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缺的是人-《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

  东汉末年的叛乱,按下葫芦浮起瓢。

  凉州叛乱,征发乌桓人平叛。

  乌桓人叛乱,征发匈奴人平叛。

  然后匈奴人也叛乱......

  不过这些和何方都没有关系。

  他送走吴匡与甄俨,随即便召唤何宝、鲍出、李义、凌操等亲信,齐聚津口总坛议事。

  众人刚坐下,李义便率先拱手笑道:“恭喜何屯长!

  一日之内连得升迁、获来氏青睐,往后津帮在雒阳,怕是无人敢小觑了。”

  何宝跟着附和,嗓门洪亮:“何屯长厉害!

  连大将军府都亲自来宣任,往后某等跟着你,定能沾光!”

  鲍出昂首道:“确实如此。”

  只有凌操不说话,他说话容易漏风,而且身份比较低,现在只是何方的侍卫......

  何方笑着颔首,待众人恭维声稍歇,脸色微微一沉,沉声道:“诸位的心意,我心领了。

  但你们也瞧见了,如今世道不太平,边地羌胡叛离,内地流民四起,朝廷征兵不断。

  如我所料不差,幽州,甚至并州都会乱起来。

  我刚升了屯长,手里多了何玄一队人马。

  接下来怕是用不了多久就得奔赴战场,真刀真枪地打仗了!”

  这话一出,室内瞬间静了几分。

  鲍出却猛地一拍大腿,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打仗好!某这把宝剑,搁在鞘里快锈了。

  正想找机会练练手,杀几个乱贼,挣些军功!”

  凌操也直起身子,眼神灼热。

  他千里迢迢从江东赶到雒阳,本就是为了投军建功,可惜先被张磊忽悠,又被何方痛扁。

  而且被打伤之后,何方居然要他付医药费。

  随后又说他凌操吃了多少东西,不但要汤药费,还要付饭钱、住宿钱......杂七杂八算起来,有差不多十万钱。

  把凌操气的差点吐血躺回去。

  若不是知道打不过何方,他真想扁对方一顿。

  当然,也是他不知道何方有附身卡,否则的话肯定忍不住动手......

  最后何方话锋一转,要他打工偿债,也就是要凌操当他三年侍卫。

  管吃,还有俸禄。

  凌操想着,反正现在一分钱也没有,还有这样的好事,就同意了。

  不过让何方郁闷的是,他以这种招募的凌操,在系统的判定中不算招募名将,可把他气的不轻。

  ......

  如今何方要领兵出战,正是凌操求之不得的机会,当即抱拳道:“某愿随何屯长出征!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话音刚落,何方就接到了系统的提醒。

  “叮!成功招募骁将凌操,激活‘猛将来投’buff,基础名声 10,基础统帅 1,武力 2,政治 2,基础魅力 1!

  当前基础属性:统帅30,武力 53,智力 75,政治26,魅力 76,名声118......”

  “叮!凌操对宿主亲密度 50,当前亲密度 12,进入‘普通朋友区’。

  凌操已认可宿主身份,愿为宿主冲锋陷阵......”

  何方:“......”

  李义看向何方,疑惑道:“屯长,打仗非同小可。

  某等津帮现在的人手,怕是不够用吧?

  精武堂拢共才两百来人,何玄、何宝各带五十人,加起来也就三百出头,真上了战场,怕是难以支撑。”

  “所以我今日召集诸位,正是为了此事。”

  何方沉声道,“我打算,精武堂再招收四百人,凑够六百人;

  同时,何玄、何宝那两队,也要改一改编制。

  不再是松散的帮众,要按军中规矩操练,将来若是出征,便是能上阵的战力!”

  “六百人?”

  李义猛地瞪大了眼,倒吸一口凉气,暗自咋舌:何方这胆子也太大了!

  一个屯长,按规制统领一百人,他竟要练六百人。还

  摆明了是按“部曲”的法子来练,这要是被朝廷察觉,怕是会惹来非议!

  “兵贵精而不贵多。”李义思忖再三,还是建议道。

  何方点点头:“正是如此,我要的不是如寻常郡兵、征兵那般。

  而是‘募兵’,专门挑那些悍勇好斗、想靠军功出头的汉子,给足俸禄,严格操练。

  这种人,上了战场才肯玩命,比那些被逼着当兵的强百倍。”

  他顿了顿,想起后世马隆的典故,这位西晋的名将马隆,只选了三千五百名勇士,就敢带着他们远征凉州。

  当时秃发树机能率上万骑兵围堵,断了他的退路。

  换了普通郡兵,早乱了阵脚。

  可马隆的募兵,个个悍不畏死,在马隆的指挥下,最后竟以三千步兵大破万骑,最后还斩杀了秃发树机能,平定了困扰朝廷百年的凉州叛乱。

  这就是职业兵的厉害!

  三千五百人啊!

  张温之前的大胜,带着周慎、董卓、孙坚、陶谦等宿将,还有四五万人马,耗时良久,最终也是驱赶了事,到了最后还有一场大败。

  “募兵?”

