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名义:重生祁同伟,从大风厂开始》

  一个两年都升不上副部的公安厅长,

  不值得他重视。

  但现在不同了,

  短短半年,老母鸡变鸭,

  祁同伟从正厅一路扶摇直上,

  不仅成为副省,更直接进入了。

  李达康因此不敢小觑祁同伟,毕竟在组织架构上,祁同伟已与他平级。

  若是祁同伟像从前那样冷不防地给他一击,李达康自认难以承受。

  而祁同伟背后,还站着高育良。

  高育良在汉东的地位,丝毫不逊于沙瑞金,甚至某种程度上更胜一筹。

  如今汉东,多少目光都聚焦在高育良身上。

  只因他的门生故旧遍布机关,形成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大弟子祁同伟更是其中翘楚,使得高育良势力如虎添翼,足以在汉东从容行事。

  祁同伟并未因此倨傲,他含笑将李达康迎入办公室,亲自为其斟茶、让座。

  李达康心知肚明,这份礼遇并非冲着自己,而是源于祁同伟对高育良的敬重。

  望着眼前笑容温和的高育良,李达康不禁感叹:“育良省长,你真是桃李满天下,有这样贴心的学生,令人羡慕。

  我这个人,却是个孤家寡人,看来真该自我检讨。”

  这话不假。

  多年宦海浮沉,李达康身边竟无一可全心信任之人。

  这与他强势的作风有关:办事得力,便有奖赏;若办不成,便遭斥责。

  丁义珍事件便是明证。

  这位曾被他一手提拔的市长,所作所为他并非毫不知情。

  若论精明敏锐,李达康在汉东堪称翘楚,这也是他成为经济能手的根基。

  他向来信奉“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也因此纵容了丁义珍一类的人。

  如今落得孤身一人,所谓“秘书帮”不过虚名,真正可信者寥寥无几。

  当年与高育良的汉大帮对阵,几乎是他一人独力周旋。

  可想而知,李达康的能力何等出众。

  高育良依旧面带微笑地看着李达康,随后向祁同伟点头示意。

  祁同伟立即将一份文件递到李达康手中。

  那是交往京城的初审文件,而在最后一页,附有国资办取走刘行建档案的记录。

  李达康随手翻开文件,刚看了几行就愣住了。

  他越往下读,心中越是震惊。

  当他看到国资办提走刘行建存档时,顿时坐不住了。

  他难以置信地望向高育良,这才明白最近为何处处透着不对劲。

  直到此刻,李达康才恍然大悟——这场较量已经开始了。

  他一直以为沙瑞金会做好充分准备后再全面出击,却没想到第一轮交锋早已在暗中展开。

  这绝非小事,而是与赵立春之间的正面交锋。

  作为当事人,他竟对此一无所知,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李达康脑海中一片混乱。

  他明白这是赵立春的反击,却不理解高育良为何选在此时向他透露这些。

  祁同伟看着李达康,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达康书记,这份报告前天就呈报给沙书记了。

  今天上午,国资办的人就已经到位。

  而且据可靠消息,发改部门也即将派人前来,具体时间尚不确定。”

  李达康心知肚明,这确实是赵立春的反击。

  他立即联想到赵立春上次的到访——那并非简单的探望,也不是为了解救赵瑞龙,而是一个明确的警告。

  李达康的大脑急速运转着。

  此刻他最关心的是如何自保。

  虽然高育良会庇护他,但庇护的方式却存在诸多可能。

  无论是调任人大还是提拔为副书记,都算是保护,但这些结局他都难以接受。

  以他的性格,只适合担任一把手。

  若是屈居副职,必将引发诸多问题。

  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

  稍稍平复心绪后,李达康缓缓开口:“老高,这里没有外人,你就跟我交个底吧。

  你应该明白,无论如何,我们都有着几十年的交情,这远非沙瑞金可比。”

  眼下赵立春与沙瑞金正斗得如火如荼,你当真能确保同伟安然无恙?

