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孟氏易与冀州-《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

  看着袁绍如此咄咄逼人,何方眼中精光闪过。

  这就好像后世公司开会,有人借势胁迫总经理,作为总经理的心腹,此刻岂有不站出来之理。

  不然要站出来说话,还要声音大,还要咄咄逼人!

  否则的话,哽哽唧唧几句话说不清楚,还不如不说话。

  想到处理,深谙职场的何方猛地起身,目光如炬扫过袁绍,朗声道:“袁中郎此言差矣!

  君父有难,臣子当以分忧为要,怎可借边患之机谋‘除奸’之事?

  此非忠君,实乃以下犯上、要挟君主!”

  话语掷地有声,殿内瞬间死寂。

  刘虞、盖勋等人目光转向何方,旁边负责记录的陈琳更是手腕一抖,墨汁都甩到了袍子上。

  袁绍脸色骤变,这顶大帽子,可不好抗,当即说道:“何军侯休得胡言!

  某为汉室除奸,何来要挟之说?”

  “胡言?” 何方上前一步,声音更厉,“昔年太平道叛乱,天下震动,贼众百万。

  皇甫嵩将军集天下之望,尚只敢请开西园金库、调边马应急;

  就是党人得赦,也是要靠中常侍吕强冒死进言,而非臣子借乱逼宫。

  如今四海未平,乌桓兵临甘陵,中郎不思援救,反言‘乱局乃除奸良机’,岂不是要挟国家。

  且不说国家天资明决,性格刚强,岂会受臣子要挟?

  就是事情得行,若逼得宦官走投无路,勾结贼寇,这责任谁来担?”

  “你......”袁绍俊美的面庞上,满是愤怒。

  可何方既然开了火力,又怎么会给对方反驳的机会,当即话锋一转,引经据典:“《论语》有云:‘君君臣臣,本立而道生。’

  为人臣者,当守本分、急君父之所急。

  今冀州危在旦夕,若弃之不顾,待贼兵席卷山东,即便除了宦官,汉室江山已失半壁,又何谓的‘兴汉’。”

  刘虞和盖勋相互看了一眼,何颙和陈琳也相互看了一眼。

  袁绍则是脸色铁青,话说到这份上了,他与何方争辩下去,反倒失了身份。

  毕竟,自己可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公族,对方只不过是大将军的从子,而且是一个没有根基的大将军!

  他对何进拱了拱手,道:“此乃议也,我话已说完,如何定夺,由大将军定。”

  见袁绍把事情甩给大将军,何方心中冷笑。

  你辩论不过我,就开始逃兵,借着家世继续去逼大将军。

  哼,那我就找个你不得不应战的理由!

  何方没有打算放过袁绍。

  虽然他还是挺看好袁绍的,但双方既然站到了不同的队列,彼此之间有了冲突,那就要痛打落水狗。

  “哦对了,袁中郎学的是家学《孟氏易》吧。

  我记得孟氏易有云:‘阳为君,阴为臣,乾健坤顺,乃卦气之常;

  君道倡而不悖,臣道和而不侵,此天地之序也。’

  今君父遭边患之困,臣子当以‘顺坤道、助乾阳’为要,怎可借灾异之机谋‘除奸’之事?

  此非忠君,实乃‘阴侵阳、臣逾君’,悖逆卦气之兆!”

  这话引的是孟氏易学派核心的 “卦气君臣观”,殿内众人皆是通晓经学之辈,闻言皆神色一动。

  袁绍脸色再变,也知道不争辩不行了。

  毕竟对方拿他的袁氏的家学,来训斥他,这就是拿着你的刀,戳你的肺管子。

  而且说到论经,大家都是儒士,自然不好明着谈地位压人了。

  “何军侯强解易理!

  孟氏易亦言‘除阴邪以扶阳刚’,宦官乃阴邪之属,除之正合‘扶乾阳’之道,何来‘臣逾君’之说?”

