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黑煤窑开业-《EVE:星海传说》

  茱昂贝第45号精炼厂,深空小行星带。

  巨大的钢铁蜂巢在远方恒星的照耀下反射着冰冷的光泽,无数运输艇如同工蜂般穿梭不息。而在其边缘,一片相对空旷、只有几颗不起眼的小行星漂浮的区域,一道跃迁闪光突兀地撕裂了静谧的星空。

  回旋者级那充满工业风格的舰体在黑暗中现身,悄无声息地跳出跃迁通道,向此处滑行。

  舰桥内,陆翎站在巨大的舷窗前,目光平静地扫过远方那繁忙的精炼厂,最终落在那两颗早已标记好的、直径约一千米的灰褐色小行星上。

  这就是赌约中的两颗直径千米的小行星,距离精炼厂有60千米的距离。

  理论上,如果按照45号精炼厂每天满采20亿吨的情况下,这样的小行星一天就能采尽。

  但,这终究只是理论。

  现实就是,茱昂贝一个钻头直径十数米,一颗小行星即便插满钻头,也远远不及这片精炼厂的十数万个钻井。当然,格塔丝现在就是这么办的。

  工程舰已经在搭建输送管道,而且,她一不做二不休,将整个区域纳入管道网络,既然计划开采至此,顺势扩展也是理所当然。

  这些长达数十千米的管道,光是铺设就要二十多天。

  总时间,为期三个月。

  可惜,以回旋者级每分钟满采m3的速度,一颗直径一千米的小行星,13天内直接采空。

  (pS:设一颗直径千米的小行星,总体积约为5.236亿立方米)

  这场赌局,当陆翎掏出回旋者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至于陆翎要求时间3个月,只不过麻痹格塔丝罢了。

  原本他想说一个月,但又怕她不上钩。

  这些贵族,鬼精鬼精的。

  “奥拉,扫描目标小行星成分。”

  【扫描完成】

  【格塔丝A:凡晶石储量预估12,452,694 m3,平均含量2.66%】

  【陆翎b:凡晶石储量预估12,832,694 m3,平均含量2.72%】

  显然,格塔丝也提早就是分析过成分,甚至给陆翎的还多了一些。不过这么一大块,里面的凡晶石储量竟然只有百分之二多一点。

  剩下的极大部分都是铁,镍等基础元素。

  远处,格塔丝在一艘工程舰上,漠然注视着这一切,金黄色的瞳孔眨了眨,倒映出这艘充满工业风格的采矿驳船。

  而陆翎将舰长席调成零重力模式躺下,懒洋洋道:“启动露天采矿器,释放所有采矿无人机,只挖凡晶石,别的我不要。”

  舰桥左侧,一位刚刚上岗的难民....哦不,新船员在奥拉的教学下开始操作。

  “正在锁定目标。”

  “能量通路建立中。”

  “露天采矿器阵列激活,状态正常。”

  “发射!”

  命令执行的瞬间,露天采矿器基座上的聚焦透镜组件开始高速旋转,内部充盈起令人心悸的碧绿色能量光芒,那绿色如此纯粹,仿佛浓缩了整片森林的生命力,却又带着工业时代的冰冷质感。

  嗡——

  一阵低沉而有力的能量嗡鸣透过舰体传来,并不刺耳,却能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磅礴力量。

  下一刻,数道粗壮的碧绿色激光束如巨神之矛,从回旋者级舰体上侧和下侧猛然射出,瞬间跨越十数千米的虚空,精准地轰击在小行星b的表面。

  激光束接触岩层的瞬间,并没有发生剧烈的爆炸。

  在超高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下,岩层如冰雪般迅速消融。因为陆翎不需要铁镍等基础元素,所以激光束剥离出大量碎石粉末,这些初步挖掘的粉末看着很小,实际上各个直径都在十数米到数十米左右。

  唯有其中的凡晶石被巧妙分离,受采矿器强大的定向约束场引导,形成数条凡晶石河流,奔涌向回旋者级的破碎输送口。

  几乎在同时,舰体后部数个舱门开启。

  【采矿无人机集群弹射】

  成群结队的采矿无人机从挂架上飞出,如同被惊扰的蜂群离开蜂巢,进入太空后开始展开尾部仓储单元,从五米直至完全变成30多米的超大型无人机。

  它们四散开来,一道又一道的开采激光束射在矿石上,交织成了一张瑰丽莫测的碧绿色光网,倒映在格塔丝那黄金的瞳孔中。

  “这是....激光开采结合引力捕获技术么?那应该....消耗的能量不低...”

  与此同时,回旋者级内部信息数据也在实时进行反馈。

  “矿物流接收正常,已经建立稳定轨迹。”

  “正在输送至破碎机.....”

  “一号、二号破碎机工作正常!”

  “二号、三号破碎机工作正常!”

  “电弧熔炉点火!”

  “开始提炼凡晶石,分离杂质。”

  “精炼单元启动!”

  “杂质完成分离,凡晶石纯度99.98%....”

  “压缩力场正在初始化.....”