  如今我连自保都难,形势已到这个地步。

  你明白的,我必须做出选择。

  否则往后开会,你怕是再见不到我了。”

  一向骄傲的李达康,此刻也不得不低头示软。

  对于这消息的来源,他实在束手无策。

  李达康在汉东虽算个人物,但想再往上升,却毫无门路。

  其实高育良处境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高育良已是省长,接触的人脉渠道比李达康多得不止一点。

  此外,高育良把全部筹码都押在政治谋略上,不像李达康那样侧重经济。

  正因如此,高育良在面对这类问题时,总比李达康更能抓住机会,扭转局势。

  听李达康这样说,高育良脸上笑意未减。

  “你看你,又着急。

  达康,这毛病得改改了。

  都这个岁数了,还这么沉不住气。

  我既然叫你来,就是要跟你谈这件事。

  让你有个准备,毕竟汉东的发展眼下离不开你。

  你我共事这么多年,我也不可能袖手旁观。

  所以一得到消息,我第一时间就找了你。”

  这话让李达康脸上掠过一丝不自在。

  高育良这番话,他听着实在不舒服。

  仿佛自己是他的徒弟一般,可又无可奈何。

  谁叫对方官高一级,何况现在是自己有求于人。

  他没法反驳,只得装作没听出话中意味,继续看着高育良,静待他的分析。

  高育良像是没察觉他的神色,接着说道:

  “眼前这一切,本质上是因为赵立春当初在汉东,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你在地方工作多年,自然清楚很多资源——比如粮食、酒水等——已形成世袭式的格局,被某些利益集团牢牢掌控。

  赵立春当时几乎将原有体系全部打碎重来,这也让汉东的经济格外活跃,这一点你很清楚。

  上次赵立春提到的二代、三代问题,也只算其中一环。

  同伟不知情,但你曾是他的大秘,其中内情不必我多说。

  而沙瑞金此来,正是为了收拾赵立春留下的局面。”

  他原是想对付你我二人,你直接退让了。

  而我恰巧得到机会,接近了省长。

  沙瑞金别无选择,只能依靠同伟去办这些事。

  同伟也明白,自己不能卷入这场争斗。

  你看这份文件,虽然与赵立春有关,

  可以算作证据,却不足以彻底扳倒他。

  仅凭这一点,也不可能让沙瑞金满意。

  但想动赵立春的,并不只有沙瑞金背后的人。

  最高检和公安部也一样,同伟把文件副本交给了他们,

  这才在沙瑞金那里交了差。

  听到这话,李达康不由得看了祁同伟一眼。

  他从这里就听出来,祁同伟做的所有事,

  都是他自己拿的主意,从沙瑞金的施压中摆脱出来。

  祁同伟的做法,堪称标准案例——

  一桃杀三士,打了个时间差,

  成功脱身,而且在此之前,

  就已经得到了那个位置。

  要不是高育良说出来,

  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样的政治水平,

  简直和高育良不相上下,他也满脸震惊。

  “隔了一天,也就是今天,国资就来了。

  同时赵立春也借他们传话,发改也会来。

  赵立春借着这个机会带话,达康你应该明白

  他是什么意思,毕竟你了解他。”

  高育良说完,目光落在李达康身上。

  李达康当然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很明显,就是让他们协助,

  从背后对沙瑞金出手,就这么简单。

  虽然明知有很多人在针对赵立春,但这个抉择

  并不容易。

  毕竟赵立春现在展现出的能量,

  比沙瑞金有过之而无不及。

  国资和发改这两个部门,

  都是能直达上层的机构,这样的势力

  让人很难不心动。

  可沙瑞金代表的却是上级的意志,

  这就形成了矛盾。

  李达康一时沉默,

  不知如何回应。

  他的沉默

  让高育良嘴角笑意更深,随即话锋一转,

  带着劝解的口气说道:

  “达康,你的能力我清楚。

  汉东的发展离不开你,

  这是共识,我想沙书记也这么认为。

  这时候不能犹豫,

  你是京州的书记,也是汉东的 ,

  此刻,发改的首要目标——”

  肯定是你,他们的目标绝对会是你这里,至于你的选择,就看你自己了,我能帮你。

  只有提前让你知道这个局面,其他的我不能替你决定,你也不会让我做主,这个时候,就看你自己了,达康。

  李达康听到这话,眼神一下子清明了。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毕竟,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是他命运的抉择时刻。

  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不会坐以待毙,也不会让高育良替他出手,他有自己的坚持。

  “老高,今天真的多谢你。

  要不是你告诉我发改的人会来找我,我还蒙在鼓里。

  你也知道,这么多年,我一直只是想踏踏实实做点事,却总被动地卷进这些争斗。

  到了这一步,我明白是什么情况。

  放心,我不会有事,我李达康,经得起考验。”

  说完,李达康直接起身离开。

  祁同伟刚想开口送送他,被李达康一个眼神止住。

  望着走廊里李达康远去的背影,祁同伟微微撇了撇嘴。

  回到高育良的办公室,他还是没忍住说道:“老师,您这是真要坑死李达康啊。”

  原本神色平静的高育良,瞪了祁同伟一眼。

  祁同伟清楚,这次发改关注的重点,就是大风厂那件事——政府垫付的三千五百万,李达康根本绕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