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轩三楼的一处雅间,案上燃着一炉兰草香。
烟气袅袅绕着悬在梁上的玉磬,角落处还放着支刚用过的紫竹箫。
箫尾缀着颗小巧的珍珠,一看便知是贵重之物。
坊主来妮正坐在软榻上,指尖还沾着些箫管的凉意。
她刚练完一曲,便听闻管事来报。
说将作大匠吴修之子吴懿与一位“大将军府何家之人”来拜会求见,说是“宴乐革新”。
“宴乐革新?”
来妮眼神迷离,一副还没有醒酒的样子。“请他们过来吧。”
“唯!”
管事直接去了。
原本绿绮来找,意思是让坊主去二楼雅座,这种话管事哪里敢说。
当即改成吴懿和何方要来拜会求见。
别人不清楚,管事哪里不清楚。
坊主根本不是普通商人,其是来氏的族人,虽说不是宗脉,但也相距不远。
当初联姻的也是世家大族,只是嫁过去不久,夫君早夭。
因为没有子嗣,又回到来氏族中。
被宗脉司空来艳之女来氏相中,开始打理听竹坊的产业。
据说有很多权贵相中来妮,意欲说亲,不过她都没什么兴趣。
......
脚步声自廊外传来,绿绮引着吴懿和何方进来。
来妮缓缓起身,抬手理了理身上的墨色锦缎曲裾。
裙裾上绣着暗纹的缠枝莲,不张扬却显贵气,腰间系着条羊脂玉带,衬得她丰腴的身段更显窈窕。
待竹帘掀开,她抬眼望去,先见着吴懿带着几分拘谨的笑脸,身后跟着个身形挺拔的年轻少年,正是何方。
再往后,是四个先前在二楼还巧笑嫣然的姬妾。
此刻却都敛了神色,显得有些局促。
“吴郎、何郎来了。”
来妮开口,声音不似来莺儿那般清越,却带着成熟女子特有的温润。
像浸了蜜的温酒,尾音还裹着丝刚吹完箫的慵懒,“贱妾来氏妮。”
说罢,她微微屈膝行礼,虽动作轻柔,眼底却藏着丝不易察觉的威仪。
“坊主!”
何方拱手行礼。
只是眼神不由得多在对方身上看了几眼。
来妮眉梢轻挑时带着几分疏离,唇角微扬时又透着几分亲和。
竟与后世的闫姓女星有几分神似。
可肌肤却更显莹白,像是上好的羊脂玉,被岁月养出了熟韵。
丰腴的身段裹在锦缎里,一举一动都透着股“满级人妻”的慵懒。
活脱脱一颗熟透了的水蜜桃,勾得人移不开眼。
不对,是满级寡妇!
吴懿也是连忙拱手回礼:“晚辈吴懿,今日得见坊主,实属幸事。”
“快请入座嘛。”
来妮媚眼如丝。
吴懿低头入座,何方确实忍不住又看了几眼。
先前觉得云袖娇柔、锦书灵动,已是难得的美人,可与来妮一比,竟像没长开的孩子般。
果然,可爱和清纯,在性感面前不值一文。
来妮的美,不是少女的青涩,而是历经世事沉淀后的从容。
眼角虽有极淡的细纹,却添了几分韵味。
抬手时露出的手腕,肌肤莹润,带着成熟女子的软绵。
便是那声“何郎”,都比锦书的娇唤多了几分让人心醉的分量。
少年不知姐姐好,空把萝莉当成宝。
这岁月养出的熟韵......(画外音,聂翠道:你们还觉得何方看我一眼,我指使人打他十军棍过分么?)
“何郎?”
来妮的目光落在何方身上,带着几分审视,却不显得冒犯,“听闻何郎来自大将军府何家,不知与大将军是何关系?”
