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居住的是其父袁成的府邸,朱门巍峨。
门前立着数名劲装护卫,见二人深夜到来,连忙迎入府中。
关羽张飞等人进了前院,便立停住,目送曹操和刘备进入二门。
二人迈过二门,穿过栽满松柏的庭院。
便见正堂外,一个约三十多的男子正在等待,曹操和刘备出现在府门时,就有门亭传话进去。
此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颌下三缕长髯梳理得一丝不苟。
身着绣着獬豸纹的黑色朝服,腰束玉带,虽未佩剑,却自带着一股威仪凛然的气度,正是时任侍御史的袁绍。
还有一名男子,立在旁边,却是逄纪。
“本初兄,这么晚了,怎么连衣服都没换!”
曹操笑着上前,拱手见礼。
袁绍笑道:“刚从宫中回来,正要歇息一二,闻说孟德前来,若再更衣,怕是要到明日了。”
“哈哈哈哈!”
曹操跟着笑了起来。
袁绍的目光这才转向刘备,此人他素来听闻。
原本是大儒卢植的学生,在缑氏山授学。
却不爱经书,每日里与公孙瓒一起走马遛狗,穿着华服去逛乐坊妓楼。
听闻前段时间被督邮巡察工作,想送礼没送成。
于是直接绑了督邮,鞭打一百,然后弃官而逃,来到雒阳活动。
刘备是卢植的学生,又是公孙瓒的小弟,且袁绍与公孙瓒关系不差,当然,袁绍的叔父袁隗娶的是卢植老师马融的女儿......所以当时比较忙的他也就直接安排曹操出面照拂一二。
今日一见,果然也是个缺德......不对,是英雄!
古人名字,和现代有异曲同工之妙。
名的话,也是少年就会起的,字则是成年后才赐。
字,一般首字会代表辈分或者排行或者其他之类,二字的话,一般会寄予希望。
如曹操的大父曹腾,字季兴。
季代表排行老四,兴,则寄予了曹腾父亲希望家族兴盛的希望。
另外,二字的话,还会设补。
就是看着孩子少年时缺啥,然后补啥。
如五行缺水,可能会带水,如泽啊,淼啊的。
五行缺金,那就会是金,鑫之类。
比如孟德,孟就是庶长子的意思,德,可能就是曹操少年时比较缺少德行,所以叫孟德。
如今二德组合前来,袁绍温和的笑道:“这位便是玄德吧?
久闻公孙伯圭有位师弟,勇武过人,今日得见,果然气度不凡。”
说罢,竟主动上前,伸手握住要行礼的刘备,语气恳切,“玄德不必多礼,伯圭的朋友,便是我的朋友,在我这里不必拘谨。”
刘备心中猛地一震。
袁绍乃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过继了之后便是嫡子了),如今又是朝廷侍御史,身份尊贵,却对自己这个“弃官避祸”的无名之辈如此折节下交,这份礼遇,让他暗自激动。
但他面上依旧不动声色,躬身行了一礼:“在下刘备,见过侍御史。
蒙侍御史不弃,实乃荣幸。”
三人随即步入正堂,分宾主落座,侍女捧着铜壶上前,为三人斟上茶汤。
曹操端起茶盏,指尖摩挲着杯沿,却并未饮下,而是开门见山道:“本初兄,今夜冒昧来访,实是有要事与你商议。
关于幽州的局势,恐怕不久便要出乱子了。”
袁绍眉头微挑,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曹操素来沉稳,若非事关重大,绝不会深夜登门。
他放下茶盏,语气平和:“哦?幽州近来倒算安稳,鲜卑内乱,自顾不暇,乌桓自叛归本国,一向安分守己,何来‘乱子’之说?”
