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日夜东流,载着粮草辎重民夫的的舟船顺流而下。
水路运输,为陆路行军的队伍卸下了最重的包袱。
何方所曲七百余人,每人配两匹马。
只带三日干粮与马料,鞍鞯旁挂着兵刃,行进间轻便迅捷,马蹄声轻快从容。
这便是舟船运辎重的好处,可只管一心赶路。
第二日到晚,舟船车马到了五社津,采买完成的周瑜也已闻讯赶来。
两军汇合,在五社津休整一夜,第三日天微微亮,便已再度进军。
兵贵神速!
自出发开始,各项事务统筹安排,均由何方一力主持。
穿越以来,他也读过一些兵法,欠缺的不过是经验。
但实操起来,还是有些不到位的,范曾便在侧边拾遗补缺。
待扎营歇息时,范曾先是的带何方观察地形讲解,随后还会在中军大帐设下简易案几,铺开舆图,讲解行军布阵之法。
如何分拨斥候探查前路,如何根据地形扎营防御,如何估算粮草消耗,桩桩件件都细致入微。
帐内挤满了人:何方俯身舆图前,手指跟着范曾的讲解划过山川河流,不时发问。
太史慈直着脑袋,握着宝剑,听得最是专注。
周瑜看似面色平静,但双眼深沉,一副尽皆记在脑海中的样子。
学霸就是学霸......他不但将范曾说的兵法要诀全部记住,偶尔还会补充几句水战之法,说的范曾都连连点头,夸赞不休。
孟达的记忆力明显差很多,手里捧着小木简,飞快的记着,眼神里满是求知的热切,只是往往跟不上,只能跟在周瑜后面,询问补充。
凌操也在听,听到斥候探查,先锋行进时还会点头附和,待讲到粮草调度便悄悄退出去。
他擅长冲锋陷阵,对后勤杂务兴趣不大。
许褚则被何方硬拉进帐,却坐不住半个时辰,屁股挪来挪去,眼睛总往帐外瞟。
他满脑子都是打熬筋骨,修炼功法,提升个人勇武。
至于祝公道虽按剑立在帐角,看似在听,目光却多落在何方身上,对舆图上的兵法要诀毫无兴致。
何方看在眼里,却也不勉强。
机会我给了,把握不把握住,则看个人。
就像后世讲课一般,都快高考了,依旧有不听的,睡觉的,谈恋爱的,在后面看武侠书的,亦或者是......
古今相同,每个人的追求和喜好不同:许褚天生神力,更愿在勇武上精进,对领兵布阵本就没兴趣,日后做个护主的猛将便好。
祝公道心思缜密,擅长护卫,不喝酒,做贴身护卫最是合适。
而凌操、周瑜、太史慈、孟达这些人,有野心也有天赋,以后才是能独当一面的料子。
不对,凌操虽然也有野望,但有点坐不住......这个就是个人在面对不喜好但有利的东西时,是否能克制住自己学习的能力了。
至于能走多远,终究要看个人。
比如许褚,64的智力其实不算差,可他就是不学你有什么办法。
后世有人说赵云是“保镖队长”,可赵云有好几次独领一军的战绩。
而许褚终其一生,多是随侍左右,鲜少单独带兵,这便是个人追求与上限的差异。
这夜,队伍扎营在一处废弃坞堡外,篝火在空地上燃起。
何方刚与范曾商议完明日的行军路线,帐外忽然传来亲兵的通报:“军侯,麴军侯来了,带了四名亲卫,说有要事求见。”
何方挑眉。
麴义走水路,怎么会突然出现在陆路营中?他吩咐道:“让他进来。”
不多时,麴义掀帘而入,身上还带着夜露的湿气,他没多寒暄,开门见山道:“何司马,水路虽顺,却太慢了!
甘陵危急,某愿领部曲改走陆路,做先锋打头阵,早日抵达甘陵!”
话语还算温和......
何方语气平静:“麴军侯,正是要靠你大展拳脚,所以才让尔等乘船。
我自领兵赶路,一路劳顿。”
麴义道:“某愿劳顿。”
何方挑眉,道:“粮草是大军的命脉,若有闪失,某等到了甘陵也是孤军奋战。
麴军侯不护佑粮草,却跑到我营帐里,是何道理?”
眼见何方摆架子说官话,麴义脸色一沉,再次请战:“某麾下都是关西精锐,护着粮草走水路,实在是大材小用!
而且其中多羌胡义从,若是鼓噪起来,某也管不住。”
何方面无表情,心中古怪,这也拿少数民族说话,真是古今异同啊!
不过他可不会惯着对方,直接冷道:“军令如山,麴军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该知道‘令行禁止’的道理吧。
若人人都为了立功擅自更改军令,这队伍还怎么带?
