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攻击,是**宣告**。
木星轨道附近,那个稳定形成的空间翘曲点,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其引发的时空涟漪,以超越光速的速度,精准地扫过整个太阳系,也扫过了依托“源点”方舟残骸建立起来的地球文明监测网。
“秩序之眼”重组后的全球指挥中心内,刺耳的警报声已然被更加急促的数据流提示音取代。所有能调动的观测设备,无论是地面的射电望远镜阵列,还是依托方舟残骸建立的轨道观测站,全都死死锁定了那个突然出现的异常坐标。
“空间结构稳定度极高!能量 signature 无法识别!不是已知的任何一种超光速航行技术!” 一名年轻的技术员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它在……广播!” 另一位负责信号分析的专家猛地抬起头,脸上混杂着震惊与困惑,“一种……复合型信息包,包含了数学常数、基本物理定律、甚至还有……一段记录着恒星生命周期影像的通用语义信息!”
这不是攻击,更像是一种……**礼貌的敲门声**?一种遵循着某种未知星际交往惯例的……**自我介绍**?
然而,在这份“礼貌”之下,隐藏的是远超人类当前科技水平的、对时空的精妙掌控力!对方的技术层级,至少与全盛时期的“源点”方舟持平,甚至可能……更高!
指挥中心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站在主控台前的李默。
他闭着眼睛,意识正通过方舟核心,全力感知、解析着那道来自木星轨道的时空涟漪和信息包。翡翠般的眼眸在眼皮下微微颤动,显示出他精神的高度集中。
片刻后,他缓缓睁开眼,目光沉静如水。
“不是‘收割者’。” 他给出了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判断。那信息包中蕴含的,是一种倾向于“秩序”、“探索”与“交流”的基调,与“收割者”纯粹的毁灭欲望截然不同。
“能确定对方身份和意图吗?” 秦风站在他身侧,沉声问道。他的手依旧按在改造过的能量匕首上,并未因对方的“礼貌”而放松警惕。
李默摇了摇头:“信息包是通用的‘敲门砖’,只表达了和平接触的初步意愿和自身的文明类型倾向。更深层的信息,需要建立正式通讯链接,或者……对方亲自前来。”
他顿了顿,看向主屏幕上那个稳定的空间翘曲点,语气凝重:“但对方选择的位置……很微妙。”
木星轨道,距离地球足够远,显示了对方的谨慎,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但又处于太阳系内,其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威慑。更重要的是,那个位置恰好处于“源点”方舟最大有效火力的边缘地带,进可攻,退可守。
这是一个精心计算过的位置。
“我们该如何回应?” 林瑶的声音通过通讯传来,带着紧张。是选择接触,还是保持沉默,亦或是……展示力量,进行警告?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接触?对方是敌是友尚未可知。以地球文明目前百废待兴、强敌环伺的现状,贸然与一个未知的高等文明接触,风险巨大。稍有不慎,可能就是引狼入室。
沉默?对方既然已经主动“敲门”,沉默等同于示弱,甚至可能被解读为一种挑衅或恐惧,同样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展示力量?以方舟残骸目前的状态,以及李默需要分心维系全球生境的现状,能否有效震慑对方,还是一个未知数。
压力,再次落在了李默的肩上。
他沉默着,目光扫过指挥中心内一张张紧张而期待的面孔,扫过屏幕上那些代表着全球各个幸存者据点的光点。
一年前,他为了文明的独立,拒绝了“万界银行”的贷款。
今天,他同样要为了文明的未来,做出关乎命运的抉择。
是打开门,迎接未知的风景与风险?
还是关上门,在沉默中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收割”的来临?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嗒嗒声。
整个指挥中心,鸦雀无声,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以及那来自木星轨道的、持续不断的、平和却充满压迫感的“敲门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终于,李默停下了敲击的手指。
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回复信息。” 他开口,声音清晰而稳定,“使用对方信息包中的通用语义编码。”
“内容如下:”
**“致未知的来访者:”**
**“此地,乃地球人类文明疆域,受‘源点’方舟守护。”**
**“我们收到了你们的讯息。对于和平与秩序的交流,我们持开放态度。”**
**“但鉴于过往经历,我们亦保持必要的警惕。”**
**“请表明你们的身份、隶属及此次接触的具体目的。”**
**“同时,为确保双方安全,建议首次接触于柯伊伯带边缘,预设坐标(数据流)进行。”**
**“等待你们的回复。”**
他没有选择沉默,也没有贸然邀请对方靠近。他给出了一个谨慎而有力的回应——表达了交流的意愿,展示了己方的存在与力量(提及方舟),划定了底线(保持警惕),并提出了一个对己方相对有利的接触地点(柯伊伯带边缘)。
这是一个充满风险,却也蕴含着机遇的决定。
信息,被转换成对方提供的编码,通过方舟残骸增强的信号发射器,朝着木星轨道方向,发送了出去。
接下来,就是等待。
等待星门彼端的回应。
这回应,将决定初生的黎明纪元,是迎来新的盟友,还是……新的风暴。
(第十九卷 第二章 完)
木星轨道附近,那个稳定形成的空间翘曲点,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其引发的时空涟漪,以超越光速的速度,精准地扫过整个太阳系,也扫过了依托“源点”方舟残骸建立起来的地球文明监测网。
“秩序之眼”重组后的全球指挥中心内,刺耳的警报声已然被更加急促的数据流提示音取代。所有能调动的观测设备,无论是地面的射电望远镜阵列,还是依托方舟残骸建立的轨道观测站,全都死死锁定了那个突然出现的异常坐标。
“空间结构稳定度极高!能量 signature 无法识别!不是已知的任何一种超光速航行技术!” 一名年轻的技术员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它在……广播!” 另一位负责信号分析的专家猛地抬起头,脸上混杂着震惊与困惑,“一种……复合型信息包,包含了数学常数、基本物理定律、甚至还有……一段记录着恒星生命周期影像的通用语义信息!”
