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第六日,吴匡依旧没露面。
何方困在营中,得不到半点外界消息,不过也不甚在意。
187年的桩桩件件,他心里大致有数。
最关键的,以自己如今的身份,纵是知晓些什么,也无力更改。
眼下能做的,便是走好这汉末职场的第一步。
当好这个什长,把麾下十人的战力提上去。
至于为什么是整个什的战力,而不是个人......
武力不够,阵仗来凑啊。
“什长!”
“什长,嘿嘿!”
操练刚歇,一群人便挤眉弄眼地围过来。
无他,今日要洗衣服的又是何方——他又混了个倒数第二。
倒数第一则由何春几个“有眼力见”的轮流坐庄。
这几日下来,众人早已摸出规律:既不能让什长拿倒数第一太丢人,又得保证他天天有洗衣的差事。
看着这几张大脸,何方把玩着腰间的什长木牌。
看来一日两舍负重行走,和阵法兵器的强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
都能控分了。
丫的。
环视一圈,何方黑着脸道:“今日加练。”
末了补了句:“这是军令。”
“啊!”
方才还在挤眉弄眼的众人顿时愣住,随即唉声叹气起来。
有人还捅了捅何宝:“老实了吧!”
“县官不如现管。”
大家虽然有些怨言,但也不敢违逆命令。
军中等级森严,真到了战场上,什长甚至可以直接斩杀抗命者。
更何况他们看来,何方是个认死理的家伙。
不然的话,也不会天天洗衣服了......
“何宝,走错方向啦!”
其他什里有人打趣。
原伍长何宝瓮声瓮气地回应道:“某今日要加练。”
“哈哈哈哈!”
“让你们欺负何方!”
“人家现在可是什长呢!”
哄笑声浪里,谁都知道什长何方的笑话。
别家什长都翘着二郎腿当爷,偏这何方天天蹲河边给士卒搓衣裳,早成了营里的活宝。
军中甚至编出了谚语:“例无虚发吴陈留,天天洗衣是何方。”
此刻提及“何方”二字,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队列里,何方脸色铁青,嘴角微微颤抖,瞧着像是气得不轻。
众人见状,笑得愈发肆无忌惮。
唯有何春几个心里发虚,生怕他气狠了往死里操练。
只是他们哪瞧见,何方那嘴角的抖动,实际是憋不住的笑意。
“叮,叮,叮——”
系统提示音接连响起,名声值如坐火箭般蹿到 20点。
“恭喜宿主!您的名声段位成功晋阶!
从‘查无此人’的无名尘埃,光荣升级为‘好歹算个玩意儿’的路边草芥!”
系统依旧毒舌,何方却早已习惯。
更何况这波名声本就是他有意为之。
自从把系统定义为“辅助结算工具”,他便逐渐摸透了套路:努力就有回报,比后世那些画饼的领导老板靠谱多了。
相较武力、智力,名声的可操作性强得多。
头回帮士卒洗衣,名声就涨了 2点,他当即明白:同阶层的口口相传才管用。
吴匡、尹姝那般人物,与他层级差太远,影响不了他的名声。
于是何方趁势而为,亲自出手编了朗朗上口的谚语,然后悄悄散播。
谚语还故意绑上吴匡,借强弱悬殊的对比加速传播。
就像后世把名字跟大网红绑在一起,吃瓜群众自会追着扒底细,他是谁?
“扫描何方。”
“何方,16岁。
统帅 26,武力 8,智力 70,政治 15,魅力 29,名声 20。
江湖地位:村口 gossip名单边缘人。
十里八乡勉强混个‘脸熟’,提地名时会捎带一句‘听说那儿有个老实人’。
赶集时被菜贩认出来:‘哟,这不是山西村的老何吗?今天多送你两根葱。’
职场级别:炮灰。
战力水平:呵呵......”
“村口 gossip名单边缘人……”
何方顿时腹诽不已,“系统你是嫌我英语没过四级吗?”
