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翎…姑娘?”
这寻常的称呼,如同投入静谧深潭的一颗石子,在羽人少女青翎那仿佛亘古不变的意识深处,激起了意想不到的涟漪。祝龙那带着人间烟火气的自然称谓,清晰地传入她的耳中。数百年的漫长岁月里,凡俗众生面对她这非人之躯,反应无外乎两种:要么是敬畏到骨子里,匍匐在地口称“神女”;要么是恐惧到极点,视若妖魔,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恶语相向。如此平等、自然、带着一丝人间温情的“姑娘”二字,对她而言,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这简单的称谓,像一把无形的钥匙,轻轻触碰了她心灵深处某个尘封已久的、连她自己都未曾觉察的角落。她碧青的瞳孔深处,那片倒映着浩瀚星海、蕴藏着超越岁月智慧的深邃,似乎极其细微地、难以察觉地波动了一下。如同亿万星辰运行轨道中,一颗微尘的轨迹发生了极其微小的偏折。紧接着,一抹极其淡薄、转瞬即逝的红晕,如同初春时节,在纯净无瑕的皑皑雪地上,悄然晕开的一点点最浅淡的霞色,毫无征兆地、极其羞涩地爬上了她苍白得近乎透明的精致耳尖。那点晕红,衬得她本就如同极品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的玲珑耳廓,更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生动与脆弱。这陌生的、源自身体本能的热意,让她感到一丝无措。
几乎是出于一种本能的防御,青翎下意识地、极其轻微地向侧面偏了偏头,试图将那暴露了心绪的耳廓藏匿在垂落的几缕深青色发丝之后。她那长而浓密的睫毛,如同受惊的蝶翼,不受控制地快速颤动了几下,在莹润如月华的肌肤上投下细碎的阴影。这细微的动作,是她数百年来罕见的失态,只为掩饰这突如其来的、令她困惑的、属于“凡人”的羞赧情绪。
为了迅速驱散这瞬间的窘迫,重新找回那份属于羽人的、俯瞰尘寰的清冷与疏离,她的目光几乎是带着一丝刻意的凌厉,立刻从祝龙身上移开,重新落回竹榻上毫无生气的阿兰身上。她的语气似乎比刚才陈述祝龙伤势时更加清冷了几分,如同冰泉滑过寒玉,不带一丝人间温度:
“燃命引魂…以己身本源为薪柴,燃尽魂魄为引线,强行接续他人命轨…” 她的话语清晰地揭示出阿兰所施秘法的本质,每一个字都带着残酷的意味,“此等决绝情义,纵览凡尘俗世,亦是…罕见。” 她似乎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但那“罕见”二字尾音的轻微停顿,又仿佛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喟叹。
话音未落,青翎修长如玉的指尖微微抬起。无需任何咒语或手势,一缕比发丝还要纤细、纯粹由淡金色液态星光凝聚而成的光丝,如同拥有生命的灵蛇,无声无息地从她指尖探出,精准地缠绕上阿兰露在薄毯外、同样冰冷得毫无生气的手腕。那光丝散发着柔和却强大的生机,缓缓渗入阿兰的肌肤。片刻之后,光丝收回,重新融入青翎的指尖,不留一丝痕迹。她闭目凝神,似乎在解读着光丝带回的生命信息。当她再次睁开那双碧青的眼眸时,里面是洞悉一切的明澈,以及…一丝更深的凝重。
“本源枯竭,点滴无存,如同被烈阳曝晒万载的河床,龟裂干涸,再无一丝水汽。” 她的诊断如同最精准的判词,冰冷地宣告着阿兰身体的现状,“灵蛊寂灭,魂契已断。那与她性命交修、灵魂相系的蛊中之灵,已彻底湮灭,化作飞灰,再无复苏之机。” 她顿了顿,目光似乎穿透了阿兰的躯壳,直视那摇摇欲坠的灵魂之火,“魂火飘摇,微弱如风中残烛,仅余一点执念维系,依附于这具空壳之上,随时…可能彻底熄灭,散入幽冥。”