“此乃大将军府下辖津口屯长何方的断言。”
曹操答道。
他的身份和胸襟,自没有必要抢功。
而转述对方话语,不但能表明自己认可的态度,万一错了,也能把自己摘出事外。
这其实也是职场中常见的手段,有些人只顾抢功,却枉顾风险和口碑,其实是有些鼠目寸光。
“何方?”袁绍略一沉吟,很快忆起此人,“莫非便是前段时间,断言耿鄙必败、凉州将遭涂炭的那个少年队率?”
“正是他,日前升了屯长。”
曹操颔首,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戏谑道,“如今坊间倒有不少传言,说此子曾于梦中得神仙指点。
不仅会相面识人,还能通晓谶纬符命,故而能预判局势。”
袁绍闻言,不禁莞尔:“孟德何时也信起这些虚妄之言了?”
“谶纬之说,本就半真半假。”曹操笑道,“只是这般说辞,即便日后预判有误,也可推给‘神仙示警不明’,于他自身并无损伤,倒也算个聪明法子。”
“说说看,他为何断言幽州将乱?”
袁绍收敛笑意,神色渐渐凝重。
曹操先不急着解释,反倒话锋一转,说起了与何方接触的缘由:“今夜我与玄德闲坐,便去了西市的听竹轩听曲。
一时兴起,给那歌姬来莺儿打赏了十万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成想公路(袁术字)恰在邻座,为了压过我一头,竟当场掷出百万钱打赏。”
他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实则暗带讥讽:“也正因这场闹剧,才引来了何方的注意。
说来也巧,此子竟是来妮的裙下之臣,在听竹轩兼着守护之职。
他见我被公路折了面子,便主动过来敬酒赔罪。
言语间进退有度,倒是个眼神活络的人。”
这番话既说明了结识何方的契机,又不动声色地给袁术“上了眼药”,暗指其行事鲁莽、不知收敛。
果不其然,袁绍听闻袁术如此张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眉头紧锁道:“公路这性子,真是愈发胡闹了!
百万钱随手掷出,只为争一时意气,全然不顾体面!
明日我便去禀明季父(袁隗)与宗兄(袁基),定要好好管教他一番,免得日后闯出更大的祸事!”
曹操见目的达成,心中暗笑,面上却故作劝解,同时把话拉回正题:“本初兄也不必动气,公路年纪尚轻,性子跳脱些也寻常。
只是何方提及的幽州局势,倒真值得咱们重视……”
袁家的族长原应是袁平,他走的是正统士族的路线。
所以二子袁成走了权势路线,即投靠外戚大将军梁冀。
只是袁平早夭,族长一职,也就落到了老三袁逢的头上。
毕竟袁成已经走到了大将军府里,这个是不能回头的。
随后,袁逢死的也早了些,族中事情也就委托给了袁隗。
所以,目前袁家的族长乃是袁隗,不过,宗子,也就是族长继承人,却是袁逢的嫡长子袁基。
袁绍过继给袁成,和袁基就不算亲兄弟了,是故称之为宗兄,是比较正统的叫法。
和官场上称职务,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时候,宗族之间合力,争斗没有皇室那么残酷。
按照规矩来说赵匡胤死后,把位子传给赵光义没问题,但关键是,赵光义死后,要把位子还给赵匡胤嫡长子才是。
“嗯!”
“何方他断言‘幽州必乱’,理由有三。
其一,凉州叛乱数年未平,朝廷威信受损,幽州豪杰难免心生效仿之意;
其二,幽州内附的乌桓人,曾因军粮克扣叛归,朝廷没有下定论,他们恐担忧朝廷秋后算账;
其三,幽州旧吏张纯、张举,近来与乌桓部落往来频繁,常对朝廷怨声载道,恐会借机生事。”
袁绍闻言,眉头瞬间紧锁,转头看向逄纪:“元图,你怎么看?”
逄纪拱手道:“何方此人虽年少,却目光独到。
渔阳张家,素来不安分。
张纯、张举二人本就对朝廷不满,去年便有流言说他们暗中联络乌桓峭王。
如今再结合凉州之乱的影响,幽州确有生乱之兆。
此人能透过表象看透隐患,当真是难得的人才!”