这不是攻击,更像是一种……**礼貌的敲门声**?一种遵循着某种未知星际交往惯例的……**自我介绍**?
然而,在这份“礼貌”之下,隐藏的是远超人类当前科技水平的、对时空的精妙掌控力!对方的技术层级,至少与全盛时期的“源点”方舟持平,甚至可能……更高!
指挥中心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站在主控台前的李默。
他闭着眼睛,意识正通过方舟核心,全力感知、解析着那道来自木星轨道的时空涟漪和信息包。翡翠般的眼眸在眼皮下微微颤动,显示出他精神的高度集中。
片刻后,他缓缓睁开眼,目光沉静如水。
“不是‘收割者’。” 他给出了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判断。那信息包中蕴含的,是一种倾向于“秩序”、“探索”与“交流”的基调,与“收割者”纯粹的毁灭欲望截然不同。
“能确定对方身份和意图吗?” 秦风站在他身侧,沉声问道。他的手依旧按在改造过的能量匕首上,并未因对方的“礼貌”而放松警惕。
李默摇了摇头:“信息包是通用的‘敲门砖’,只表达了和平接触的初步意愿和自身的文明类型倾向。更深层的信息,需要建立正式通讯链接,或者……对方亲自前来。”
他顿了顿,看向主屏幕上那个稳定的空间翘曲点,语气凝重:“但对方选择的位置……很微妙。”
木星轨道,距离地球足够远,显示了对方的谨慎,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但又处于太阳系内,其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威慑。更重要的是,那个位置恰好处于“源点”方舟最大有效火力的边缘地带,进可攻,退可守。
这是一个精心计算过的位置。
“我们该如何回应?” 林瑶的声音通过通讯传来,带着紧张。是选择接触,还是保持沉默,亦或是……展示力量,进行警告?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接触?对方是敌是友尚未可知。以地球文明目前百废待兴、强敌环伺的现状,贸然与一个未知的高等文明接触,风险巨大。稍有不慎,可能就是引狼入室。
沉默?对方既然已经主动“敲门”,沉默等同于示弱,甚至可能被解读为一种挑衅或恐惧,同样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展示力量?以方舟残骸目前的状态,以及李默需要分心维系全球生境的现状,能否有效震慑对方,还是一个未知数。
压力,再次落在了李默的肩上。
他沉默着,目光扫过指挥中心内一张张紧张而期待的面孔,扫过屏幕上那些代表着全球各个幸存者据点的光点。
一年前,他为了文明的独立,拒绝了“万界银行”的贷款。
今天,他同样要为了文明的未来,做出关乎命运的抉择。
是打开门,迎接未知的风景与风险?
还是关上门,在沉默中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收割”的来临?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嗒嗒声。
整个指挥中心,鸦雀无声,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以及那来自木星轨道的、持续不断的、平和却充满压迫感的“敲门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终于,李默停下了敲击的手指。
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回复信息。” 他开口,声音清晰而稳定,“使用对方信息包中的通用语义编码。”
“内容如下:”
**“致未知的来访者:”**
**“此地,乃地球人类文明疆域,受‘源点’方舟守护。”**
**“我们收到了你们的讯息。对于和平与秩序的交流,我们持开放态度。”**
**“但鉴于过往经历,我们亦保持必要的警惕。”**
**“请表明你们的身份、隶属及此次接触的具体目的。”**
**“同时,为确保双方安全,建议首次接触于柯伊伯带边缘,预设坐标(数据流)进行。”**
**“等待你们的回复。”**
他没有选择沉默,也没有贸然邀请对方靠近。他给出了一个谨慎而有力的回应——表达了交流的意愿,展示了己方的存在与力量(提及方舟),划定了底线(保持警惕),并提出了一个对己方相对有利的接触地点(柯伊伯带边缘)。
这是一个充满风险,却也蕴含着机遇的决定。
信息,被转换成对方提供的编码,通过方舟残骸增强的信号发射器,朝着木星轨道方向,发送了出去。
接下来,就是等待。
等待星门彼端的回应。
这回应,将决定初生的黎明纪元,是迎来新的盟友,还是……新的风暴。
(第十九卷 第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