她看向祝龙,清冷的语调带着不容置疑的残酷现实:“寻常药石,纵是续命仙丹,对此亦是杯水车薪。难续此…灯中之油,难聚此…风中残魂。” 最后一句,她用了两个极其形象的比喻,将阿兰比作一盏油尽灯枯、灯芯将烬的残灯,一缕随时会被吹散的残魂,其处境之绝望,昭然若揭。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祝龙的心口。他高大的身躯几不可察地晃了一下,本就因内伤和忧思而苍白的脸色,瞬间褪尽了最后一丝血色,变得如同金纸,嘴唇紧抿成一条毫无生气的直线,仿佛下一刻就要碎裂。那沉入谷底的心,仿佛又被这残酷的诊断狠狠踏上了一脚,直坠向无底深渊。他紧握的双拳,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刺破皮肤,渗出点点殷红,却浑然不觉疼痛,只有无边的冰冷和绝望在四肢百骸蔓延。李青山和王石头亦是脸色剧变,眼中刚刚因青翎苏醒而燃起的一丝微弱希望,此刻被这盆冰水彻底浇灭,只剩下深重的悲凉。
“不过…”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绝望几乎要将祝龙彻底压垮之际,青翎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缕微光。她此刻已完全恢复了那古井无波的清冷神态,耳尖那抹诱人的霞色早已褪去,仿佛从未出现过。她的目光转向了一旁忧心如焚、几乎站立不稳的石婆婆——这位苗疆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蛊师,是阿兰的半个师父,一直视阿兰如己出,此刻浑浊的老眼里满是血丝,写满了焦虑与深入骨髓的痛惜。
青翎的语调依旧平淡,却带着一丝引导的意味:“此间蛊师,浸淫苗疆秘术,通晓草木精魂,或知…一二不为外人所道的线索?纵使渺茫,亦是方向。” 她将寻求一线生机的希望,巧妙地抛向了熟悉阿兰、熟悉这片土地、熟悉龙婆传承的石婆婆。这并非推诿,更像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判断:解铃还须系铃人,阿兰的根在苗疆,或许生机也藏在这片土地的秘密之中。
这寻常的称呼,如同投入静谧深潭的一颗石子,在羽人少女青翎那仿佛亘古不变的意识深处,激起了意想不到的涟漪。祝龙那带着人间烟火气的自然称谓,清晰地传入她的耳中。数百年的漫长岁月里,凡俗众生面对她这非人之躯,反应无外乎两种:要么是敬畏到骨子里,匍匐在地口称“神女”;要么是恐惧到极点,视若妖魔,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恶语相向。如此平等、自然、带着一丝人间温情的“姑娘”二字,对她而言,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这简单的称谓,像一把无形的钥匙,轻轻触碰了她心灵深处某个尘封已久的、连她自己都未曾觉察的角落。她碧青的瞳孔深处,那片倒映着浩瀚星海、蕴藏着超越岁月智慧的深邃,似乎极其细微地、难以察觉地波动了一下。如同亿万星辰运行轨道中,一颗微尘的轨迹发生了极其微小的偏折。紧接着,一抹极其淡薄、转瞬即逝的红晕,如同初春时节,在纯净无瑕的皑皑雪地上,悄然晕开的一点点最浅淡的霞色,毫无征兆地、极其羞涩地爬上了她苍白得近乎透明的精致耳尖。那点晕红,衬得她本就如同极品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的玲珑耳廓,更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生动与脆弱。这陌生的、源自身体本能的热意,让她感到一丝无措。
几乎是出于一种本能的防御,青翎下意识地、极其轻微地向侧面偏了偏头,试图将那暴露了心绪的耳廓藏匿在垂落的几缕深青色发丝之后。她那长而浓密的睫毛,如同受惊的蝶翼,不受控制地快速颤动了几下,在莹润如月华的肌肤上投下细碎的阴影。这细微的动作,是她数百年来罕见的失态,只为掩饰这突如其来的、令她困惑的、属于“凡人”的羞赧情绪。
