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清晨带着几分清冽的凉意,薄雾像一层揉碎的纱,轻轻笼着城南的谢家别院。院角的金桂开得正盛,细碎的花瓣簌簌落在青石板上,风一吹,满院都是甜润的香气。
谢语,谢研去了婉清阁,林婉清坐在后院的葡萄架下,指尖捻着一根藕荷色的丝线,正耐心教谢玥打络子。小女儿的指尖还带着孩童特有的嫩,捏着丝线时总有些不稳,打出来的结歪歪扭扭。林婉清便握着她的手,一点点调整力度,声音柔得像院中的晨雾:“玥儿别急,络子要打得匀,得先把丝线绷直了,就像做人一样,心里得有杆秤,才不会失了分寸。”
谢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睫毛上还沾着晨露,亮晶晶的:“娘,等我打好了这个络子,就送给嫂嫂当中秋礼好不好?”
“自然好。”林婉清笑着揉了揉她的发顶,目光掠过女儿额前整齐的刘海,想起前日特意给孩子们裁的新衣裳,嘴角的笑意又深了几分。自和离搬来这别院,多了几分踏实自在,孩子们的笑声也比从前多了。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下人的轻唤:“夫人,前院来人通报,说……说老爷来了,马车已经停在门口了。”
林婉清捻着丝线的手顿了顿,指尖的力道不自觉重了些,那根纤细的藕荷色丝线竟被生生扯断。她若无其事地将断丝拢在掌心,只淡淡点头:“知道了,让他去前厅稍坐,我这就过去。”
谢玥仰着小脸看她:“娘,是父亲吗?他是来陪我们过中秋的吗?”
林婉清摸了摸女儿的脸颊,语气平静无波:“父亲或许有要事,玥儿先跟着云溪嫂嫂去前院看看点心蒸好了没,娘去去就回。”打发走女儿,她才起身理了理月白色的素绸褙子,袖口绣着几枝简约的兰草,是她亲手绣的,没有金翠点缀,却透着一股清冽的风骨。
前厅里,谢浩楠正弯腰整理案上的公文。自从搬离谢府老宅,他除了任上事务,也主动接过了打理别院生计的担子,每日任上当值回来,便是处理田庄和铺子的账目。听到脚步声,他回头见是林婉清,刚要开口,门外已传来沉稳的脚步声。
谢承业身着一件藏青色的锦袍,腰间系着玉带,鬓角已染了几缕霜色,比上次见面时似乎又清瘦了些。他走进前厅,目光先扫过屋内的陈设。墙上挂着一幅水墨山水,是谢浩楠前些日子临摹的;案上摆着一只素瓷花瓶,插着几枝刚折的桂花;地上的蒲垫是新换的,绣着简单的缠枝纹。处处都透着寻常人家的温馨,却也少了谢府的奢华,他的眼神暗了暗,最终落在林婉清身上。
“孩子们都安置好了?”谢承业率先打破沉默,语气里带着几分刻意掩饰的试探,目光不自觉地往门外瞟,像是在寻找孩子们的身影。
林婉清走到桌边坐下,丫鬟及时奉上刚沏好的雨前龙井,热气氤氲中,她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水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却没驱散心底那点疏离:“有浩楠和云溪照拂,都好。玥儿在跟着云溪学做点心,语儿、研儿去了婉清阁,她们都能独自帮忙处理丝绸铺子的事务了。”
谢承业“嗯”了一声,左手不自觉地摩挲着袖袋,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份叠得整齐的地契,递到谢浩楠面前:“西郊那处庄园的地契,之前忙着府里的事,忘了给你。今日中秋,一并带来了。”
那地契的封皮是暗红色的锦缎,边角绣着祥云纹,一看便知是贵重之物。谢浩楠一愣,连忙起身推辞:“父亲,这万万不可。儿子如今打理的田庄已足够支撑别院用度,西郊庄园的产业,儿子不能收。”
“这是给你的,你是我儿子,我的就是你的。”谢承业的语气带着不容置喙的坚定,直接将地契按在他手中,“你是谢家的长子,往后总要撑起门户。这庄园里有百亩良田,还有一处别院,你收着,往后不管是自用,还是留给孩子们,都是份保障。”他的目光掠过谢浩楠紧蹙的眉头,又转向林婉清,声音放柔了些,“婉清阁的生意若是有难处,只管让人知会我一声。商行那边我还能说上话,货源或是周转上,都能帮衬一二。”
林婉清抬眼望他,透过氤氲的茶雾,清晰地看到他眼底深藏的愧疚。婉清阁是她和离前,用自己的嫁妆和存下来的钱开的绣坊,专门卖她设计的绣品,如今已小有名气。她不能担保生意场上能一帆风顺,只是她从未想过要向谢承业开口。
“铺子的事不用你操心。”林婉清放下茶盏,指尖轻轻落在杯沿,留下一圈浅浅的水痕,“语儿,研儿如今也能帮我画绣样了,浩楠偶尔也会帮我看账目,孩子们都长大了,能替我分担。”