门外护卫又来通报:“主公,甄家二公子甄俨来访,说有要事求见。”
“快快请进。”
甄俨在大将军府中任掾属,和袁绍素来有不少交集,两人关系不差。
不多时,中山甄氏的甄俨,神色匆匆,快步而入。
他见到袁绍便拱手道:“本初兄......孟德兄也在!”
接着见袁绍点头,便道:“我日前得大将军之令,去津口给何方升官。
他曾言幽州必乱,张纯可能要反。
我不敢轻信,便令族中近日来雒阳者齐聚,细细盘问下,知中山国张纯旧部颇多异动。
如此看来,幽州危矣!
是故前来告知。”
甄俨从何方那里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询问族人,果然发现张纯异动。
毕竟他们家族在幽州也有不少的产业和商路。
不过,他先是安排家族迁徙事宜。
待诸事都安排的差不多,这才想起来,要向大将军禀告。
他在大将军府地位不高,又惟恐直接上报不妥(万一事有不谐),于是这才想起来,寻找好友袁绍。
袁绍和大将军关系更好,而且身世雄厚。
闻言,曹操、逄纪皆神色凝重。
甄俨都这么说,看来幽州乱的概率又大大提升了。
接连两人印证了何方的预判,袁绍反倒镇定下来:“先前凉州叛乱,被郑达等人抢了先机,如今在大将军面前风头正劲,咱们这些人,反倒落了后手。
如今幽州之事,倒是咱们的机会,希望可以提前布局,避免这场叛乱。”
“那现在就走?”
曹操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
幽州叛乱要起,早一步部署便多一分胜算。
袁绍点了点头,语气果决:“正要连夜赶去大将军府。”
众人当即起身往外走,脚步匆匆。
刚至府门,袁绍却忽然回身喊住曹操:“孟德,你就不用去了。”
“这?”
曹操闻言一怔,脚步顿住,眼中满是疑惑。
就在曹操怔忪间,袁绍从袖中取出一封折叠整齐的奏疏,递了过去。
曹操接过奏疏展开一看,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竟是豫州刺史的弹劾奏疏!
奏疏中明言 “曹仁暗中结交少年、豢养死士,行踪诡秘,恐是为其姊(即前外戚宋奇之妻)复仇而起......”。
字字句句,皆是构陷。
曹操攥紧奏疏,心中暗骂:此举何其阴毒!曹家因宋奇案牵连,差点一蹶不振。
幸好曹腾底蕴深厚,留下的恩情足够多,还有人护持。
但这陈年旧事,却被豫州刺史翻出大做文章,和阴结少年放到一起。
若这封奏疏递到皇帝面前,曹家必又要经历一场灭顶风波,轻则罢官,重则抄家!
“此事唯有你亲自回去处理方能稳妥,旁人皆无此能力。”
袁绍的声音适时响起,语气凝重,“至于那豫州刺史,这般构陷曹家,断然留他不得,你需设法处置。”
刺史的奏报,是直通御史台。
御史台,设御史中丞1人,秩千石。
御史中丞本为御史大夫之丞,掌管监察,秘密检举百官非法行为。
后来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就独立出来率领御史台和各州刺史,名义上归属少府,实则直接对口天子。
袁绍目前担任的侍御史,便是御史中丞的属官。
这奏疏被他私自拿走,不足为奇。
但若是后面豫州刺史继续上书,他也没有能力保证每次都能拿走。
曹操此刻仍有些发懵,连忙问道:“可该怎么处理?
既要避祸,又要除这祸患,两头难顾啊!”
