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洋房的手续尚未完全落定,孟礼欢便接到了北京那边辗转传来的一个消息:在京的几位东北同乡,组织了一个小范围的老乡聚会,听闻了他这位新近在京城置产、又神通广大搞定了杨老家海鲜的“能人”,特意发来邀请,希望他务必赏光。
孟礼欢本不喜这种应酬,但考虑到都是家乡人,在外打拼不易,聚一聚也无妨,便答应下来。他处理完上海这边最紧要的事务,将后续事宜交给孟小军和陈先生盯着,自己便匆匆登上了返回北京的火车。
聚会的地点选在京城一家新开不久的、颇具规模的东北菜馆,名字起得也直白,叫“黑土地”。一进门,那股熟悉的酸菜、粉条、大骨棒的浓郁香气便扑面而来,夹杂着熟悉的东北乡音,让孟礼欢恍惚间仿佛回到了靠山屯。
包厢里已经坐了七八个人,男女都有,大多三四十岁年纪,穿着在这个年代算是比较体面的确良衬衫或连衣裙,脸上带着在外闯荡之人特有的精明与风霜。见孟礼欢进来,一个穿着西装、梳着大背头、手指上戴着个硕大金戒指的中年男人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
“哎呦!这位就是孟礼欢孟老弟吧?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我是王满囤,辽宁那旮沓的,比你早来北京几年,做点小生意!”王满囤嗓门洪亮,用力握着孟礼欢的手摇晃,眼神却在他那身半新不旧的棉布褂子上快速扫过。
“王大哥,你好。”孟礼欢不动声色地抽回手,微笑着跟其他几位也站起来打招呼的老乡点头致意。他发现,除了王满囤,还有两个面孔依稀有些印象,似乎是以前在县里开会或者集市上见过,但叫不上名字。
“来来来,礼欢,坐这儿,主位给你留着呢!”王满囤拉着孟礼欢在圆桌的主位坐下,显得异常热络,“早就听说咱老家出了条过江龙,一直没机会认识!今天可算见着真佛了!”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言语间充满了对孟礼欢的恭维和好奇。有夸他年轻有为的,有问他北京院子买在哪儿的,更有直接问起他怎么跟“上面”搭上关系的。
孟礼欢只是含糊应对,说是运气好,朋友帮衬,并不多言。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众人,心里大致有了数。这些人,应该都是早些年来北京“闯码头”的,靠着胆大、活络,或是倒腾些紧俏物资,或是开了这家“黑土地”之类的饭馆,算是先富起来的那一批,身上带着一股明显的暴发户气息,与秦海龙、吴教授他们那个圈子的人截然不同。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桌上的杀猪菜、锅包肉、溜肉段被扫荡大半,气氛也更加热络起来。王满囤给孟礼欢斟满一杯啤酒,脸上的笑容更盛,终于切入了正题。
“礼欢老弟啊,哥几个今天请你来,一是老乡聚聚,叙叙旧;二来呢,也是真有桩好事,想拉着你一起干!”王满囤压低了声音,身体前倾,做出推心置腹的姿态。
“哦?王大哥有什么好路子?”孟礼欢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不动声色。
“路子就在你身上啊!”王满囤一拍大腿,“老弟,你现在可是不得了!手里攥着顶级的海货、山货资源,听说还能直接空运过来!这路子,太硬了!光自己开个酒楼,能消化多少?太浪费!”
他环视一圈,见其他老乡也都眼巴巴地看着,便继续说道:“哥几个琢磨着,咱们可以合伙成立个公司!就叫……‘东北山海珍品贸易公司’!你负责供货,我们负责在北京、甚至往南边拓展销路!你有资源,我们有渠道,咱们强强联合,把这生意做大做强!到时候,钞票还不是哗哗地来?”
旁边一个梳着分头、姓李的老乡立刻接口:“对对对!王哥说得在理!礼欢兄弟,你那海鲜,我们尝了,‘黑土地’今天这桌用的就是托关系从你那条线弄来的,确实不一样!这要是做成品牌,推向全北京的高档饭店、甚至涉外宾馆,那还了得?”
