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亲自招安-《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

  几天后,刘备拿着从巴郡八百里加急送回来的竹简!

  “五万!”

  “孔明!你看看!五万人的山贼!”

  “就在巴郡!就在我大汉的腹地!朕的太守,朕的军队,竟然连个屁都不知道!这五万人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他喘着粗气,胸口剧烈地起伏着,愤怒和恐惧交织在一起,几乎要将他吞噬。

  自从被孙绍那个小畜生用阳谋夺走三百万子民,他就感觉自己脚下的土地正在一寸寸地崩塌。现在,这凭空冒出来的五万“山贼”,更是让他感受到了灭顶之灾的寒意。

  诸葛亮弯腰,平静地捡起地上的竹简,仔细看了一遍。

  他的脸色同样凝重,但眼神却依旧保持着镇定。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

  诸葛亮沉声道:“关兴在信中说,这伙贼人装备精良,战法娴熟,绝非寻常草寇。能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集结五万之众,其背后必有高人指点。”

  “高人?什么高人!”刘备怒吼,“除了孙绍那个小畜生,还能有谁!”

  诸葛亮沉默了。

  虽然没有证据,但他的直觉也告诉他,这件事,十有八九和建业那个让人头疼的年轻人脱不了干系。

  又是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打法。

  不攻城,不掠地,直接在你家里放一把火,让你自乱阵脚。

  刘备在大殿里来回踱步,焦虑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打!给朕调集大军!把这龙头峰给朕踏平了!朕要把那个什么李抢抢,千刀万剐!”

  “陛下,不可。”诸葛亮立刻劝阻。

  “为何不可!”刘备猛地回头,死死地盯着他。

  “龙头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军若是强攻,伤亡必定惨重。而且……”诸葛亮顿了顿,说出了最关键的一点,“这五万人,既然能悄无声息地出现,就说明他们对巴郡的地形了如指掌。我们去剿匪,反而是客场作战,胜算不大。”

  刘备的拳头握得咯咯作响。

  打,打不过。

  不打,就任由这颗毒瘤在自己心脏里越长越大?

  他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刘备的声音里充满了疲惫。

  诸葛亮手捻须髯,眼中闪过一抹精芒。

  “既然不能为敌,那便化敌为友。”

  “什么?”刘备愣住了。

  “招安。”诸葛亮吐出两个字。

  “陛下,这五万人,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会伤了我们自己。可若是用得好了,便是我大汉的一支奇兵!”

  “如今我们正与曹操联手,准备共击宁国。兵力正是捉襟见肘之时。若是能将这五万人收为己用,我军实力将大大增强!”

  刘备的呼吸急促了起来。

  他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是啊,五万大军!

  如果能收服他们……

  这个诱惑太大了!

  “可……他们会愿意吗?”刘备还是有些犹豫。

  “会的。”诸葛亮眼神笃定,“他们若是真想与我大汉为敌,就不会只盘踞在山中。他们抢粮抢物,说明他们生存困难。只要我们能给他们一条活路,给他们一个希望,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刘备看着诸葛亮那张充满智慧的脸,心中的狂躁渐渐平息下来。

  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好!此事,就全权交由你处置!朕给你十万大军!务必将此事办妥!”

  “臣,遵旨!”

  ……

  三天后,巴郡城外。

  十万蜀汉大军旌旗蔽日,连营十里,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关兴带着一众将领,在城门口恭敬地等候。

  当看到诸葛亮那标志性的羽扇纶巾,乘坐着四轮车缓缓而来时,关兴立刻上前,单膝跪地,满脸羞愧。

  “丞相!末将无能,有负陛下所托,请丞相降罪!”