袁绍缓缓道:“你听我安排:明日起,你便对外称病,辞归谯县乡里,表面上做个‘春夏读书、秋冬弋猎’的隐士,暂避朝堂锋芒。
这是第一步,先脱开眼前的构陷。”
“不是回去处理么?怎么反倒要隐居?” 曹操瞪大双眼,愈发不解。
“隐居只是表面文章,掩人耳目罢了。”
袁绍解释道,“其二,处置那豫州刺史,你切记绝不可亲自动手,须遣心腹之人行事;
事后务必将动手之人设法救出,不留任何痕迹,免得落人口实。”
这个救出,或许是救出,或许指灭口,关键看曹操怎么选择。
袁绍顿了顿,又道:“其三,曹仁行事太过张扬,才给了旁人可乘之机。
你回去后,明面隐居,暗中却要借势招募兵勇,将曹仁的人手规整起来,积蓄力量。
幽州叛乱若起,就有机会行事。
到时候我自会在朝中斡旋,先为你谋一个两千石的实职,助你重返朝堂。”
说到此处,袁绍话锋一转,提及不远处的刘备:“刘备此子,有英雄之姿,且能得关张二人死力,绝非池中之物。
你回去后,可将招募兵勇之事托付于他。
其余后续朝堂上的周旋,我自有安排,你无需担忧。”
曹操听着袁绍条理清晰的谋划,心中的慌乱渐渐平息,眉头舒展,拱手道:“多谢本初兄周全!
孟德记下了,定按你所言行事。”
袁绍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事不宜迟。
待日后局势明朗,你我再共图大业,匡扶汉室。”
曹操应了声 “唯”,转身便去寻刘备交代事宜,脚步虽急,心中却已有了定数,
此番虽遭构陷,却也得了袁绍的周密安排,更有机会暗中积蓄力量,未必不是因祸得福。
但不知为何,心中就是不爽。
......
是夜,曹操抱着大肚子的卞氏,眼神之中尽是爱意。
口中却道:“来莺儿,某乃谯县曹孟德也!”
卞氏哀声道:“妾身已有身孕,哀曹郎怜惜则个。”
“这明明是我们的第一次,哪里来的野种,来莺儿,你敢偷人。找打!”
“啪!”
曹操的大手狠狠的拍在臀处:“唱歌!唱歌我就原谅你”
“北国有佳人......”
门前立着数名劲装护卫,见二人深夜到来,连忙迎入府中。
关羽张飞等人进了前院,便立停住,目送曹操和刘备进入二门。
二人迈过二门,穿过栽满松柏的庭院。
便见正堂外,一个约三十多的男子正在等待,曹操和刘备出现在府门时,就有门亭传话进去。
此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颌下三缕长髯梳理得一丝不苟。
身着绣着獬豸纹的黑色朝服,腰束玉带,虽未佩剑,却自带着一股威仪凛然的气度,正是时任侍御史的袁绍。
还有一名男子,立在旁边,却是逄纪。
“本初兄,这么晚了,怎么连衣服都没换!”
曹操笑着上前,拱手见礼。
袁绍笑道:“刚从宫中回来,正要歇息一二,闻说孟德前来,若再更衣,怕是要到明日了。”
“哈哈哈哈!”
曹操跟着笑了起来。
袁绍的目光这才转向刘备,此人他素来听闻。
原本是大儒卢植的学生,在缑氏山授学。
却不爱经书,每日里与公孙瓒一起走马遛狗,穿着华服去逛乐坊妓楼。
听闻前段时间被督邮巡察工作,想送礼没送成。
于是直接绑了督邮,鞭打一百,然后弃官而逃,来到雒阳活动。
刘备是卢植的学生,又是公孙瓒的小弟,且袁绍与公孙瓒关系不差,当然,袁绍的叔父袁隗娶的是卢植老师马融的女儿......所以当时比较忙的他也就直接安排曹操出面照拂一二。
今日一见,果然也是个缺德......不对,是英雄!