另一个穿着花衬衫的女人也帮腔:“还有山货!紫貂皮、狐狸皮、老山参……这些在咱们那儿不算啥,可到了北京、上海,那就是紧俏货!有钱都买不着真东西!礼欢兄弟你有门路,咱们一起干,保证比你单打独斗强百倍!”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描绘着一幅合伙发财的宏伟蓝图,眼神热切,仿佛已经看到了金山银山。
孟礼欢安静地听着,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这些人,看中的是他手里掌控的、别人无法复制的顶级货源和他初步建立起来的高端人脉。所谓的合伙,无非是想借他的势,分他的羹。他们口中的渠道和销路,在孟礼欢看来,并无太多不可替代性,反而可能因为管理混乱、急功近利,坏了他辛苦建立起来的“精品”口碑。
等他们说完了,包厢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期待地看着孟礼欢。
孟礼欢放下酒杯,拿起桌上的烟,自己点了一支,又给王满囤递了一支,烟雾缓缓升起,隔开了双方热切的目光。
“王大哥,各位老乡的好意,我心领了。”孟礼欢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疏离,“不过,合伙开公司这事儿,恐怕不成。”
王满囤脸上的笑容一僵:“为啥?礼欢老弟,你是信不过哥几个?还是觉得我们占你便宜了?股份好商量!你占大头!”
孟礼欢摇摇头:“不是信不过,也不是钱的事儿。主要是我这人吧,散漫惯了,就喜欢小打小闹。开公司,规矩多,牵扯精力也大。我那点山货海货,量不大,也就够我自己那摊子折腾的。再说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这人嘴笨,不会来事儿,就认得死理,东西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做生意弯弯绕绕太多,我玩不转,也懒得玩。怕到时候,反而伤了老乡之间的和气。”
他这话说得客气,但意思却再明白不过:不合作,不扩张,不玩你们那套。
包厢里的气氛瞬间冷了下来。王满囤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驳了面子的恼怒和阴沉。他猛吸了一口烟,盯着孟礼欢:“礼欢老弟,你这是……瞧不上我们这点小生意?觉得我们不配跟你合伙?”
这话就有点撕破脸的意思了。其他老乡的脸色也都有些难看。
孟礼欢却仿佛没感受到这剑拔弩张的气氛,他掐灭了烟,站起身,给自己倒满一杯啤酒,举了起来,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一股山石般的坚定:
“王大哥,你这话言重了。都是老乡,在外讨生活,谁也不容易。我孟礼欢没啥大本事,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挣点辛苦钱。合伙的事,确实力所不及。但这杯酒,我敬各位老乡,感谢大家今天的款待,也祝各位大哥大姐,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说完,他一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动作干脆利落,带着渔民特有的豪爽。
然而,这番表态和敬酒,并未能化解尴尬。王满囤冷哼一声,没有举杯,其他几人也是面面相觑,勉强跟着喝了一口,气氛已然降至冰点。
孟礼欢放下酒杯,脸上依旧带着那副人畜无害的憨厚笑容:“王大哥,各位,我家里还有点事,媳妇孩子还等着,今天就先走一步。这顿饭,算我的。”他从怀里掏出几张“大团结”,放在桌上,不多不少,刚好够这桌酒菜钱还有富余。
“告辞。”他对着众人点了点头,不再看王满囤那铁青的脸色,转身便走出了包厢,背影挺拔,没有丝毫犹豫。
身后,隐约传来王满囤压着怒气的低吼:“什么东西!有点门路就翘尾巴!不识抬举!”
还有其他人劝解的声音:“算了王哥,人家志向高,看不上咱这小庙……”
“呸!走着瞧!没有他张屠户,还就得吃带毛猪了?”