吐槽归吐槽,这比喻倒挺贴切。
黑红也是红,总比查无此人强。
一行人回到校场,何方开始分派兵种:“何东力气大,练大橹。”
“何宝灵活老辣,练小盾。”
大橹,就是大而扁平的盾,体型宽大、防护面积大,常用于遮蔽身体或配合战车、营垒使用。
小盾,便是小型盾牌,体型轻便、便于手持格斗,主要用于单兵近距离防御。
他心里打的主意是:短时间提不高个人武力,便靠兵种分工和团队配合提升整什战力。
冷兵器时代的小规模厮杀,戚继光的鸳鸯阵堪称典范。
于是依葫芦画瓢,结合东汉兵种稍作调整:鸳鸯阵的狼筅手换成大戟兵,由何春等两人担任;随即是四名长矛手,最后两名弓弩手持环首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何方亲自担任一名弓弩手,持环首刀。
凑成完整编制。
鸳鸯阵原需十一二人,他这什目前凑不齐,只能亲自下场。
不过,何方没读过《纪效新书》,全凭些网上看来的知识、影视剧里的搏杀场面,再结合常识常识。
“你们四个长矛手,就练一招:刺!”
何方先给长矛手示范,“第一步,侧身握枪,像某这样。
第二步,用力突刺!”
四人依样画葫芦,刺得比他又快又准。
何方早已习惯,只沉声道:“以后每日加练这两招,练到矛随心动,刺!刺!刺!”
“遵令!”
四人领命,找了木桩练起来。
“大戟主砸击和突刺,突刺时用小戟截击!”
“何东练大橹,给我死死顶住!”
“你们两个大戟手,往死里砸他的盾!”
何春闻言,不怀好意地瞥了何东一眼。
何东拍着胸脯:“怕甚,某有的是力气!”
大戟砸大橹的训练很快开始,何春两人抡得虎虎生风,逼得何东缩在盾后不敢露头,只死死抵住。
“何宝练小盾,既要灵活格挡,还得练格挡后的出刀!”
何方转向原伍长,“我们俩弩手会不停射你……”
“啊?”
何宝吓了一跳。
“箭头会去掉。”
“噢……”
何宝松了口气,但依旧苦着脸——没箭头的弩箭抽在身上,照样疼得钻心。
任务分派好之后,在何方的喝令下,纷纷开始训练起来。
“长矛抬起来,杀!”
“大戟用劲!给我砸!”
“射啊!接着射!”
何方手持弩机,大声呵斥着,冷不丁就给何宝一箭。
校场上顿时杀声震天,倒真有了几分实战的模样。
“叮!”
何方困在营中,得不到半点外界消息,不过也不甚在意。
187年的桩桩件件,他心里大致有数。
最关键的,以自己如今的身份,纵是知晓些什么,也无力更改。
眼下能做的,便是走好这汉末职场的第一步。
当好这个什长,把麾下十人的战力提上去。
至于为什么是整个什的战力,而不是个人......
武力不够,阵仗来凑啊。
“什长!”
“什长,嘿嘿!”
操练刚歇,一群人便挤眉弄眼地围过来。
无他,今日要洗衣服的又是何方——他又混了个倒数第二。
倒数第一则由何春几个“有眼力见”的轮流坐庄。
这几日下来,众人早已摸出规律:既不能让什长拿倒数第一太丢人,又得保证他天天有洗衣的差事。
看着这几张大脸,何方把玩着腰间的什长木牌。
看来一日两舍负重行走,和阵法兵器的强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
都能控分了。
丫的。
环视一圈,何方黑着脸道:“今日加练。”
末了补了句:“这是军令。”
“啊!”
方才还在挤眉弄眼的众人顿时愣住,随即唉声叹气起来。
有人还捅了捅何宝:“老实了吧!”
“县官不如现管。”
大家虽然有些怨言,但也不敢违逆命令。
军中等级森严,真到了战场上,什长甚至可以直接斩杀抗命者。
更何况他们看来,何方是个认死理的家伙。
不然的话,也不会天天洗衣服了......
“何宝,走错方向啦!”
其他什里有人打趣。
原伍长何宝瓮声瓮气地回应道:“某今日要加练。”
“哈哈哈哈!”
“让你们欺负何方!”
“人家现在可是什长呢!”
哄笑声浪里,谁都知道什长何方的笑话。
别家什长都翘着二郎腿当爷,偏这何方天天蹲河边给士卒搓衣裳,早成了营里的活宝。
军中甚至编出了谚语:“例无虚发吴陈留,天天洗衣是何方。”
此刻提及“何方”二字,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队列里,何方脸色铁青,嘴角微微颤抖,瞧着像是气得不轻。
众人见状,笑得愈发肆无忌惮。
唯有何春几个心里发虚,生怕他气狠了往死里操练。
只是他们哪瞧见,何方那嘴角的抖动,实际是憋不住的笑意。
“叮,叮,叮——”
系统提示音接连响起,名声值如坐火箭般蹿到 20点。
“恭喜宿主!您的名声段位成功晋阶!