古人名字,和现代有异曲同工之妙。
名的话,也是少年就会起的,字则是成年后才赐。
字,一般首字会代表辈分或者排行或者其他之类,二字的话,一般会寄予希望。
如曹操的大父曹腾,字季兴。
季代表排行老四,兴,则寄予了曹腾父亲希望家族兴盛的希望。
另外,二字的话,还会设补。
就是看着孩子少年时缺啥,然后补啥。
如五行缺水,可能会带水,如泽啊,淼啊的。
五行缺金,那就会是金,鑫之类。
比如孟德,孟就是庶长子的意思,德,可能就是曹操少年时比较缺少德行,所以叫孟德。
如今二德组合前来,袁绍温和的笑道:“这位便是玄德吧?
久闻公孙伯圭有位师弟,勇武过人,今日得见,果然气度不凡。”
说罢,竟主动上前,伸手握住要行礼的刘备,语气恳切,“玄德不必多礼,伯圭的朋友,便是我的朋友,在我这里不必拘谨。”
刘备心中猛地一震。
袁绍乃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过继了之后便是嫡子了),如今又是朝廷侍御史,身份尊贵,却对自己这个“弃官避祸”的无名之辈如此折节下交,这份礼遇,让他暗自激动。
但他面上依旧不动声色,躬身行了一礼:“在下刘备,见过侍御史。
蒙侍御史不弃,实乃荣幸。”
三人随即步入正堂,分宾主落座,侍女捧着铜壶上前,为三人斟上茶汤。
曹操端起茶盏,指尖摩挲着杯沿,却并未饮下,而是开门见山道:“本初兄,今夜冒昧来访,实是有要事与你商议。
关于幽州的局势,恐怕不久便要出乱子了。”
袁绍眉头微挑,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曹操素来沉稳,若非事关重大,绝不会深夜登门。
他放下茶盏,语气平和:“哦?幽州近来倒算安稳,鲜卑内乱,自顾不暇,乌桓自叛归本国,一向安分守己,何来‘乱子’之说?”
“此乃大将军府下辖津口屯长何方的断言。”
曹操答道。
他的身份和胸襟,自没有必要抢功。
而转述对方话语,不但能表明自己认可的态度,万一错了,也能把自己摘出事外。
这其实也是职场中常见的手段,有些人只顾抢功,却枉顾风险和口碑,其实是有些鼠目寸光。
“何方?”袁绍略一沉吟,很快忆起此人,“莫非便是前段时间,断言耿鄙必败、凉州将遭涂炭的那个少年队率?”
“正是他,日前升了屯长。”
曹操颔首,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戏谑道,“如今坊间倒有不少传言,说此子曾于梦中得神仙指点。
不仅会相面识人,还能通晓谶纬符命,故而能预判局势。”
袁绍闻言,不禁莞尔:“孟德何时也信起这些虚妄之言了?”
“谶纬之说,本就半真半假。”曹操笑道,“只是这般说辞,即便日后预判有误,也可推给‘神仙示警不明’,于他自身并无损伤,倒也算个聪明法子。”
“说说看,他为何断言幽州将乱?”
袁绍收敛笑意,神色渐渐凝重。
曹操先不急着解释,反倒话锋一转,说起了与何方接触的缘由:“今夜我与玄德闲坐,便去了西市的听竹轩听曲。
一时兴起,给那歌姬来莺儿打赏了十万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成想公路(袁术字)恰在邻座,为了压过我一头,竟当场掷出百万钱打赏。”
他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实则暗带讥讽:“也正因这场闹剧,才引来了何方的注意。
说来也巧,此子竟是来妮的裙下之臣,在听竹轩兼着守护之职。
他见我被公路折了面子,便主动过来敬酒赔罪。
言语间进退有度,倒是个眼神活络的人。”
这番话既说明了结识何方的契机,又不动声色地给袁术“上了眼药”,暗指其行事鲁莽、不知收敛。
果不其然,袁绍听闻袁术如此张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眉头紧锁道:“公路这性子,真是愈发胡闹了!
百万钱随手掷出,只为争一时意气,全然不顾体面!
明日我便去禀明季父(袁隗)与宗兄(袁基),定要好好管教他一番,免得日后闯出更大的祸事!”