  “安国快快请起。”诸葛亮从车上下来,亲自扶起关兴,“此事非你之过,敌军狡诈,非战之罪。”

  一番安抚之后,诸葛亮直接进入正题。

  他命人取来笔墨,亲自写了一封拜帖。

  “来人,将此拜帖送上龙头峰,交给那个李抢抢。告诉他,两日之后,就在山下,本相要亲自见他。”

  “啊?”关兴大惊,“丞相,这……这万万不可啊!贼人凶悍,您千金之躯,怎能以身犯险!”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淡然道:“他若想谈,便不敢伤我。他若不想谈,我这十万大军,也不是来游山玩水的。”

  “他会来的。”

  两天后,龙头峰山脚。

  天刚蒙蒙亮,晨雾还未散尽。

  一个身影,已经孤零零地站在了约定的地点。

  他身材魁梧,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脸上胡子拉碴,看着有些不修边幅,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明亮,带着一股子野性。

  他就是李抢抢。

  当诸葛亮和关兴带着一队亲兵来到时,他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

  “你就是诸葛亮?”

  他的声音很粗,带着一股子满不在乎的劲儿。

  关兴大怒,正要呵斥,却被诸葛亮抬手拦下。

  诸葛亮打量着眼前的男人,微微点头。

  “正是本相。阁下便是龙头峰的大当家,李抢抢?”

  “是爷爷我。”李抢抢吐了口唾沫,“说吧,丞相大人亲自跑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找我这个山贼头子,有什么屁事?”

  “放肆!”关兴再次怒喝。

  李抢抢斜了他一眼,嗤笑道:“怎么?打了败仗,还不让人说话了?”

  “你!”关兴气得脸都青了。

  “安国。”诸葛亮再次制止他,然后转向李抢-抢,语气依旧平和,“本相今日前来,只想问一句,阁下也是堂堂七尺男儿,为何要落草为寇,祸害乡里?”

  听到这话,李抢抢突然笑了。

  那笑声里,充满了悲凉和愤怒。

  “祸害乡里?”

  他猛地提高了音量,指着自己的鼻子,又指着身后的龙头峰。

  “我问你!去年冬天,大雪封山,我们村子里的人没吃的,快饿死了,官府在哪里?”

  “我问你!冻死的人,尸体都僵了,一车一车地往外拉,官府的人在哪里?”

  “我们活不下去了!我们不想死!我们拿着刀去抢,只是为了能吃上一口热饭,有件衣服穿!我们有错吗?”

  他越说越激动,眼睛都红了。

  “你们这些当官的,高高在上,吃香的喝辣的,哪里知道我们这些老百姓的苦!现在倒好,跑来问我们为什么当山贼?我告诉你为什么!”

  “因为不当山贼,就得死!”

  “诸葛亮,你来告诉我,是饿死冻死,干干净净地当个好人,还是拿起刀,当个山贼活下去!”

  一番话,如同一记记重拳,狠狠地砸在关兴的心口上。

  就连诸葛亮,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良久,他长叹一口气。

  “时局艰难,百姓之苦,本相知晓。陛下他,也一直心系万民。”

  他话锋一转,眼中透出欣赏。

  “但落草为寇,终非长久之计。我看李首领也是一条好汉,手下又有数万兄弟。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青锋,为国效力,立不世之功!岂能终老于山林之间?”

  来了。

  李抢抢心里冷笑。

  这老狐狸,终于开始画大饼了。

  他故意露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挠了挠头。

  “丞相大人,不是我们不想。只是我们这帮兄弟,都是些粗人,懒散惯了,打家劫舍还行,真要进了军营,受那些条条框框的规矩管着,怕是……受不了啊!”

  “哈哈哈哈。”诸葛亮大笑起来。

  他要的就是这句话。

  “无妨!无妨!”他摆着手,显得格外大度,“规矩,可以慢慢学嘛!只要诸位有心报国,本相可以给你们一个承诺,绝不将你们与寻常卒同等对待!”

  他向前一步,声音里充满了蛊惑人心的力量。

  “如今,天下大乱,奸贼当道,致使民不聊生。我家陛下,乃汉室宗亲,以匡扶汉室,解救万民于水火为己任!但恨势单力薄,有心无力啊!”

  “李首领!”诸葛亮灼灼地看着他,“如今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只要你肯带领兄弟们下山,归顺朝庭,本相保证,你们不仅能吃饱穿暖,更能获得功名利禄,光宗耀祖!”

  “我们一起,共同守护这天下,共讨大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