为了迅速驱散这瞬间的窘迫,重新找回那份属于羽人的、俯瞰尘寰的清冷与疏离,她的目光几乎是带着一丝刻意的凌厉,立刻从祝龙身上移开,重新落回竹榻上毫无生气的阿兰身上。她的语气似乎比刚才陈述祝龙伤势时更加清冷了几分,如同冰泉滑过寒玉,不带一丝人间温度:
“燃命引魂…以己身本源为薪柴,燃尽魂魄为引线,强行接续他人命轨…” 她的话语清晰地揭示出阿兰所施秘法的本质,每一个字都带着残酷的意味,“此等决绝情义,纵览凡尘俗世,亦是…罕见。” 她似乎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但那“罕见”二字尾音的轻微停顿,又仿佛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喟叹。
话音未落,青翎修长如玉的指尖微微抬起。无需任何咒语或手势,一缕比发丝还要纤细、纯粹由淡金色液态星光凝聚而成的光丝,如同拥有生命的灵蛇,无声无息地从她指尖探出,精准地缠绕上阿兰露在薄毯外、同样冰冷得毫无生气的手腕。那光丝散发着柔和却强大的生机,缓缓渗入阿兰的肌肤。片刻之后,光丝收回,重新融入青翎的指尖,不留一丝痕迹。她闭目凝神,似乎在解读着光丝带回的生命信息。当她再次睁开那双碧青的眼眸时,里面是洞悉一切的明澈,以及…一丝更深的凝重。
“本源枯竭,点滴无存,如同被烈阳曝晒万载的河床,龟裂干涸,再无一丝水汽。” 她的诊断如同最精准的判词,冰冷地宣告着阿兰身体的现状,“灵蛊寂灭,魂契已断。那与她性命交修、灵魂相系的蛊中之灵,已彻底湮灭,化作飞灰,再无复苏之机。” 她顿了顿,目光似乎穿透了阿兰的躯壳,直视那摇摇欲坠的灵魂之火,“魂火飘摇,微弱如风中残烛,仅余一点执念维系,依附于这具空壳之上,随时…可能彻底熄灭,散入幽冥。”
她看向祝龙,清冷的语调带着不容置疑的残酷现实:“寻常药石,纵是续命仙丹,对此亦是杯水车薪。难续此…灯中之油,难聚此…风中残魂。” 最后一句,她用了两个极其形象的比喻,将阿兰比作一盏油尽灯枯、灯芯将烬的残灯,一缕随时会被吹散的残魂,其处境之绝望,昭然若揭。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祝龙的心口。他高大的身躯几不可察地晃了一下,本就因内伤和忧思而苍白的脸色,瞬间褪尽了最后一丝血色,变得如同金纸,嘴唇紧抿成一条毫无生气的直线,仿佛下一刻就要碎裂。那沉入谷底的心,仿佛又被这残酷的诊断狠狠踏上了一脚,直坠向无底深渊。他紧握的双拳,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刺破皮肤,渗出点点殷红,却浑然不觉疼痛,只有无边的冰冷和绝望在四肢百骸蔓延。李青山和王石头亦是脸色剧变,眼中刚刚因青翎苏醒而燃起的一丝微弱希望,此刻被这盆冰水彻底浇灭,只剩下深重的悲凉。
“不过…”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绝望几乎要将祝龙彻底压垮之际,青翎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缕微光。她此刻已完全恢复了那古井无波的清冷神态,耳尖那抹诱人的霞色早已褪去,仿佛从未出现过。她的目光转向了一旁忧心如焚、几乎站立不稳的石婆婆——这位苗疆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蛊师,是阿兰的半个师父,一直视阿兰如己出,此刻浑浊的老眼里满是血丝,写满了焦虑与深入骨髓的痛惜。
青翎的语调依旧平淡,却带着一丝引导的意味:“此间蛊师,浸淫苗疆秘术,通晓草木精魂,或知…一二不为外人所道的线索?纵使渺茫,亦是方向。” 她将寻求一线生机的希望,巧妙地抛向了熟悉阿兰、熟悉这片土地、熟悉龙婆传承的石婆婆。这并非推诿,更像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判断:解铃还须系铃人,阿兰的根在苗疆,或许生机也藏在这片土地的秘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