曹操见目的达成,心中暗笑,面上却故作劝解,同时把话拉回正题:“本初兄也不必动气,公路年纪尚轻,性子跳脱些也寻常。
只是何方提及的幽州局势,倒真值得咱们重视……”
袁家的族长原应是袁平,他走的是正统士族的路线。
所以二子袁成走了权势路线,即投靠外戚大将军梁冀。
只是袁平早夭,族长一职,也就落到了老三袁逢的头上。
毕竟袁成已经走到了大将军府里,这个是不能回头的。
随后,袁逢死的也早了些,族中事情也就委托给了袁隗。
所以,目前袁家的族长乃是袁隗,不过,宗子,也就是族长继承人,却是袁逢的嫡长子袁基。
袁绍过继给袁成,和袁基就不算亲兄弟了,是故称之为宗兄,是比较正统的叫法。
和官场上称职务,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时候,宗族之间合力,争斗没有皇室那么残酷。
按照规矩来说赵匡胤死后,把位子传给赵光义没问题,但关键是,赵光义死后,要把位子还给赵匡胤嫡长子才是。
“嗯!”
“何方他断言‘幽州必乱’,理由有三。
其一,凉州叛乱数年未平,朝廷威信受损,幽州豪杰难免心生效仿之意;
其二,幽州内附的乌桓人,曾因军粮克扣叛归,朝廷没有下定论,他们恐担忧朝廷秋后算账;
其三,幽州旧吏张纯、张举,近来与乌桓部落往来频繁,常对朝廷怨声载道,恐会借机生事。”
袁绍闻言,眉头瞬间紧锁,转头看向逄纪:“元图,你怎么看?”
逄纪拱手道:“何方此人虽年少,却目光独到。
渔阳张家,素来不安分。
张纯、张举二人本就对朝廷不满,去年便有流言说他们暗中联络乌桓峭王。
如今再结合凉州之乱的影响,幽州确有生乱之兆。
此人能透过表象看透隐患,当真是难得的人才!”
门外护卫又来通报:“主公,甄家二公子甄俨来访,说有要事求见。”
“快快请进。”
甄俨在大将军府中任掾属,和袁绍素来有不少交集,两人关系不差。
不多时,中山甄氏的甄俨,神色匆匆,快步而入。
他见到袁绍便拱手道:“本初兄......孟德兄也在!”
接着见袁绍点头,便道:“我日前得大将军之令,去津口给何方升官。
他曾言幽州必乱,张纯可能要反。
我不敢轻信,便令族中近日来雒阳者齐聚,细细盘问下,知中山国张纯旧部颇多异动。
如此看来,幽州危矣!
是故前来告知。”
甄俨从何方那里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询问族人,果然发现张纯异动。
毕竟他们家族在幽州也有不少的产业和商路。
不过,他先是安排家族迁徙事宜。
待诸事都安排的差不多,这才想起来,要向大将军禀告。
他在大将军府地位不高,又惟恐直接上报不妥(万一事有不谐),于是这才想起来,寻找好友袁绍。
袁绍和大将军关系更好,而且身世雄厚。
闻言,曹操、逄纪皆神色凝重。
甄俨都这么说,看来幽州乱的概率又大大提升了。
接连两人印证了何方的预判,袁绍反倒镇定下来:“先前凉州叛乱,被郑达等人抢了先机,如今在大将军面前风头正劲,咱们这些人,反倒落了后手。
如今幽州之事,倒是咱们的机会,希望可以提前布局,避免这场叛乱。”
“那现在就走?”
曹操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
幽州叛乱要起,早一步部署便多一分胜算。
袁绍点了点头,语气果决:“正要连夜赶去大将军府。”
众人当即起身往外走,脚步匆匆。
刚至府门,袁绍却忽然回身喊住曹操:“孟德,你就不用去了。”
“这?”