  众人神色疑惑,鲍出抱拳道:“何屯长说得在理。

  逼民为兵,只会人心涣散;募勇为卒,方能上下一心。”

  李义担忧道:“屯长,只是……朝廷如今并未给你募兵权,大将军府也未必有这个权限,这事若是明着来,怕是不妥。”

  “这点我早有打算。”

  何方看向李义,“李兄,接下来要劳烦你安排人演一出‘双簧’......”

  李义眼睛一亮,拱手应道:“此事交给我!

  保管办得妥妥当当,不让外人起疑!”

  ......

  商议完扩军等事宜,日头已过正午。

  刚歇了片刻,便有手下来报:“何屯长,吴懿公子带着一位吴氏族人来了。

  说是闾里建设的批文下来了,特来交接营建之事。”

  何方连忙起身,迎至津口外。

  只见孟光正陪着吴懿说话,两人身旁站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身着青布襜褕,腰间别着墨斗、曲尺,一看便是常年经手营建的匠人。

  吴懿笑着介绍:“何兄弟,这位是我族中长辈吴湖,掌管吴氏营建多年,经验老道。

  闾里建设的事,你和他商议就行。”

  吴湖拱手行礼,语气沉稳:“见过何队率......”

  闻言,一旁的凌操冷冷开口道:“某家队率已经升职为屯长。”

  “恭喜,恭喜!”

  吴懿哈哈笑道。

  吴湖则是拱手道:“抱歉!”

  何方笑道:“无妨,且说说营建的事情。”

  吴湖道:“吴某已看过津口的地形,不知屯长对闾里建设,有何想法?”

  何方领着两人往空地走去,一边指画一边说:“我打算,以‘什’为单位建院落——十户人家住一个院子,这样方便管理。

  队率单独住一个小院,屯长的院子再大些,按职级分房,也能激励众人。”

  在他的思考过程中,只有愿意参军、将来能上战场的士卒,才能分到房子。

  吴湖点点头,又问:“那道路、排污呢?

  这两处若是没规划好,往后住起来麻烦得很。”

  “排污这点,倒不用太费心。”

  何方笑道,“古人早有法子,有些依山傍水的村子,会引河水穿村而过,既排污又清洁。

  只是雒阳津口没这条件,咱们只能挖排污沟,让污水顺着沟流到城外的河里。”

  吴湖闻言,从随身布袋里掏出纸笔,飞快画了个草图:“何屯长,若是按‘什’建院,院子怕是会占不少地。

  不如建两层房?底层住人,上层放杂物,既能节省空间,又能让院子宽敞些,您看这样如何?”

  何方凑过去一看,草图上的两层院落布局规整,既符合他“按什聚居”的想法,又解决了占地问题,不由得赞叹道:“吴湖这主意好。

  既专业又周全,就按你说的来!”

  他忽然想起一事,补充道:“还有,每个院子都要建一个公共茅厕,免得污水乱排;

  每一队再修个澡堂,分男女。

  让弟兄们操练完能洗个热水澡,也能少生些病。”

  吴湖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好处——公共茅厕便于集中处理污物,澡堂能保障士卒健康,都是长远之计,当即拱手道:“何屯长考虑得太周全了。

  吴某这就回去细化图纸,保证三日内拿出完整方案!”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热火朝天,从房屋格局聊到材料选用,从道路宽度聊到水井位置,句句都切中要害。

  站在一旁的吴懿,听得目瞪口呆。

  他先前只知何方会吟“雒阳少年争缠头,一曲红梢不知数”,是个懂风雅的文人。

  没料到对方竟对土木营建也如此精通,连“排污”“澡堂”这些匠人都未必能想到的细节,他都考虑得明明白白。

  震惊之余,吴懿忍不住对身旁的孟光感叹:“孟讲部,何兄弟可真不简单!

  既能写诗作词,又懂营建之事,简直是全才啊!”

  孟光捋着胡子,脸上带着几分得意,笑道:“这算什么!

  吴公子有所不知,何屯长还通《春秋》呢,尤其对《公羊传》的见解,精妙得很。

  前些日子跟在下辩论,在下都输了他几分!”

  吴懿更是惊讶,看向何方的目光里满是敬佩。

  而此刻的何方,正和吴湖敲定最后几个细节,忽然察觉到脑海里的系统提示接连响起。

  “吴懿,亲密度 10......”

  “孟光,亲密度 8......”

  “吴湖,亲密度 15......”

  “名声 20,为138......。

  他心中一喜,知道是自己展露的才能赢得了众人的认可。

  待商议完毕,何方爽快地让人去取一百万钱,交给吴湖:“这是预付款。

  辛苦吴工尽快把图纸做出来,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跟我说。”

  吴懿微微一笑,这自然都是商议好的事情。

  “何屯长放心,吴某定不辱命!”吴湖说道。

  这个时候,吴懿也笑着拱手:“何兄弟这般大方,往后吴氏与津帮,定能合作得顺顺利利!”

  说罢,便带着吴湖告辞离去。

  看着两人的背影,何方心中安定了不少。

  扩军的事有了眉目,闾里建设也有了着落,津帮的根基,正在一步步夯实。

  接下来,何宝和何玄那边也要问清楚,愿意上战场打仗的,那就加入正式练军。

  不愿意的,就暂且安置在春园。

  若是尹姝返回大将军府,那这帮人就安置在津帮。

  反正,他现在不缺工作岗位,缺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