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针对性脉冲”与宇宙商业合作提案?-《夜市重生:摆摊开局秒赚百万》

  幽蓝坐标传来的那段“针对性脉冲”,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第二颗石子,在昆仑墟和星海前哨激起了比之前更剧烈的波澜。

  这一次,信号不再混沌,不再冰冷,而是带着一种奇异的 “稳定性” 和 “目的性” 。【文明商业融合引擎】的深度解析报告很快呈现在方明面前:

  【信号分析摘要】:

  · 编码模式:高度结构化,具备明确的“信息头”、“数据载体”及“校验尾”格式,符合高等智慧通讯基本特征。

  · 核心内容:并非语言或图像,而是一系列极其复杂的 “能量场构建参数” 与 “时空共振约束条件” 。

  · 关联性:该参数集与“前哨之御”护盾的核心分形结构存在 78.3%的契合度,但更为优化、高效,甚至……补充了几个人类尚未理解的关键维度变量。

  · 意图推断(引擎概率评估):

  · 55%:技术交流邀请(展示更优方案)。

  · 30%:某种形式的“测试”或“认证”(验证接收方理解能力)。

  · 15%:未知目的。

  “它……它是在给我们发送‘护盾升级补丁’?!” 陈宇看着报告,声音因难以置信而颤抖。这种感觉,就像一个远古巨人,看到脚下蚂蚁自己搭了个小土堆后,随手丢下了一块更坚固的石材。

  李斯年的通讯也接了进来,面色凝重中带着一丝荒诞:“方明老板,这……这算是什么?宇宙级的‘好评返现’?还是说,因为我们成功制造了护盾,通过了某种‘初级文明产品认证’?”

  方明没有立刻回答,他凝视着全息星图上那段被引擎可视化出来的、优美如宇宙弦律的能量参数流,大脑在飞速运转。

  商业直觉告诉他,这绝不仅仅是技术馈赠或测试那么简单。任何超越理解的“馈赠”背后,都可能标着看不见的价码。

  “引擎,模拟推演。如果我们按照这些参数,尝试构建或升级护盾,最优结果和最坏后果分别是什么?” 方明沉声下令。

  金色数据流再次奔涌。

  片刻后,推演结果显现:

  【最优推演】:护盾效能提升 300%-500% ,能量消耗降低 40% ,并可能衍生出未知的附属功能(如局部空间折叠隐匿)。

  【最坏推演】:参数中隐藏着某种 “后门” 或 “协议绑定” ,护盾成功构建即视为单方面接受某种未知的“宇宙公约”或“服务条款”,可能导致文明主权部分丧失,或引来更高级别的“监管”。

  风险与机遇,如同光与影般交织。

  方明的抉择:“有限度合作”与“技术验证团”

  所有人都看着方明,等待他的决断。是谨慎地拒绝,还是冒险接受?

  方明的手指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着,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他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冒险家,而是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人。

  “拒绝,意味着我们可能错失一次技术飞跃的良机,也可能会被对方视为‘缺乏合作诚意’。” 方明缓缓开口,“但直接接受,无异于在未知的合同上签下名字。”

  他顿了顿,声音斩钉截铁:“所以,我们选择第三条路——‘有限度、可追溯、带保险’的技术验证与合作探索!”

  命令随即下达:

  1. 成立“跨光年技术验证团”:由引擎辅助,挑选最顶尖的物理学家、工程师和(最重要的)法律、商业谈判专家(从幸存者中寻找)组成。他们的任务不是盲目建造,而是 “逆向工程” 这段参数背后的物理原理,评估其潜在风险与附加条件。

  2. 建立“隔离试验场”:在远离昆仑墟和星海前哨的柯伊伯带某孤立小行星上,构建一个超小型的、完全物理隔离的测试装置。所有验证和测试都在此进行,即便发生最坏情况,也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3. 启动“星海技术交易所”预热:方明让引擎将这段“宇宙巨企”发来的参数(经过脱敏处理,隐藏核心关键点),以及人类目前对“分形能量结构”的理解(“代码掘金人”发现的基础部分),打包成一个 “技术交流意向包” ,象征性地标价 1星元,挂在了“星海夜市”的虚拟界面上!

  这个操作,再次惊呆了所有人!

  “老板,这……这是要跟外星人……做生意?” 一位商业顾问结结巴巴地问。

  “没错!” 方明眼中精光四射,“既然对方表现出了‘交流’的意向,并且似乎认可了我们‘造出护盾’的能力,那我们就要把姿态做足!这个1星元的标价,就是一个信号——我们收到了‘报价’,并且愿意开启‘谈判’,但我们有自己的‘估值体系’和‘合作原则’!我们,不是等待施舍的乞丐,而是潜在的……商业伙伴!”

  无声的博弈与新的期待

  “星海技术交易所”上那个标价1星元的“技术交流意向包”,如同一个庄严而奇特的宣言,随着人类微弱的信号,向着幽蓝坐标的方向散发出去。

  接下来的日子,变成了无声的等待与紧张的验证。

  “跨光年技术验证团”在隔离试验场废寝忘食地工作,不断有激动人心的发现传来——“宇宙参数”中蕴含的某些能量回路设计,简直巧夺天工,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同时,引擎也标记出了几处无法理解其最终目的的冗余结构,被列为“高风险待观察项”。

  而幽蓝坐标方向,在那次“针对性脉冲”后,再次陷入了沉寂。但这一次的沉寂,与之前不同,仿佛对方也在“观察”和“评估”人类的反应。

  方明并不急躁。他深知,与这种尺度的存在打交道,时间观念必然不同。他一边关注验证进度,一边开始利用“前哨之御”带来的安全感,和“宇宙盲盒”持续产出的零星技术启发,稳步推进昆仑墟和星海前哨的建设和民生改善。“星海夜市”内部的商品和服务更加丰富,甚至开始出现一些基于“分形能量结构”的初级民用产品(如高效能源卡、个人防护饰品等),引发了新的消费热潮。

  终于,在“技术交流意向包”挂出整整一个月后——

  深空监听阵列再次捕捉到了来自幽蓝坐标的新的信号脉冲!

  这一次,信号的内容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参数。

  引擎的解析界面上,金色文字缓缓浮现:

  【信号解析完成。内容概要:一份简短的‘资源需求清单’及……一个模糊的‘宇宙坐标’。】

  【意图推断(引擎概率更新)】:

  *** 70%:发起以物易物的‘贸易请求’。**

  *** 20%:新的‘测试’(测试接收方的资源获取与投送能力)。**

  *** 10%:未知。】

  清单上罗列的几种“资源”,皆是人类闻所未闻的奇特物质,其描述涉及高维空间结晶、特定频率的恒星衰变余晖等。

  而那个模糊的坐标,经引擎初步测算,位于太阳系与人马座旋臂之间的某片巨大星云深处,距离约 500光年。

  方明看着这份来自127光年外的“采购订单”和“供应商地址”,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个尽在掌握的笑容。

  谈判的大门,似乎以他预想的方式,开启了。

  “回复它。” 方明下令,声音沉稳而有力,“清单已收到。但报价呢?我们的‘技术估值’和‘运费’,它打算用什么来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