曹操闻言一怔,脚步顿住,眼中满是疑惑。
就在曹操怔忪间,袁绍从袖中取出一封折叠整齐的奏疏,递了过去。
曹操接过奏疏展开一看,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竟是豫州刺史的弹劾奏疏!
奏疏中明言 “曹仁暗中结交少年、豢养死士,行踪诡秘,恐是为其姊(即前外戚宋奇之妻)复仇而起......”。
字字句句,皆是构陷。
曹操攥紧奏疏,心中暗骂:此举何其阴毒!曹家因宋奇案牵连,差点一蹶不振。
幸好曹腾底蕴深厚,留下的恩情足够多,还有人护持。
但这陈年旧事,却被豫州刺史翻出大做文章,和阴结少年放到一起。
若这封奏疏递到皇帝面前,曹家必又要经历一场灭顶风波,轻则罢官,重则抄家!
“此事唯有你亲自回去处理方能稳妥,旁人皆无此能力。”
袁绍的声音适时响起,语气凝重,“至于那豫州刺史,这般构陷曹家,断然留他不得,你需设法处置。”
刺史的奏报,是直通御史台。
御史台,设御史中丞1人,秩千石。
御史中丞本为御史大夫之丞,掌管监察,秘密检举百官非法行为。
后来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就独立出来率领御史台和各州刺史,名义上归属少府,实则直接对口天子。
袁绍目前担任的侍御史,便是御史中丞的属官。
这奏疏被他私自拿走,不足为奇。
但若是后面豫州刺史继续上书,他也没有能力保证每次都能拿走。
曹操此刻仍有些发懵,连忙问道:“可该怎么处理?
既要避祸,又要除这祸患,两头难顾啊!”
袁绍缓缓道:“你听我安排:明日起,你便对外称病,辞归谯县乡里,表面上做个‘春夏读书、秋冬弋猎’的隐士,暂避朝堂锋芒。
这是第一步,先脱开眼前的构陷。”
“不是回去处理么?怎么反倒要隐居?” 曹操瞪大双眼,愈发不解。
“隐居只是表面文章,掩人耳目罢了。”
袁绍解释道,“其二,处置那豫州刺史,你切记绝不可亲自动手,须遣心腹之人行事;
事后务必将动手之人设法救出,不留任何痕迹,免得落人口实。”
这个救出,或许是救出,或许指灭口,关键看曹操怎么选择。
袁绍顿了顿,又道:“其三,曹仁行事太过张扬,才给了旁人可乘之机。
你回去后,明面隐居,暗中却要借势招募兵勇,将曹仁的人手规整起来,积蓄力量。
幽州叛乱若起,就有机会行事。
到时候我自会在朝中斡旋,先为你谋一个两千石的实职,助你重返朝堂。”
说到此处,袁绍话锋一转,提及不远处的刘备:“刘备此子,有英雄之姿,且能得关张二人死力,绝非池中之物。
你回去后,可将招募兵勇之事托付于他。
其余后续朝堂上的周旋,我自有安排,你无需担忧。”
曹操听着袁绍条理清晰的谋划,心中的慌乱渐渐平息,眉头舒展,拱手道:“多谢本初兄周全!
孟德记下了,定按你所言行事。”
袁绍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事不宜迟。
待日后局势明朗,你我再共图大业,匡扶汉室。”
曹操应了声 “唯”,转身便去寻刘备交代事宜,脚步虽急,心中却已有了定数,
此番虽遭构陷,却也得了袁绍的周密安排,更有机会暗中积蓄力量,未必不是因祸得福。
但不知为何,心中就是不爽。
......
是夜,曹操抱着大肚子的卞氏,眼神之中尽是爱意。
口中却道:“来莺儿,某乃谯县曹孟德也!”
卞氏哀声道:“妾身已有身孕,哀曹郎怜惜则个。”
“这明明是我们的第一次,哪里来的野种,来莺儿,你敢偷人。找打!”
“啪!”
曹操的大手狠狠的拍在臀处:“唱歌!唱歌我就原谅你”
“北国有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