何方这才收了心神,笑着回应:“晚辈何方,不过是大将军府部曲出身,蒙何将军恩典,得任队率,算不得什么要紧身份。
今日随吴兄来听竹轩,也是偶然想起些关于宴乐的浅见,斗胆想与坊主商议。
若有不妥之处,还望坊主海涵。”
闻言,来妮依旧是那副微醺的样子,眼神迷离的说道:“那就说说嘛。”
一旁的云袖、锦书等人早已敛了先前的娇态,规规矩矩地站在何方身边,大气都不敢喘。
显然,来妮并不像表面上这么人畜无害。
这时,侍女端上茶盏,茶汤清绿,飘着几片山楂......香气淡雅。
“听竹轩的布局雅致,歌舞也透着风骨,尤其是来莺儿姑娘的《李延年歌》与《盘鼓舞》,堪称雒阳一绝。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
何方先是盛赞,随即话锋一转,点出核心,“只是这打赏之态,未免落了俗套。
铜钱乱抛,既失了雅趣,又显得与听竹轩的格调不符。
倒像市井杂耍的喝彩,浪费了这般好景致。
也糟蹋了这么好的歌舞。”
来妮指尖摩挲着箫管,闻言微微颔首。
她也觉掷钱喝彩少了几分体面,只是雒阳乐坊历来如此。
之前,她也曾想过其他法子,如不允许扔五铢钱,只许扔金饼和绢练。
谁知道,几场下来,扔的人少不说,还有人偷藏金饼,撕破绢练,甚至有人被砸的脑袋鼓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后无奈之下,就继续扔五铢钱吧。
这东西不至于让听竹轩一层的客人动心。
此刻听何方提起,来妮放下箫,双手托腮,伏在案上:“何郎想必已有妙解?不妨直说嘛。”
何方放下茶盏,朗声道:“若要雅致,还是要靠诗文,正所谓‘雒阳少年争缠头,一曲红梢不知数。’”
这话一出,雅间内瞬间静了。
来妮眼底闪过一丝讶异 。
她自幼熟读诗文,却从未听过这后半句,想来是何方原创。
吴懿更是直接睁大了眼,手里的茶盏差点脱手。
他如今正抱着《尚书》啃得头大,连经文都记不全,更别提作这种雅致诗句了!
在这重经学、轻杂艺的时代,能随口吟出这般贴合场景的句子,绝非 “部曲出身” 那般简单。
何方的才学,竟比他这个官宦子弟还深藏不露。
如是想着,他不由得深深看了何方一眼。
东汉有十四门经学,想做官,就要治经,有点类似后世的教科书。
“这诗句之中,‘缠头’以艺人锦帛缠绕头部的装饰,引申为宾客赠予艺人或歌妓的财物,倒也恰当。”
来妮语气里多了几分认真,“只是这‘红梢’,却是何意?”
何方微微一笑,解释道:“这‘红梢’,是晚辈想的新物。
让坊中绣娘用红绸细布裁制成一支红花,取名‘红梢’。
一支红梢定价千钱,往后听竹轩内打赏,不再许抛洒铜钱,只许用红梢。”
他顿了顿,抬手比划着:“试想一番,来莺儿姑娘一曲终了,二楼雅座、三楼雅间纷纷掷下红梢,漫天红花飘落。
落在舞台上、落在客人肩头......
那景象,比铜钱散落的杂乱,不知雅致了多少倍。
既衬得起听竹轩的格调,也能让宾客觉得,这打赏不是粗鄙的挥霍,而是与歌舞相配的雅事。”
来妮闭上眼,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那幅画面,红花伴着余音绕梁的歌声飘落,确比铜钱的冷硬更显温情,也更能衬出听竹轩的 “雅”。
“何郎此言甚妙!
红梢是听竹轩专属之物,往后提起‘红梢’,便知是听竹轩。
千钱一支的定价,既筛掉了随意抛钱的粗鄙客,也能让真正懂雅致的宾客更愿驻足。”来妮总算认真起来,只是眼神中依旧含着三分醉意,那样子,就好像是在勾人......
而且现在直勾勾的看着何方,就好像是看着一块肉......
何方:大姐,能不能别用这种迷离的眼神,我有些控制不住寄几了啊!
吴懿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忍不住插了句:“可不是嘛!
往后咱们来听曲,掷红梢也有面子,总比扔铜钱显得体面。
何兄弟,你这心是怎么长的,连这都能想出来?”
他此刻早忘了《尚书》的头疼,满脑子都是漫天红梢飘落的场景,只觉得这法子又妙又新鲜。
何方心里暗自失笑,这不过是借鉴了后世酒吧高潮时撒彩纸的玩法,换了个贴合汉末的形式罢了。
好吧,唐朝的时候,可能也是这么玩的。
“不过是偶然想到的拙计,能入姊姊的眼,便是在下的幸事。”
得到系统的提醒,来妮对他的亲密度从3点,先是随着一句诗词攀升到18,现在又攀升到43,何方也愈发大胆起来,直接叫起了姐......
