色,低眉顺眼,动作轻柔。
钟铭看秦淮茹如此懂事儿,心想以后要不要让许富贵出面去搞家娱乐公司,然后把秦淮茹当头牌,捧成港岛一代天后,色艺双绝?对了,第一部戏要不就拍《颐和园》?想必贾东旭会为“艺术”牺牲一下的吧。
“金大哥,来,坐坐坐!千万别客气!到了弟弟这儿,就跟自己家一样!”钟铭热情地招呼金不用在最好的那张椅子上坐下,自己则拉过一把椅子,紧挨着他,手臂还搭在金不用椅背上,一副哥俩好的架势。
金不用惊魂未定地坐下,双手捧着秦淮茹递过来的热水,感受着碗壁传来的温度,这才觉得魂儿稍微归位了一点。他偷偷打量了一下钟铭,几年不见,这小子个头蹿了一大截,眉眼长开了,俊朗是俊朗,可那眼神里那股子熟悉的混不吝和算计劲儿,是一点没变,甚至更胜从前。
“金大哥啊,”钟铭端起水碗,吹了吹气,语气感慨万千,“你说这缘分,真是妙不可言!在这千里之外,咱们兄弟竟然能在此重逢!这是何等深厚的兄弟情义才能修来的福分?等将来安稳下来,弟弟我必要为咱俩这情谊写首歌,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千里之外》!咱这情分,比起历史上李白那段儿‘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典故,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金不用嘴角微微抽搐,心里大骂:我送你个锤子情!汪伦送李白是美酒佳肴,你钟铭“送”我的是臭袜子和绑票!还《千里之外》,我看是“千里之外绑你来”!
但面上,金不用只能挤出感动的笑容,连连点头:“钟老弟重情重义,金某……金某实在是铭感五内!能在此地与老弟重逢,真是……真是恍如隔世啊!”这后半句倒是真心话。
阎埠贵在一旁扶了扶眼镜,小声对钱鑫嘀咕:“铭爷这脸皮,估计咱俩一起拿着老易以前经常用的钻头都钻不破。”
钱鑫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寒暄了几句后,钟铭话锋一转,关切地问道:“金大哥,说说你吧,这两年在这港岛,发展得如何?兄弟我初来乍到,以后还得靠大哥你多多提携啊。”
提到这个,金不用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几分苦涩:“唉,一言难尽。刚来时,仗着在内地报界的一点薄名,在一家报社混了个副主编的职位,可终究是寄人篱下,诸多不便。这不,前两个月刚辞了职,咬着牙,把多年积蓄都拿了出来,盘下了几间屋子,重新又挂起了《民报》的招牌,既是报社,也兼着出版社的活儿。只是……万事开头难,这销路和名气,一时半会儿还没打开,正发愁呢。”
钟铭一听,猛地一拍大腿(主要是金不用此时坐在钟铭对面,不方便拍他大腿,腿上,算这狗东西运气好),把金不用又吓了一跳。
“哎呦喂!这不巧了吗这不是!”钟铭眼睛瞪得溜圆,一脸“天意如此”的惊喜,“金大哥,既然你重出江湖,再创江山!那兄弟我这儿,正好有一份大礼要送给你,助你打开局面!”
金不用心里咯噔一下,警惕地看着钟铭。以他对钟铭的了解,这“大礼”恐怕不是那么好拿的。
钟铭却不管他,转头对阎埠贵使了个眼色:“四眼儿,还愣着干嘛?把你阎大师……哦不,是钟不贵大师的新作《笑傲江山》手稿拿出来,请金大哥鉴赏鉴赏!”
阎埠贵连忙从随身带着的布包里,珍而重之地取出厚厚一沓手稿,双手递给金不用,脸上带着矜持又难掩得意的笑容:“金先生,拙作新成,还请斧正。”
金不用将信将疑地接过手稿,扶了扶眼镜,仔细看了起来。他毕竟是老报纸人、老编辑,眼光毒辣。只是翻看了开头两章,就被那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新奇的武学设定吸引住了,越看眼睛越亮,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这文笔!这构思!这绝对是“钟不贵”的水准,甚至比之前的作品更加老辣!《射雕》、《神雕》系列在港岛本就拥有大量读者,只是苦于渠道不畅,多是盗版流传。若是自己的《民报》能拿到“钟不贵”新作的独家首发和出版权,凭借这块金字招牌,他的《民报》何愁不能一炮而红?
巨大的惊喜冲昏了金不用的头脑,他激动地抬起头,抓住钟铭的手(差点把钟铭手里的水碗打翻):“钟老弟!阎老师!二位……二位真是我金某的及时雨,再造恩人啊!这份大礼……这份情谊……金某……金某不知该如何感谢才好!”他这话倒是带了几分真心,毕竟这书稿的价值,他太清楚了。
钟铭笑眯眯地抽回手,摆出一副“咱俩谁跟谁”的大度模样:“金大哥,你看你,又见外了不是?咱们兄弟之间,说这些干嘛?你的报社就是我的报社,我的出版社还是我的出版社!弟弟我帮你,那不是天经地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