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秋去冬来-《东汉末年小山匪》

  原本是打狗看主人,可是刘宏已经死了3个月有余,参谋长贾诩想要拿下残存的益州。

  现在的益州成为了外族人的大本营,剩余人口200余万,而汉人不足50万人。

  刘焉成为益州牧之后,一味地迁就外族人而岢待汉人,让贾龙等人很不满,于是带着汉家义兵2000余人造反了。

  占据了汉人地盘的板楯蛮、賨人、羌氐人和南蛮人,不遗余力地支持刘焉,为此成立了联军“青羌兵”3万余人,打得贾龙抱头鼠窜。

  迫不得已的贾龙向凉州总督陈懿求援,陈懿为此及时地向内政院和军事委员会报告。

  想睡觉,有人送枕头。无论是徐庶总理还是参谋长贾诩,眼馋益州盆地已久,既然益州已经被外族人“鸠占鹊巢”,那就立即派兵把它攻占,顺带把板楯蛮、賨人、羌氐人和南蛮人统统消灭。

  这一次刘智没有反对,只是建议:让青州海警队、枭龙军参战,以空中打击为主,铁甲船封锁码头,机动团清扫残余的敌人。

  这就是陆、水、空三军协同的打击之法,贾诩于9月1日发布了作战命令:管承立即带领青州海警队南下,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进入益州盆地,封锁各个码头;枭龙军以直升飞机和空中“三蹦子”为主,先是占据益州盆地中心的德阳县;交州的任高飞机动团北上,凉州的刘新民机动团南下,漆垣的关羽机动团西进,从三个方向进入益州。

  由于空军担任主攻兼侦察,所以张辽被军事委员会任命为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不仅要攻占益州盆地,还得尽量消灭板楯蛮、賨人、羌氐人和南蛮人;时间没有限制,还可以自由发挥,张辽为此愉快地领命而去。

  山高路险,崎岖难行,这就是所谓的“蜀道难”,3个机动团不约而同地临时改编为骑兵团。

  好战分子任高飞,熟悉入蜀的路线,带兵从临尘北上直奔汾山关。有什么样的将领,就有什么样的士兵,日夜急行军数日之后任高飞带兵于9月5日顺利地占据了汾山关。

  汾山关是益州盆地的南大门,南大门丢了,益州盆地已是岌岌可危,刘焉却是毫不知情而日夜笙歌。

  得知喜讯的贾诩疑问:“板楯蛮、賨人、羌氐人和南蛮人都是黄种人,和咱们同宗同源吗?”

  刘智肯定地回答:“是!他们也是炎黄子孙。”

  贾诩再问:“校长,你为何称呼他们为外族人?”

  刘智没好气地回答:“因为他们都是衣冠禽兽,不配与咱们同族,必须要从人世间消失。”

  众人听后哈哈大笑,校长的心里也有过不去的坎。其实,刘智的想法很简单,同化、教育他们费时费力,不如一劳永逸地把他们消灭干净。

  秋去冬来,南京城和晋阳城相比,不是寒冷,而是湿冷。陈森开玩笑说:“不用热炕,夜里哆嗦;用了热炕,浑身冒汗,俺很是怀念晋阳城的小日子。”

  刘智予以真诚的安慰:“过了今年,到了明年的冬季,你一定会习惯这里的气候。”

  新工艺酿造的黄酒,清澈透明,好喝又后劲十足,刘智往里搞个蛋花、加点白糖,于是女人们也爱喝。

  在地里挖坑,把密封妥当的一坛坛黄酒埋进去,待到安乐公主出嫁的时候挖出来招待客人,这时候的黄酒有个很好听的称呼“女儿红”。在地里埋藏了10几年以上的黄酒,酒色已经变成了淡红色,酒香迷人,酒味醇厚悠长……

  清平女王刘钰深信不疑,因为老公没有必要欺骗任何一个人,坚决要求埋藏黄酒1000坛以上。

  开什么玩笑?家庭小作坊生产黄酒1000坛以上会累死人,于是刘智把黄酒、啤酒酿造的新工艺交给了内政院,仅仅要求10%的利润分红。

  典韦、潘峰和陈家三兄弟等人为此翻白眼,认为校长变傻了;俗话说得好,有钱不赚是傻子。

  各个酒厂是政府的创收大户,个人不能和政府争利。校长的解释,让众人无话可说了。

  白宫有暖气,十三姐的二楼有壁炉,不要脸的典韦、潘峰、贾诩和于吉等人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