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言官弹劾!代王是屠夫,该杀!-《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

  第243章

  言官弹劾!代王是屠夫,该杀!

  寒风卷着雪花,拍打在窗棂上,发出簌簌的声响。

  京城,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府邸,此刻却是温暖如春。

  十几盆上好的银骨炭,烧得正旺,将偌大的书房,烘得暖意融融。

  但书房内的气氛,却比外面的风雪,还要冰冷几分。

  周延儒坐在主位上,面色阴沉,一言不发。

  在他的下方,坐着七八个当朝的言官御史,个个都是以“敢言”着称的清流领袖。

  “首辅大人!不能再等了!”

  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慎言,猛地一拍桌子,花白的胡子,都在微微颤抖。

  “那代王朱衡,在大同筑京观,杀俘数万!此等暴行,人神共愤!简直是我朝开国以来,闻所未闻之丑闻!”

  “若不加以严惩,我大明以仁孝治天下之国本,何在?天下读书人之心,何在?!”

  他身旁,一个年轻的御史,也义愤填膺地站了起来。

  “张大人所言极是!那朱衡,名为藩王,实为国贼!名为大捷,实为大祸!”

  “他此举,必将激起草原各部同仇敌忾之心!到时候,烽烟四起,边境永无宁日!此皆朱衡一人之祸也!”

  “我等明日,便要联名上奏!请陛下,削其王爵,押解进京,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对!必须严惩!”

  “此等屠夫,不配为皇室宗亲!”

  书房内,群情激奋,一个个言官,仿佛化身正义的使者,口诛笔伐,恨不得立刻将远在千里之外的朱衡,生吞活剥。

  周延儒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始终没有开口。

  他的心里,却在冷笑。

  一群蠢货!

  你们以为,我不知道朱衡此举有违天和?我不知道这会给你们这些言官,留下天大的把柄?

  可是,你们懂什么叫打仗吗?

  你们知道,那五万鞑子铁骑,如果冲进大同,会是何等惨状吗?

  到时候,你们这些叫嚣得最凶的人,恐怕第一个想的就是南逃!

  更重要的是,你们根本不明白,这件事的背后,真正可怕的是什么!

  真正可怕的,不是那座京观,不是那几万颗人头。

  而是朱衡,以及他手中那支,能够轻易屠戮五万铁骑的,神魔般的军队!

  那才是真正能动摇国本,甚至改朝换代的恐怖力量!

  现在去弹劾他?

  去触怒一头,刚刚展露出獠牙的史前巨兽?

  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周延儒放下茶杯,发出一声轻响。

  书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位首辅大人的身上。

  “诸位的心情,老夫,可以理解。”

  周延儒缓缓开口,声音不疾不徐。

  “代王此举,确实……有失妥当。”

  他用了“有失妥当”四个字,而不是“残暴不仁”,让在场的几个老狐狸,微微皱了皱眉。

  “但是,”周延儒话锋一转,“诸位想过没有。”

  “陛下,为何至今,对此事不置一词?”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已经亲赴大同,不日即将返回。在真相未明之前,我等若是贸然上奏,言辞激烈,万一……”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万一,那份战报是真的呢?

  万一,那座京观,真的震慑住了整个草原呢?

  万一,陛下,其实是默许,甚至是欣赏代王的做法呢?

  到时候,你们这些跳得最欢的,岂不是要第一个,被当成平息代王怒火的牺牲品?

  张慎言脸色一变,他听出了周延儒话中的敲打之意。

  “首辅大人此言差矣!”

  他梗着脖子反驳道。

  “我等为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所思所想,皆为江山社稷!岂能因一人之喜怒,而违背圣人教诲,罔顾公理人心?”

  “无论那战报真假,筑京观,杀降卒,此乃大不义!我辈文臣,若连此事都不敢仗义执言,那还读什么圣贤书,做什么官!”