谢承业沉默了,厅内的空气瞬间变得凝滞。他看着林婉清清瘦却挺直的脊背,想起当年她嫁入谢家时,还是个娇俏灵动的姑娘,如今眉眼间虽多了几分沉静,却也添了不少风霜。他忽然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柳氏近来越发不安分,前日竟来我面前哭求,说想扶正,要当家主母的名分,我没给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话像一块石头投进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涟漪。谢浩楠的眉头皱得更紧,手中的地契几乎要被捏变形:“父亲打算如何处置?柳氏掌着内宅,若是她怀恨在心,怕是会对母亲和妹妹们不利。”
“她毕竟为我生了两个儿子,又掌了这么多年内宅,府里不少下人都听她的,暂时动不得。”谢承业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疲惫,“我今日来,也是想提醒你们,在别院住着,凡事都要小心些,别让她又着人来捣乱。平日里有什么事让下人传话给我。”他看向谢浩楠,眼神变得郑重起来,带着几分托付的意味,“你是长子,往后谢家的担子,终究要落在你身上。照顾好你母亲,还有你的妹妹们,这也是你的责任。”
谢浩楠握着地契的手紧了紧,喉结滚动了一下,沉声道:“儿子明白。父亲放心,只要有我在,定不会让母亲和妹妹们受委屈。”
林婉清坐在一旁,没有插话,只是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的边缘。那茶盏是她从谢府带出来的旧物,杯沿有一道细微的裂痕,这还是玥儿三岁那年,谢安与玥儿争执,谢安故意打翻留下的裂痕。这么多年过去,裂痕还在,就像她和谢承业之间那些无法弥补的隔阂。她知道谢承业这番话,既是叮嘱,也是一种默契。他清楚她和离的决心,知道自己无法挽回,便只能在这些实处为她们母女铺好路,算是弥补这些年的亏欠。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周云溪掀帘进来,身上还带着淡淡的面粉香。她见谢承业也在,先是一愣,随即笑着行礼:“公公来了。正好厨房在蒸莲蓉月饼,还有您爱吃的蟹粉汤包,中午就在这儿吃饭吧,咱们一家人热热闹闹过个中秋。”
谢承业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林婉清,像是在等她的态度。林婉清端起茶盏,避开了他的视线,只淡淡道:“云溪都安排好了,你若是不忙,便留下吧。”
话虽这么说,谢承业却清楚,这份邀请里带着客气,少了几分亲近。他苦笑了一下,起身道:“不了,府里还有事要处理,老太太还等着我回去陪她用膳。等过几日,我再来看孩子们。”
周云溪还想再劝,谢浩楠却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袖,示意她不必多言。
谢承业走到门口,脚步顿了顿,像是想起了什么,忽然回头看向林婉清。秋日的阳光透过门框洒在他身上,给那藏青色的锦袍镀上了一层金边,却掩不住他眼底的关切:“秋日风大,婉清阁的铺子临街,风更烈。别总在铺子里待着,多回别院歇着,仔细伤了身子。”
林婉清微微颔首,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转身走出前厅,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院角的桂树后,看着那辆装饰华贵的马车缓缓驶出巷口,最终变成一个小小的黑点。
又起风了,吹得院中的桂花纷纷扬扬落下,落在她的发间,落在她的衣袖上。她抬手拂去发间的花瓣,指尖触到一丝凉意,才发现不知何时,眼眶竟有些湿润。
谢浩楠走到她身边,轻声道:“母亲,父亲也是一片心意。”
林婉清转过身,看着儿子关切的眼神,轻轻笑了笑:“我知道。走吧,去看看玥儿的点心蒸好了没,别让她把厨房弄得一团糟。”
阳光穿过葡萄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中秋的暖意渐渐漫上来,驱散了清晨的凉意,只是林婉清心里清楚,有些东西,就像那茶盏上的裂痕,即便日子再平静,也终究无法回到最初了。
谢语,谢研去了婉清阁,林婉清坐在后院的葡萄架下,指尖捻着一根藕荷色的丝线,正耐心教谢玥打络子。小女儿的指尖还带着孩童特有的嫩,捏着丝线时总有些不稳,打出来的结歪歪扭扭。林婉清便握着她的手,一点点调整力度,声音柔得像院中的晨雾:“玥儿别急,络子要打得匀,得先把丝线绷直了,就像做人一样,心里得有杆秤,才不会失了分寸。”
谢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睫毛上还沾着晨露,亮晶晶的:“娘,等我打好了这个络子,就送给嫂嫂当中秋礼好不好?”