  袁绍反驳道,殊不知这样反而掉入对方的陷阱。

  “中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何方上前一步,声音愈发沉稳,“孟喜先生注《坤卦》曰:‘坤为臣,虽有顺道,亦需应时合宜。

  当阳有难,阴当助阳解厄;若阳未乱而阴先动,犹冬未寒而雷先鸣,非时之兆,必生灾异。’

  今乌桓犯边,冀州涂炭,乃‘乾阳受困、卦气失序’之兆,臣子当急君之所急,先解边患以调阴阳;

  若此时弃边患不顾,反借乱逼宫,犹‘坤阴乘乾阳之危而侵之’。

  正如孟氏易所言‘臣不遵时宜,必致上下交悖,天下大乱’!”

  怼得袁绍哑口无言。

  他一向觉得兄长袁基天天看孟氏易没用,没想到......

  刘虞抚着胡须,眼中露出惊叹与赞许。

  盖勋则是神色震动,满脸羞愧之色的上前一步道:“何军侯说得对!

  陛下虽为宦官所惑,却非昏聩之君,我等可陈情劝谏,却不可借势逼迫。

  边患当前,援冀平叛才是头等大事!”

  袁绍脸色青一阵白一阵,见众人目光皆向何方,只能强辩道:“某非不愿援冀,只是粮草不济、政令难通。

  那些奸宦只知道蒙蔽国家,中饱私囊。

  幽州叛乱一事,月前就有上奏,旬前便有急报,可到现在,居然连大军出动的粮草都无法筹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话一说,刘虞和何颙点点头。

  袁绍也算稍稍找回一点颜面,随即看向何方,问道:“国难当头,甘陵危在旦夕。

  何军侯文武双全,忠君爱国,不知可愿出征?”

  “某正有此意!”

  何方转身对何进躬身行礼,声音铿锵,“伯父,侄儿麾下一曲,日夜操练,可堪精锐。

  愿亲领此部前往冀州,驰援甘陵!

  虽人少,却可袭扰贼兵粮道、助周相守城。

  待大军后续赶到,再合力破敌!”

  盖勋顿时感慨不已,上前道:“大将军!

  何军侯有勇有谋,其部亦精锐,某愿荐麾下悍将麴义。

  此人乃是凉州人,久在边关,身经百战,尤善羌斗之术,对付骑兵最有心得。

  可随何军侯同往,助其一臂之力!”

  何进看着何方,又扫过众人,眉头微皱。

  在何进的理解中,何方是为了解他的困境,而被袁绍架在了火上。

  正如何方所说,贼人都打到跟前了,臣子不思抗敌,反而欲借机挟持君上去剿灭君上的奴仆。

  至于奸宦不奸宦的,那也就说说给普通人听的。

  在他们这种高层的眼中,只不过政治立场不同罢了。

  于是何进斟酌道:“乌桓贼不比山贼,何方你还未弱冠,那一曲军马操练不过半年,贸然出征,太过凶险……”

  这时,袁绍又道:“大将军,何军侯所言有理。

  如今粮草虽未齐,但若只派一支精兵先行,既能安定冀州军民之心,也可为后续大军争取时间。

  长水营、越骑营皆有骑兵,可先调一营随往。

  吾弟公路,亦颇有勇武。”

  话说到这份上,何方心知去是肯定要去了,于是再次请战道:“大将军,凶险亦需有人去!

  甘陵若破,冀州必乱,平原和青州也有危险。

  届时再援,需付出十倍代价!”

  何颙也终于开口,语气沉稳:“伯求以为,可令长水校尉袁术为骑都尉,统领长水营先行;

  再以假司马伍宕为将,领麴义部与何军侯两曲,沿着黄河东去,两路并进,驰援甘陵。

  如此既保兵力,又防孤军深入之险。”

  何进沉吟片刻,指尖在案上敲了敲,终于拍板:“好!

  就依此策!

  孔璋,速速拟文上奏尚书台及国家,以袁术任骑都尉,率长水营入冀州驰援,一路大张旗鼓,三日内启程。

  伍宕统领麴义、何方两曲,同日出发,乘舟船直奔甘陵国......”

  “唯!”

  何方、盖勋齐声应道,袁绍、刘虞也拱手称唯。

  内阁之前的争执烟消云散,只剩下援冀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