孟礼欢走在“黑土地”喧闹的大堂里,对那些议论充耳不闻。他心里没有丝毫波澜,甚至有点想笑。道不同,不相为谋。他的路,是稳扎稳打,是精品路线,是依托知识和高端人脉,将这些山海馈赠的价值最大化,而不是与这些只想快速倒卖、赚取差价的二道贩子搅和在一起。
伤面子?那是必然的。但他宁愿现在伤了这点虚假的“老乡情面”,也不愿日后因为利益纠葛,闹得不可开交,那才叫真的难堪。
走出饭店,晚风带着京城夏夜的微凉。孟礼欢深吸一口气,骑上自己的二八大杠,朝着雨儿胡同的方向驶去。
家里的灯光,应该还亮着。韩晶晶或许在灯下缝补衣物,孩子们应该已经睡熟。那里,才是他真正需要守护和经营的,最宝贵的“产业”。
至于外面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就让它来吧。他这块从山海里冲出来的石头,棱角或许不圆滑,但足够坚硬,足以在这座伟大的城市里,磕碰出属于自己的火花。
孟礼欢本不喜这种应酬,但考虑到都是家乡人,在外打拼不易,聚一聚也无妨,便答应下来。他处理完上海这边最紧要的事务,将后续事宜交给孟小军和陈先生盯着,自己便匆匆登上了返回北京的火车。
聚会的地点选在京城一家新开不久的、颇具规模的东北菜馆,名字起得也直白,叫“黑土地”。一进门,那股熟悉的酸菜、粉条、大骨棒的浓郁香气便扑面而来,夹杂着熟悉的东北乡音,让孟礼欢恍惚间仿佛回到了靠山屯。
包厢里已经坐了七八个人,男女都有,大多三四十岁年纪,穿着在这个年代算是比较体面的确良衬衫或连衣裙,脸上带着在外闯荡之人特有的精明与风霜。见孟礼欢进来,一个穿着西装、梳着大背头、手指上戴着个硕大金戒指的中年男人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
“哎呦!这位就是孟礼欢孟老弟吧?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我是王满囤,辽宁那旮沓的,比你早来北京几年,做点小生意!”王满囤嗓门洪亮,用力握着孟礼欢的手摇晃,眼神却在他那身半新不旧的棉布褂子上快速扫过。
“王大哥,你好。”孟礼欢不动声色地抽回手,微笑着跟其他几位也站起来打招呼的老乡点头致意。他发现,除了王满囤,还有两个面孔依稀有些印象,似乎是以前在县里开会或者集市上见过,但叫不上名字。
“来来来,礼欢,坐这儿,主位给你留着呢!”王满囤拉着孟礼欢在圆桌的主位坐下,显得异常热络,“早就听说咱老家出了条过江龙,一直没机会认识!今天可算见着真佛了!”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言语间充满了对孟礼欢的恭维和好奇。有夸他年轻有为的,有问他北京院子买在哪儿的,更有直接问起他怎么跟“上面”搭上关系的。
孟礼欢只是含糊应对,说是运气好,朋友帮衬,并不多言。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众人,心里大致有了数。这些人,应该都是早些年来北京“闯码头”的,靠着胆大、活络,或是倒腾些紧俏物资,或是开了这家“黑土地”之类的饭馆,算是先富起来的那一批,身上带着一股明显的暴发户气息,与秦海龙、吴教授他们那个圈子的人截然不同。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桌上的杀猪菜、锅包肉、溜肉段被扫荡大半,气氛也更加热络起来。王满囤给孟礼欢斟满一杯啤酒,脸上的笑容更盛,终于切入了正题。
“礼欢老弟啊,哥几个今天请你来,一是老乡聚聚,叙叙旧;二来呢,也是真有桩好事,想拉着你一起干!”王满囤压低了声音,身体前倾,做出推心置腹的姿态。
“哦?王大哥有什么好路子?”孟礼欢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不动声色。
“路子就在你身上啊!”王满囤一拍大腿,“老弟,你现在可是不得了!手里攥着顶级的海货、山货资源,听说还能直接空运过来!这路子,太硬了!光自己开个酒楼,能消化多少?太浪费!”
他环视一圈,见其他老乡也都眼巴巴地看着,便继续说道:“哥几个琢磨着,咱们可以合伙成立个公司!就叫……‘东北山海珍品贸易公司’!你负责供货,我们负责在北京、甚至往南边拓展销路!你有资源,我们有渠道,咱们强强联合,把这生意做大做强!到时候,钞票还不是哗哗地来?”
旁边一个梳着分头、姓李的老乡立刻接口:“对对对!王哥说得在理!礼欢兄弟,你那海鲜,我们尝了,‘黑土地’今天这桌用的就是托关系从你那条线弄来的,确实不一样!这要是做成品牌,推向全北京的高档饭店、甚至涉外宾馆,那还了得?”