  “工业反应堆输出功率100%!”

  克里斯汀出声:“调配主反应堆35%能量至压缩装置。”

  “正在压缩,预计完成压缩时间10秒。”

  “电容消耗0.02%....”

  “电容消耗0.09%.....”

  “压缩完成,调整反应堆供能,电容核心正在回充.....”

  “压缩矿物输送至矿物舱。”

  舰桥右侧的货舱管理屏幕上,代表1号货舱的容量数字开始跳动,虽然单次增幅不大,但稳定得令人发指,以一种恒定且高效的速度持续上涨:

  【1号矿物舱:1,050\/162,500 m3】

  【2号矿物舱:1,580\/162,500 m3】

  【3号矿物舱:2,144\/162,500 m3】

  整个流程,从激光剥离到破碎精炼,再到最终压缩成高密度、便于储存运输的标准化矿砖,全部在回旋者级内部一气呵成,形成了一条完美的闭环生产线!

  格塔丝的“掘进者”级工业指挥舰舰桥内,气氛与回旋者级上的高效平静截然不同。

  舰桥充满了一种逐渐升温的凝重与压抑的骚动,所有人都忙的不可开交,即便在智脑的辅助下,也要计算着海量的数据。

  格塔丝小小的身体坐在舰长席上,她那对金色的瞳孔紧紧锁定着远方那艘正在喷吐碧绿色光流的工业舰,以及那些如同蜂群般忙碌的巨型无人机。

  她看不到回旋者级内部的具体数据,但她手下最顶尖的工程师和分析师团队,正利用舰上所有先进的远程探测设备,拼命捕捉着每一丝可能的信息。

  “总裁!”一名负责传感器数据分析的首席工程师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甚至忘了使用敬语,“初步……初步计算出来了!根据矿物流光谱分析.....”

  他咽了口唾沫,艰难地继续说道:

  “目标舰船的单分钟矿物采集量....预估在在m3以上!”

  “以上每分钟?”旁边一位负责产能对比的专家失声重复,他面前的屏幕上正显示着茱昂贝整个采矿体系的实时数据,

  “我们投入了18万台钻机,每台每日极限开采量也就3000m3!”

  “而对方......对方单舰每分钟3.6万立方米,意味着日开采量是....是5184万立方米!这相当于我们动用了近两万台钻机、耗费巨大基础设施才达到的产能水平!

  它一艘船....就抵得上我们整个精炼厂近十分之一的规模!”

  “怎么可能!它只是一艘船!”

  另一位头发花白、专精能源效率的老专家盯着能量探测读数,脸色煞白:“更可怕的是能效比!维持我们18万台钻机、数万公里管道和整个精炼厂运转的日能耗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那艘船...它的能量辐射特征平稳得可怕,根据反推,它完成如此巨量开采和内部精炼压缩的总能耗,可能.....可能还不到我们整个系统能耗的万分之一!这能源利用技术......简直闻所未闻!”

  “还有热湍流!”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指着屏幕上回旋者级舰体侧面周期性喷发出的、一道仅持续数秒却异常明亮的湛蓝色等离子流。

  这道等离子流在漆黑的宇宙背景中,犹如一柄短暂出鞘的光剑,虽然长度不过数百米,远逊于精炼厂那绵延数公里的橘红色烈焰,但其蕴含的能量特征却让所有专家心惊。

  在宇宙中,最好的散热方式,就是喷出去。

  “热辐射谱峰值温度超过百万开尔文,而且光谱线显示其主要成分是高度电离的氦和微量金属蒸汽!”

  “这是精炼和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巨量废热!”

  “什么!?”

  众人骇然:

  “它!它还自带压缩和精炼!?”

  “怎么可能!”

  “我们的精炼厂需要多道工序、花费数小时.....”

  “这不是先驱的圣遗物!?”

  整个分析团队陷入了一种集体性的失语和震撼之中。

  他们都是茱昂贝自治领矿业领域的顶尖人物,毕生都在和矿石、机械、能源打交道,他们熟知每一种技术的理论极限和现实瓶颈,也深知维持一个庞大工业体系所需的巨大投入和复杂管理。

  可是!

  眼前这艘未知的采矿驳船,正在用一种近乎优雅轻松的方式,将他们依赖规模效应、机械化集成和庞大基础设施的整个工业模式,衬托得如同原始人挥舞石斧般笨重和低效。

  它不是快一点,也不是强一点,而是从单位效率、能源利用、到流程集成、空间利用.....整个生产范式都呈现出一个他们无法理解的、高出数个维度的技术形态!

  格塔丝听着手下这些精英们带着惊恐和茫然的汇报,感受着舰桥内弥漫开的那种信仰崩塌般的气氛,她金色的眼眸微微产生波动。

  她原以为这是规模与技术的较量,但现在看来,这根本是一场降维打击。

  除非,拿整个茱昂贝的所有精炼厂一起比较,但那有必要么?

  “输了。”

  白毛萝莉淡淡道,随后沉下舰长席,转身离开了舰桥。

  “所有人,最高保密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