“自然好。”林婉清笑着揉了揉她的发顶,目光掠过女儿额前整齐的刘海,想起前日特意给孩子们裁的新衣裳,嘴角的笑意又深了几分。自和离搬来这别院,多了几分踏实自在,孩子们的笑声也比从前多了。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下人的轻唤:“夫人,前院来人通报,说……说老爷来了,马车已经停在门口了。”
林婉清捻着丝线的手顿了顿,指尖的力道不自觉重了些,那根纤细的藕荷色丝线竟被生生扯断。她若无其事地将断丝拢在掌心,只淡淡点头:“知道了,让他去前厅稍坐,我这就过去。”
谢玥仰着小脸看她:“娘,是父亲吗?他是来陪我们过中秋的吗?”
林婉清摸了摸女儿的脸颊,语气平静无波:“父亲或许有要事,玥儿先跟着云溪嫂嫂去前院看看点心蒸好了没,娘去去就回。”打发走女儿,她才起身理了理月白色的素绸褙子,袖口绣着几枝简约的兰草,是她亲手绣的,没有金翠点缀,却透着一股清冽的风骨。
前厅里,谢浩楠正弯腰整理案上的公文。自从搬离谢府老宅,他除了任上事务,也主动接过了打理别院生计的担子,每日任上当值回来,便是处理田庄和铺子的账目。听到脚步声,他回头见是林婉清,刚要开口,门外已传来沉稳的脚步声。
谢承业身着一件藏青色的锦袍,腰间系着玉带,鬓角已染了几缕霜色,比上次见面时似乎又清瘦了些。他走进前厅,目光先扫过屋内的陈设。墙上挂着一幅水墨山水,是谢浩楠前些日子临摹的;案上摆着一只素瓷花瓶,插着几枝刚折的桂花;地上的蒲垫是新换的,绣着简单的缠枝纹。处处都透着寻常人家的温馨,却也少了谢府的奢华,他的眼神暗了暗,最终落在林婉清身上。
“孩子们都安置好了?”谢承业率先打破沉默,语气里带着几分刻意掩饰的试探,目光不自觉地往门外瞟,像是在寻找孩子们的身影。
林婉清走到桌边坐下,丫鬟及时奉上刚沏好的雨前龙井,热气氤氲中,她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水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却没驱散心底那点疏离:“有浩楠和云溪照拂,都好。玥儿在跟着云溪学做点心,语儿、研儿去了婉清阁,她们都能独自帮忙处理丝绸铺子的事务了。”
谢承业“嗯”了一声,左手不自觉地摩挲着袖袋,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份叠得整齐的地契,递到谢浩楠面前:“西郊那处庄园的地契,之前忙着府里的事,忘了给你。今日中秋,一并带来了。”
那地契的封皮是暗红色的锦缎,边角绣着祥云纹,一看便知是贵重之物。谢浩楠一愣,连忙起身推辞:“父亲,这万万不可。儿子如今打理的田庄已足够支撑别院用度,西郊庄园的产业,儿子不能收。”
“这是给你的,你是我儿子,我的就是你的。”谢承业的语气带着不容置喙的坚定,直接将地契按在他手中,“你是谢家的长子,往后总要撑起门户。这庄园里有百亩良田,还有一处别院,你收着,往后不管是自用,还是留给孩子们,都是份保障。”他的目光掠过谢浩楠紧蹙的眉头,又转向林婉清,声音放柔了些,“婉清阁的生意若是有难处,只管让人知会我一声。商行那边我还能说上话,货源或是周转上,都能帮衬一二。”
林婉清抬眼望他,透过氤氲的茶雾,清晰地看到他眼底深藏的愧疚。婉清阁是她和离前,用自己的嫁妆和存下来的钱开的绣坊,专门卖她设计的绣品,如今已小有名气。她不能担保生意场上能一帆风顺,只是她从未想过要向谢承业开口。
“铺子的事不用你操心。”林婉清放下茶盏,指尖轻轻落在杯沿,留下一圈浅浅的水痕,“语儿,研儿如今也能帮我画绣样了,浩楠偶尔也会帮我看账目,孩子们都长大了,能替我分担。”