你若是管的麾下,那就管。
若是管不住,我不介意上奏朝廷,罢了你的军侯之位!”
“你!”
麴义被何方的话堵得胸口发闷,先前憋的火气瞬间炸开,周身煞气陡然翻涌。
那是常年在关西与羌人厮杀养出的狠戾,帐内空气都似凝了几分,烛火跳跃。
他刚要再开口,身侧突然传来一声沉哼:“嗯!”
原来是许褚猛地瞪圆牛眼,铜铃大的眼睛死死盯住麴义。
浑身肌肉绷得铁块一般,虽没刻意释放煞气,那股悍勇威势,却比麴义的狠戾更慑人。
仿佛只要麴义再敢动一下,他就会立马扑上去,将人拧成麻花。
几乎是同时,祝公道按在剑柄上的手紧了紧,“铮”的一声轻响,剑鞘微微出鞘,露出一点冷冽的剑锋,他眼神淡漠,却带着不容侵犯的警惕,目光如实质般落在麴义的手腕上。
只要对方有拔刃的动作,他的剑会比谁都快。
太史慈也往前踏了半步,眉头紧锁,气息沉凝,显然已做好随时动手的准备。
最直接的是凌操,他上前一步,手按腰间环首刀,声音洪亮如雷:“麴义桀骜不驯!
军侯已有军令,你敢抗命不遵?
按军法,可即斩之!”
麴义:“......”
某不过是声音大点......
他僵在原地,环顾四周——许褚的威势、祝公道的剑、太史慈的大胡子、凌操的刀,总感觉不是很好惹。
还有帐外隐隐传来的亲兵脚步声,显然何方的亲卫在外戒备。
他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自己就带了四个亲卫,还被拦在帐外。
此刻在这中军大帐里,就是孤身一人,真要闹起来,死路一条。
麴义深吸一口气,攥紧的拳头缓缓松开,脸上的怒容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几分无奈,语气也软了下来:“司马,某……某不是故意抗命。
实在是某自小在关西长大,骑马走旱路惯了,这几日坐船,天天晕船呕吐,连饭都吃不下,再这么下去,还没到甘陵,某怕是先垮了……”
这话半真半假,晕船是真的。
关西武夫多不善水,他这几日在船上确实吐得昏天黑地。
但更多的是借坡下驴,知道硬刚讨不到好,只能用“身体不适”这个理由示弱。
我是桀骜不驯,但不是傻!
水路运输,为陆路行军的队伍卸下了最重的包袱。
何方所曲七百余人,每人配两匹马。
只带三日干粮与马料,鞍鞯旁挂着兵刃,行进间轻便迅捷,马蹄声轻快从容。
这便是舟船运辎重的好处,可只管一心赶路。
第二日到晚,舟船车马到了五社津,采买完成的周瑜也已闻讯赶来。
两军汇合,在五社津休整一夜,第三日天微微亮,便已再度进军。
兵贵神速!
自出发开始,各项事务统筹安排,均由何方一力主持。
穿越以来,他也读过一些兵法,欠缺的不过是经验。
但实操起来,还是有些不到位的,范曾便在侧边拾遗补缺。
待扎营歇息时,范曾先是的带何方观察地形讲解,随后还会在中军大帐设下简易案几,铺开舆图,讲解行军布阵之法。
如何分拨斥候探查前路,如何根据地形扎营防御,如何估算粮草消耗,桩桩件件都细致入微。
帐内挤满了人:何方俯身舆图前,手指跟着范曾的讲解划过山川河流,不时发问。
太史慈直着脑袋,握着宝剑,听得最是专注。
周瑜看似面色平静,但双眼深沉,一副尽皆记在脑海中的样子。
学霸就是学霸......他不但将范曾说的兵法要诀全部记住,偶尔还会补充几句水战之法,说的范曾都连连点头,夸赞不休。
孟达的记忆力明显差很多,手里捧着小木简,飞快的记着,眼神里满是求知的热切,只是往往跟不上,只能跟在周瑜后面,询问补充。
凌操也在听,听到斥候探查,先锋行进时还会点头附和,待讲到粮草调度便悄悄退出去。
他擅长冲锋陷阵,对后勤杂务兴趣不大。
许褚则被何方硬拉进帐,却坐不住半个时辰,屁股挪来挪去,眼睛总往帐外瞟。
他满脑子都是打熬筋骨,修炼功法,提升个人勇武。
至于祝公道虽按剑立在帐角,看似在听,目光却多落在何方身上,对舆图上的兵法要诀毫无兴致。
何方看在眼里,却也不勉强。
机会我给了,把握不把握住,则看个人。
就像后世讲课一般,都快高考了,依旧有不听的,睡觉的,谈恋爱的,在后面看武侠书的,亦或者是......