  他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正气凛然。

  身后的年轻御史们,纷纷点头附和,看向他的眼神,充满了崇敬。

  周延儒心中,再次冷笑。

  说得好听!

  还不是为了博一个“敢言”的清名,为自己的仕途,捞取政治资本!

  他知道,自己劝不住这些已经上了头的“清流”。

  堵,不如疏。

  “好。”周延儒点点头,“张大人风骨,老夫佩服。”

  “既然如此,那明日早朝,你们便联名上奏吧。”

  “老夫……静观其变。”

  他摆出了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态。

  张慎言等人,见首辅松了口,顿时大喜过望。

  他们以为,是自己的正义凛然,说服了周延儒。

  他们哪里知道,周延儒这是在把他们,推到前面,去当试探那头巨兽的炮灰。

  “多谢首辅大人体谅!”

  一群人,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去,连夜回去写弹劾的奏章,准备在明天的朝堂上,搞一个大新闻。

  他们走后,书房的屏风后面,缓缓走出了一个人。

  正是兵部尚书,陈新甲。

  “首辅大人,您就这么……让他们去闹?”陈新甲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虑。

  “不让他们去闹,又能如何?”

  周延儒端起已经微凉的茶,一饮而尽。

  “这股‘清议’之风,已经成了我大明的痼疾。堵是堵不住的,只能让它自己,撞个头破血流。”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漫天的风雪。

  “而且,我倒是很想看看。”

  “当这些自诩为国之栋梁的奏章,递到那位代王殿下的案头时。”

  “他,会作何反应?”

  陈新甲心中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

  “您是想……借刀杀人?”

  “不。”周延儒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我只是想看看,这把刀,到底有多快。”

  “快到……能不能把这满朝的腐儒,都给砍干净了!”

  ……

  第二天,早朝。

  果不其然。

  以张慎言为首的数十名言官,联名上奏,洋洋洒洒数千言,历数代王朱衡“三大罪,十可杀”。

  从擅开边衅,到残杀降卒,再到筑京观,败坏朝纲。

  桩桩件件,都说得义正词严,仿佛朱衡已经成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国之巨贼。

  整个朝堂,都因为这份奏章,而炸开了锅。

  支持者,有之。

  反对者,有之。

  更多的,是像周延儒一样,选择了沉默,冷眼旁观。

  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听着下方嘈杂的争论,脸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内心,是何等的快意!

  骂吧!

  骂得越响越好!

  他正愁找不到由头,来敲打那个功高震主,桀骜不驯的皇兄。

  现在,这些言官们,主动把刀,递到了他的手上。

  虽然这把刀,未必能伤到朱衡。

  但至少,能让他恶心一下!能让他知道,这大明,还是他朱由检说了算!

  “众卿之言,朕,都听到了。”

  崇祯缓缓开口,压下了所有的争吵。

  “代王朱衡,虽有大功于社稷,但其行事,确实有悖人伦,有失体统。”

  他先是定下了一个基调。

  然后话锋一-转。

  “这样吧。”

  “将诸位爱卿的奏本,即刻八百里加急,送往大同。”

  “让代王,亲自看看。”

  “朕,也想听听,他对此,有何解释。”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把弹劾的奏章,直接送给被弹劾的人看?

  陛下这是什么操作?

  张慎言等人,先是一愣,随即大喜。

  在他们看来,这是陛下在为他们撑腰!

  这是要让朱衡,给天下文臣,一个交代!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朱衡在接到奏章后,惶恐不安,连忙上书请罪的狼狈模样。

  只有周延儒和少数几个人,心中,却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们觉得,陛下这一手,不像是在敲打。

  更像是在……拱火。

  他这是要把一堆干柴,直接扔到那熊熊燃烧的烈火之上!

  而此时,他们谁也没有想到。

  当这些奏章,真的送到朱衡手上时。

  引发的,将是一场,远比大同之战,更加猛烈,更加颠覆性的,政治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