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不能强求-《官场:处处失误,火速进步》

  “项目摊子铺得太快,我们的人,根本跟不上了!”

  王富贵市长在一旁,猛点头,像小鸡啄米。

  王富贵接过话头,苦着脸道:“是啊!天涯药业那边,要我们派一个懂生物制药、又懂现代农业管理的专家,去对接种植基地的工作。我们上哪儿找这样的人去?”

  “我们农业局的局长,种了一辈子水稻玉米,他连石龙胆的学名都念不顺溜!”

  “还有环宇智造,人家要一个熟悉智能硬件和康养产业的项目经理,来负责研发中心的筹建。我们市里,连个正经的程序员都找不出来啊!”

  陈德明补充道:“最缺的,还是龙溪谷康养基地本身的管理人才。”

  “高启总他们设计的那个模式,太超前了。”

  “什么基因检测、精准营养、一对一健康管家……这些岗位,别说我们桃源市,就是放眼整个昭明市,都找不到几个现成的人才!”

  “我们总不能让招待所的服务员,去给那些身价上亿的大老板当健康管家吧?”

  两位地方主官,你一言我一语,将问题的严重性,赤裸裸地摆在了周阳面前。

  资本、项目、政策,全都到位了。

  但“人”这个最关键的软件,却出现了严重的短板。

  就像一台拥有顶级硬件的超级计算机,却装了一个最原始的操作系统,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性能。

  周阳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他知道,这是西部地区发展的普遍痛点。

  长期的人才流失,导致了本地人才结构的极度不合理。

  想在这样一片“人才洼地”上,直接嫁接最前沿的产业模式,必然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

  送走了忧心忡忡的陈德明和王富贵,周阳独自一人坐在房间里,陷入了沉思。

  林小雨端着一杯热茶走了进来。

  林小雨轻声道:“主任,看来问题比我们预想的要棘手。”

  周阳点了点头,接过茶杯。

  周阳平静道:“不奇怪。如果人才问题那么好解决,西部发展也就不会那么难了。”

  他闭上眼睛,心神沉入脑海。

  “系统,对桃源市现有人才结构,进行一次全面扫描和词条分析。”

  【叮!指令收到,开始扫描……】

  【扫描范围:桃源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扫描完成,正在生成词条云图……】

  瞬间,一幅立体的人才结构图,在周阳的脑海中展开。

  那是一片巨大的、以灰色为主色调的云图。

  密密麻麻的灰色词条,构成了这片云图的底色。

  【传统农耕(灰色)】

  【基础手工业(灰色)】

  【乡镇教育(灰色)】

  【初级建筑(灰色)】

  这些词条,代表了桃源市最基本的人才构成,朴实,却也落后。

  在灰色的海洋中,偶尔能看到几点微弱的白色光芒。

  【行政管理(白色)】

  【基础医疗(白色)】

  这些,大概就是陈德明书记他们这样的体制内干部,以及县医院的医生们。

  而周阳希望看到的,那些代表着新兴产业和高端技能的词条,却稀疏得可怜。

  他用意识在云图中搜索。

  【现代康养】——搜索结果:0。

  【生物科技】——搜索结果:0。

  【市场运营】——搜索结果:0。

  【智能制造】——搜索结果:0。

  整个桃源市,竟然连一个拥有银色或金色相关词条的人才都没有!

  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

  【叮!区域人才结构评估报告已生成。】

  【评估区域:江岚省桃源市】

  【评估结论:典型性人才洼地。】

  【主要特征:人才存量低、结构单一、高端人才流失严重、内生造血能力不足。】

  【系统建议:单纯依靠外部引进,成本高且稳定性差。建议采取‘外部活水’与‘内部造血’相结合的模式,构建可持续的人才生态。】

  周阳睁开了眼睛,眸光深邃。

  系统的分析,与他的判断完全一致。

  “人才洼地”这个词,形容得太精准了。

  想填平这片洼地,不能只靠往里“灌水”,那样来得快,去得也快。

  必须要在洼地底部,打通能够自己冒水的“泉眼”。

  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他脑海中慢慢成型。

  第二天,改革办在桃源市的临时办公室里。

  周阳召集了他的核心团队,以及陈德明和王富贵。

  气氛有些凝重。

  高启率先发言。

  高启沉声道:“主任,我和几家国内顶尖的猎头公司沟通过了。他们坦言,想让一线城市的金领人才,放弃高薪和优越的生活环境,来桃源市这样的山区工作,难度非常大。”

  “即便我们开出两到三倍的薪水,响应者也寥寥无几。”

  张博扶了扶眼镜,补充道。

  张博冷静分析道:“而且,就算我们不计成本挖来了几个人,对于整个项目庞大的人才缺口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同时,过高的人力成本,也会严重影响项目的盈利预期,这与我们之前向投资人承诺的不符。”

  团队成员的专业分析,让陈德明和王富贵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

  周阳听完,却笑了笑。

  周阳轻松道:“大家说的都对。按照常规的招聘思路,这条路,走不通。”

  “所以,我们得换个玩法。”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

  周阳自信道:“我把我的构想,称为‘人才虹吸’计划。”

  “虹吸?”

  众人脸上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周阳在白板上画了一个U型管。

  周阳解释道:“虹吸效应,是利用液位差,让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人才流动,也是一个道理。”

  “一线城市是人才高地,桃源市是人才洼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架设一根高效的‘管道’。”

  “我记得,我们之前在临海市科创高地,搞过一个‘候鸟专家工作站’,效果不错。”

  “现在,我要把它升级一下,变成‘候鸟专家2.0’!”

  他一字一顿,加重了语气。

  周阳继续道:“我们不要去强求人才‘落户’桃源,那是逆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