谢承业沉默了,厅内的空气瞬间变得凝滞。他看着林婉清清瘦却挺直的脊背,想起当年她嫁入谢家时,还是个娇俏灵动的姑娘,如今眉眼间虽多了几分沉静,却也添了不少风霜。他忽然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柳氏近来越发不安分,前日竟来我面前哭求,说想扶正,要当家主母的名分,我没给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话像一块石头投进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涟漪。谢浩楠的眉头皱得更紧,手中的地契几乎要被捏变形:“父亲打算如何处置?柳氏掌着内宅,若是她怀恨在心,怕是会对母亲和妹妹们不利。”
“她毕竟为我生了两个儿子,又掌了这么多年内宅,府里不少下人都听她的,暂时动不得。”谢承业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疲惫,“我今日来,也是想提醒你们,在别院住着,凡事都要小心些,别让她又着人来捣乱。平日里有什么事让下人传话给我。”他看向谢浩楠,眼神变得郑重起来,带着几分托付的意味,“你是长子,往后谢家的担子,终究要落在你身上。照顾好你母亲,还有你的妹妹们,这也是你的责任。”
谢浩楠握着地契的手紧了紧,喉结滚动了一下,沉声道:“儿子明白。父亲放心,只要有我在,定不会让母亲和妹妹们受委屈。”
林婉清坐在一旁,没有插话,只是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的边缘。那茶盏是她从谢府带出来的旧物,杯沿有一道细微的裂痕,这还是玥儿三岁那年,谢安与玥儿争执,谢安故意打翻留下的裂痕。这么多年过去,裂痕还在,就像她和谢承业之间那些无法弥补的隔阂。她知道谢承业这番话,既是叮嘱,也是一种默契。他清楚她和离的决心,知道自己无法挽回,便只能在这些实处为她们母女铺好路,算是弥补这些年的亏欠。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周云溪掀帘进来,身上还带着淡淡的面粉香。她见谢承业也在,先是一愣,随即笑着行礼:“公公来了。正好厨房在蒸莲蓉月饼,还有您爱吃的蟹粉汤包,中午就在这儿吃饭吧,咱们一家人热热闹闹过个中秋。”
谢承业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林婉清,像是在等她的态度。林婉清端起茶盏,避开了他的视线,只淡淡道:“云溪都安排好了,你若是不忙,便留下吧。”
话虽这么说,谢承业却清楚,这份邀请里带着客气,少了几分亲近。他苦笑了一下,起身道:“不了,府里还有事要处理,老太太还等着我回去陪她用膳。等过几日,我再来看孩子们。”
周云溪还想再劝,谢浩楠却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袖,示意她不必多言。
谢承业走到门口,脚步顿了顿,像是想起了什么,忽然回头看向林婉清。秋日的阳光透过门框洒在他身上,给那藏青色的锦袍镀上了一层金边,却掩不住他眼底的关切:“秋日风大,婉清阁的铺子临街,风更烈。别总在铺子里待着,多回别院歇着,仔细伤了身子。”
林婉清微微颔首,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转身走出前厅,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院角的桂树后,看着那辆装饰华贵的马车缓缓驶出巷口,最终变成一个小小的黑点。
又起风了,吹得院中的桂花纷纷扬扬落下,落在她的发间,落在她的衣袖上。她抬手拂去发间的花瓣,指尖触到一丝凉意,才发现不知何时,眼眶竟有些湿润。
谢浩楠走到她身边,轻声道:“母亲,父亲也是一片心意。”
林婉清转过身,看着儿子关切的眼神,轻轻笑了笑:“我知道。走吧,去看看玥儿的点心蒸好了没,别让她把厨房弄得一团糟。”
阳光穿过葡萄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中秋的暖意渐渐漫上来,驱散了清晨的凉意,只是林婉清心里清楚,有些东西,就像那茶盏上的裂痕,即便日子再平静,也终究无法回到最初了。