闻言,吴懿忍不住扭头看了何方一眼。
烟气袅袅绕着悬在梁上的玉磬,角落处还放着支刚用过的紫竹箫。
箫尾缀着颗小巧的珍珠,一看便知是贵重之物。
坊主来妮正坐在软榻上,指尖还沾着些箫管的凉意。
她刚练完一曲,便听闻管事来报。
说将作大匠吴修之子吴懿与一位“大将军府何家之人”来拜会求见,说是“宴乐革新”。
“宴乐革新?”
来妮眼神迷离,一副还没有醒酒的样子。“请他们过来吧。”
“唯!”
管事直接去了。
原本绿绮来找,意思是让坊主去二楼雅座,这种话管事哪里敢说。
当即改成吴懿和何方要来拜会求见。
别人不清楚,管事哪里不清楚。
坊主根本不是普通商人,其是来氏的族人,虽说不是宗脉,但也相距不远。
当初联姻的也是世家大族,只是嫁过去不久,夫君早夭。
因为没有子嗣,又回到来氏族中。
被宗脉司空来艳之女来氏相中,开始打理听竹坊的产业。
据说有很多权贵相中来妮,意欲说亲,不过她都没什么兴趣。
......
脚步声自廊外传来,绿绮引着吴懿和何方进来。
来妮缓缓起身,抬手理了理身上的墨色锦缎曲裾。
裙裾上绣着暗纹的缠枝莲,不张扬却显贵气,腰间系着条羊脂玉带,衬得她丰腴的身段更显窈窕。
待竹帘掀开,她抬眼望去,先见着吴懿带着几分拘谨的笑脸,身后跟着个身形挺拔的年轻少年,正是何方。
再往后,是四个先前在二楼还巧笑嫣然的姬妾。
此刻却都敛了神色,显得有些局促。
“吴郎、何郎来了。”
来妮开口,声音不似来莺儿那般清越,却带着成熟女子特有的温润。
像浸了蜜的温酒,尾音还裹着丝刚吹完箫的慵懒,“贱妾来氏妮。”
说罢,她微微屈膝行礼,虽动作轻柔,眼底却藏着丝不易察觉的威仪。
“坊主!”
何方拱手行礼。
只是眼神不由得多在对方身上看了几眼。
来妮眉梢轻挑时带着几分疏离,唇角微扬时又透着几分亲和。
竟与后世的闫姓女星有几分神似。
可肌肤却更显莹白,像是上好的羊脂玉,被岁月养出了熟韵。
丰腴的身段裹在锦缎里,一举一动都透着股“满级人妻”的慵懒。
活脱脱一颗熟透了的水蜜桃,勾得人移不开眼。
不对,是满级寡妇!
吴懿也是连忙拱手回礼:“晚辈吴懿,今日得见坊主,实属幸事。”
“快请入座嘛。”
来妮媚眼如丝。
吴懿低头入座,何方确实忍不住又看了几眼。
先前觉得云袖娇柔、锦书灵动,已是难得的美人,可与来妮一比,竟像没长开的孩子般。
果然,可爱和清纯,在性感面前不值一文。
来妮的美,不是少女的青涩,而是历经世事沉淀后的从容。
眼角虽有极淡的细纹,却添了几分韵味。
抬手时露出的手腕,肌肤莹润,带着成熟女子的软绵。
便是那声“何郎”,都比锦书的娇唤多了几分让人心醉的分量。
少年不知姐姐好,空把萝莉当成宝。
这岁月养出的熟韵......(画外音,聂翠道:你们还觉得何方看我一眼,我指使人打他十军棍过分么?)
“何郎?”
来妮的目光落在何方身上,带着几分审视,却不显得冒犯,“听闻何郎来自大将军府何家,不知与大将军是何关系?”