古今相同,每个人的追求和喜好不同:许褚天生神力,更愿在勇武上精进,对领兵布阵本就没兴趣,日后做个护主的猛将便好。
祝公道心思缜密,擅长护卫,不喝酒,做贴身护卫最是合适。
而凌操、周瑜、太史慈、孟达这些人,有野心也有天赋,以后才是能独当一面的料子。
不对,凌操虽然也有野望,但有点坐不住......这个就是个人在面对不喜好但有利的东西时,是否能克制住自己学习的能力了。
至于能走多远,终究要看个人。
比如许褚,64的智力其实不算差,可他就是不学你有什么办法。
后世有人说赵云是“保镖队长”,可赵云有好几次独领一军的战绩。
而许褚终其一生,多是随侍左右,鲜少单独带兵,这便是个人追求与上限的差异。
这夜,队伍扎营在一处废弃坞堡外,篝火在空地上燃起。
何方刚与范曾商议完明日的行军路线,帐外忽然传来亲兵的通报:“军侯,麴军侯来了,带了四名亲卫,说有要事求见。”
何方挑眉。
麴义走水路,怎么会突然出现在陆路营中?他吩咐道:“让他进来。”
不多时,麴义掀帘而入,身上还带着夜露的湿气,他没多寒暄,开门见山道:“何司马,水路虽顺,却太慢了!
甘陵危急,某愿领部曲改走陆路,做先锋打头阵,早日抵达甘陵!”
话语还算温和......
何方语气平静:“麴军侯,正是要靠你大展拳脚,所以才让尔等乘船。
我自领兵赶路,一路劳顿。”
麴义道:“某愿劳顿。”
何方挑眉,道:“粮草是大军的命脉,若有闪失,某等到了甘陵也是孤军奋战。
麴军侯不护佑粮草,却跑到我营帐里,是何道理?”
眼见何方摆架子说官话,麴义脸色一沉,再次请战:“某麾下都是关西精锐,护着粮草走水路,实在是大材小用!
而且其中多羌胡义从,若是鼓噪起来,某也管不住。”
何方面无表情,心中古怪,这也拿少数民族说话,真是古今异同啊!
不过他可不会惯着对方,直接冷道:“军令如山,麴军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该知道‘令行禁止’的道理吧。
若人人都为了立功擅自更改军令,这队伍还怎么带?
你若是管的麾下,那就管。
若是管不住,我不介意上奏朝廷,罢了你的军侯之位!”
“你!”
麴义被何方的话堵得胸口发闷,先前憋的火气瞬间炸开,周身煞气陡然翻涌。
那是常年在关西与羌人厮杀养出的狠戾,帐内空气都似凝了几分,烛火跳跃。
他刚要再开口,身侧突然传来一声沉哼:“嗯!”
原来是许褚猛地瞪圆牛眼,铜铃大的眼睛死死盯住麴义。
浑身肌肉绷得铁块一般,虽没刻意释放煞气,那股悍勇威势,却比麴义的狠戾更慑人。
仿佛只要麴义再敢动一下,他就会立马扑上去,将人拧成麻花。
几乎是同时,祝公道按在剑柄上的手紧了紧,“铮”的一声轻响,剑鞘微微出鞘,露出一点冷冽的剑锋,他眼神淡漠,却带着不容侵犯的警惕,目光如实质般落在麴义的手腕上。
只要对方有拔刃的动作,他的剑会比谁都快。
太史慈也往前踏了半步,眉头紧锁,气息沉凝,显然已做好随时动手的准备。
最直接的是凌操,他上前一步,手按腰间环首刀,声音洪亮如雷:“麴义桀骜不驯!
军侯已有军令,你敢抗命不遵?
按军法,可即斩之!”
麴义:“......”
某不过是声音大点......
他僵在原地,环顾四周——许褚的威势、祝公道的剑、太史慈的大胡子、凌操的刀,总感觉不是很好惹。
还有帐外隐隐传来的亲兵脚步声,显然何方的亲卫在外戒备。
他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自己就带了四个亲卫,还被拦在帐外。
此刻在这中军大帐里,就是孤身一人,真要闹起来,死路一条。
麴义深吸一口气,攥紧的拳头缓缓松开,脸上的怒容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几分无奈,语气也软了下来:“司马,某……某不是故意抗命。
实在是某自小在关西长大,骑马走旱路惯了,这几日坐船,天天晕船呕吐,连饭都吃不下,再这么下去,还没到甘陵,某怕是先垮了……”
这话半真半假,晕船是真的。
关西武夫多不善水,他这几日在船上确实吐得昏天黑地。
但更多的是借坡下驴,知道硬刚讨不到好,只能用“身体不适”这个理由示弱。
我是桀骜不驯,但不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