从‘查无此人’的无名尘埃,光荣升级为‘好歹算个玩意儿’的路边草芥!”
系统依旧毒舌,何方却早已习惯。
更何况这波名声本就是他有意为之。
自从把系统定义为“辅助结算工具”,他便逐渐摸透了套路:努力就有回报,比后世那些画饼的领导老板靠谱多了。
相较武力、智力,名声的可操作性强得多。
头回帮士卒洗衣,名声就涨了 2点,他当即明白:同阶层的口口相传才管用。
吴匡、尹姝那般人物,与他层级差太远,影响不了他的名声。
于是何方趁势而为,亲自出手编了朗朗上口的谚语,然后悄悄散播。
谚语还故意绑上吴匡,借强弱悬殊的对比加速传播。
就像后世把名字跟大网红绑在一起,吃瓜群众自会追着扒底细,他是谁?
“扫描何方。”
“何方,16岁。
统帅 26,武力 8,智力 70,政治 15,魅力 29,名声 20。
江湖地位:村口 gossip名单边缘人。
十里八乡勉强混个‘脸熟’,提地名时会捎带一句‘听说那儿有个老实人’。
赶集时被菜贩认出来:‘哟,这不是山西村的老何吗?今天多送你两根葱。’
职场级别:炮灰。
战力水平:呵呵......”
“村口 gossip名单边缘人……”
何方顿时腹诽不已,“系统你是嫌我英语没过四级吗?”
吐槽归吐槽,这比喻倒挺贴切。
黑红也是红,总比查无此人强。
一行人回到校场,何方开始分派兵种:“何东力气大,练大橹。”
“何宝灵活老辣,练小盾。”
大橹,就是大而扁平的盾,体型宽大、防护面积大,常用于遮蔽身体或配合战车、营垒使用。
小盾,便是小型盾牌,体型轻便、便于手持格斗,主要用于单兵近距离防御。
他心里打的主意是:短时间提不高个人武力,便靠兵种分工和团队配合提升整什战力。
冷兵器时代的小规模厮杀,戚继光的鸳鸯阵堪称典范。
于是依葫芦画瓢,结合东汉兵种稍作调整:鸳鸯阵的狼筅手换成大戟兵,由何春等两人担任;随即是四名长矛手,最后两名弓弩手持环首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何方亲自担任一名弓弩手,持环首刀。
凑成完整编制。
鸳鸯阵原需十一二人,他这什目前凑不齐,只能亲自下场。
不过,何方没读过《纪效新书》,全凭些网上看来的知识、影视剧里的搏杀场面,再结合常识常识。
“你们四个长矛手,就练一招:刺!”
何方先给长矛手示范,“第一步,侧身握枪,像某这样。
第二步,用力突刺!”
四人依样画葫芦,刺得比他又快又准。
何方早已习惯,只沉声道:“以后每日加练这两招,练到矛随心动,刺!刺!刺!”
“遵令!”
四人领命,找了木桩练起来。
“大戟主砸击和突刺,突刺时用小戟截击!”
“何东练大橹,给我死死顶住!”
“你们两个大戟手,往死里砸他的盾!”
何春闻言,不怀好意地瞥了何东一眼。
何东拍着胸脯:“怕甚,某有的是力气!”
大戟砸大橹的训练很快开始,何春两人抡得虎虎生风,逼得何东缩在盾后不敢露头,只死死抵住。
“何宝练小盾,既要灵活格挡,还得练格挡后的出刀!”
何方转向原伍长,“我们俩弩手会不停射你……”
“啊?”
何宝吓了一跳。
“箭头会去掉。”
“噢……”
何宝松了口气,但依旧苦着脸——没箭头的弩箭抽在身上,照样疼得钻心。
任务分派好之后,在何方的喝令下,纷纷开始训练起来。
“长矛抬起来,杀!”
“大戟用劲!给我砸!”
“射啊!接着射!”
何方手持弩机,大声呵斥着,冷不丁就给何宝一箭。
校场上顿时杀声震天,倒真有了几分实战的模样。
“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