何方这才收了心神,笑着回应:“晚辈何方,不过是大将军府部曲出身,蒙何将军恩典,得任队率,算不得什么要紧身份。
今日随吴兄来听竹轩,也是偶然想起些关于宴乐的浅见,斗胆想与坊主商议。
若有不妥之处,还望坊主海涵。”
闻言,来妮依旧是那副微醺的样子,眼神迷离的说道:“那就说说嘛。”
一旁的云袖、锦书等人早已敛了先前的娇态,规规矩矩地站在何方身边,大气都不敢喘。
显然,来妮并不像表面上这么人畜无害。
这时,侍女端上茶盏,茶汤清绿,飘着几片山楂......香气淡雅。
“听竹轩的布局雅致,歌舞也透着风骨,尤其是来莺儿姑娘的《李延年歌》与《盘鼓舞》,堪称雒阳一绝。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
何方先是盛赞,随即话锋一转,点出核心,“只是这打赏之态,未免落了俗套。
铜钱乱抛,既失了雅趣,又显得与听竹轩的格调不符。
倒像市井杂耍的喝彩,浪费了这般好景致。
也糟蹋了这么好的歌舞。”
来妮指尖摩挲着箫管,闻言微微颔首。
她也觉掷钱喝彩少了几分体面,只是雒阳乐坊历来如此。
之前,她也曾想过其他法子,如不允许扔五铢钱,只许扔金饼和绢练。
谁知道,几场下来,扔的人少不说,还有人偷藏金饼,撕破绢练,甚至有人被砸的脑袋鼓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后无奈之下,就继续扔五铢钱吧。
这东西不至于让听竹轩一层的客人动心。
此刻听何方提起,来妮放下箫,双手托腮,伏在案上:“何郎想必已有妙解?不妨直说嘛。”
何方放下茶盏,朗声道:“若要雅致,还是要靠诗文,正所谓‘雒阳少年争缠头,一曲红梢不知数。’”
这话一出,雅间内瞬间静了。
来妮眼底闪过一丝讶异 。
她自幼熟读诗文,却从未听过这后半句,想来是何方原创。
吴懿更是直接睁大了眼,手里的茶盏差点脱手。
他如今正抱着《尚书》啃得头大,连经文都记不全,更别提作这种雅致诗句了!
在这重经学、轻杂艺的时代,能随口吟出这般贴合场景的句子,绝非 “部曲出身” 那般简单。
何方的才学,竟比他这个官宦子弟还深藏不露。
如是想着,他不由得深深看了何方一眼。
东汉有十四门经学,想做官,就要治经,有点类似后世的教科书。
“这诗句之中,‘缠头’以艺人锦帛缠绕头部的装饰,引申为宾客赠予艺人或歌妓的财物,倒也恰当。”
来妮语气里多了几分认真,“只是这‘红梢’,却是何意?”
何方微微一笑,解释道:“这‘红梢’,是晚辈想的新物。
让坊中绣娘用红绸细布裁制成一支红花,取名‘红梢’。
一支红梢定价千钱,往后听竹轩内打赏,不再许抛洒铜钱,只许用红梢。”
他顿了顿,抬手比划着:“试想一番,来莺儿姑娘一曲终了,二楼雅座、三楼雅间纷纷掷下红梢,漫天红花飘落。
落在舞台上、落在客人肩头......
那景象,比铜钱散落的杂乱,不知雅致了多少倍。
既衬得起听竹轩的格调,也能让宾客觉得,这打赏不是粗鄙的挥霍,而是与歌舞相配的雅事。”
来妮闭上眼,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那幅画面,红花伴着余音绕梁的歌声飘落,确比铜钱的冷硬更显温情,也更能衬出听竹轩的 “雅”。
“何郎此言甚妙!
红梢是听竹轩专属之物,往后提起‘红梢’,便知是听竹轩。
千钱一支的定价,既筛掉了随意抛钱的粗鄙客,也能让真正懂雅致的宾客更愿驻足。”来妮总算认真起来,只是眼神中依旧含着三分醉意,那样子,就好像是在勾人......
而且现在直勾勾的看着何方,就好像是看着一块肉......
何方:大姐,能不能别用这种迷离的眼神,我有些控制不住寄几了啊!
吴懿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忍不住插了句:“可不是嘛!
往后咱们来听曲,掷红梢也有面子,总比扔铜钱显得体面。
何兄弟,你这心是怎么长的,连这都能想出来?”
他此刻早忘了《尚书》的头疼,满脑子都是漫天红梢飘落的场景,只觉得这法子又妙又新鲜。
何方心里暗自失笑,这不过是借鉴了后世酒吧高潮时撒彩纸的玩法,换了个贴合汉末的形式罢了。
好吧,唐朝的时候,可能也是这么玩的。
“不过是偶然想到的拙计,能入姊姊的眼,便是在下的幸事。”
得到系统的提醒,来妮对他的亲密度从3点,先是随着一句诗词攀升到18,现在又攀升到43,何方也愈发大胆起来,直接叫起了姐......
闻言,吴懿忍不住扭头看了何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