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精准匹配-《官场:处处失误,火速进步》

  “我们要吸引人才‘旅居’桃源!”

  “我们不要求他们全职工作,我们可以聘请他们担任‘项目顾问’、‘周末导师’、‘假期专家’!”

  “比如,我们可以邀请京城、沪市那些知名三甲医院的退休老专家,每年抽出两三个月,来我们龙溪谷,一边度假疗养,一边坐诊带教。我们给他们提供最好的食宿环境,再付给他们一笔可观的顾问费。”

  “对于这些一辈子救死扶伤的老专家来说,这不仅是一份收入,更是一种价值的再实现。他们愿不愿意来?”

  王富贵市长眼睛一亮,抢着道:“愿意!肯定愿意!”

  周阳笑了笑,继续道:“再比如,那些在一线城市打拼的青年才俊,我们可以推出‘数字游民’计划。邀请他们带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来龙溪谷办公一个月。白天,他们远程处理自己公司的工作;晚上和周末,可以为我们的项目提供智力支持,或者给本地的年轻人开办讲座。”

  “我们卖的,不仅是工作机会,更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那些被996折磨得身心俱疲的年轻人,有没有吸引力?”

  高启的眼神里,已经燃起了火焰。

  高启激动道:“有!太有了!这简直是精准地切中了他们的痛点!”

  周阳的思路,还在不断延伸。

  周阳掷地有声道:“这,是‘引活水’。”

  “更重要的,是‘内部造血’。”

  “我们可以和省内的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龙溪谷订单班’!”

  “从大二、大三的学生里,选拔一批有潜力的年轻人,由我们和天涯药业、环宇智造共同出资,进行定向培养。”

  “他们的课程,一半在学校上,一半就在龙溪谷的工地上、在种植基地里、在研发中心里上!”

  “毕业之后,直接就能上岗!我们不仅解决了就业,还为桃预留了最熟悉业务的本土人才!”

  “我们还可以从桃源市本地的初高中毕业生里,选拔一批聪明的孩子,送到外面的专业院校去深造,学成之后,必须回家乡服务一定年限。”

  “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人才根基!”

  一番话,行云流水,层层递进。

  将在场所有人都听得目瞪口呆,心潮澎湃。

  他们仿佛看到,一条无形的人才管道,正在被架设起来。

  无数的专家、学者、青年才俊,像候鸟一样,被龙溪谷独特的生态和创新的模式所吸引,定期迁徙而来。

  同时,在他们的带动和培养下,桃源市本地的人才,也像雨后的春笋,一茬一茬地破土而出。

  这哪里只是一个解决眼前困难的方案?

  这分明是一套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

  陈德明书记激动地站了起来,紧紧握住周阳的手。

  陈德明声音颤抖道:“周秘书长……我……我服了!彻底服了!您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啊!”

  周阳的计划,得到了团队和地方的一致拥护。

  方案被迅速整理成文,周阳拿着这份名为《关于在桃源市试点“人才虹吸”模式的构想与建议》的报告,直接敲开了省委组织部部长王秀芳的办公室门。

  王秀芳,这位在全省组织系统内以干练和魄力着称的女部长,对周阳的印象一直很好。

  她饶有兴致地接过了报告。

  随着一页页翻阅,她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平静,逐渐变成了惊讶,最后,化为了毫不掩饰的欣赏。

  当她看到“候鸟专家2.0”、“数字游民”、“订单班”这些新颖的提法时,眼中更是异彩连连。

  王秀芳放下报告,抬头看着周阳。

  王秀芳赞叹道:“周阳同志,你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这个‘人才虹吸’计划,思路太开阔了!”

  “它完全跳出了传统‘招人、留人’的窠臼,用一种更柔性、更灵活、更符合人性的方式,去‘用人’、‘育人’!”

  周阳谦虚地笑了笑。

  周阳诚恳道:“王部长过奖了。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办法,桃源市的底子,实在是太薄了。”

  王秀芳摆了摆手。

  王秀芳正色道:“这不叫被逼出来,这叫因地制宜,这叫创新思维!”

  “你这个方案,解决的不仅仅是桃源市一个市的人才问题。它为我们全省,乃至全国所有欠发达地区,如何破解人才困局,都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参考范本!”

  她拿起桌上的红机电话,没有丝毫犹豫。

  王秀芳果断道:“我马上给省教育厅和人社厅的同志打电话。”

  “这个‘人才虹吸’计划,我们组织部,全力支持!”

  “凡是涉及到人才引进的编制、职称、待遇问题,一律特事特办,开‘绿色通道’!”

  “凡是涉及到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政策协调,我们组织部牵头,给你们一路保驾护航!”

  这份鼎力支持,让周阳的心里,暖意融融。

  有这样开明、有魄力的领导作为后盾,何愁大事不成?

  从组织部出来,周阳立刻给团队下达了指令。

  整个改革办,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孙志刚,这位数据狂人,接到了最核心的任务。

  他兴奋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两天两夜没合眼。

  第三天,他顶着一双熊猫眼,拿着笔记本电脑冲进了周阳的办公室。

  孙志刚激动道:“主任,成了!”

  “我基于您‘人才虹吸’的构想,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搭建了一个‘江岚省候鸟人才供需匹配平台’!”

  他打开一个网页,一个酷炫的动态数据地图展现在周阳面前。

  孙志刚指着屏幕,滔滔不绝地解释。

  孙志刚专业地道:“您看,左边,是桃源市所有项目的人才需求,细化到了每一个岗位的能力要求、工作时长、期望薪酬。”

  “右边,是我通过公开数据,抓取到的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潜在人才库。包括各大高校的退休专家名录、科研院所的学者信息、甚至还有一些技术论坛上活跃的‘技术大牛’。”

  “我们的平台,可以实现需求的精准匹配和一键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