另一个穿着花衬衫的女人也帮腔:“还有山货!紫貂皮、狐狸皮、老山参……这些在咱们那儿不算啥,可到了北京、上海,那就是紧俏货!有钱都买不着真东西!礼欢兄弟你有门路,咱们一起干,保证比你单打独斗强百倍!”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描绘着一幅合伙发财的宏伟蓝图,眼神热切,仿佛已经看到了金山银山。
孟礼欢安静地听着,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这些人,看中的是他手里掌控的、别人无法复制的顶级货源和他初步建立起来的高端人脉。所谓的合伙,无非是想借他的势,分他的羹。他们口中的渠道和销路,在孟礼欢看来,并无太多不可替代性,反而可能因为管理混乱、急功近利,坏了他辛苦建立起来的“精品”口碑。
等他们说完了,包厢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期待地看着孟礼欢。
孟礼欢放下酒杯,拿起桌上的烟,自己点了一支,又给王满囤递了一支,烟雾缓缓升起,隔开了双方热切的目光。
“王大哥,各位老乡的好意,我心领了。”孟礼欢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疏离,“不过,合伙开公司这事儿,恐怕不成。”
王满囤脸上的笑容一僵:“为啥?礼欢老弟,你是信不过哥几个?还是觉得我们占你便宜了?股份好商量!你占大头!”
孟礼欢摇摇头:“不是信不过,也不是钱的事儿。主要是我这人吧,散漫惯了,就喜欢小打小闹。开公司,规矩多,牵扯精力也大。我那点山货海货,量不大,也就够我自己那摊子折腾的。再说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这人嘴笨,不会来事儿,就认得死理,东西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做生意弯弯绕绕太多,我玩不转,也懒得玩。怕到时候,反而伤了老乡之间的和气。”
他这话说得客气,但意思却再明白不过:不合作,不扩张,不玩你们那套。
包厢里的气氛瞬间冷了下来。王满囤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驳了面子的恼怒和阴沉。他猛吸了一口烟,盯着孟礼欢:“礼欢老弟,你这是……瞧不上我们这点小生意?觉得我们不配跟你合伙?”
这话就有点撕破脸的意思了。其他老乡的脸色也都有些难看。
孟礼欢却仿佛没感受到这剑拔弩张的气氛,他掐灭了烟,站起身,给自己倒满一杯啤酒,举了起来,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一股山石般的坚定:
“王大哥,你这话言重了。都是老乡,在外讨生活,谁也不容易。我孟礼欢没啥大本事,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挣点辛苦钱。合伙的事,确实力所不及。但这杯酒,我敬各位老乡,感谢大家今天的款待,也祝各位大哥大姐,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说完,他一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动作干脆利落,带着渔民特有的豪爽。
然而,这番表态和敬酒,并未能化解尴尬。王满囤冷哼一声,没有举杯,其他几人也是面面相觑,勉强跟着喝了一口,气氛已然降至冰点。
孟礼欢放下酒杯,脸上依旧带着那副人畜无害的憨厚笑容:“王大哥,各位,我家里还有点事,媳妇孩子还等着,今天就先走一步。这顿饭,算我的。”他从怀里掏出几张“大团结”,放在桌上,不多不少,刚好够这桌酒菜钱还有富余。
“告辞。”他对着众人点了点头,不再看王满囤那铁青的脸色,转身便走出了包厢,背影挺拔,没有丝毫犹豫。
身后,隐约传来王满囤压着怒气的低吼:“什么东西!有点门路就翘尾巴!不识抬举!”
还有其他人劝解的声音:“算了王哥,人家志向高,看不上咱这小庙……”
“呸!走着瞧!没有他张屠户,还就得吃带毛猪了?”
孟礼欢走在“黑土地”喧闹的大堂里,对那些议论充耳不闻。他心里没有丝毫波澜,甚至有点想笑。道不同,不相为谋。他的路,是稳扎稳打,是精品路线,是依托知识和高端人脉,将这些山海馈赠的价值最大化,而不是与这些只想快速倒卖、赚取差价的二道贩子搅和在一起。
伤面子?那是必然的。但他宁愿现在伤了这点虚假的“老乡情面”,也不愿日后因为利益纠葛,闹得不可开交,那才叫真的难堪。
走出饭店,晚风带着京城夏夜的微凉。孟礼欢深吸一口气,骑上自己的二八大杠,朝着雨儿胡同的方向驶去。
家里的灯光,应该还亮着。韩晶晶或许在灯下缝补衣物,孩子们应该已经睡熟。那里,才是他真正需要守护和经营的,最宝贵的“产业”。
至于外面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就让它来吧。他这块从山海里冲出来的石头,棱角或许不圆滑,但足够坚硬,足以在这座伟大的城市里,磕碰出属于自己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